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直接供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埋管直供,辐射地板,控制变量,能耗
直接供冷论文文献综述
祁英[1](2015)在《地埋管直接供冷系统供冷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埋管直接供冷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空调系统运行模式,需要深入研究其供冷特性。此系统中冷源采用低品位能源——土壤源,显热末端装置为辐射地板,潜热末端装置为置换通风系统,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利用建筑本体强大的蓄能特性,连续运行策略,使其达到一种近乎恒温的超舒适的室内环境。以安泰节能示范楼为实验平台,重点分析夏季工况空调运行模式。理论上以热舒适性评价模型为基础,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分析在辐射背景下,室内热环境的控制变量参数,并考虑辐射末端与周围环境的能量交换关系,利用角系数加权法计算辐射供冷量。采用TRNSYS软件对地埋管直供系统进行建模并仿真,重点分析地板表面温度、室内温度以及壁面能流变化,根据模拟结果获得地埋管直供系统的适用条件。此外还对安泰节能示范楼2013~2014年的实测数据进行整理,从全年室内外温度、地埋管供冷量、房间热舒适性、地下热平衡及整个空调季的运行能耗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了地埋管直供系统的节能性、舒适性及经济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以辐射末端为主的空调系统,通过合理改变室内热环境的控制变量参数,可以拓宽人体热舒适的范围,从而降低空调系统能耗;地板表面温度在22~23℃左右时,地埋管24小时连续运行,能够保证人体的舒适度,其作用温度比室内温度降低为1度左右:土壤温度在15℃以下,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好,显热末端为建筑物本体,这种条件下更适用于地埋管直供系统;建筑本体强大的热惰性使室内温度随室外温度变化很小,夏季室内温度基本维持在24±1℃,室内湿度在40%~70%范围内,全年室内温度浮动不超过9℃,建筑本体维持在一种恒温状态:地埋管直供系统,超低能耗,系统COP能达到10以上,运行费用每平方米不到10元。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夏季空调系统——地埋管直接供冷系统,并从理论、模拟及实际运行数据叁方面分析研究地埋管直供的供冷特性,为以后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可靠依(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5-04-01)
赵富强[2](2014)在《地理管直接供冷系统与水蓄能复合空调系统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当前社会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节能减排指标的不断提高,合理、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和相应的空调系统应运而生。地埋管直接供冷技术直接利用了低品位能源,是一种节能环保的冷源技术;水蓄能技术则可以“削峰填谷”、平衡电网、降低运行费用。将两种系统结合起来,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优化设计,实现系统的高效、节能运行。本文首先对土壤源热泵系统、地埋管直接供冷系统、水蓄能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系统组成、系统的特点、系统的适用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介绍,说明了夏季工况下利用地埋管直接供冷的可行性及节能优势,分析了将地埋管直接供冷系统和水蓄能系统结合起来的必要性。其次,以济南一办公建筑为例,利用TRNSYS软件对工程全年逐时空调负荷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了办公楼的全年逐时负荷和典型设计日逐时负荷,为地埋管直接供冷系统的设计和水蓄能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在设计过程中,分别介绍了不同的地埋管管长计算方法,并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计算出了设计工程的地埋管管长。另外,利用CFD数值模拟软件对所设计蓄能水箱的冷热水混合特性进行了瞬态模拟,验证了水箱的分层效果。最后,对一实际工程复合空调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地埋管直接供冷系统一个供冷季中的实际运行特性及水蓄能系统中蓄能水箱的实际分层效果。通过实际复合空调系统和常规的空调系统的经济性比较,得出了复合空调系统相比常规空调系统,具有较短的回收年限,从而论证了该复合空调系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4-04-01)
林湖,李信洪,程朋胜,胥布工[3](2012)在《直接蓄冷混合供冷的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移峰填谷,在中央空调系统改造中,设计人员越来越重视水蓄冷技术的应用。本文针对常规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存在的弊端,提出直接蓄冷混合供冷的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峰谷电价差值,合理地匹配水蓄冷系统与中央空调系统,能耗成本可节约15%~20%。但过高地要求峰谷电价比,并不能明显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反而会制约水蓄冷技术的应用。本文的分析将为水蓄冷系统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12年05期)
倪璇,谭洪卫,雷勇[4](2012)在《上海地区土壤直接供冷技术应用效果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土壤直接供冷系统实验平台上对系统各项参数进行了实测,研究该系统在上海地区使用效果。结果表明,单U管供水温度保持在20~22℃,单位埋管深度供冷量为21.7 W/m;通过调节开启井口数量将室内温度控制在舒适范围条件下,系统每小时耗电量仅0.17 kW.h,能效比达到10以上;实验系统仅处理显热负荷,长期运行对土壤温度影响小,缓解热堆积现象。但系统除湿能力差。(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2年10期)
韦国华,巫术胜[5](2012)在《区域供冷系统采用混水器替代板式换热器实现直接供冷应用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在区域供冷系统的换热间用混水器替代板式换热器的方案。该方案具有造价低、施工简单、换热效率高的优点,可应用于区域供冷或供热系统的工程实践中。(本文来源于《制冷》期刊2012年02期)
徐齐越,王琳,曾飞雄,范新[6](2011)在《间接蓄冷直接供冷式水蓄冷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工程中常用的3种水蓄冷系统的优缺点分析,提出了间接蓄冷直接供冷式水蓄冷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策略,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流程简明,运行稳定、可靠,解决了原来水蓄冷系统中存在的主机效率低、开式系统泵耗大且可能存在压差大导致电动阀损坏等问题。(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1年06期)
刘跃军,王芳,李忠建,韩宗伟,王佐民[7](2011)在《土壤直接供冷空调系统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空调夏季耗电高的问题,提出以土壤作为冷源直接供冷空调的思想。采用有限元理论,研究土壤直接供冷空调系统土壤温度变化规律,给出系统蓄冷、取冷阶段土壤温度场在不同埋深时的温度变化趋势,确定土壤取冷结束后土壤热平衡的能力,分析结果对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应用能源技术》期刊2011年05期)
张吉礼,卢振,陈鹏飞[8](2011)在《全国程控机房新风直接供冷当量指标法节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程控机房全年具有冷负荷的特点,研究了全国范围新风冷源的利用问题.给出了新风供冷的系统形式和运行策略.采用当量指标法将全国分成7个区域,计算了各区域新风利用的当量小时数.计算了20个主要城市的程控机房利用新风冷源的节能量和所需费用.分析了全国新风冷源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哈尔滨当量小时为5 425h,可节电248 235kWh/a,节电率为24.8%.当量指标法可衡量各地区新风冷源的优劣,为采用新风冷源方案进行节能改造提供帮助.采用新风冷源方案对程控机房进行改造,节能率小于20%的只有2个城市,而大于40%的有4个城市.绝大部分城市节能率在20%~40%,节能量相当可观.(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李忠建,郑茂余,雷帮伟,赵立前[9](2009)在《自然冷源土壤直接供冷空调系统土壤温变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少建筑能耗,提出一个以土壤作为冷源直接供冷空调的新构想,并在哈尔滨地区建立相应的实验系统.根据该系统空调季的实际运行,着重对其重要参数之一的土壤温度在供冷前、供冷期间以及供冷结束后的变化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一些重要分析结论.另外,还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系统性能参数,如季节供冷系数、单位埋深取冷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土壤直接供冷系统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任亚娜,楚建保[10](2009)在《直接蒸发多联式供冷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对制冷剂自然循环空调技术综述的基础上,引入一种充分利用自然冷源的供冷技术—液泵供液直接蒸发多联式供冷系统,并对该供冷系统的工作原理、技术优势进行了介绍。(本文来源于《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09-05-01)
直接供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当前社会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节能减排指标的不断提高,合理、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和相应的空调系统应运而生。地埋管直接供冷技术直接利用了低品位能源,是一种节能环保的冷源技术;水蓄能技术则可以“削峰填谷”、平衡电网、降低运行费用。将两种系统结合起来,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优化设计,实现系统的高效、节能运行。本文首先对土壤源热泵系统、地埋管直接供冷系统、水蓄能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系统组成、系统的特点、系统的适用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介绍,说明了夏季工况下利用地埋管直接供冷的可行性及节能优势,分析了将地埋管直接供冷系统和水蓄能系统结合起来的必要性。其次,以济南一办公建筑为例,利用TRNSYS软件对工程全年逐时空调负荷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了办公楼的全年逐时负荷和典型设计日逐时负荷,为地埋管直接供冷系统的设计和水蓄能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在设计过程中,分别介绍了不同的地埋管管长计算方法,并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计算出了设计工程的地埋管管长。另外,利用CFD数值模拟软件对所设计蓄能水箱的冷热水混合特性进行了瞬态模拟,验证了水箱的分层效果。最后,对一实际工程复合空调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地埋管直接供冷系统一个供冷季中的实际运行特性及水蓄能系统中蓄能水箱的实际分层效果。通过实际复合空调系统和常规的空调系统的经济性比较,得出了复合空调系统相比常规空调系统,具有较短的回收年限,从而论证了该复合空调系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直接供冷论文参考文献
[1].祁英.地埋管直接供冷系统供冷特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
[2].赵富强.地理管直接供冷系统与水蓄能复合空调系统的应用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4
[3].林湖,李信洪,程朋胜,胥布工.直接蓄冷混合供冷的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分析[J].制冷与空调.2012
[4].倪璇,谭洪卫,雷勇.上海地区土壤直接供冷技术应用效果实验研究[J].建筑节能.2012
[5].韦国华,巫术胜.区域供冷系统采用混水器替代板式换热器实现直接供冷应用实践[J].制冷.2012
[6].徐齐越,王琳,曾飞雄,范新.间接蓄冷直接供冷式水蓄冷系统[J].暖通空调.2011
[7].刘跃军,王芳,李忠建,韩宗伟,王佐民.土壤直接供冷空调系统模拟研究[J].应用能源技术.2011
[8].张吉礼,卢振,陈鹏飞.全国程控机房新风直接供冷当量指标法节能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
[9].李忠建,郑茂余,雷帮伟,赵立前.自然冷源土壤直接供冷空调系统土壤温变特性[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
[10].任亚娜,楚建保.直接蒸发多联式供冷技术[C].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