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诗歌语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篇功能,杜甫诗歌,英译策略
诗歌语篇论文文献综述
岳祥云[1](2019)在《从语篇功能视域分析杜甫诗歌的英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立足于语篇功能视域,从杜甫诗歌及其英译出发,从意向性和可接受性、信息量的调控、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叁个方面着手,在语篇功能视域下探讨杜甫诗歌的英译策略,以期丰富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46期)
朱莹[2](2019)在《基于语篇衔接理论的英语诗歌赏析及对高中诗歌教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形式,诗歌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语篇通常会运用一些衔接手段来达到意义连贯。故本文采用功能语法中的语篇衔接理论来赏析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的She Walks in Beauty一诗,从而检验该理论在诗歌分析中的可操作性从而为高中诗歌教学提供建议。经研究,笔者发现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篇衔接理论可以用来进行诗歌赏析,这是一种新视角。在进行高中诗歌教学时,教师应多关注诗歌中所使用的语篇衔接手段,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诗歌赏析。(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18期)
弥晓毓[3](2019)在《基于诗歌之美的高中英语语篇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作为艺术的一种,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可以通过语言美来影响学生情感,增强学生思维能力。诗歌发展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高中生已经基本形成审美概念,将诗歌教学深入英语课堂,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9年04期)
孙珍绢[4](2018)在《理想化认知模型视角下的诗歌语篇连贯的认知解读——以《春江花月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对语篇衔接和连贯的研究很多,对诗歌语篇的研究却很少见,且多从微观角度进行探讨。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其最显着的特征就是缺乏显性衔接手段,因此只能用隐晦的连贯来解读其内涵。本文从认知诗学角度出发,以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的四项基本原则为依据,对唐代着名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其语篇意义上的连贯性做出解释,验证在诗歌语篇连贯中"意义连贯比形式衔接更有价值"这一说法。(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35期)
刘娟[5](2018)在《语篇分析视野下英美文学作品文体特点解读——以诗歌和小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现实情况下,英美文学的研究理论日益完善,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语言学是文学作品创作的基础,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语篇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对英美文学中的小说与诗歌两种文学类型进行选样分析,并与汉语散文诗歌进行对比,从而深入探究英美文学作品中所特有的语言学意义。相信本文可以为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26期)
赵红新[6](2018)在《语篇分析视野下英美文学作品文体特点解读——以诗歌和小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英美文学作品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化,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从英美文学作品语言学的角度进一步的剖析解读,获得更深层次的探究。本文通过对语篇分析法的原理、分析的内容、实例解析来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20期)
李亚会[7](2018)在《认知诗学视角下的认知指示语和诗歌语篇》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中的指示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议题,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认知诗学备受关注。Peter Stockwell提出认知指示理论对指示类型的研究进行了拓展和深化,有助于使读者融入文本中的人物和事件。诗歌语篇具有独特的文学性使得诗歌鉴赏存在着差异性和多样性,指示转移理论正是为获得诗歌语篇的意义解读和审美愉悦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8年07期)
吴秋妹,于学勇[8](2018)在《毕肖普诗歌《鱼》的语篇衔接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伊丽莎白·毕肖普是美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探析毕肖普诗歌《鱼》的语篇衔接特征,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诗的主题意义和其中的美学价值。肖普善运用音律的节奏、色彩的渲染以及隐喻的衔接,使整首诗歌的内容与主题达到高度的连贯与统一,在刻画自然景物的同时呼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01期)
纪凡[9](2017)在《语篇分析视野下英美文学作品文体特点解读——以小说和诗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益多样化的英美文学作品中,小说和诗歌已经成为文学作品的重要体现方式,而且在具体的语篇分析中,由于衔接手段等特征使得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意义得以突出。(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7年27期)
耿敬北[10](2017)在《英美诗歌美学批评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以爱伦·坡诗歌《致海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英美诗歌呈现出视觉、听觉、嗅觉、动觉等多种感官上的美感,具有明显的多模态性,继而使英美诗歌美学批评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成为可能。文章通过构建英美诗歌语篇多模态分析框架,以爱德加·爱伦·坡的《致海伦》为例,从诗歌语篇的语境层、内容层和表达层对诗歌产生的语境、诗歌文字模态的意义功能、诗歌文本内外呈现出的多模态特征以及诗歌的模态关系进行了多模态语篇分析和阐释。诗歌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是从跨学科视角对英美诗歌研究的一次拓展性探索,希望本研究范式能够对英美诗歌批评有所贡献。(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诗歌语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形式,诗歌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语篇通常会运用一些衔接手段来达到意义连贯。故本文采用功能语法中的语篇衔接理论来赏析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的She Walks in Beauty一诗,从而检验该理论在诗歌分析中的可操作性从而为高中诗歌教学提供建议。经研究,笔者发现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篇衔接理论可以用来进行诗歌赏析,这是一种新视角。在进行高中诗歌教学时,教师应多关注诗歌中所使用的语篇衔接手段,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诗歌赏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歌语篇论文参考文献
[1].岳祥云.从语篇功能视域分析杜甫诗歌的英译策略[J].校园英语.2019
[2].朱莹.基于语篇衔接理论的英语诗歌赏析及对高中诗歌教学的启示[J].长江丛刊.2019
[3].弥晓毓.基于诗歌之美的高中英语语篇教学[J].新课程(下).2019
[4].孙珍绢.理想化认知模型视角下的诗歌语篇连贯的认知解读——以《春江花月夜》为例[J].北方文学.2018
[5].刘娟.语篇分析视野下英美文学作品文体特点解读——以诗歌和小说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8
[6].赵红新.语篇分析视野下英美文学作品文体特点解读——以诗歌和小说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8
[7].李亚会.认知诗学视角下的认知指示语和诗歌语篇[J].青春岁月.2018
[8].吴秋妹,于学勇.毕肖普诗歌《鱼》的语篇衔接特征研究[J].戏剧之家.2018
[9].纪凡.语篇分析视野下英美文学作品文体特点解读——以小说和诗歌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
[10].耿敬北.英美诗歌美学批评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以爱伦·坡诗歌《致海伦》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