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30例骨科住院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骨科术后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00%(6/15);研究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1/15)。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P<0.05)。结论骨科患者术后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临床应用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骨科术后;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引言

DVT(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不能正常凝结与深静脉内而引起静脉回流性障碍的一种疾患,多数DVT患者发生于制动状态,如骨科手术后卧床类患者。分析认为静脉壁损伤、高凝状态、血流缓慢等是DVT诱发因素,一旦血栓形成,除少数发生在局部位置或能自行消除之外,均可能扩散至全部肢体深静脉主干,治疗方法不当或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均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严重者还可合并肺栓塞而威胁生命安全。我院针对骨科手术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预防DVT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6月骨科住院患者30例,排除严重器官病变、无法配合完成研究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研究组患者男8例,女7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5.35±10.75)岁;对照组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44.65±10.5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参与研究的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在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

1.2方法

对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常规健康宣教、基础生活护理及对症护理等。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措施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的内容包括:①术前健康教育:在术前详细向患者科普疾病知识及手术的意义和作用,讲述大致的手术操作流程,以及告知患者术前应做的准备,以提高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②术前心理护理:部分患者对骨科手术抱有较大的恐惧和疑虑,所以要积极与他们沟通,耐心告知他们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给他们讲解一些成功治愈的案例,利用语言和微笑来减轻患者的恐惧,打消患者的疑虑,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③术前风险评估:术前按照医生的要求给患者做好检查和准备,并有效评估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根据其风险等级提前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1.2.2术中护理

术中护理的内容包括:①术中体温护理:在手术过程中调节好室内温湿度,帮助患者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患者受凉:②术中协助:在术中协助好医生的各项工作,如递好手术物品、操作好手术设备等;③术中体征监测:在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体征和输液管道等,发现不良状况要及时报告给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对症处理;④术中心理支持:对于非全麻的清醒患者要在术中对其做好心理支持,随时与患者交流,询问患者的感受,给患者加油打气,以缓解他们的不安。

1.2.3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的内容包括: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根据术前对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等级和提前制定好的护理计划对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包括协助患者合理选择体位、有效抬高、合理补液、嘱咐患者多饮水以及给患者使用抗凝、袪聚或溶栓药物、穿梯度压力袜、使用压力抗栓泵和足底静脉泵等;②术后锻炼指导: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卧床功能锻炼,包括踝泵运动、腓肠肌挤压等,并密切观察和询问患者的双下肢感觉、皮温情况及肢体肿胀程度等,如发现异常状况应及时上报处理;③术后疼痛护理:术后合理给患者使用镇痛泵进行镇痛,还要多与患者交流,给其播放一些喜欢听的音乐,以及嘱咐家属也要多与患者聊天,从而转移患者的注意力;④术后饮食护理:术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参考患者个人口味为其制定个性化食谱,嘱咐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禁食辛辣、生冷、刺激。

2结果

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00%(6/15);研究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1/15)。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P<0.05)。

3讨论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极高,一旦出现DVT会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发病初期多数患者会出现下肢疼痛,严重时不能正常行走,若及时得当的治疗可阻止病情进展,反之,若治疗不及时则可能丧失行动能力、遗留偏瘫等。因此,临床上对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都会积极主动采取预防护理措施来避免DVT的发生。骨科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或制动状态下下肢血流不畅,这是导致DVT发生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骨科手术后快速止血下会激活凝血功能,增加血栓形成风险。便秘也会增加腹腔内压力,间接提高下肢负担,不利于血液流动。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DVT发生非常必要。讨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骨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多见于长期卧床的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容易出现下肢肿胀、酸痛,甚至发炎等症状表现,症状严重时局部疼痛感强烈且行走时加剧,对患者的康复影响较大。下肢深静脉血栓损害静脉瓣膜功能,血栓脱落时还可导致肺栓塞,或堵塞肾静脉引发肾衰竭,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骨科手术后为了使骨损伤尽可能完好的恢复功能,患者不可避免的需长期卧床静养,促使骨修复和生长,同时影响下肢血液循环,因此在骨科术后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要尤其引起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严重阻碍患者骨科手术的成效,甚至会引发其他更为严重复杂的疾病,目前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成因及防治已被医学研究者广泛关注,是骨科临床研究重点内容,也是骨科术后促使患者完全康复的护理关键。常规骨科术后护理工作重点仍在于护理,保持患者基本体征即可,本研究中结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原因,即血液滞缓、静脉壁损伤及高凝状态,提出了具体护理干预方案,从患者术后的基本护理、知识教育、心理护理、康复指导等多个方面加以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基本护理方面加强对患者下肢症状表现的关注,每天观察测量患者下肢肿胀程度,对比患者双肢差异,测试患者腿部有无局部压痛发生,有无浅静脉曲张等表现。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00%(6/15);研究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1/15)。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P<0.05)。

综上所述,骨科患者术后进行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临床应用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鞠英实.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当代医学,2016,22(28):125-126.

[2]张海霞.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中国保健营养,2016,26(5):202-203.

[3]王吉惠.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中外医学研究,2016,14(5):100-101.

[4]乔艳,王欣.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4):252-254.

标签:;  ;  ;  

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