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流波形畸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泄漏电流,幅值,波形畸变率,运行状态
电流波形畸变论文文献综述
徐康,陈瑜[1](2016)在《泄漏电流幅值与波形畸变率联合表征染污绝缘子运行状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预警污闪事故,文中以单片XP-70型瓷绝缘子为研究对象,在人工雾室里进行了大量的交流人工污秽试验,并且基于污闪发展全过程3区段的思想,利用时频域结合的分析方法,揭示出污闪过程中,3区段泄漏电流波形的典型特性,以及泄漏电流的幅值和波形畸变率的变化特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泄漏电流幅值和波形畸变率是能够有效地描述泄漏电流波形,他们的变化规律与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度,污秽分布和气压等参量无关。研究结果对于建立基于利用泄漏电流表征线路绝缘子的运行状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6年07期)
王一鸣[2](2014)在《电流互感器二次畸变电流波形修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流互感器(CT)饱和是继电保护误动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电流互感器等值电路模型,分析了现有电流互感器饱和后二次畸变电流波形修复的方法及其不足。提出了基于差分算法的波形修复方法,并通过Matlab仿真波形修复前后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电力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王正风,陈晓锋,罗亚桥,徐斌[3](2013)在《220kV板桥变电站主变电流相位与波形畸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220kV板桥变低压侧3组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以下简称电容器装置)投运时,主变高压侧和低压侧叁相电流出现相位和波形畸变进行分析。通过现场谐波检测,并进行系统仿真等值计算分析,发现其缘由是由于220kV系统中存在3次谐波电压源,且因板桥变低压侧电容器装置参数配置不合理,导致产生3次谐波串联谐振条件引起3次谐波电流放大,从而造成板桥变高压侧和低压侧电流相位和波形畸变。通过将板桥变其中1组电容器装置内5%串联电抗器调整为12%串联电抗器,以抑制3次谐波的放大,保证了板桥变的正常启动。(本文来源于《第六届ABB杯全国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论文大赛论文集》期刊2013-11-07)
庞树财,苏伟,杨黎明[4](2011)在《平面放电开关电流波形畸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电流波形畸变的问题,结合平面放电开关放电后图片,根据导体电爆炸理论对电极烧蚀造成电流波形畸变进行了分析。基于热传导理论,研究了平面放电开关电极在发生弧光放电时的简化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电极的时间温度分布曲线。曲线显示在电流持续时间内电极厚度方向上,温度可以达到10 K量级,电极历经各态相变最终发生爆炸现象,从而导致电流波形发生畸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案。(本文来源于《信息与电子工程》期刊2011年05期)
王一鸣,张秀峰,古树平[5](2009)在《基于波形畸变的电流互感器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流互感器(TA)饱和是继电保护误动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分析电流互感器误差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电流波形畸变特点及衰减直流分量的影响。运用试验数据曲线拟合的方法,提出了基于波形畸变率的电流互感器误差函数模型,为变压器自适应比率制动保护,提供了有效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电力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梁雄[6](2007)在《无功功率及畸变电流波形谐波过滤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使电力系统中增加了大量的非线性负载,导致多种电力运行指标恶化,其中最主要的两项是谐波污染严重和无功需求增加。本论文对谐波和无功功率的理论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目前常用的谐波抑制及无功功率补偿方法,分析了常用的谐波抑制及无功补偿装置的工作原理。本文由模仿旋转电机运行的设想,根据电机运行的电磁原理、电机绕组的波形矫正原理和电功率概念,分析旋转交流电机合成运动磁场对谐波的过滤作用。实现不消耗有功功率的电流的波形矫正,推进了多绕组空间合成运动磁场电磁原理及应用的发展。建立具有波形过滤矫正功能的静止电能转换装置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该原理在结构简单的变压器中的实现方法,构成具有旋转电机功能的静止电磁能量转换装置,即构成具有谐波过滤功能的新型电力变压器。结合以上理论分析,设计和研制具有谐波过滤功能的变压器原理样机,并进行相关的原理性实验验证。本文研究将形成了电能感应传输中谐波治理的一个新途径——以不消耗有功功率的方式改善电能感应耦合传递的性能,成为感应耦合功率传输(1 CPT)中一项新技术。在配电技术方面,该谐波过滤和波形矫正原理是利用电机绕组的波形矫正的特性,可适用于不同的波形畸变和各种运行场合,使变压器能向负荷提供正弦工频电压,又将负荷的畸变电流隔离在输电网之外,从而在技术上解决非正弦周期电流对电力系统不良影响的问题,因此该技术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07-05-01)
常斗南,饶孝枢[7](1989)在《无功补偿器取样电流波形畸变的微机分析与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需要向电网投入电容进行无功补偿。补偿电容投入的多少是根据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Φ角)来控制的。但是,在电力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谐波源”,例如荧光灯、变压器等都会使电流波形发生畸变。本文对无功补偿器取样电路电流波形的畸变进行了理论分析,用微机将畸变的波形进行分解。根据谐波成分的大小,用集成运算放大器设计了补偿电路——二阶有源带通滤波器。将其基波滤出,再与电压进行相位之较,从而保证了补偿控制器准确无误的动作。 由于电流与电压的相位比较在工频相位计等有关仪表中都会遇到,因此分析电流波形发生畸变的原因,研究如何采取措施进行补偿是具有普遍实际意义的。(本文来源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期刊1989年00期)
韩宜海[8](1986)在《变流器的非正弦电流与电压波形的畸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刊1985年第3期刊登有《电力变流器的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一文。该文的概念是建立在电压波形不受非线性负载影响的基础上论述的,所以在第四节中写道:“变流器的补偿电容器,一般接在电网侧,这时电容电流只取决于电网电压的波形(基本正弦),因此电容电(本文来源于《电气传动》期刊1986年06期)
庄德元[9](1984)在《焊接电流波形测定中的畸变及防止》一文中研究指出测量焊接电流的波形是科研与生产中经常碰到的一个测试问题。通常的测量是依据直流电路的欧姆定律来进行的。因为I=U/R,当R为定值时,I、U成正比。故取焊接回路中某段电阻如分流器或一段电缆,测出该电阻两端电压的波形,则电流波形亦可知道。若测出所取电阻的阻值,则可对电流波形进行定量分析。然而在实际测量中,往往出现与直流(本文来源于《焊接通讯》期刊1984年01期)
吴桂秀[10](1981)在《磁测量中磁化电流波形畸变的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当输入到磁化绕组回路的电压为正弦波时,为什么磁化电流波形会成为非正弦波,从而使磁场强度波形H(t)畸变但磁感应强度B(t)的波形却是正弦波?在另一种情况下,又为什么磁化电流成为正弦波而磁感应强度成为非正弦波?这就是下述要讨论的问题。用示波法测量材料磁特性,简化电路图如图1所示。在此N_1为磁化绕组,N_2为测量绕(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1981年01期)
电流波形畸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流互感器(CT)饱和是继电保护误动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电流互感器等值电路模型,分析了现有电流互感器饱和后二次畸变电流波形修复的方法及其不足。提出了基于差分算法的波形修复方法,并通过Matlab仿真波形修复前后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流波形畸变论文参考文献
[1].徐康,陈瑜.泄漏电流幅值与波形畸变率联合表征染污绝缘子运行状态的研究[J].高压电器.2016
[2].王一鸣.电流互感器二次畸变电流波形修复研究[J].电力学报.2014
[3].王正风,陈晓锋,罗亚桥,徐斌.220kV板桥变电站主变电流相位与波形畸变分析[C].第六届ABB杯全国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论文大赛论文集.2013
[4].庞树财,苏伟,杨黎明.平面放电开关电流波形畸变分析[J].信息与电子工程.2011
[5].王一鸣,张秀峰,古树平.基于波形畸变的电流互感器误差分析[J].电力学报.2009
[6].梁雄.无功功率及畸变电流波形谐波过滤方法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7
[7].常斗南,饶孝枢.无功补偿器取样电流波形畸变的微机分析与处理[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89
[8].韩宜海.变流器的非正弦电流与电压波形的畸变[J].电气传动.1986
[9].庄德元.焊接电流波形测定中的畸变及防止[J].焊接通讯.1984
[10].吴桂秀.磁测量中磁化电流波形畸变的原因[J].电测与仪表.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