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物谱论文-张鲁嘉,姚志强,魏东芝

底物谱论文-张鲁嘉,姚志强,魏东芝

导读:本文包含了底物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子模拟,蛋白结构功能关系,分子设计,脂肪酶

底物谱论文文献综述

张鲁嘉,姚志强,魏东芝[1](2015)在《酶的底物谱预测新技术—计算机虚拟筛选与虚拟生长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酶作为功能性生物大分子,在各个领域的作用正日益突出。而其最有价值、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底物选择性。目前,不论是合成新的生物系统,还是寻找可以工业应用的酶制剂,最大的工作量就是研究酶的底物特异性:发现酶的最适(本文来源于《2015中国酶工程与糖生物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21)

唐洁,曾朝懿,张庆,史颖[2](2014)在《氯氰菊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底物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富集培养法,从长期受氯氰菊酯农药污染的果园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可降解氯氰菊酯的菌株N-02。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点状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菌株N-02在35℃、pH 7.5、氯氰菊酯质量浓度为20 mg/L的LB培养基中培养96 h,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率达到62.31%。该菌株N-02对拟除虫菊酯的降解谱较宽,培养96 h对20 mg/L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降解率分别达到40.17%、33.26%和30.45%。(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4年11期)

田来强,刘卫东,陈曦,冯进辉,杨洪江[3](2013)在《一种来源于毕赤酵母的高对映选择性羰基还原酶的性质及底物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醇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羰基还原酶催化酮的不对称还原生成对应的手性醇。从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GS115基因组数据中找到一个潜在的NADPH依赖的羰基还原酶,研究毕赤酵母P.pastorisGS115中的羰基还原酶。根据其核酸序列设计引物,从P.pastoris GS115基因组中扩增到目的基因ppcr,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Ni-NTA纯化,对酶的性质和底物谱进行了研究。PPCR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反应pH为6.0,低于45℃时有很好的稳定性。对3-甲基-2-羰基丁酸乙酯的Km和kcat分别为9.48 mmol/L和0.12 s-1。PPCR表现出广泛的底物谱和很高的对映选择性,对醛、α-酮酯、芳香族β-酮酯及芳香族酮都表现出了很好的活性,在测定的底物中,除极少数底物外,ee值均达到97%以上。因此,PPCR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麻静波[4](2012)在《类红球菌酯酶立体选择性和催化底物谱的改造及产生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羧酸酯酶(EC3.1.1.1)能够作用于羧酸酯类的酯键,催化其水解。它在水解反应中具有一定的活性与立体选择性,并能在有机溶剂中保持比较好的稳定性,所以常应用于食品、农业、医药等行业中来催化合成一系列重要的化合物。本文从一个鲜有被报道的来源于类红球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的羧酸酯酶基因Rsp_2728出发,通过分子克隆以及定向进化的手段,对该酯酶的立体选择性和催化底物谱进行改造。利用易错PCR技术,对目的基因Rsp_2728进行随机突变。通过建立灵敏有效的pH指示高通量筛选方法,并以单体扁桃酸甲酯为水解底物,对类红球细菌(Rsp)羧酸酯酶的突变文库进行了批量筛选。得到的突变体Rsp酯酶YH (Asn62Tyr, Leu145His)、CH (Asn62Cys, Leul45His)以及CVH (Asn62Cys, Met121Val和Leu145His),其对映体选择性值相比较于野生型Rsp酯酶的3.13,上升到8.77、14和30.8,分别提高了2.8倍、4.5倍和9.8倍。对得到的叁个对映体选择性有明显提高的突变体进行了催化底物谱的研究,发现相比较于上述实验获得的最优突变体Rsp酯酶CVH,突变体Rsp酯酶CH能够对大部分底物进行高选择性地水解。为了从分子水平上合理解释上述现象,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展了该野生型酯酶的蛋白结晶实验,并获得了具有较高分辨率的x-衍射晶体结构。基于上述获得的蛋白晶体结构,并将分子对接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对定向进化与催化底物谱的实验结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Rsp酯酶催化扁桃酸甲酯水解时手性选择性的提高,(1)并不是由位于活性中心的催化叁联体氨基酸以及氧阴离子洞氨基酸引起的,它们都能与R或s构型底物形成起稳定作用的氢键;(2)也不是由突变位点氨基酸与底物单体的直接分子间作用力的增强而导致的;(3)而是由活性口袋中与底物距离10A以内的9个氨基酸与底物之间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增强而引起的,由野生型时的0.8kJ/mol上升到了突变体CVH的9.4kJ/mol。可见,突变位点氨基酸能够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的传递机制,对立体选择性的提高做出贡献。对催化底物谱进行构象分析表明,突变体Rsp酯酶CH中突变位点氨基酸的引进,使得邻近底物的氨基酸之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强,从而导致了活性口袋的变小,使得两个构象的单体之间竞争更加激烈,从而解释了它能够催化大部分底物具高选择性地水解,并实现催化底物谱的拓宽。最后,本文通过研究Rsp酯酶的转酯反应催化特性,得到了该酶在有机相中的最适反应条件以及不同于其在水解反应中的催化特性,并发现野生型Rsp酯酶在转酯反应中活性与对映体选择性都最高。由此发现,要得到在有机相中能起高效催化作用的酶,需要在定向进化策略中引进适当的筛选方法。(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1-09)

张波涛,张荣珍,王珊珊,徐岩[5](2011)在《定点突变改变近平滑假丝酵母SCRⅡ催化苯乙酮衍生物底物谱》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定点突变技术,改变近平滑假丝酵母短链羰基还原酶Ⅱ(SCRⅡ)催化苯乙酮衍生物的功能,为数种手性芳香醇的生产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的新型制备方法。【方法】通过氨基酸序列和蛋白结构比对的方法,选择SCRⅡ的底物结合域中关键氨基酸位点E228实施突变,构建相应的突变株Escherichia coliBL21/pET28a-E228S;以苯乙酮衍生物为底物,对突变株的酶活和生物转化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酶活测定结果表明:突变株E.coli BL21/pET28a-E228S催化原始底物2-羟基苯乙酮的酶活仅为原始酶活的25%左右;而催化苯乙酮、4'-甲基苯乙酮、4'-氯苯乙酮的酶活是突变前的7-20倍。突变株E.coli BL21/pET28a-E228S生物转化2-羟基苯乙酮,获得产物(S)-苯基乙二醇的得率不超过10%,而以苯乙酮、4'-甲基苯乙酮、4'-氯苯乙酮为底物时,生物转化产物光学纯度维持在99%,得率高达80%以上。【结论】对底物结合域中的关键氨基酸实施突变,提高了SCRⅡ催化苯乙酮衍生物的底物广谱性,拓展了该酶的生物功能,为理性改造短链羰基还原酶的不对称还原催化功能和手性芳香醇的制备提供了新型途径。(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底物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富集培养法,从长期受氯氰菊酯农药污染的果园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可降解氯氰菊酯的菌株N-02。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点状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菌株N-02在35℃、pH 7.5、氯氰菊酯质量浓度为20 mg/L的LB培养基中培养96 h,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率达到62.31%。该菌株N-02对拟除虫菊酯的降解谱较宽,培养96 h对20 mg/L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降解率分别达到40.17%、33.26%和30.4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底物谱论文参考文献

[1].张鲁嘉,姚志强,魏东芝.酶的底物谱预测新技术—计算机虚拟筛选与虚拟生长系统的研究[C].2015中国酶工程与糖生物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5

[2].唐洁,曾朝懿,张庆,史颖.氯氰菊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底物谱研究[J].食品科学.2014

[3].田来强,刘卫东,陈曦,冯进辉,杨洪江.一种来源于毕赤酵母的高对映选择性羰基还原酶的性质及底物谱分析[J].生物工程学报.2013

[4].麻静波.类红球菌酯酶立体选择性和催化底物谱的改造及产生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

[5].张波涛,张荣珍,王珊珊,徐岩.定点突变改变近平滑假丝酵母SCRⅡ催化苯乙酮衍生物底物谱[J].微生物学报.2011

标签:;  ;  ;  ;  

底物谱论文-张鲁嘉,姚志强,魏东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