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Q到新国民——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从阿Q到新国民——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250116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

2.难点:运用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分析新文化运动

【教学方法】

1.教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境,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

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复习

1.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内容。

2.学生利用学案进行课前预习。

二、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材料:秋瑾

老师:同学们,看到刚才的视频,这些热血青年为什么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

学生:为了给大家创造一个宁静的家,为了孩子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

老师:辛亥革命后这个愿望实现了吗?

学生:没有。

以此引导学生对民国初期进行时空定位,引出辛亥革命后的新旧冲突——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启蒙思想的传入。

旧:北洋军阀统治腐败,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为什么要改造

ppt展示材料

材料一:吾国之维新,……共和也,帝制也,……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用心。——陈独秀

材料二: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鲁迅《《呐喊》自序

材料三:秋瑾视频资料。

通过上述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的国民现状,从而认识到国民改造的必要性。

老师:他们意识到,要想有一个像样的国家,必须先有像样的国民,改造国民成了唯一的选择。

探究二:改造的条件是否具备

通过生生合作、自主探究,完成下面表格。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主要阵地《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核心思想民主与科学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探究三:该如何改造

老师;他们要把麻木不仁的中国奴才改造成拥有新知识、新思想的新国民。那么奴才什么样?新国民什么样?老师这里给大家展示两个人物,一个是林觉民,一个是鲁迅笔下的阿Q。请大家看两段视频。

播放视频:阿Q和林觉民

思考:

1.“奴才”和“国民”有什么不同?

2.“奴才”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让“奴才”变为“国民”?

探究四:改造成功了吗

由1919年的新闻报到引出改造国民性带来的影响。

老师:政治新闻说的是哪个事件?和新文化运动有何关系?

学生:五四运动,青年知识分子发挥了领导作用,体现出新文化运动对年轻人的启迪作用,对五四运动的促进作用。

老师:第一桩西式离婚案又体现了什么?

学生:传统礼教受到冲击,人们的思想开始觉醒。

老师:改造完全成功了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老师做总结:新文化运动取得了重大成就,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尚不能说完全成功,一是仅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普通老百姓变化不大,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理性,全盘否定。

四、课后反思与感悟

昨天的他们:义无反顾!

今天的我们:如何选择?

国民改造依然在路上!我们的选择:争做新国民,实现中国梦!

标签:;  ;  ;  

从阿Q到新国民——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