导读:本文包含了日内流动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内流动性特征,最大回撤率,面板数据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
日内流动性论文文献综述
卢望晨[1](2017)在《日内流动性特征对于个股收益与波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0年以来,中国股市已经走过二十多个年头,中国A股市场的流动性由于其重要性,一直是投资者与学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目前,对于中国A股市场流动性的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层面,较少关注不同类别的个股的微观生态,同时在流动性指标的选取上多采用成交量与换手率指标,对于流动性的刻画存在局限性。因此,本文基于股市流动性内核,制定出相应的日内流动性指标,研究不同分类个股在牛市、熊市与平衡市下,日内流动性对于收益波动的影响机制,在较为全面与深入地刻画股市流动性的同时,对于股市个股的微观生态进行一定程度地剖析。在具体研究中,本文使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不同股市周期下个股日内流动性特征对于收益与波动的影响情况,得出牛市下,大盘股、低市盈率与低市净率个股的波动与流动性指标呈负相关,小盘股、创业板、高市盈率个股、高市净率个股及两融标的个股的流动性指标与收益波动均呈正相关;熊市下,对于大部分个股,流动性指标与收益率呈负相关,与波动呈正相关;平衡市下,对于所有个股,流动性指标与波动正相关。除却低市净率个股、两融标的个股与非两融标的个股,流动性指标与收益率先呈正相关后呈负相关。另外,本文使用了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整体市场的日内流动性对于其收益波动的影响情况,在不同股市周期下与个股研究结论互为补充印证。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论,在引入股市周期判定方法后,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中国股市投资策略,对策略的历史回测结果收益性良好,从而赋予了研究一定程度的实证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涤新,眭以宁[2](2015)在《深圳股票市场的日内流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动性为证券市场注入了活力,使得投资者转让和买卖证券的交易得以顺利完成.因此如何衡量流动性的问题关乎到市场能否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自Demsetz(1968)的《交易成本》一文发表后,买卖价差成为了反映证券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指标,不同的价差分解模型相继出现并不断完善.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运用两种类型的高频数据从买卖价差角度对中国深圳股票市场的日内流动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大单交易明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时,文章以MRR模型作为基本框架,将交易的持续期和订单规模作为新的变量加入其中,得到了扩展的MRR模型,并分别对MRR模型和扩展的MRR模型进行了广义矩估计(GMM);利用1分钟分时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时,文章借鉴了Corwin和Schultz(2012)提出的高低比估计量的思路,估计了市场各时段的相对买卖价差.综合上述模型实证结果,文章发现:交易持续期和订单规模对买卖价差产生了显着的影响,买卖价差中的逆向信息成本与订单规模呈正相关,与交易持续期呈负相关;订单处理成本与订单规模呈负相关.交易持续期和订单规模的日内特征是导致深圳股市的逆向信息成本和隐含价差在日内呈"L"形且订单处理成本基本保持不变的直接原因.和其他股票市场相比,深圳股市的整体流动性宽度较好,但是信息不对称状况更为严重.此外,最小价格变动单位影响了低价股的流动性,一定程度上人为增加了低价股的买卖价差.(本文来源于《系统科学与数学》期刊2015年12期)
刘向丽,汪寿阳[3](2013)在《中国期货市场日内流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构造了基于价格久期和交易量久期的两个流动性指标,发现用价格变动和交易量来衡量的流动性有冲突,为比较其影响力,又构建了基于久期的流动性比率指标来描述市场流动性,用构建的新的流动性多维指标研究了我国期货市场流动性的日内趋势及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交易量和持仓量对市场流动性都具有显着的正影响,绝对收益率对流动性有显着的负影响,且交易量比价格变动影响更为显着.分析表明国外常用的价差指标不适用于我国市场,度量中国市场的流动性必须考虑交易量因素.(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13年06期)
刘衡郁[4](2008)在《中国股市日内流动性效应分析——基于高频数据的流动性度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归纳了流动性刻画维度和度量指标,选取不同规模和价位股票的高频数据作样本,吸收Amivest流动性比率计算原理,设定价格对交易量变动的敏感性为流动性度量指标,分析股票日内交易特征和流动性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日内模式价格变动呈仰卧"F"形,交易量呈仰卧"E"形,而非传统的"L"或"U"型;日内交易模式、股票规模和股票价位均影响着股票流动性;日内模式异动时间内,股票流动性差;大规模股票流动性强;高价股流动性差。(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学术版)》期刊2008年05期)
刘强[5](2008)在《期货市场休盘制度与日内流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市场流动性是衡量金融市场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金融市场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流动性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流动性在期货市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流动性有利于期货市场价格发现、规避风险、投机功能和稳定现货市场价格的实现;有利于期货合约的生存和发展;有利于提高期货市场的竞争力;良好流动性的期货市场有利于促进现货市场的流通与发展;良好的流动性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交易。流动性是期货市场制度设计的基本目标之一,提高流动性,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活跃期货市场的交易,并且可以有效集聚和传播价格信息,微观上使套期保值者实现规避基础资产价格波动风险,宏观上有利于其价格发现机制的形成。期货市场的流动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宏观政策、现货市场成熟度、市场微观结构、市场交易活跃指标等。休盘制度作为市场微观结构中的一种,对期货市场流动性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通过影响市场交易者的交易行为对市场流动性产生影响。由于经济、社会、法律制度及交易传统等原因,各个期货市场的市场微观结构安排有所不同,各个期货市场的休盘安排也不一样。如美国期货市场倾向于采用主交易时段无休盘的安排,其采用主交易时段内连续交易;英国和日本期货市场的公开喊价交易时段多采用分节交易,节间采用休盘安排;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的期货市场多采用中午休盘安排。我国期货市场采用休盘制度安排。本文主要研究我国期货市场休盘制度对期货市场日内流动性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上,在研究市场流动性因素的基础上,从市场微观角度分析了期货市场休盘制度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机理;实证分析上,采用适合我国期货市场的流动性衡量指标体系,运用回归分析和计量分析对我国期货市场日内高频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总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首先对期货市场休盘制度进行定义,并对期货市场休盘进行分类,比较分析了国际上主要期货市场的期货休盘制度以及我国期货市场的休盘制度;第二章先对期货市场流动性的含义、测度方法做出分析,并分析期货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期货市场休盘制度作为一种市场微观结构安排如何对市场流动性产生影响;第叁章介绍了本文采用的期货市场的流动性衡量指标和相关的数据后,运用指标和数据对我国期货市场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休盘前后的流动性特征以及休盘制度对于流动性的影响;第四章得出本文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及文章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央财经大学》期刊2008-04-22)
张丽芳,刘海龙[6](2007)在《基于日内流动性模式的大额指令交易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Polimenis的研究方法,针对风险证券市场日内深度的倒U-型模式及成交量的U-型模式,根据最优控制理论,给出了大额指令的最优交易策略,其中不仅包括指令规模的分拆,还包括指令提交速率的选择.研究发现,最优策略依赖于交易时段内成交量和深度的变化模式.通过比较发现,若成交量模式不变,市场深度水平整体较高,投资者在开市或尾市时交易最佳;若市场深度水平整体较低,则投资者在中午时交易更佳.与大额风险头寸的一次交易比较,该策略能显着降低预期执行成本.(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12期)
曹迎春,刘善存,邱菀华[7](2007)在《证券市场日内流动性的综合度量、特征与信息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证券市场的流动性是一个包含量、价、时的多属性概念,现有的度量方法只涵盖了流动性的部分属性。本文综合考虑股票交易数量、价格波动性和交易时间,提出用单位时间内价格波动一单位所能吸收的交易量来度量日内流动性的新方法。进而用这种方法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流动性日内模式,建立对数自回归条件流动性(LACL)模型对流动性建模,探寻拟合和预测流动性的最佳模型并分析流动性的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流动性表现出与传统指标类似的显着的日内模式;残差项服从W eibu ll分布的LACL模型(W LACL)拟合日内流动性、买方流动性和卖方流动性序列的效果最理想;流动性过程是一个均值回复过程,当前时刻的流动性对未来期望流动性有影响,其影响呈W eibu ll形式衰减。最后,通过核平滑估计得出个股在不同时点的流动性分布,应用相对熵度量流动性分布的变化作为市场在交易中吸收的信息含量的代理变量,发现10∶30~11∶30市场吸收的信息含量最多。(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期刊2007年03期)
曹迎春,邱菀华,刘善存[8](2006)在《基于ACD模型的中国股市日内流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交易量持续期(市场吸收一定交易量所需要的时间)作为股票市场日内流动性度量指标,采用五个 ACD模型研究了中国证券市场中日内流动性的特性及其最佳描述模型。实证结果表明WACD(2,1)模型拟合日内流动性序列的效果最理想,可以用来描述和预测流动性;同时还发现我国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存在明显的聚类现象; 流动性过程是一个均值回复过程,当前时刻的流动性对未来期望流动性有影响,其影响呈Weibull形式衰减。(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10-01)
谢盐,田澎,徐为山[9](2006)在《基于日内流动性模式的最优变现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到交易的价格影响是该时刻的交易量与市场流动性折扣的函数,假设风险资产价格服从算术布朗运动,以及分别在不考虑日内流动性模式,考虑L形和U形日内流动性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拉格朗日运动方程以及Frobenius方法,得到了大额风险头寸的日内最优变现策略.结果表明,最优变现速度与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程度、资产波动率成正比;与临时性冲击系数、日内流动性折扣系数成反比.上述叁种情形下的最优变现策略模式分别呈L形、反S形或倒J形、倒J形或反S形.(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朱小斌,江晓东[10](2005)在《股票日内流动性度量及其风险调整——基于上海股票市场高频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动性是股票市场的重要属性,但对流动性进行准确的定义和度量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本文给出了股票流动性度量的叁个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了风险调整。最后利用风险调整后的指标对上海股票市场的样本股票进行了截面相关分析,得出风险调整后的流动性指标逻辑关系更加紧密的结论。(本文来源于《上海管理科学》期刊2005年03期)
日内流动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流动性为证券市场注入了活力,使得投资者转让和买卖证券的交易得以顺利完成.因此如何衡量流动性的问题关乎到市场能否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自Demsetz(1968)的《交易成本》一文发表后,买卖价差成为了反映证券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指标,不同的价差分解模型相继出现并不断完善.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运用两种类型的高频数据从买卖价差角度对中国深圳股票市场的日内流动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大单交易明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时,文章以MRR模型作为基本框架,将交易的持续期和订单规模作为新的变量加入其中,得到了扩展的MRR模型,并分别对MRR模型和扩展的MRR模型进行了广义矩估计(GMM);利用1分钟分时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时,文章借鉴了Corwin和Schultz(2012)提出的高低比估计量的思路,估计了市场各时段的相对买卖价差.综合上述模型实证结果,文章发现:交易持续期和订单规模对买卖价差产生了显着的影响,买卖价差中的逆向信息成本与订单规模呈正相关,与交易持续期呈负相关;订单处理成本与订单规模呈负相关.交易持续期和订单规模的日内特征是导致深圳股市的逆向信息成本和隐含价差在日内呈"L"形且订单处理成本基本保持不变的直接原因.和其他股票市场相比,深圳股市的整体流动性宽度较好,但是信息不对称状况更为严重.此外,最小价格变动单位影响了低价股的流动性,一定程度上人为增加了低价股的买卖价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内流动性论文参考文献
[1].卢望晨.日内流动性特征对于个股收益与波动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7
[2].张涤新,眭以宁.深圳股票市场的日内流动性研究[J].系统科学与数学.2015
[3].刘向丽,汪寿阳.中国期货市场日内流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
[4].刘衡郁.中国股市日内流动性效应分析——基于高频数据的流动性度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
[5].刘强.期货市场休盘制度与日内流动性[D].中央财经大学.2008
[6].张丽芳,刘海龙.基于日内流动性模式的大额指令交易策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
[7].曹迎春,刘善存,邱菀华.证券市场日内流动性的综合度量、特征与信息含量[J].系统工程.2007
[8].曹迎春,邱菀华,刘善存.基于ACD模型的中国股市日内流动性研究[C].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9].谢盐,田澎,徐为山.基于日内流动性模式的最优变现策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
[10].朱小斌,江晓东.股票日内流动性度量及其风险调整——基于上海股票市场高频数据的实证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