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凤梅蔡爱清(诸城市林家村镇琅古尧小学山东诸城26222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愿学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虚拟现实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的准备,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道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例如,教“5”的认识,我结合实际,以“我们教室里有什么数量是5的事物呢,大家找到吗?看谁的观察力最强”的设问。然后引导学生认一认,数一数,让学生明白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我们对它是那么的熟悉。
2.诱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乐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数学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的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乐学。教学中让学生理清了思路,又渗透平移、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教学“比一比”时,是让学生探索图片,可提出“你看了这幅图可以说出一个故事来吗?”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图片上,再利用小组探讨、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图片上,从而自己发现图中各物品、对象数量不同,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学地位,体现教育教学价值。
3.自我评价分析,使学生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如:“这位同学的答案符合要求吗?”“为什么不符合要求”那么应如何改动呢?“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作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我热情引导他们大胆创新,此时全班的同学学习热情及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做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气氛中,学生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各特长都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不但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独立性。
由于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当考虑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优秀生“吃”得好,让后进生“吃”得饱。
4.分层指导训练,使学生善学
我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上、中、下三层,其数量比为1:2:1。前后座按比例组合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依据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分别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全班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各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自主学习,得到发展,争取进步。我鼓励相邻几个同学对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对问题的研究,使各层次学生互相启发,促进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并随着进取意识的增强,不断的向上一个层次递进。
5.让学生感兴趣
兴趣是指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心理倾向。当兴趣进一步发展成为从事某种活动的需要时,就称为爱好。如对体育活动、对文艺活动的爱好等等。
兴趣是建立在人的认识需要的基础上的。它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直接兴趣指对事物本身感兴趣,如喜欢数学、喜欢解应用题等。间接兴趣指对事物本身不感兴趣,对事物所能带来的结果感兴趣。我要使学生喜欢数学,令他们体会学习数学,用数学知识的科学性、内在规律、结构特征等吸引兴趣,使之形成需要,从而成为爱好。
总之,在创新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