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退化黑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东北黑土,耕作制度改革,黑土区,粮食安全,东北地区,氮素肥料,土壤有机质,胡春华,免耕覆盖,土壤退化
退化黑土论文文献综述
张旭东[1](2019)在《东北黑土退化与耕作制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和我的研究团队为大家介绍我们在东北黑土退化与耕作制度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习总书记今年在黑龙江考察的时候提到了黑十保护,胡春华副总理到吉林考察时也多次强调黑上保护作用,特别是黑土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实际上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因为东北对中国(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机化导报》期刊2019-09-02)
刘燕,李世雄,尹亚丽,赵文,王玉琴[2](2019)在《基于Biolog指纹解析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黑土滩草地退化不仅体现在植被群落特征的退化,同时也体现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退化。为明确不同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异质性,探究植被与土壤微生物对黑土滩草地退化的响应规律,利用样方调查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了青海省海北州野牛沟乡、果洛州大武镇及玉树州巴塘乡3个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植被群落特征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黑土滩退化草地毒杂草化,优良牧草成为群落偶见种。3个地区植被群落组成存在差异:大武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最大,为16.25,野牛沟次之,巴塘最小;植被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野牛沟>大武>巴塘;地上生物量和0-1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均为大武地区最大,巴塘次之,野牛沟最小,叁者间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大武和巴塘地区10-2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显着大于野牛沟地区(P<0.05)。(2)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在0-10 cm土层主要利用氨基酸类、酯类和胺类碳源,碳源相对利用率均在19%以上;在10-20 cm土层主要利用氨基酸类和酯类碳源,碳源相对利用率均在22%以上。不同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存在差异,差异主要来源于酸类、氨基酸类和酯类。(3)土壤微生物AWCD(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和H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相关性较高;物种重要值、多样性及生物量对土壤微生物AWCD变化的共同解释率为88.42%。综上,黑土滩退化草地植被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存在地域差异,不同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不同;黑土滩退化草地利用D-半乳糖酸γ内酯、L-精氨酸、D-半乳糖醛酸、L-天冬酰胺酸、D-甘露醇、L-丝氨酸、N-乙酰基-D-葡萄胺等的功能微生物显着富集,利用i-赤藻糖醇、2-羟苯甲酸、L-苏氨酸、α-丁酮酸、α-D-乳糖等的功能微生物显着分异。(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旭谦[3](2019)在《青海省“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严重影响了其生态经济服务功能价值。为此,对退化草地实施治理和恢复十分必要。但在对退化草地实施治理和恢复过程中,除实施一些管理措施外,还应实施各种必须和有效的技术措施,来促进退化草地的逆转。本文就"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模式做一简要概述。(本文来源于《青海农技推广》期刊2019年01期)
冯涛[4](2019)在《浅谈保护性耕作与黑土退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近些年来黑土逐渐变薄、土壤肥力下降、黑土退化严重,而保护性耕作对改善土壤条件,提高有机质含量,蓄水保墒效果明显,可以减少黑土流失,培肥地力,对于保护黑土地、提高土地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农业》期刊2019年01期)
武胜男,张曦,高晓霞,许驭丹,吴晓慧[5](2019)在《叁江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人工恢复植物群落的演替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青藏高原叁江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上建植的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植物群落及其各功能群的物种组成、平均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及植物多样性等进行实地调查和对比分析,探讨"黑土滩型"退化草地在人工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以期回答人工恢复的草地植物群落何时才能接近天然草地、人工恢复的时间阈值应为多长等问题,从而为叁江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的恢复重建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草地恢复前5年内,禾本科植物的数量大量增加,植物群落的高度增加了847.6%,植物群落盖度增加了134.5%;不同恢复年限的草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都有相似的变化趋势,恢复8年后植物群落组成达到阶段性的稳定状态,在恢复时间达16—18年后,逐渐向更稳定的状态转化;恢复18年的草地与天然草地植物群落的Jaccard及Sorensen相似度指数分别为0.596、0.747,Cody差异度指数为9.5。由此可见,建植人工草地的方式恢复退化草地,可在建植8年后达较好的恢复效果;恢复时间达16年以上的人工草地采取适度的调控措施,有利于其向天然草地恢复演替;建植18年的人工草地物种组成情况与天然草地最接近,但仍有差异。因此,"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的人工促进恢复,到未退化的状态至少需要18年以上。(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熊淑雅[6](2018)在《地理信息系统在叁江源综合试验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变化监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信息系统是现代处理分析地理数据的重要系统,该系统融合测绘学、地图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环境学等多种学科。叁江源综合试验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生态脆弱区、全球变化敏感区、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这里汇流成哺育中华民族的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形成了我国最重要的水源地。草地是该区域最有代表性的生态环境因子,它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叁江源综合试验区整体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根据国务院第1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边普查、边监测、边应用"的总体要求,结合省情特点,以叁江源综合试验区作为重要地理省情监测区域,开展叁江源综合试验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变化监测。(本文来源于《中国锰业》期刊2018年06期)
肖知新[7](2018)在《寒地黑土退化草甸快速恢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寒地黑土区草甸退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东北地区农牧业发展的棘手难题。本文通过分析寒地黑土区气候特点和造成草地退化因素,对于寒地黑土退化草甸治理方法提出建议,为以后寒地黑土区退化草甸治理工作的开展做理论铺垫。(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1-07)
孟婷婷,张宇飞,马昱萱,周森,王晓纯[8](2018)在《不同外源碳对退化黑土微生物量碳、土壤呼吸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能够提高退化黑土生物肥力的外源碳种类,以红糖、褐煤、腐殖酸钠等外源碳为试材,将不同外源碳设置为5个处理,分别为空白对照(CK)、红糖(T)、褐煤(H)、腐殖酸钠(F)以及红糖+褐煤(TH)进行室内土壤培养试验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最优处理。研究了添加不同种类的外源碳对退化黑土的土壤呼吸量、微生物量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4种不同外源碳对土壤呼吸速率与呼吸积累量均有促进作用,培养前期表现为T>TH>F>H>CK,后期T、H、F、CK处理差异不显着;添加4种不同外源碳都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表现为T>TH>H>F>CK;添加4种不同外源碳对土壤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随着时间变化,T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促进效果最强;主成分分析后综合评分排名为T>TH>F>H>CK。因此,添加外源碳能够提高退化黑土微生物活性,提升其生物肥力。4种不同外源碳处理中,T处理效果最好,其次为TH处理。(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8年20期)
李明忠[9](2018)在《天峻退化草地“黑土滩”植被恢复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天峻县"黑土滩"型退化草地分布广,面积大,需要科学经济适宜的植被恢复措施,以推进全县退化草地治理工作。本文以舟群乡四村社"黑土滩"为例,针对其退化现状和土地条件,因地制宜的从选择优良品种和建植时节,规范建植技术入手,在坡度小地段采用机耕,在坡度大地段采用畜蹄法镇压等措施治理退化草地。建植后治理区出苗率达≥45%,成活率≥90%,越冬率≥96%,草地产量(次年)2034kg/hm~2,生态功能得到逐渐恢复。(本文来源于《青海草业》期刊2018年03期)
巴措[10](2018)在《“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黑滩土"问题的出现,加重单位区域内草地退化面积,严重威胁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分析"黑土滩"的成因,对此提出了将退牧还草工程落实具体、重点做好多年生人工草地的建设、不能忽视半人工草地的建植工作、做好草原鼠害的防治工作、做好退化草地治理的法制建设等具体的工作建议,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8年08期)
退化黑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黑土滩草地退化不仅体现在植被群落特征的退化,同时也体现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退化。为明确不同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异质性,探究植被与土壤微生物对黑土滩草地退化的响应规律,利用样方调查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了青海省海北州野牛沟乡、果洛州大武镇及玉树州巴塘乡3个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植被群落特征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黑土滩退化草地毒杂草化,优良牧草成为群落偶见种。3个地区植被群落组成存在差异:大武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最大,为16.25,野牛沟次之,巴塘最小;植被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野牛沟>大武>巴塘;地上生物量和0-1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均为大武地区最大,巴塘次之,野牛沟最小,叁者间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大武和巴塘地区10-2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显着大于野牛沟地区(P<0.05)。(2)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在0-10 cm土层主要利用氨基酸类、酯类和胺类碳源,碳源相对利用率均在19%以上;在10-20 cm土层主要利用氨基酸类和酯类碳源,碳源相对利用率均在22%以上。不同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存在差异,差异主要来源于酸类、氨基酸类和酯类。(3)土壤微生物AWCD(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和H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相关性较高;物种重要值、多样性及生物量对土壤微生物AWCD变化的共同解释率为88.42%。综上,黑土滩退化草地植被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存在地域差异,不同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不同;黑土滩退化草地利用D-半乳糖酸γ内酯、L-精氨酸、D-半乳糖醛酸、L-天冬酰胺酸、D-甘露醇、L-丝氨酸、N-乙酰基-D-葡萄胺等的功能微生物显着富集,利用i-赤藻糖醇、2-羟苯甲酸、L-苏氨酸、α-丁酮酸、α-D-乳糖等的功能微生物显着分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退化黑土论文参考文献
[1].张旭东.东北黑土退化与耕作制度改革[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9
[2].刘燕,李世雄,尹亚丽,赵文,王玉琴.基于Biolog指纹解析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9
[3].李旭谦.青海省“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模式[J].青海农技推广.2019
[4].冯涛.浅谈保护性耕作与黑土退化[J].现代化农业.2019
[5].武胜男,张曦,高晓霞,许驭丹,吴晓慧.叁江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人工恢复植物群落的演替动态[J].生态学报.2019
[6].熊淑雅.地理信息系统在叁江源综合试验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变化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锰业.2018
[7].肖知新.寒地黑土退化草甸快速恢复研究进展[C].2018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2018
[8].孟婷婷,张宇飞,马昱萱,周森,王晓纯.不同外源碳对退化黑土微生物量碳、土壤呼吸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8
[9].李明忠.天峻退化草地“黑土滩”植被恢复探讨[J].青海草业.2018
[10].巴措.“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治理[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
标签:东北黑土; 耕作制度改革; 黑土区; 粮食安全; 东北地区; 氮素肥料; 土壤有机质; 胡春华; 免耕覆盖; 土壤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