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理论预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VERHULST模型,预期寿命,上海
理论预期论文文献综述
袁磊,杨鸿洋,石锦浩,杜茂林,王彬[1](2019)在《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期寿命与卫生投入关联分析及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上海市卫生物力、卫生财力与卫生人力3类卫生投入与预期寿命的关联性,并对预期寿命进行预测研究,为上海卫生资源配置规划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02—2016年卫生与健康发展数据,主要运用描述性统计学、灰色关联分析和VERHULST模型3种方法,对上海市预期寿命与卫生收入进行关联分析并预测。结果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与预期寿命关联度最大的3个指标分别是基层医疗卫生床位数、公共卫生床位数和医生人员,12个指标卫生投入指标中有9个指标关联度达0.9以上,仅卫生财力部分指标关联度相对较低。建立VERHULST模型后的方差比值为0.232 5,小误差概率为1.000 0,平均相对误差为0.21%,模型精度为优秀,预测2021年上海市人均寿命将达84.429 0岁。结论灰色关联分析和VERHULST模型适用于人均预期寿命预测研究。预测结果显示,未来5年上海市人均寿命将会持续上升,老龄化问题会进一步加重。上海市卫生部门要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合理规划卫生资源配置,更好地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19年21期)
蒋多,汪蓉,肖娴[2](2019)在《预期理论视角下的环保行为时间配置决策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问题关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人们为环保活动所配置的时间明显不足。这就导致人们的环保行为也相应减少。环保行为的时间配置本质上是个体进行时间分配决策的结果。本研究基于预期理论的视角,从环境—金钱结果相对价值评估、"行为—结果"相对关联度评估两个角度探索环保行为时间配置的决策机制。实验1采用2×5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从环境—金钱结果相对价值评估的角度探索环保行为的时间配置机制。自变量包括时间定价水平和环境污染程度。时间定价水平是被试每小时工作获得的金钱报酬,该变量为组内变量,包括5个水平。污染程度为组间变量,是被试工作带来的环境污染,包括高、低污染两个水平。在实验中,被试可以将时间用于环保活动。因而,被试的任务就是决定如何在经济活动和环保活动之间分配时间。实验因变量为环保时间投入比例。结果表明:(1)在高、低两种污染条件下,随着时间定价水平的逐渐提高,个体分配给环保活动的时间比例逐渐减少;(2)金钱—环境相对价值评估在时间定价对环保时间分配比例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实验2从"行为—结果"相对关联度评估的角度探索环保行为的时间配置机制。在本实验中,"行为—结果"关联度指个体投入时间获得金钱结果或者环境结果的概率。实验采用2×2×2叁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自变量包括"投入时间—获得金钱"关联度、时间定价水平以及环境污染程度。其中,"投入时间—获得金钱"关联度为组内变量,包括20%和80%两个水平,实验将投入时间获得环境改善的概率设定为50%。时间定价水平为组内变量,包括高、低收益两个水平;污染程度为组间变量,包括高、低污染两个水平。实验结果表明:(1)在高、低两种污染条件下,"投入时间—获得金钱"关联度越高,个体分配给环保行为的时间比例越少;(2)"行为—结果"相对关联度评估在"投入时间—获得金钱"关联度对环保时间分配比例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3)环境—金钱结果相对价值评估调节"行为—结果"相对关联度评估对环保行为时间分配比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付英俊,夏仕龙[3](2019)在《央行预期管理与银行风险承担: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预期管理已成为货币政策重要手段,然而鲜有文献对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进行解释。从理论上分析央行沟通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影响的内在机理,并基于2007—2014年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季度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央行沟通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央行沟通释放的宽松信号越强烈,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越高。(2)央行沟通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受制于银行资本充足率和系统重要性。(3)释放紧缩信号的央行沟通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强于相同程度的释放宽松信号的央行沟通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激励作用。(4)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存在差异,银行风险承担对价格型工具反应最敏感,其次是央行沟通,再次是数量型工具。央行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会影响银行的风险取向,进而影响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当局应加强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发挥预期管理在宏观审慎政策中的作用,以维护金融稳定。(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波,刘昌明[4](2019)在《中美经贸摩擦的成因与对策:基于贸易预期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贸易关系中,一国的贸易预期会直接影响其对他国的贸易政策。当一国对未来贸易环境持正面预期时,会倾向于与当前的贸易伙伴维持和平相处状态;反之,当其对未来贸易环境持负面预期时,就可能主动挑起贸易争端。对华贸易的负面预期是美国挑起中美贸易争端的主要动因,这一负面预期的产生是内生因素和外在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贸易逆差扩大、美国的保守主义氛围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中国体制的认知偏差是导致美国对华贸易负面预期的内生因素。东南亚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和朝鲜问题则作为外在因素加剧了美国对华贸易负面预期。经贸摩擦破坏了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和规则,最终结果将是两败俱伤,中国应力求通过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积极引导美国形成对华贸易的正面预期,避免"两伤"局面的出现。(本文来源于《太平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敦伟[5](2019)在《传统自由主义、经济现实主义与贸易预期理论:论经济依存与战争冲突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学界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争论:大国之间的经济依存是否会对战争的爆发产生影响?如果这一种影响存在,那么经济依存到底是增加了冲突的可能性,还是降低了冲突的可能性?传统自由主义认为,经济贸易能够显着减少国家间的军事冲突;经济现实主义强调,经济依存会催生不同国家间的贸易脆弱性问题,进而增加战争发生的风险;而科普兰则提出了一种新的贸易预期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依存对国家行为的影响取决于相关国对未来贸易环境的预期。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对于自己与其他国家间贸易的预期,可能会影响战争的发生与否。回到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上,可以发现两国间的经济依存与相互竞争日益增加,国家间的预期改变与行为互动,都有可能对目前中美之间的和平局势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国外社会科学前沿》期刊2019年06期)
时梦雅[6](2019)在《预期理论视角下东、中、西部城市群住宅价格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8年第一次住房改革制度,我国住房市场开始转向商品化模式发展。尤其是珠叁角、京津翼、长叁角等区域住宅市场迅速升温,并迅速向周边二、叁线城市蔓延。随后政府为应对经济硬着陆风险,出台针对性的‘‘四万亿计划’’刺激经济,推动了住宅市场价格进一步增长。而我国房地产调控总体上缺乏连续性,重视住宅价格调节忽视保有环节调控,从而陷入“调房价”和“保增长”的两难境地,投机现象日益严重。由此,在土地使用红线日渐严格和土地储备有限的背景下,各地开发企业开始恐慌性购地,加重市场对住宅价格越调越涨的非理性预期。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少有以预期为切入点对各城市群住宅市场在经济要素下的空间影响差异进行研究,所以在我国城市区域传递效应越加明显的经济背景下,预期影响下相关经济因素及政府调控因素的相互作用即各区域的空间影响差异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本文选取东部长叁角城市群、中部中原城市群、西部滇中城市群中15个代表性城市,利用matlab工具构建考虑预期因素的空间计量模型,并从以下角度分析、研究我国各区域城市群住宅市场特征:第一,各区域城市群的市场影响因素及政策作用差异;第二,区域市场预期因素显着程度及其对政策调控的影响程度;第叁,区域间住宅市场的空间联动情况及特征差异。研究结论表明,我国住宅市场价格的空间传递效应更多在城市群区域内显着,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空间扩散效应越明显。此外,预期因素的作用情况与区域市场供需状况、政策基本面有关,且已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政策效果产生明显抵消作用。(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期刊2019-06-10)
赵德雷,袁媛[7](2019)在《新时代民众未来生活预期的阶层差异及公平感的中介作用——以生活方式的理论与实践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下一代幸福生活的预期,是衡量社会心态的重要指标。对当下生活越满意的人,对未来生活越有信心,预期也会更高。采用黑龙江省社会心态调查数据来探讨不同社会阶层群体的未来预期差异以及社会公平感在其间的作用。结果显示,客观经济地位只对下一代预期有正向作用,主观阶层地位则对未来五年生活预期和下一代预期都有显着影响。在主观阶层认同为中层及以下的群体中,阶层地位越高,未来预期也越高。而上层和中上层群体的未来预期相比中层,反而有所降低。社会公平感在主观阶层和未来预期之间有中介作用,主观阶层越高,公平感越强,未来预期也更积极。(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启薇[8](2018)在《预期违反理论在东南亚区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跨文化理论研究中,预期违反理论很早就被提出并发展至今。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显着提升,中国文化和语言吸引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尤其在东南亚地区。文章对预期违反理论进行介绍,并尝试运用理论对自身在学习和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该理论在东南亚地区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8年33期)
邓翔,万春林,路征[9](2018)在《人力资本、预期寿命与推迟生育——基于四期OLG模型的理论与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推迟生育已是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中高收入国家人口变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家庭行为决策的四期OLG局部均衡模型,并利用效用比较分析方法,从理论上探讨了人力资本和预期寿命对推迟生育的影响。同时还利用23个国家198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与理论结论一致。结论表明: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上升、代际间的平均工资增长率下降以及预期寿命越长会使家庭选择推迟生育。此外,本文还分析了政府补贴政策对推迟生育的影响,分析表明:对生育子女补贴会使家庭更愿意生育子女,但对生育时期选择没有影响;对人力资本投资进行补贴,会降低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从而使家庭延缓推迟生育。(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8年09期)
龚婉祺,李喜根[10](2018)在《微博红人广告行为的预期背离及其影响——基于预期违背理论框架的广告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索微博用户对微博红人广告的态度和反应。基于人际传播的预期违背理论框架,本研究通过实验检测了"粉丝"对两类微博红人(名人和草根)发布广告的预期评估与后续行为意愿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粉丝"对草根微博红人信息的感兴趣程度对其发布广告行为的背离值评估有正向影响;"粉丝"对名人微博博主的崇拜程度对博主发布广告行为的背离值评估有负向影响,对粉丝继续关注微博的意愿有正向影响。结果表明,微博用户对微博红人发布广告的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因微博博主身份不同而有显着差异,"粉丝"和名人微博博主之间的互动关系基本符合预期违背理论的预测,显示"粉丝"和名人的关系从在大众媒体中的单向传播关系逐渐转变为社交媒体中的准人际互动关系。(本文来源于《新媒体与社会》期刊2018年01期)
理论预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环境问题关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人们为环保活动所配置的时间明显不足。这就导致人们的环保行为也相应减少。环保行为的时间配置本质上是个体进行时间分配决策的结果。本研究基于预期理论的视角,从环境—金钱结果相对价值评估、"行为—结果"相对关联度评估两个角度探索环保行为时间配置的决策机制。实验1采用2×5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从环境—金钱结果相对价值评估的角度探索环保行为的时间配置机制。自变量包括时间定价水平和环境污染程度。时间定价水平是被试每小时工作获得的金钱报酬,该变量为组内变量,包括5个水平。污染程度为组间变量,是被试工作带来的环境污染,包括高、低污染两个水平。在实验中,被试可以将时间用于环保活动。因而,被试的任务就是决定如何在经济活动和环保活动之间分配时间。实验因变量为环保时间投入比例。结果表明:(1)在高、低两种污染条件下,随着时间定价水平的逐渐提高,个体分配给环保活动的时间比例逐渐减少;(2)金钱—环境相对价值评估在时间定价对环保时间分配比例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实验2从"行为—结果"相对关联度评估的角度探索环保行为的时间配置机制。在本实验中,"行为—结果"关联度指个体投入时间获得金钱结果或者环境结果的概率。实验采用2×2×2叁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自变量包括"投入时间—获得金钱"关联度、时间定价水平以及环境污染程度。其中,"投入时间—获得金钱"关联度为组内变量,包括20%和80%两个水平,实验将投入时间获得环境改善的概率设定为50%。时间定价水平为组内变量,包括高、低收益两个水平;污染程度为组间变量,包括高、低污染两个水平。实验结果表明:(1)在高、低两种污染条件下,"投入时间—获得金钱"关联度越高,个体分配给环保行为的时间比例越少;(2)"行为—结果"相对关联度评估在"投入时间—获得金钱"关联度对环保时间分配比例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3)环境—金钱结果相对价值评估调节"行为—结果"相对关联度评估对环保行为时间分配比例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理论预期论文参考文献
[1].袁磊,杨鸿洋,石锦浩,杜茂林,王彬.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期寿命与卫生投入关联分析及预测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9
[2].蒋多,汪蓉,肖娴.预期理论视角下的环保行为时间配置决策机制研究[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3].付英俊,夏仕龙.央行预期管理与银行风险承担: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9
[4].李波,刘昌明.中美经贸摩擦的成因与对策:基于贸易预期理论的视角[J].太平洋学报.2019
[5].张敦伟.传统自由主义、经济现实主义与贸易预期理论:论经济依存与战争冲突之间的关系[J].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19
[6].时梦雅.预期理论视角下东、中、西部城市群住宅价格差异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9
[7].赵德雷,袁媛.新时代民众未来生活预期的阶层差异及公平感的中介作用——以生活方式的理论与实践为视角[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张启薇.预期违反理论在东南亚区域的应用[J].青年与社会.2018
[9].邓翔,万春林,路征.人力资本、预期寿命与推迟生育——基于四期OLG模型的理论与实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
[10].龚婉祺,李喜根.微博红人广告行为的预期背离及其影响——基于预期违背理论框架的广告效果研究[J].新媒体与社会.2018
标签:灰色关联分析; Verhulst模型; 预期寿命;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