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史论文-刘国鹏

教会史论文-刘国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教会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教宗首席权,伯多禄首席权,圣统制,大公会议

教会史论文文献综述

刘国鹏[1](2019)在《从教会史和教会法双重视角考察教宗首席权的形成及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按照《圣经》文本记载,以及初期教会、中世纪、现当代等几个历史阶段线的线性时间顺序,从教会史、教会法的双重视角,以及神学、解经学等角度系统梳理了教宗首席权在历史上形成的过程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理论化、制度化叙事。而1962—1965年间召开的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在有关教宗首席权和主教们及教宗关系的议题上形成了圆满共识,从而在教宗首席权和历史上一度盛行的大公主义至上论的张力之间找到了一个目前为止最完整的表达。(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9年03期)

马晶晶[2](2018)在《《俄罗斯教会史》(节选)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翻译实践报告选取的是都主教马卡里(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布尔加科夫)所作的?ИсторияРусскойЦеркви?(《俄罗斯教会史》)系列丛书中第二本的四章内容。本报告结合相关理论从词汇和句子两个方面对原文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原文的词汇特点和句子特点进行了归纳整理。词汇翻译方面主要涉及古斯拉夫语词和专有名词的汉译实例分析。句子翻译方面主要是对分译、合译以及语序调整法做了重点研究和探索,选取翻译材料中的例句对翻译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同时,在报告中,借鉴前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结合自身体会,通过分析原文和译文总结了具体的汉译实践经验,希望本文能为宗教历史文本汉译方法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8-04-01)

吴志福[3](2016)在《信徒读点教会史有益》一文中研究指出说起教会历史,有些基督徒觉得没有必要去了解,因为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跟我们当下的生活无关,我们只需要读圣经和灵修书籍就可以了。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教会历史中蕴藏着丰富的属灵信息,对基督徒的信仰生活是相当有益的。首先,历史是上主启示人类的重要手段。对圣经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历史书是圣经重要的组成部分,在66卷中就有13卷书(旧约从《约书亚记》(本文来源于《天风》期刊2016年04期)

董晓佳,刘榕榕[4](2013)在《试析苏克拉底斯及其《教会史》》一文中研究指出苏克拉底斯是拜占庭帝国5世纪时期着名史学家,其所着《教会史》涵盖了自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一世时代到塞奥多西二世统治前期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苏克拉底斯生活在罗马帝国向帝国过渡的初期阶段,长期居住于地中海世界东部地区,这一时代背景与地域因素既决定了他的着史心态,也影响了他的写作特点。苏克拉底斯的《教会史》之价值不仅在于它是有关这段历史时期的最重要文献资料之一,同时也有利于我们认识教会史发展的不同路径,对它进行研究也有助于更为全面地把握当时地中海世界知识界的精神氛围。(本文来源于《世界历史》期刊2013年04期)

陈文海[5](2013)在《“另类”与“正统”——《法兰克人史》的“教会史”写作路径释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尔主教格雷戈里所着的《法兰克人史》是西欧中世纪早期最为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从其基本结构来看,法兰克人以及法兰克高卢地区的天主教会是该书的主要叙史对象。然而,在具体行文中,作者频繁地把在法兰克高卢地区基本不存在的阿里乌斯派问题引入叙史架构之中。从对全书相关内容的梳理中可以看出,作者之所以让阿里乌斯派频频出场并从总体形象、教义信条、强制改宗以及主教角色等层面对之进行全面贬斥,其基本意图就是将之作为反衬,以此来达到彰显"正统"教会之目的。(本文来源于《史学集刊》期刊2013年04期)

付亮[6](2013)在《“现代早期天主教”范式的建构及其价值——论约翰·奥马利的教会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久以来,天主教予人落后、反动的印象,其历史演变的复杂性往往被忽视。晚近,西方学界不再过度强调天主教之反抗基督新教以及教会自身的戒律改革,而是扩大视野、转换视角,更细致地关注天主教的多重历史特征。其中,约翰·奥马利"现代早期天主教"范式的确立,修正了传统诠释框架的偏颇之处,将天主教史研究推到一个新的阶段,为深入认识、理解15—18世纪天主教历史的复杂性与多元性,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史林》期刊2013年03期)

方志强[7](2011)在《攸西比乌斯的《教会史》与普世史传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期"历史理论"栏目发表(台湾)中正大学方志强教授的文章。方教授的文章主要讨论西方古代普世史的类型及其涵义。他指出,从古希腊史家埃浮鲁斯及波利比乌斯的"政治的普世史"、狄奥多拉斯的"文化的普世史"至攸西比乌斯的"基督教化的普世史",西方普世史的类型及涵义是在承袭中发生变化的。攸西比乌斯综合"政治的普世史"之"一个世界一个国家"及"文化的普世史"之"一个世界一个文化传统"的观念于基督教传统之中,创造出基督教即代表"一个国家"和"一种首要文化传统"的观念。攸西比乌斯的"普世史",对中世纪"基督教世界"观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此文的观点.对于理解西方世界史(或普世史)观念的渊源及其在古代世界的变化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史学史研究》期刊2011年04期)

刘小珊[8](2010)在《17世纪西方传教士对东方占星术的认识——对陆若汉《日本教会史》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航海时代的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两条原本互不相交的东西文化河流开始汇流,两个伟大的文明开始第一次真正的接触。耶稣会传教士陆若汉的《日本教会史》对东方文化的剔透解析,足以说明这一时期西方文化的"西学东渐"和东方文化的"西方渗透"极富成效。研讨16世纪传教士留下的这批着作,了解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认识程度,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避免由此引发的文化冲突和对抗,对增进现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仍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南亚研究》期刊2010年06期)

董晓佳[9](2010)在《帝国秩序的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5世纪拜占廷史家苏格拉底的《教会史》记述了自君士坦丁一世时代到塞奥多西二世统治前期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为应对内外压力,帝国在军事、政治与宗教政策上进行了一系列调整。苏格拉底的《教会史》是有关这段历史时期的主要文献资料之一,是帮助我们了解罗马帝国向拜占廷帝国过渡初期阶段的一部重要作品。本文的目的,是以苏格拉底的《教会史》为基础,结合4至5世纪的其他历史资料以及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从君士坦丁一世到塞奥多西二世时代拜占廷帝国军事、政治与宗教生活中秩序的重建。在罗马的历史上,战争对罗马的社会变迁与政治沿革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来自帝国内外的军事压力是晚期罗马帝国或早期拜占廷帝国所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统治帝国东部地区的君士坦丁堡政府,在执行军政分离、分散军权的措施时较帝国的西部政府更为严格,得以强化对军队的控制,防止军队内乱;同时能够利用较西部更为丰富的资源扩充军力,并采取灵活的外交措施,因此当帝国西部政府在军事上日益陷入困境之时,君士坦丁堡政府则能将紧迫的内外军事危机化解,从而能够在这一艰难的过渡时代继续生存下去。在政治上,一方面,从君士坦丁一世到塞奥多西二世时期,以君士坦丁堡为都的帝国东部地区政府在管理体制上基本沿戴克里先与君士坦丁一世政治改革所提供的路径发展;另一方面,这一体制及其所代表的政治秩序逐渐局限于以君士坦丁堡为都的帝国东部地区。在这一历史时期,西部地区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帝国的组成部分,但在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与东部地区的差异日益增大,实际上这两个地区之间的政治联系在不断减弱,而君士坦丁堡政府出于自身利益与安全考虑,对于西部地区也很难持续提供及时充分的援助。最终的结果是,戴克里先与君士坦丁一世政治改革的成果保留于君士坦丁堡政府控制的地中海世界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则脱离了这一体制。就宗教生活领域而言,自从君士坦丁一世采取了支持基督教的政策后,基督教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这一时期,基督徒人数不断增多,基督教会的地位日益提高。基督教正逐渐成为帝国社会中的主流宗教,但非基督教徒也并未就此立刻销声匿迹,而在基督徒内部,也出现了观点歧异的各种派别,各种宗教派别之间在共存中的竞争成为那一时代的重要特征。为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加强对宗教事务的控制,政府采取了宽容、限制与弹压相结合的政策。虽然这种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的确在维持社会秩序的暂时稳定上取得了定程度的效果,而帝国政府这种有限宽容的态度也有助于古典文化传统与基督教思想的长期共存与交流,为拜占廷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环境。(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10-05-01)

李腾[10](2010)在《传播福音应加强学习教会史知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人们常常会感觉到信仰的缺失与深深的无助感。人们渴望在嘈杂繁重的生活中寻求一处心灵的净土,但又往往迷惘于前路。耶稣基督曾经宣谕门徒:"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谷16:15)但在福音传布的过程中,一些教友由于在教会史方面知识的缺乏,使一般民众对于天主教会史的诸多误解难以消除,从而使福音的传播事业受到许多阻碍。(本文来源于《中国天主教》期刊2010年01期)

教会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翻译实践报告选取的是都主教马卡里(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布尔加科夫)所作的?ИсторияРусскойЦеркви?(《俄罗斯教会史》)系列丛书中第二本的四章内容。本报告结合相关理论从词汇和句子两个方面对原文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原文的词汇特点和句子特点进行了归纳整理。词汇翻译方面主要涉及古斯拉夫语词和专有名词的汉译实例分析。句子翻译方面主要是对分译、合译以及语序调整法做了重点研究和探索,选取翻译材料中的例句对翻译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同时,在报告中,借鉴前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结合自身体会,通过分析原文和译文总结了具体的汉译实践经验,希望本文能为宗教历史文本汉译方法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会史论文参考文献

[1].刘国鹏.从教会史和教会法双重视角考察教宗首席权的形成及演变[J].世界宗教文化.2019

[2].马晶晶.《俄罗斯教会史》(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黑龙江大学.2018

[3].吴志福.信徒读点教会史有益[J].天风.2016

[4].董晓佳,刘榕榕.试析苏克拉底斯及其《教会史》[J].世界历史.2013

[5].陈文海.“另类”与“正统”——《法兰克人史》的“教会史”写作路径释论[J].史学集刊.2013

[6].付亮.“现代早期天主教”范式的建构及其价值——论约翰·奥马利的教会史研究[J].史林.2013

[7].方志强.攸西比乌斯的《教会史》与普世史传统[J].史学史研究.2011

[8].刘小珊.17世纪西方传教士对东方占星术的认识——对陆若汉《日本教会史》的解读[J].东南亚研究.2010

[9].董晓佳.帝国秩序的重建[D].南开大学.2010

[10].李腾.传播福音应加强学习教会史知识[J].中国天主教.2010

标签:;  ;  ;  ;  

教会史论文-刘国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