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过程分析论文-陶国芳,蒋兆恒

地表过程分析论文-陶国芳,蒋兆恒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表过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下垫面,地表水文循环过程,影响,通化

地表过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陶国芳,蒋兆恒[1](2019)在《城市下垫面对地表水文循环过程的影响分析——以通化市辖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通化市辖区城市下垫面性质发生变化.下垫面变化对地表水文循环过程产生影响,其影响机理和影响程度还不明确.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将通化市辖区归纳为农田、林地、建筑用地、公共用地、道路、水体共6个一级下垫面土地利用类型.根据下垫面透水情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又分属于透水面、不透水面、弱透水面、水面四种类型.利用GF1-WFV1和Landsat8-OLI两景遥感影像提取2017年5月的地表信息,发现市辖区透水面占总面积的88.63%,不透水面占总面积的9.14%,弱透水面占总面积的0.86%,水面占1.37%.结合该地区多年气象要素的统计特征,分析地表水文循环过程产生的变化.结果表明: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影响了地表水文循环过程中的降水、蒸发、下渗、径流等过程,造成极端年降水量和短时强降雨频次增加,降水的年际变化加大,五年小周期的年平均蒸发和日平均相对湿度下降,不透水面、弱透水面下渗受阻,径流流量、汇流时间、排水过程等发生变化,水质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加剧.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影响了地表水文循环的全过程,研究结果对明确城市下垫面变化影响下的地表水文循环过程,了解地方气候变化特征,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等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鲍飞翔[2](2019)在《盾构施工全过程地表沉降流固耦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盾构法因具有较多施工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隧道建设中,但盾构开挖不可避免地影响周围土体变形,主要是盾构在不排水条件下产生的地层损失和扰动后的土体再固结。当地层变形超过一定范围时,就会危及到周围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从而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太原地质条件为富水软弱地层,盾构施工扰动伴随流固耦合效应,且相对缺乏施工经验,因此,采用水土流固耦合原理分析盾构施工过程引起土体变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太原地铁南内环~双塔西街标段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理论解析、正交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盾构掘进参数引起地表沉降规律,且在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方法,为太原地铁提供一套较为完善的盾构推进组合参数,同时在该参数下系统研究了盾构机施工从模型始发到钢壳完全脱出地层全过程对土体的扰动,提出控制地表沉降措施,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总结了国内外盾构施工采用的研究方法,详细阐述了盾构施工引起土体变形的机理和扰动范围,推出考虑重力的非均匀注浆压力引起最大地表沉降的解析式,进而表明该因素的重要性;对现有的数值模拟因素进行完善,即考虑盾构机外壳长度、开挖面支护压力、上大下小非均匀分布的注浆压力、流固耦合作用等,建立了更加符合实际工程的计算模型,并通过与宁波某区间实测数据对比分析,证明考虑流固耦合模型的必要性和数值模拟的正确性。(2)通过对影响地表沉降的因素进行规律分析,在综合考虑多种施工因素的条件下,拟合出地表沉降计算公式,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找到较优参数的组合形式,得出影响地表沉降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注浆量。(3)基于正交试验得到较优的组合参数,建立流固耦合模型,选取开挖环数分别为6环、12环、18环、24环和26环时,通过观察监测断面的位移场、应力场、渗流场和塑性区的分布情况,分析盾构推进对土体扰动影响,以此掌握地表沉降全过程的发展规律以及证明所选参数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赵云建,漆泰岳,钱王苹,陈桂龙[3](2018)在《MJS水平旋喷桩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实际工程中出现的MJS水平旋喷桩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地表沉降过大的现象,运用FLAC3D软件,分析水平旋喷桩在不同注浆置换率条件下加固地层所产生的地表沉降值,探求在水平旋喷桩施工过程中地表的沉降规律。同时,计算了不同注浆置换率条件下盾构开挖过程中的地表沉降,总结出不同置换率条件下地表沉降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茹豪[4](2018)在《坡面尺度不同雨型条件下地表径流产流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刺槐林、油松林、荒草地为研究对象,对短时局地雷暴雨、锋面性雷暴雨和长历时锋面降雨3种降雨条件下不同地类地表径流产流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短时局地雷暴雨过程中,产流的关键条件是降雨强度需要达到一定水平。锋面性雷暴雨过程中,降雨强度和降雨量均对产流有影响,但是降雨量的作用比降雨强度大。而在长历时锋面降雨过程中,产流的关键条件是启动前降雨累积量需要达到一定水平。在不同雨型条件下,荒草地的径流量、径流深和径流系数均大于刺槐林地和油松林地,油松林地大于刺槐林地。在立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造成不同地类地表径流差异的因素主要有林分结构、地表覆被物等。(本文来源于《山西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张勇[5](2018)在《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过程地表沉降及洞室稳定性修正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介绍浅埋暗挖法隧道开挖过程的地表沉降机理与围岩的稳定性,提出地表沉降以及隧道稳定性的修正方法。最后通过结合实际工程,通过对比实测值,计算值和模拟值的方法得出地表沉降修正方法的正确性,通过分析洞室稳定性的修正方法得出隧道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系数。(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张伟森,吴大勇[6](2018)在《R/S分析法在盾构下穿机场过程中的地表变形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证机场的正常运营,在盾构下穿机场的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沉降变形控制的要求较高,因此对穿越过程中的施工控制和变形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盾构下穿机场的工程条件,分析盾构下穿过程中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同时,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盾构下穿机场过程中的地表沉降变形规律,并利用R/S分析法对地表沉降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盾构施工引起的机场地表变形均在控制值范围以内,且各监测点在不同序列条件下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具有沉降持续减弱的趋势,验证下穿过程中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为类似下穿机场的盾构施工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也为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形规律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8年03期)

何山[7](2018)在《宁波软土地质盾构推进过程地表叁维变形规律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宁波市轨道交通第一轮建设工程1、2号线区间隧道洞身主要位于8.0~17.0m厚的海相淤泥质软土和粉质粘土地层中,穿越众多的城市主干道,临近地表分布着重要且密集的建筑群,地下施工环境条件极为复杂。设计、施工方面均缺少盾构法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规律研究和道路与地表建筑物沉降控制及其防治技术的经验可循,许多技术问题尚需进一步探究和解决。因此,通过对宁波轨道交通1、2号线盾构隧道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探究宁波软土地质盾构推进过程中地表叁维变形规律,对指导工程设计、施工及控制安全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咨询》期刊2018年02期)

黄子文[8](2017)在《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过程地表沉降及洞室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近年采用浅埋暗挖法修筑的城市地下铁路隧道变得越来越多,然而使用这种工法施工隧道的过程中必将出现地表沉降及隧道洞室稳定性问题。过大的地表沉降会导致地表建筑物或构筑物失稳破坏,施工操作不当或支护不及时则会导致隧道洞室失稳坍塌。然而,由于城市施工场地复杂、水文地质条件较差,使得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及洞室稳定性问题更加突出;因此研究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对地表沉降及洞室稳定性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昆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及隧道洞室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的成果和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总结了浅埋暗挖法施工隧道过程中影响地表沉降和隧道洞室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以及隧道洞室破坏形式及特征;同时从地层细观结构失稳、地层损失以及土体固结沉降叁方面对地表沉降进行理论分析。(2)简化了随机介质理论提出的地表横向沉降公式;并通过改变随机介质理论的原有假设——浅埋暗挖法施工隧道过程中土体由于扰动而产生排水固结,对简化的随机介质理论地表横向沉降公式进行了修正,最后得出了随机介质理论地表横向沉降简化修正公式;通过随机介质理论地表横向沉降简化修正公式与刘建航修正的Peck经验公式的对比,验证了地表横向沉降简化修正公式的正确性。(3)建立了层次分析法评价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室稳定性的递进层次结构模型,并计算出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同时采用强度折减法及位移折减法对层次分析法评价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室稳定性的结果进行修正,并得到了修正公式。(4)通过叁维数值仿真计算得出了昆明市轨道交通线路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值及隧道洞室稳定性安全系数;将地表横向沉降仿真模拟值、实测值与简化修正公式计算所得的理论值进行对比,验证了地表横向沉降简化修正公式的实用性;仿真计算得出的隧道洞室稳定性安全系数为1.12,也就是说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室处于一般稳定状态。(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7-06-15)

李景,郑安,何文社[9](2016)在《盾构开挖过程中的地表变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兰州地铁一号线为背景,用ANSYS软件对地铁盾构施工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盾构在施工过程中,地表会发生前隆后沉的现象,开挖面处的最大地表沉降保持在11mm左右,开挖面后方发生沉降,且随着施工的进行会发生进一步的沉降,而管片衬砌的施加和盾尾注浆的进行,会使地表沉降值达到一个稳定值。(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6年08期)

楼晓昱,曾铃[10](2016)在《浅层坡积土边坡在降雨作用下的地表产流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浅层坡积土边坡在降雨入渗作用下的地表产流过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设计了不同的降雨强度与初始状态方案,开展了降雨入渗过程中地表产流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降雨导致边坡内部逐渐饱和,并最终在边坡表面形成坡面径流;2坡面径流产生的时间与降雨强度和边坡初始状态相关;3坡面径流的产生条件分为两种形式,降雨强度是坡面径流产生形式的决定因素,降雨强度较小时的坡面径流量为降雨量,降雨较大时,降雨前期的坡面径流量为未入渗雨水量,降雨后期坡面径流量为降雨量。(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6年01期)

地表过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盾构法因具有较多施工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隧道建设中,但盾构开挖不可避免地影响周围土体变形,主要是盾构在不排水条件下产生的地层损失和扰动后的土体再固结。当地层变形超过一定范围时,就会危及到周围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从而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太原地质条件为富水软弱地层,盾构施工扰动伴随流固耦合效应,且相对缺乏施工经验,因此,采用水土流固耦合原理分析盾构施工过程引起土体变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太原地铁南内环~双塔西街标段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理论解析、正交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盾构掘进参数引起地表沉降规律,且在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方法,为太原地铁提供一套较为完善的盾构推进组合参数,同时在该参数下系统研究了盾构机施工从模型始发到钢壳完全脱出地层全过程对土体的扰动,提出控制地表沉降措施,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总结了国内外盾构施工采用的研究方法,详细阐述了盾构施工引起土体变形的机理和扰动范围,推出考虑重力的非均匀注浆压力引起最大地表沉降的解析式,进而表明该因素的重要性;对现有的数值模拟因素进行完善,即考虑盾构机外壳长度、开挖面支护压力、上大下小非均匀分布的注浆压力、流固耦合作用等,建立了更加符合实际工程的计算模型,并通过与宁波某区间实测数据对比分析,证明考虑流固耦合模型的必要性和数值模拟的正确性。(2)通过对影响地表沉降的因素进行规律分析,在综合考虑多种施工因素的条件下,拟合出地表沉降计算公式,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找到较优参数的组合形式,得出影响地表沉降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注浆量。(3)基于正交试验得到较优的组合参数,建立流固耦合模型,选取开挖环数分别为6环、12环、18环、24环和26环时,通过观察监测断面的位移场、应力场、渗流场和塑性区的分布情况,分析盾构推进对土体扰动影响,以此掌握地表沉降全过程的发展规律以及证明所选参数的合理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表过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陶国芳,蒋兆恒.城市下垫面对地表水文循环过程的影响分析——以通化市辖区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

[2].鲍飞翔.盾构施工全过程地表沉降流固耦合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9

[3].赵云建,漆泰岳,钱王苹,陈桂龙.MJS水平旋喷桩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分析[J].路基工程.2018

[4].茹豪.坡面尺度不同雨型条件下地表径流产流过程分析[J].山西林业科技.2018

[5].张勇.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过程地表沉降及洞室稳定性修正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

[6].张伟森,吴大勇.R/S分析法在盾构下穿机场过程中的地表变形规律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8

[7].何山.宁波软土地质盾构推进过程地表叁维变形规律分析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18

[8].黄子文.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过程地表沉降及洞室稳定性分析[D].东华理工大学.2017

[9].李景,郑安,何文社.盾构开挖过程中的地表变形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

[10].楼晓昱,曾铃.浅层坡积土边坡在降雨作用下的地表产流过程分析[J].中外公路.2016

标签:;  ;  ;  ;  

地表过程分析论文-陶国芳,蒋兆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