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街道复合界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宣化,钟鼓楼地段街道,空间界面,复合化设计
街道复合界面论文文献综述
杜乐[1](2019)在《河北宣化钟鼓楼地段街道空间界面复合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中的历史地段由于其复杂性,面临着建筑界、文物保护界以及当地的现实处境等多方面的矛盾。其中所涉及到的文物保护、历史遗存以及环境整治叁方面的关系引人深思。通过对城市中历史地段街道的空间界面关系研究,从环境设计的角度出发来思考历史地段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得出以下研究:随着全国性的城市化进程,一些城市的历史地段街道设计往往只注重界面的单方面设计和营造,而忽视了界面与街道空间乃至城市空间之间的紧密关系,从而影响街道整体品质和氛围的提升。目前,由于传统的设计模式难以处理好历史地段中街道的空间和界面的关系,因此,寻找一种处理好空间和界面二者之间关系的历史地段街道设计方法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宣化钟鼓楼地段街道尚存的困境和个性化诉求为切入点,采取文献归纳、实地调研、案例分析叁种有效研究方法,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之后,引入“复合化”的概念,将空间和界面两种属性运用一系列方法结合在一起,试图探索出城市历史地段街道设计的新模式,进而利用该模式的“触媒”效应实现历史地段街道的活化。研究以宣化钟鼓楼地段街道作为设计实验载体进行“新系统”的构建设计,旨在探索一种历史地段界面的设计模式,建立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或设计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期刊2019-06-01)
李伟伟[2](2015)在《既有建筑改造类艺术街区街道的复合界面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以人为本”已成为当今建筑设计界的主题。与此同时,当今对街道复合界面与人类行为之间关系研究的不足对街道整体品质的提升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本文将具有界面和空间两重特性的“复合界面”引入到既有建筑改造类艺术区之中,具体研究改造类艺术区中的目标街道的空间与行为特征,对其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整体评价,旨在探寻我国改造类艺术区街道中现有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意见建议。本文在明确街道空间复合界面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沿街行为属性、行为类型以及街道复合界面对于沿街行为的影响,将复合界面空间分为路径型复合界面、街道型复合界面以及区域型复合界面叁种类型。并以上海莫干山艺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艺术区内若干有代表性的街道进行空间分类,同时根据街道的复合界面对于沿街行为两个影响层面(形态与功能)、杨盖尔对公共空间环境的评价标准列出的各项评价因子以及现场观察法等因素,筛选和提炼出街道复合界面的评价因子集。通过现场发问卷调研形式来搜集数据,针对艺术区中的活动者进行改造使用后评价调查,并结合专家问卷确定的各项目权重值,得出11类大项,计28类子项的评价项目评价结果,并分析了导致各类因子评价优劣的主要原因。结合前人提出的“满意饱和度”的概念,对目标街道复合界面各评价因子项进行优先级排序,并从街区的形态性、功能、空间方面提出了改善街道复合界面整体质量的有效建议。(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5-04-15)
葛昆,徐千里[3](2006)在《留住昨天的记忆 创造和谐的未来——城市街道复合界面的有机更新理论及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简述了城市街道有机更新的含义,城市界面、复合界面的概念,并结合实际提出复合界面与城市街道空间有机更新的关系及更新方式,主张按照城市内在发展规律,顺应城市之肌理,在保留原有历史和印象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界面的更新和发展。(本文来源于《湖南水利水电》期刊2006年04期)
罗荩[4](2004)在《城市街道空间的复合界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城市设计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了城市设计复合界面的概念,并从界面与城市街道空间的关系出发,探讨了复合界面对于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指明了复合界面的研究目的及其意义。第二章,文章从认知的角度,对城市街道空间复合界面的概念进行了诠释,探讨了城市街道及界面的类型,论述了城市街道空间界面的发展历史,并对中西方城市街道界面进行了比较,说明了复合界面与城市街道空间的关系,及其功能和本质意义。第叁章,对相关城市设计的理论及着作进行了简要评述,成为复合界面建立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总结了复合界面多元多义的特质,即其本质内涵,包括复合界面的延续性、中介性、互动性和多义性。第五章,运用复合界面的理论,从交往尺度与界面类型的角度,分析了街道空间复合界面的具体构成方式。文章强调复合界面对于城市街道有机更新的指导意义,并以长沙市黄兴南路步行街为例,说明了复合界面对城市街道更新改造的实际意义。最后,文章对复合界面创造的含义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复合界面创造的整体性策略,包括其评价方式,市民的参与,及操作体系的完善。 文章注重从城市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整体性出发,从人的行为心理多样性的角度,以及多学科多层次的视野出发,对城市复合界面及街道空间复合界面的生成与发展,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4-05-01)
街道复合界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以人为本”已成为当今建筑设计界的主题。与此同时,当今对街道复合界面与人类行为之间关系研究的不足对街道整体品质的提升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本文将具有界面和空间两重特性的“复合界面”引入到既有建筑改造类艺术区之中,具体研究改造类艺术区中的目标街道的空间与行为特征,对其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整体评价,旨在探寻我国改造类艺术区街道中现有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意见建议。本文在明确街道空间复合界面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沿街行为属性、行为类型以及街道复合界面对于沿街行为的影响,将复合界面空间分为路径型复合界面、街道型复合界面以及区域型复合界面叁种类型。并以上海莫干山艺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艺术区内若干有代表性的街道进行空间分类,同时根据街道的复合界面对于沿街行为两个影响层面(形态与功能)、杨盖尔对公共空间环境的评价标准列出的各项评价因子以及现场观察法等因素,筛选和提炼出街道复合界面的评价因子集。通过现场发问卷调研形式来搜集数据,针对艺术区中的活动者进行改造使用后评价调查,并结合专家问卷确定的各项目权重值,得出11类大项,计28类子项的评价项目评价结果,并分析了导致各类因子评价优劣的主要原因。结合前人提出的“满意饱和度”的概念,对目标街道复合界面各评价因子项进行优先级排序,并从街区的形态性、功能、空间方面提出了改善街道复合界面整体质量的有效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街道复合界面论文参考文献
[1].杜乐.河北宣化钟鼓楼地段街道空间界面复合化设计研究[D].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9
[2].李伟伟.既有建筑改造类艺术街区街道的复合界面评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
[3].葛昆,徐千里.留住昨天的记忆创造和谐的未来——城市街道复合界面的有机更新理论及实践[J].湖南水利水电.2006
[4].罗荩.城市街道空间的复合界面研究[D].湖南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