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过去时态标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过去时态标注,最简方案,多选现象,中介语语法
过去时态标注论文文献综述
杨莹[1](2013)在《中国学生英语过去时态标注习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句法标注多选现象的持续性是否意味着中介语语法系统的损伤是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针对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语题元动词的过去时态标注情况展开研究,文中语料取自《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在最简方案的理论框架下,研究中国学生在口笔语中对英语题元动词一般过去时态的标注情况,验证中国学生英语中介语语法系统是否损伤。结果表明:中国学生的中介语语法系统没有受损,能够习得英语中的时态特征。(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3年17期)
杨莹[2](2009)在《中国大学生英语过去时态标注的习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针对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语题元动词的过去时态标注情况而展开的研究。英语中时态的标注是通过动词显性的屈折变化实现的,这点和汉语有明显的区别。近年来,最简方案的提出使二语功能语类的标注问题成为语言学家讨论的热点之一。句法标注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二语习得者在其句法的发展过程中因受到语言迁移和普遍语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句法标注的多选现象,并且这种现象会在整个二语习得过程中持续出现。众多语言学家对此争论的焦点在于,这种持续性是否意味着中介语语法系统的损伤。一种观点认为二语习得者的中介语语法系统是受损的,他们无法习得一语中没有实例化的特征;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种持续性只是一些非语言因素造成的,二语习得者的中介语语法系统是完整无损的,他们完全可以习得二语中的任何特征。本研究的语料取自《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旨在最简方案的理论框架下,通过考察中国学生在口笔语中对英语题元动词过去时态的标注情况,对以上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进行验证,从而探究中国学生英语中介语语法系统是否损伤。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语料涉及57篇记叙文和65份TEM4口语测试录音及其转写文本,文本约3.5万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学生能够习得英语时态T特征,支持了中介语语法无损伤说;但同时也否定了前人假说中有关一语语音迁移和单纯的非语言因素对过去时态标注缺失的解释,而在分布形态学理论框架下认为这种缺失是在学生习得T特征的前提下,在对大脑中句法节点的词项插入时出现了问题。本文还根据有意识学习和注意两种学习策略解释了学生口语中过去时态标注率较书面语偏低的现象;对于中国学生在口笔语中对不规则动词的标注率明显高于规则动词这一现象,本文分别从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韵律结构的差异以及不规则动词在不定式中的过度使用两方面做出解释;文章最后还讨论了一语迁移对英语过去时态习得的影响,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09-02-15)
过去时态标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是针对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语题元动词的过去时态标注情况而展开的研究。英语中时态的标注是通过动词显性的屈折变化实现的,这点和汉语有明显的区别。近年来,最简方案的提出使二语功能语类的标注问题成为语言学家讨论的热点之一。句法标注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二语习得者在其句法的发展过程中因受到语言迁移和普遍语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句法标注的多选现象,并且这种现象会在整个二语习得过程中持续出现。众多语言学家对此争论的焦点在于,这种持续性是否意味着中介语语法系统的损伤。一种观点认为二语习得者的中介语语法系统是受损的,他们无法习得一语中没有实例化的特征;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种持续性只是一些非语言因素造成的,二语习得者的中介语语法系统是完整无损的,他们完全可以习得二语中的任何特征。本研究的语料取自《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旨在最简方案的理论框架下,通过考察中国学生在口笔语中对英语题元动词过去时态的标注情况,对以上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进行验证,从而探究中国学生英语中介语语法系统是否损伤。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语料涉及57篇记叙文和65份TEM4口语测试录音及其转写文本,文本约3.5万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学生能够习得英语时态T特征,支持了中介语语法无损伤说;但同时也否定了前人假说中有关一语语音迁移和单纯的非语言因素对过去时态标注缺失的解释,而在分布形态学理论框架下认为这种缺失是在学生习得T特征的前提下,在对大脑中句法节点的词项插入时出现了问题。本文还根据有意识学习和注意两种学习策略解释了学生口语中过去时态标注率较书面语偏低的现象;对于中国学生在口笔语中对不规则动词的标注率明显高于规则动词这一现象,本文分别从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韵律结构的差异以及不规则动词在不定式中的过度使用两方面做出解释;文章最后还讨论了一语迁移对英语过去时态习得的影响,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过去时态标注论文参考文献
[1].杨莹.中国学生英语过去时态标注习得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
[2].杨莹.中国大学生英语过去时态标注的习得研究[D].宁波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