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观念论文-訾淦童

解构观念论文-訾淦童

导读:本文包含了解构观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机构养老,适应过程,家观念

解构观念论文文献综述

訾淦童[1](2019)在《新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适应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的生存状态及生活质量已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因此发展社会化养老是大势所趋,而机构养老相较于创新的社区养老、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外,已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的养老模式之一。由于养老产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因此养老机构服务模式及管理制度等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入住舒适感与幸福感。其中新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对机构生活和管理的适应过程更是成为影响我国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及机构养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老年人在受传统“家庭养老”文化以及个人生活经验影响的基础上,并根据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和外在环境的个人判断,在入住机构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性问题。不良的适应过程会影响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状况,给老年人在老年病的基础上带来心理焦虑下引起的生理焦虑相关病症,进而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质量。老年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以帮助老年人增进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得资源、促进其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等为目的的工作,在融合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帮助入住机构老年人解决适应问题,从而恢复其受损的适应功能、维持老年人的生活常态和稳定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对“家”观念的不同理解影响着每个成年人的生活际遇,老年人在漫长的岁月中更深受“家”观念对其生活方式和为人处世的影响。受我国传统文化中以“百善孝为先”为核心的家文化的影响,家对于多数老年人是“落叶归根”的去处,因此影响着老年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本文所提出的“家”观念是在血缘、地缘、亲缘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具体以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与养老机构的外部环境、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入住心理状态等因素进行对比所形成的观念。并在此基础上,相对应不同的因素,提出实体家及机构家的概念:实体家即老年人的家庭,机构家即在介入老年人适应过程后,通过解构老年人实体家观念因素的基础上,建构的一个新的家概念,它使得老年人认可养老机构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从而在机构家生活的过程中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和掌控感。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居住在C养老公寓中的30位老年人首先针对老年人的适应状况进行访谈,提炼出“家”这一核心概念对老年人适应过程的影响,针对老年人“家”这一概念进一步访谈并分析老年人对“家”观念的理解是否影响老年人的机构生活适应过程,随后区分四组不同入住时间段的老年人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影响老年人适应过程、老年人对“家”观念的理解的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者筛选出服务对象,充分评估其问题后,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优势视角理论、生态系统理论、认知理论、赋权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个案工作方法,通过五次不同的服务使服务对象适应速率提高、适应性加强从而适应机构生活,并将“家”观念中包含的因素纳入到服务过程中,使服务对象在已有对实体家理解的基础上,建构机构家的概念,最终不仅让老年人生活行为模式适应机构生活,还要让老年人在主观意识层面接纳养老机构,从而达到让服务对象有安全感、归属感、掌控感,度过一个晚年生活的目的。最终得出结论:老年人的适应过程与老年人对“家”观念的理解息息相关,它不仅体现在生活模式的适应,更体现在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接纳程度。在传统观念中,“家”是使人安心、落根的地方,因此在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适应过程中融入老年人自身对实体家的理解的因素基础上,通过个案工作前期为老年人解构实体家观念的因素,并在中期的适应性活动中帮助其结合养老机构的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对实体家观念中的因素进行重新建构,使其自主产生机构家观念,不仅促进老年人生活模式的适应,还帮助老年人在精神层面接纳机构,最终对机构产生信任,达到安心、落根的感觉。(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张翔[2](2018)在《内容的解构与观念的重释:芷江天后宫门坊雕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后宫,亦称妈祖庙,主要分布在东亚版图的沿海地区。芷江天后宫,素有"内地最大妈祖庙"之名,是妈祖文化在中国内地传播的重要标志,其门坊雕刻神工鬼斧,堪称明清湖湘雕刻的精品。暗含、隐喻是芷江天后宫门坊石雕的最主要内容。历史的沉淀、详实的内容、灵动的形式、精心的营造、鬼斧神工般的雕刻技艺是芷江天后宫这座内陆妈祖庙的门坊建筑最值得研究和关注的"视角"。(本文来源于《美术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璐[3](2018)在《“锦”上添花》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兰卡普”是土家族织锦文化的代表,是土家族传统文化以及民间美术的精华所在,更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在2006年6月西兰卡普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西兰卡普"是土家族语言里的词语,是一种织锦,“西兰”是铺盖,“卡普”是花,“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是土家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以集体智慧和工艺技艺创造出来的艺术珍品。本文整体对土家族特色织锦“西兰卡普”进行了探索性的实验研究。通过实地考察与田野考察相结合、文献研究法以及深入匠人工作环境的体验等研究方法对西兰卡普的研究现状、存在现象及问题做出了分析整理,并结合梳理解构主义设计观念后得到的启发,探寻西兰卡普这种少数民族传统织锦“新”的存在方式或存活形式。论文主体部分对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及解构主义对笔者带来的启示为基础,做出了相关的阐述与分析,提出借助解构主义观念推进西兰卡普“新”形式的构想,旨在通过自身的设计语言和实践行动,为传统西兰卡普增添一份现代时尚元素,探寻到传统美与现代美的一个交汇点,一个平衡点,使得被现代人冷落的传统手工艺品西兰卡普能渐渐理想地走入现代社会中,能被现代人所接受喜爱。经过不断的思考、再思考过程,以解构主义理念为主线,即倾向于运用拆解、否定结构的思维模式对既定的现有结构进行批判与解构。但在创作实践过程中创新的也结合了一定的结构主义思想,将拆解过后的西兰卡普元素重新架构,配合一定量的设计量及实践量,得到相对理想的效果。在实践过程中克服了线头开叉、组合缝制不易等一些实际问题后,最终总结和归纳探索出一些设计方式,例如以西兰卡普织锦为主要媒介载体,与其他包括皮革材质在内的一些材料进行结合运用,加之一些现代设计的特征形式,帮助西兰卡普在保留自身民族特点的同时增添一些现代元素,进而焕发出一定的“新”气象。(本文来源于《四川美术学院》期刊2018-02-28)

唐晓岚,陈丽[4](2017)在《解构主义室内空间设计的创作观念与手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解构主义理论1967年由哲学家德里达提出,它意图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20世纪80年代,解构主义理论被建筑领域广泛运用。室内设计的发展相当迅速,在后来人们的室内设计创作实践中也渐渐运用到许多解构主义手法,但是,解构主义理论在室内设计中所呈现的大多是一种不完整的状况,还没有成系统。文章阐述了解构主义室内设计的创作观念和解构主义室内设计的创作手法,探索总结了解构主义室内设计的典型、常用的创作手法,即分解破碎、蜿蜒曲线、重迭交融。(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17年06期)

史雷明[5](2017)在《对“十七年”革命历史观念的终极解构——论刘震云小说的历史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刘震云认为历史主体不知道下一刻将要发生什么,人都是顺着自己的本性无意识的活着。而人性是复杂多变的,这种复杂多变使历史充满了偶然性,所有的历史事实都是偶然性不断累积的结果。历史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性的发展,王朝更替了、岁月流转了,但被食欲、性欲、权欲、仇欲扭曲的人性却一直没有得到救赎。人性之恶消解了时间的意义、消解了历史的进步,使历史的发展陷入了周而复始的循环。(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7年18期)

杨珽珽[6](2017)在《工具的理性与观念的解构——从缪哈伊的《高压电》反思高科技与音乐的互动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布列兹认为"未来音乐需要将想象性和理智性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化的发展,简而言之,即艺术需要与科学更进一步结合起来"。从人类音乐史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精确的记谱法、乐谱的印刷术和工业化乐器制造技术的进步等,对音乐创作及其观念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到了20世纪,尤其是下半叶,后工业文明的高科技迭代式发展,使得音乐观念的构成已不再是单维的了。(本文来源于《上海艺术评论》期刊2017年03期)

罗凌,王小明[7](2015)在《音乐教育哲学观念的解构、质疑与批判——从后现代看音乐教育哲学的发展与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后现代的视角看,音乐教育哲学观念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音乐教育的性质与价值具有多样性与不确定性;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音乐教育哲学发展历程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任何音乐教育哲学观念都具有理论的合理性与不完备性;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的构建需要借鉴"视域融合"的理念,从不同的理论体系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实践智慧。(本文来源于《星海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伯特·霍普金斯,朱光亚[8](2015)在《意向历史性原解构主义批判之背后的预设——主体内在观念性与主体间观念性之间的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德里达关注于胡塞尔意向性历史概念和实证历史概念之间的对立,他描述了属于理想含义观念性的这种历史性的解释,通过历史性的意义和历史性作为意义去探究观念性和历史性之间的对立。正是在意义历史性的唤醒和历史性意义的唤醒中,德里达观念性语言和经验主义语言的对立催生了他的"先验语言"概念,并在其终极目标中,将观念性的延异解释为显示。德里达将观念性之不可能的原因归之为理解起源的"他异性",他没有理解胡塞尔关于观念性起源问题的双重解释:主体间传统的客观性和理想对象本体论意义的客观性,因此,导致了对胡塞尔的误解,也正是在这种误解中,观念性的起点问题被融入到主体间传统的客体性起源问题,在此导致了德里达的崩溃。(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蒋继华[9](2015)在《文学再现的“神学观念”与解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作为作家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的表达,其创作过程表现出特有的意识形态倾向。"文学模仿说"和"文学表现论"预设文学作为一种神性职业的存在,体现出潜在的神秘主义色彩,其意识形态表现为一种神学观念。20世纪后,随着对文学的本质、功能等问题认识的加深,西方批评理论对文学的神学观念进行了批判。"文学生产论"将文学艺术活动看作一种生产实践形态,从文学与革命政治、意识形态等视角阐释文学构成,要求将文学作为生产的本性还给文学,实现文学对意识形态的生产。解构主义批评对支配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予以反叛。它们都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的价值观念,动摇了文学意识形态的根基,体现出试图超越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的努力。(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李红波[10](2014)在《解构视野下英美文学观念的书写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解构主义的视野之下,稳定的文学本质被质疑和颠覆,但是,英美的理论家并没有放弃对文学观念的建构。他们或是在理论层面梳理多种流派谱系,指出理论或批评的发展方向;或是大胆重识文学现实,提出相对的文学观念;或是视解构为一种方法,辩证的提出文学的本质就是超越一切本质。这些理论的建构,启示目前我国的文学理论书写,在观念上,应该超越本质和非本质之争;方法上,从当下的文学问题、文学思潮和流派出发,在解读这些文学现象的过程之中,生成我们的文学观念和理论。(本文来源于《东南学术》期刊2014年06期)

解构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天后宫,亦称妈祖庙,主要分布在东亚版图的沿海地区。芷江天后宫,素有"内地最大妈祖庙"之名,是妈祖文化在中国内地传播的重要标志,其门坊雕刻神工鬼斧,堪称明清湖湘雕刻的精品。暗含、隐喻是芷江天后宫门坊石雕的最主要内容。历史的沉淀、详实的内容、灵动的形式、精心的营造、鬼斧神工般的雕刻技艺是芷江天后宫这座内陆妈祖庙的门坊建筑最值得研究和关注的"视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解构观念论文参考文献

[1].訾淦童.新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适应过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2].张翔.内容的解构与观念的重释:芷江天后宫门坊雕刻研究[J].美术学报.2018

[3].王璐.“锦”上添花[D].四川美术学院.2018

[4].唐晓岚,陈丽.解构主义室内空间设计的创作观念与手法[J].艺术百家.2017

[5].史雷明.对“十七年”革命历史观念的终极解构——论刘震云小说的历史意识[J].长江丛刊.2017

[6].杨珽珽.工具的理性与观念的解构——从缪哈伊的《高压电》反思高科技与音乐的互动逻辑[J].上海艺术评论.2017

[7].罗凌,王小明.音乐教育哲学观念的解构、质疑与批判——从后现代看音乐教育哲学的发展与演变[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

[8].伯特·霍普金斯,朱光亚.意向历史性原解构主义批判之背后的预设——主体内在观念性与主体间观念性之间的融合[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9].蒋继华.文学再现的“神学观念”与解构[J].广西社会科学.2015

[10].李红波.解构视野下英美文学观念的书写及启示[J].东南学术.2014

标签:;  ;  ;  

解构观念论文-訾淦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