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固两相磨粒流论文-杜宇超,赵雪峰,何林

液固两相磨粒流论文-杜宇超,赵雪峰,何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液固两相磨粒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刀具刃口钝化,EDEM,Fluent,气固两相磨粒流

液固两相磨粒流论文文献综述

杜宇超,赵雪峰,何林[1](2019)在《气固两相磨粒流对刀具刃口钝化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刀具刃口钝化通过消除刃区结构的微观缺陷,改变切削刃的微观形貌,以得到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提高刀具的切削性能,改善已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的目的。文章采用计算机流体动力学理论和冲蚀磨损理论相结合,采用流体软件Fluent和离散元EDEM,基于standard k-ε湍流模型和Hertz-Mindlin with Archard Wear磨损模型,建立了刀具在气固两相流内钝化的仿真模型,研究了刀具刃口钝化速度和钝化时间对磨粒速度、刀具磨损量和刀具累积能量的影响规律,为高速高效钝化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孙树峰,计时鸣,谭大鹏[2](2011)在《低黏度液-固两相磨粒流湍流调控与结构化表面光整加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结构化表面不易采用工具实现精密光整加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低黏度液-固两相磨粒流的精密光整加工新方法。该方法采用约束模块与被加工结构化表面构成磨粒流流道,将低黏度液体与微细磨粒按照一定体积分数混合形成液-固两相磨粒流,当磨粒流以湍流状态流经所构建的流道时,通过磨粒微力微量切削的频繁作用实现流道表面的逐步光整加工。由于磨粒流在湍流状态下易于实现表面加工纹理无序化,从而提高表面质量,因此对比研究了约束模块优化前后所构成的流道中磨粒流的压力分布、速度分布和湍动能分布,得出优化设计后的约束模块易于形成均匀湍流的结论。在自行搭建的低黏度液-固两相磨粒流加工装置上进行了光整加工试验,结果表明,经过50h的光整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由Ra=93.28nm减小到Ra=42.78nm,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1年19期)

宫斌[3](2010)在《基于“游离态”的液固两相软性磨粒流的加工理论研究与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固两相湍流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电力等工业上,对其研究也越来越紧密,在模具制造中大量涉及沟、槽、孔、棱柱、棱锥、窄缝等无法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异型面,此类异型面统称为结构化表面。基于此,提出了液固两相“软性”磨粒流的加工方法,通过对两相磨粒流的湍流流动模型的建立,达到对工件的光整加工。对工件表面的镜面加工主要通过以下宏观和微观条件来实现:首先在宏观上,在模具结构化表面构造约束流道,构成特定形状的磨料流道,利用软性磨粒流弱黏或无黏特点,使高速流动的磨粒流在特定的流道截面形状约束下,形成湍流流动,对作为约束流道内壁面一部分的结构化表面进行冲蚀微切削,实现精密光整加工。本文是针对一定形态的模具结构化表面,设计出相应形状的约束模块,形成特定截面形状的约束流道。其次在微观上,主要是通过两相流速度及压力对颗粒相压力影响而形成的湍流模型,利用颗粒相频繁交替的磨损切削,从而改变磨粒对工件滑擦、耕犁和切削的机械作用。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介绍了通过软性磨粒流对工件进行精密光整加工的一些理论方法及研究意义,结合国内外两相流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基于液固两相软性磨粒流的加工方法,并分析了其原理。结合原理及理论现实意义,设计了新的实验平台及约束模块。2.在各种两相流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多相流模型及数值计算方法及液固两相软性磨粒流的基本理论。同时提出了颗粒对壁面的微量切削加工模型,并结合CFD (FLUENT和GAMBIT)软件对流道内的速度场及压力场等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3.通过理论分析,明确了在游离态液固两相软性磨粒流加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压力、速度以及颗粒相等的影响因素。通过液固两相流湍流的数值模拟,得出了速度、压力及颗粒相体积浓度对壁面加工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0-04-06)

潘艳[4](2009)在《基于“软性”液—固两相磨粒流的模具结构化表面光整加工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模具制造中存在大量的细小结构化表面,受尺寸形状限制,难以使用工具进行接触式光整加工,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软性”磨粒流的模具结构化表面光整加工新方法,其特色为:1)设计约束模块与结构化表面组合,构成特定形状的磨料流道,利用软性磨粒流弱黏或无黏特点,使其在流道中形成湍流流动,并可流入任何复杂截面流道,与壁面形成良好接触;2)利用湍流中磨粒对壁面的频繁微力微量切削实现光整加工,切削方向的随机性消除了表面纹理的明显方向趋势,有助于实现镜面级加工;3)磨粒在流动中受流道约束,对表面进行反复碰撞,可有效提高加工效率。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本文介绍了“软性”液-固两相磨粒流精密光整加工的研究意义,并概括了国内外该方面的研究现况,提出了基于“软性”液—固两相磨粒流的模具结构化表面光整加工的方法,并分析了其原理。根据原理设计并加工了试验平台和约束模块。2)给出了“软性”液—固两相磨粒流加工的控制方程,设计了矩形截面流道,并对矩形截面流道以及管道等进行一系列的Fluent仿真,包括压力场和速度场的仿真,不同矩形截面流道的数值模拟等。3)最后在加工完成的试验平台和约束模块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验证试验,验证了其原理的正确性和该方法的可行性。然后进行了基于正交试验法的九组工艺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系统脉冲压力峰值P,抛光时间T,流量qv等3个参数对加工效果的影响曲线。从试验中得到结论,叁个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主次顺序为:脉冲压力峰值>抛光时间>设定流量,从试验最优条件组合可以得知,较大脉冲压力峰值P为,较长抛光时间T和较大设定流量qv可以得到较好的加工效果。最后根据试验数据推导出经验公式。(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9-05-01)

液固两相磨粒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结构化表面不易采用工具实现精密光整加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低黏度液-固两相磨粒流的精密光整加工新方法。该方法采用约束模块与被加工结构化表面构成磨粒流流道,将低黏度液体与微细磨粒按照一定体积分数混合形成液-固两相磨粒流,当磨粒流以湍流状态流经所构建的流道时,通过磨粒微力微量切削的频繁作用实现流道表面的逐步光整加工。由于磨粒流在湍流状态下易于实现表面加工纹理无序化,从而提高表面质量,因此对比研究了约束模块优化前后所构成的流道中磨粒流的压力分布、速度分布和湍动能分布,得出优化设计后的约束模块易于形成均匀湍流的结论。在自行搭建的低黏度液-固两相磨粒流加工装置上进行了光整加工试验,结果表明,经过50h的光整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由Ra=93.28nm减小到Ra=42.78nm,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固两相磨粒流论文参考文献

[1].杜宇超,赵雪峰,何林.气固两相磨粒流对刀具刃口钝化的数值模拟[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9

[2].孙树峰,计时鸣,谭大鹏.低黏度液-固两相磨粒流湍流调控与结构化表面光整加工技术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1

[3].宫斌.基于“游离态”的液固两相软性磨粒流的加工理论研究与数值模拟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0

[4].潘艳.基于“软性”液—固两相磨粒流的模具结构化表面光整加工的工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标签:;  ;  ;  ;  

液固两相磨粒流论文-杜宇超,赵雪峰,何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