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测量论文-张壮

被动测量论文-张壮

导读:本文包含了被动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合作目标,位姿测量,叁维重建,传感器融合

被动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张壮[1](2019)在《基于主被动融合的非合作目标重建与位姿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测量作为航天器或空间机器人重要的感知方式,经历了遥操作监视、合作目标和半合作目标测量的发展。而作为下一代空间任务支撑性技术的非合作目标测量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艰巨挑战。由于非合作目标无法提供用于位姿测量的相关信息,测量系统在鲁棒性、适用范围和计算能力等方面的需求明显高于现有测量技术。因此,本课题以在轨服务任务中非合作目标测量需求为导向,针对视觉测量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关键技术的创新和改进实现了基于1D激光测距与单目视觉融合的非合作目标测量方法。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本课题建立了 1维激光与视觉组合测量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非迭代的单张图像相机内参数标定方法和一种快速鲁棒的传感器外参数标定方法,两种方法共同实现了系统模型参数的快速鲁棒标定。与经典方法相比,我们所提的相机标定方法在相同标定精度下有效提升了计算效率,而传感器外参标定方法有效降低了系统标定的复杂度和提高了易用性。随后,针对非合作目标测量的需求,我们对现有算法进行改进,分别提出了一种鲁棒的多视图初始化方法和一种高精度的鲁棒位姿估计算法。初始化方法基于基础矩阵约束通过随机采样一致性剔除误匹配点的干扰,较现有算法明显提高了计算效率和在复杂场景下的鲁棒性。所提位姿估计算法的改进保证了系统在较少追踪点的情况下即可稳定测量,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非合作目标缺乏显着特征的问题。以上改进均提升了系统的鲁棒性和测量精度。对于激光与视觉融合的核心问题,我们提出了 1D激光距离信息和单目视觉信息在一般场景下的融合方法。通过恢复激光光斑周围的目标表面建立单点激光光斑与图像稀疏特征点的关联,求解绝对尺度,实现了目标在欧氏空间的重建和位姿测量。并通过尺度估计实验验证了该融合方法的有效性和估计精度,为1D激光测距与单目视觉融合的测量方案建立了完整的理论支撑。此外,针对长时间测量中误差累积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基于融合后的尺度信息监测系统误差,并在必要时刻调整局部结果抑制尺度漂移的解决方法。该方法经过实验证明,可以有效保证长时间测量过程中系统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同时构建基于回环的全局位姿图优化问题,在大尺度上保证了系统的测量精度和适用性。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完成了数值仿真、高精度转台实验、公开数据集实验、移动平台实验等多组实验,分析了本课题所提方法的性能。并从目标特性的不同、运动状态的差异、环境条件的改变等多个维度评估了所提方法的测量精度以及适用性,证实了基于激光与视觉融合的非合作目标重建与位姿测量方法的可行性。为我国非合作目标的在轨重建和测量提供了完整的技术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徐昀泽[2](2019)在《主被动位姿测量系统中联合标定算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单一测量传感器越来越难以满足高精度测量任务的需求,融合多传感器的测量数据能够发挥各类型传感器的优势,是实现高精度测量任务的发展趋势。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是近年来热门的遥感技术,其雷达天线之间的相对运动对测量精度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一套测量系统实时测量天线之间的位姿关系。本课题中的位姿测量系统采用主动激光测距传感器和被动视觉传感器的融合测量方案。本文将对主动激光测距传感器与被动视觉传感器之间的联合标定技术展开探索性研究,建立了基于主动激光测距传感器与视觉传感器的测量模型,分析研究了联合标定中激光光斑和相机标定板图像特征点提取方法,并提出了主动激光测距传感器与被动视觉传感器之间的联合标定算法。本文首先在深入调研了相机标定和一维激光标定方法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分析了相机标定和激光测距仪的原理,分别建立了引入相机畸变模型的针孔成像模型和激光测量模型。以相机成像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激光光斑的分布和激光光束在叁维空间中的位姿表示、叁维空间中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换,将激光测量模型统一到相机坐标系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激光测距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融合的测量模型,为激光测距仪与相机之间的联合标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后为了将被动视觉测量中特征点的二维图像坐标和在真实世界的叁维坐标联系起来,对图像特征点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角点提取算法和质心提取算法。研究了Harris角点提取算法和Bouguet亚像素角点提取方法,通过基于棋盘格标定板的实验对比,分析了Bouguet算法对Harris算法的优势。在分析激光光斑的分布基础上,分别对灰度加权质心法和高斯函数拟合法原理进行研究,通过生成仿真光斑数据进行实验,对比分析了两种算法的优缺点。最后,对多传感器融合的联合标定算法进行研究和分析。分别对相机标定算法和激光测距仪标定算法展开研究,以相机标定算法为基础将激光测距仪的测量模型转换至相机成像模型中,从而实现激光测距传感器和相机之间的联合标定。针对相机标定算法,在研究张正友标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叁维标定板的单张线性标定法。根据RANSAC空间点拟合算法得到激光光束,利用相机坐标系与激光测距传感器坐标系的关系,将激光光束统一到相机坐标系下确定激光中心,从而实现激光测距仪与相机之间的联合标定。最后实际搭建激光测距仪和单目相机组成的主被动位姿测量系统,编写软件采集实际的测量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完成联合标定实验,验证了所提联合标定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期刊2019-06-01)

梁柱洪,丁鹏,刘元泼[3](2018)在《基于被动和主动测量的配电通信网网络质量监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智能配网通信系统网络和业务监测技术进行研究,设计了基于被动流量测量技术和基于主动测量的网络质量监视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提供不同的检测技术,以便对配电网业务通信网络的质量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目前配网通信系统的建设往往是针对单项配电业务的需求而开展,呈现"条块分割""烟囱林立"的现象,造成网络业务开通过程复杂,新业务接纳能力不足;同时,配电业务对于通信的可靠性、实时性、数据吞吐量和安全性等服务质量(QoS)存在差异化需求,现有网络缺乏资源弹(本文来源于《电气时代》期刊2018年12期)

余东平,郭艳,李宁,刘杰,杨思星[4](2019)在《基于多维测量信息的压缩感知多目标无源被动定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源被动定位是入侵者检测、环境监测以及智能交通等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现有的无源被动定位方法可通过信道状态信息获取多个维度上的测量信息,但是现有方案未能充分挖掘多个信道上的频率分集以提高定位性能。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维测量信息的压缩感知多目标无源被动定位算法,在压缩感知框架下利用多维测量信息的频率分集提高定位精度和鲁棒性。根据鞍面模型建立无源字典,将多目标无源被动定位问题建模成多测量向量联合稀疏恢复问题,并利用多维稀疏贝叶斯学习算法估计目标位置向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利用多维测量信息提高定位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欢[5](2018)在《无源被动非接触电流感测机理及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IOT(Internet of things)的快速发展,2025年IOT在制造业的产值将达到2.5万亿美元、IOT装置数量将达到208亿。在IOT使用与推广过程中,传感器除了其性能上的要求外,在功能上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在智慧电网、智慧城市、智慧家庭对大量节点的电流监测应用与使用过程中,传感节点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引起相关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广泛关注。当前的各型电流传感器,很大一部分在外部电源或内置电池直接供能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对被测电流的信息采集、信号处理和有线或无线传输的功能实现,但两种供能形式都将面临着不可回避的问题,供电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限制了电流传感器应用与推广的重要因素。本论文着眼于IOT节点无源传感领域,探索无源化、微型化的MEMS电流传感节点,旨在系统全面地给出基于压电材料的悬臂梁电流传感器的感测基础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拓展电流传感器对多种形式电流检测的响应规律,探索出一条满足IOT传感节点需求的电流传感器设计与工艺基本准则。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的概括如下:提出了对双芯载流导线无源被动非接触检测的电流传感器的两种基本构型——压电式与声表面波式悬臂梁感测结构。本论文综合考虑传感器加工制造难易程度、成本等因素,最终确定了带有微磁铁的压电悬臂梁结构作为无源电流传感器的最终方案;分析了被测单芯、双芯载流导线磁场、磁场梯度分布规律,对微型磁铁在磁场的作用下受力进行分析研究,得到磁场力的分布状态,确定带有微磁铁悬臂梁结构与导线的最优位置关系;研究压电材料在d_(31)、d_(33)工作模式下,电流传感器电极的布置形式,结合电极分布面积选择了输出电荷较大的d_(31)工作模式;建立电流传感器的机电耦合模型,研究多层压电结构的中性层位置对电荷输出的影响规律,并确定了压电层的设计准则;通过构建磁场力作用下的静态与动态输出模型,研究电流传感器的振动模态对输出电荷的抵消效应,发现在一阶模态下,压电层具有最大的电荷输出。分析了家用电器的典型信号形式及规律,确定了典型电流的变化特征区域;提出了对直流电流、矩形方波电流的测量方法,突破压电式电流传感器仅能测量交流电流的局限性,极大地拓展了压电式无源电流传感器对其他电流形式测量的范围。针对直流电流,通过测量直流电流加载段的阶跃信号带来的响应,实现对直流电流的测量。基于单位脉冲响应的杜哈梅积分,首次提出了直流载荷下的电流传感器响应理论模型;在理论上解释了直流电流实测波形的特征,给出了求解直流电流值的方法;对矩形方波电流信号特征进行研究,发现矩形方波信号为两反向阶跃信号在不同触发点的迭加形式,求解得到了方波电流载荷下的响应通解,发现了方波信号下悬臂梁输出响应的规律,提出了测量方波信号的方法,研究了阻尼等参数对信号测量响应的影响机制;在研究交流电流激励时,求解获得了通解下的响应,经过分析发现在传感器的初始响应阶段存在叁种迭加响应,前两项为非稳态响应带来的振荡输出,主要包括初始条件引起的自由衰减振动与电流激励引起的简谐振动,第叁项为测量时激励电流引起的的稳态响应,而电流传感器在稳态响应条件下才可测量的准确的电流响应,经过研究发现增大阻尼可以使传感器快速进入稳态响应,但会降低传感器的灵敏度;提出了通过压电分割理论提高灵敏度的方法,该方法将一整片压电片分割为多片,进行串联、并联连接。在串联连接时,理论模型表明,其电压可以比未分割的整片压电片的电压提高n倍;在并联连接时,理论模型表明,其分割前后的输出电压没有变化。本论文设计了十片压电片的高灵敏度电流传感器结构,研究了压电层厚度与输出电压的关系;加工制造了电流传感器样机。根据压电悬臂梁传感器结构特征设计了一套的MEMS工艺流程,对传感器加工制造的悬臂梁样机各层厚度进行了检测,对分割后的各片压电片极化效果进行了测试分析,探究了各工艺流程对极化效果的影响机制。搭建了传感器样机测试平台,确定了传感器的测试方案与方法,探究了传感器在被测导线的x、z方向不同位置下的输出响应,分析了因磁铁不对称造成的测量误差;测量了交流电流激励下的输出响应曲线与灵敏度曲线,分析了传感器进入非线性区域的原因,测试了多片压电片串联、并联条件下的输出响应,分析了样机输出响应与理论值产生差异的原因;测量了直流电流与矩形方波电流下的传感器输出响应,得到了响应与输出的线性曲线。本论文对无源电流传感器的研究与开发将为IOT电流传感节点无源化提供可借鉴的新想法、新思路、新技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12-01)

程逢,夏江海,沈超,胡悦,徐宗博[6](2018)在《主动源在高频被动源面波测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动源面波可弥补主动源面波测量中低频信息缺失的不足,因此引起人们的广泛研究。然而,被动源面波法不能提供高达几十赫兹的相速度信息,因此需要通过主动源面波法拓展频率范围。为了减少野外工作量,本文设计了一种高频被动源面波的勘探策略,即在连续的被动源面波测量过程中引入人工震源。我们称其为"混合源面波"(mixed-source surface-wave,MSW)测量。研究人员分别在学校内、马路边、铁路旁这叁个噪声等级不同的地点记录短时长(10 min内)被动源面波和混合源面波。频谱分析表明,在连续的被动源面波观测中加入人工震源可以改善高频段能量。在记录的时间序列中分别应用了空间自相关(spatial autocorrelation,SPAC)法与基于互相关的被动源面波多道分析方法(multichannel analysis of passive surface,MAPS),结果表明该施工策略在高频段面波相速度分析中有很大的灵活性与适用性。笔者认为,相较于进行单一的主动源面波测量或被动源面波测量,在地震勘探中进行混合源面波测量具有建设性意义。(本文来源于《Engineering》期刊2018年05期)

吴冰[7](2018)在《基于特征γ射线的铀材料无损被动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铀材料的无损被动测量在核安保领域大量使用,测量方法有多种,其中丰度计法基于铀材料自发衰变产生的特征?射线来测量富集度,研究和使用经验丰富,是最经典的方法之一。但是丰度计法仍存在受容器厚度、探测装置的位置等影响的缺点,因此,本论文通过引入容器厚度修正因子对丰度计法进行优化,提高测量精度。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首先,对确定铀材料容器厚度的小角度康普顿散射法进行模拟,在分析光子与容器材料发生康普顿散射作用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全能峰185.72keV两侧康普顿坪的响应值与容器厚度的关系。利用控制变量法深入探讨容器厚度、铀材料富集度和容器材料种类对响应值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响应值只与容器材料自身参数相关,并随容器厚度线性变化,斜率由容器材料种类决定,并且不受铀材料富集度影响。在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对小角度康普顿散射法进行实验,针对初始能谱异常的问题采用能量刻度法解决,提高特征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一致。然后,对无限厚度法进行模拟,分析无限厚度法的实现原理,验证双感兴趣区算法的准确性,提出将容器厚度作为修正因子引入双感兴趣区算法,解决了测量精度受容器厚度影响大的问题。模拟结果表明,引入容器厚度修正显着提升了测量精度,尤其在测量富集度较高的样品时,结果的相对误差与相对偏差均在10%内,为提高无限厚度法的实验精度提供理论支持。此外,随着容器厚度的增加,修正后的测量结果精度下降,表明容器厚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修正测量结果。最后,对丰度计法进行实验,采用HPGe探测器测量能谱,通过单样品刻度完成富集度测量,验证了容器厚度对测量结果的修正效果,并着重分析修正富集度较高的数据误差较大的产生原因,为刻度样品的选择方法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8-06-01)

练鑫鑫[8](2018)在《基于被动测量的网络拓扑推断及可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规模的迅速增长,网络结构愈加复杂,网络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通过网络拓扑推断技术获得网络拓扑结构并利用可视化技术将网络拓扑结构以清晰准确的方式进行展现,可以为网络管理员分析网络流量、定位网络故障和优化网络配置提供极大的帮助。基于被动测量的网络拓扑推断分为基于特定协议的网络拓扑推断和基于生存时间的网络拓扑推断。前者需要网络设备支持特定协议,例如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如果网络设备不支持特定协议,则无法推断网络拓扑结构。后者需要结合少量主动探测手段获取的网络路径推断网络拓扑结构,该方法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推断的网络拓扑结构完整度较低,二是无法推断禁止主动探测的网络的拓扑结构。面对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如何以清晰直观的方式对其进行展示也是研究热点。现有的拓扑可视化工具只能使用特定格式的数据,不具备通用性。为了降低对特定协议的依赖,在减少探测数据包数量或不进行主动探测的情况下推断网络拓扑结构,并将其以清晰的方式进行展示,本文对基于生存时间的网络拓扑推断算法与可视化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网络拓扑推断与可视化的相关背景和发展现状,对网络拓扑推断算法涉及的相关协议进行说明,研究了几种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类型,阐述了可视化的概念,对几种可视化布局算法进行描述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其次,提出了基于生存时间的网络拓扑推断算法PFTTL,该算法在不进行主动探测的情况下,通过路由跳数和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之间互联协议)地址前缀匹配长度推断网络拓扑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的NDTTL算法进行分析,指出该算法存在完整度较低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引入连接数预测机制并结合PFTTL算法,提出EPREDICT算法,在CAIDA(The Center for Applied Internet Data Analysis,应用互联网数据分析中心)的真实数据集上进行实验,说明EPREDICT算法在减少了探测数据包数量的同时,提高了网络拓扑推断结果的完整度。最后,设计并实现了适用于本课题的拓扑可视化系统,在分析了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将系统划分为数据文件解析模块、数据查询模块、推断算法模块、拓扑结构布局模块和图表显示模块。在此基础上,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结构,使用MySQL数据库存储数据,通过HTML5、CSS和JQuery开发用户界面,ECharts展示统计数据,通过对拓扑可视化系统的测试,说明系统可以较好的满足用户需求。(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张卫媛,范敦煌,卓维海,季华钧[9](2018)在《静电对被动累积式氡浓度测量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定性研究静电对被动累积式固体核径迹氡浓度测量的影响。方法利用感应起电机分别给测氡杯的结构材料和探测元件CR-39加上不同电性和电量的静电,将五组带不同电性和电量的测氡杯同时放在一个标准氡室内开展刻度实验,分析比较不同组别测氡杯的刻度系数。结果较之于结构材料和CR-39元件均不带电的测氡杯,仅结构材料带正电时其刻度系数变化不明显,但结构材料带负电或CR-39元件带正电时其刻度系数降低了约40%,而CR-39元件带负电时其刻度系数升高了约1倍。结论在被动累积式固体核径迹测氡杯的刻度、保管和使用过程中,应尽量规避静电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辐射卫生》期刊2018年02期)

任宏光,石润龙,陈安娜[10](2018)在《主被动雷达导引头角度测量信息融合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被动雷达导引头的主动雷达分系统和被动雷达分系统可得到各自的角度测量信息,为实现两套角度测量信息的融合处理,文中提出了适应其测量特征的融合结构和方法,并对融合过程中的空间配准、数据关联和数据融合算法进行了研究分析,最终形成了主被动雷达角度信息融合总体方案。仿真试验表明,融合算法可以得到更高的跟踪精度,有利于充分发挥多传感器的测量优势。(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被动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单一测量传感器越来越难以满足高精度测量任务的需求,融合多传感器的测量数据能够发挥各类型传感器的优势,是实现高精度测量任务的发展趋势。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是近年来热门的遥感技术,其雷达天线之间的相对运动对测量精度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一套测量系统实时测量天线之间的位姿关系。本课题中的位姿测量系统采用主动激光测距传感器和被动视觉传感器的融合测量方案。本文将对主动激光测距传感器与被动视觉传感器之间的联合标定技术展开探索性研究,建立了基于主动激光测距传感器与视觉传感器的测量模型,分析研究了联合标定中激光光斑和相机标定板图像特征点提取方法,并提出了主动激光测距传感器与被动视觉传感器之间的联合标定算法。本文首先在深入调研了相机标定和一维激光标定方法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分析了相机标定和激光测距仪的原理,分别建立了引入相机畸变模型的针孔成像模型和激光测量模型。以相机成像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激光光斑的分布和激光光束在叁维空间中的位姿表示、叁维空间中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换,将激光测量模型统一到相机坐标系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激光测距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融合的测量模型,为激光测距仪与相机之间的联合标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后为了将被动视觉测量中特征点的二维图像坐标和在真实世界的叁维坐标联系起来,对图像特征点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角点提取算法和质心提取算法。研究了Harris角点提取算法和Bouguet亚像素角点提取方法,通过基于棋盘格标定板的实验对比,分析了Bouguet算法对Harris算法的优势。在分析激光光斑的分布基础上,分别对灰度加权质心法和高斯函数拟合法原理进行研究,通过生成仿真光斑数据进行实验,对比分析了两种算法的优缺点。最后,对多传感器融合的联合标定算法进行研究和分析。分别对相机标定算法和激光测距仪标定算法展开研究,以相机标定算法为基础将激光测距仪的测量模型转换至相机成像模型中,从而实现激光测距传感器和相机之间的联合标定。针对相机标定算法,在研究张正友标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叁维标定板的单张线性标定法。根据RANSAC空间点拟合算法得到激光光束,利用相机坐标系与激光测距传感器坐标系的关系,将激光光束统一到相机坐标系下确定激光中心,从而实现激光测距仪与相机之间的联合标定。最后实际搭建激光测距仪和单目相机组成的主被动位姿测量系统,编写软件采集实际的测量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完成联合标定实验,验证了所提联合标定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被动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张壮.基于主被动融合的非合作目标重建与位姿测量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9

[2].徐昀泽.主被动位姿测量系统中联合标定算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9

[3].梁柱洪,丁鹏,刘元泼.基于被动和主动测量的配电通信网网络质量监视[J].电气时代.2018

[4].余东平,郭艳,李宁,刘杰,杨思星.基于多维测量信息的压缩感知多目标无源被动定位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9

[5].刘欢.无源被动非接触电流感测机理及测量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8

[6].程逢,夏江海,沈超,胡悦,徐宗博.主动源在高频被动源面波测量中的应用[J].Engineering.2018

[7].吴冰.基于特征γ射线的铀材料无损被动测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

[8].练鑫鑫.基于被动测量的网络拓扑推断及可视化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9].张卫媛,范敦煌,卓维海,季华钧.静电对被动累积式氡浓度测量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18

[10].任宏光,石润龙,陈安娜.主被动雷达导引头角度测量信息融合方法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8

标签:;  ;  ;  ;  

被动测量论文-张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