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诗社论文-靳超

豫章诗社论文-靳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豫章诗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豫章诗社,政治交游,唱和,同游

豫章诗社论文文献综述

靳超[1](2017)在《豫章诗社交游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豫章诗社成员主要是通过写诗"唱和"的方式进行交游、集会。除此主要方式之外,诗社成员还通过标榜、品诗画会、同游会等雅集方式和政治交游方式进行交游。本文从《全宋诗》中辑录所有豫章诗社成员之间的交游诗,试图将除了"唱和"交游方式之外,对其他"标榜"、"品诗画会"、"同游会"、"政治交游"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05期)

柳咏莉[2](2014)在《豫章诗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北宋之交,以徐俯为领袖,洪刍、洪炎、苏坚、苏庠、向子諲、张元干、潘錞、汪藻、吕本中等豫章诗社诗人交游唱和,在诗坛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并为后来江西诗派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本文以豫章诗社为研究对象,采用考证法、作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诗社成员之间的交游、作品为主要研究内容,尽可能地梳理诗社在北宋末南宋初的原始状况。以此来探究豫章诗社对江西诗派和宋代诗歌发展的促进作用。文章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豫章诗社产生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宋代乃至宋以前文坛结社唱和的传统,为豫章诗社的产生奠定了文化大背景。豫章本就是人杰地灵之地,众多文豪诞生于此。大观政和年间,前代的文学巨匠或去世或者接近天年,文坛的低谷状态也为豫章诗社的产生提供了广阔天地。黄庭坚与诗社诸人的亲厚关系,为诗社的扬名提供了先导。洪刍的归来更是直接激发了诗社诗人们“以诗会友”的热情。第二部分论述了豫章诗社诗人的组成。在徐俯的带领之下,洪刍、洪炎、苏坚、苏庠、向子諲、张元干、潘錞、汪藻、吕本中等诗人皆参与到豫章诗社的组织活动中。本部分首先介绍了本篇论文将这十一位的豫章诗社诗人列入研究范围的原因。其次论述了徐俯作为社头的重要作用。第叁部分论述了豫章诗社社员之间的交游。徐俯深受诗社诸人的爱戴崇敬,其与洪炎、洪刍、李彭的血缘关系决定了他们之间无法割舍的兄弟情义。与向子諲、吕本中、张元干等人志趣相投的友谊也是牢不可摧。因为吕本中的记载,才使后人对江西诗派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也引导了后人对豫章诗社的考察。吕本中与社友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互相勉励的诗作无不洋溢着浓浓的时代气息。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豫章诗社社员诗作内容和特点。此部分首先论述了豫章诗社诗人们诗作创作的主要内容,从诗词创作内容上看出诗人们生活的志趣和友谊的深厚。然后结合诗社成员的诗词作品,探讨诗人们善于用典和遣词炼句的创作艺术特点。通过此部分的论述,尽量整合出豫章诗社诗人们在长期的交游唱和过程中形成的诗词创作的整体倾向。(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4-04-01)

周子翼[3](2012)在《北宋豫章诗社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庭坚外甥徐俯约于元佑六年在南昌与当地诗人结社唱和,后人称为豫章诗社。大观年间,诗社吸引了一批游宦江西的诗人参与其中,成为当时最为活跃的诗社。诗社探讨句法,倡导学习六朝诗歌的流丽,注重物象写实。比起标举理趣的元佑诗风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对南宋诗歌创作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诗社的参与者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与此有密切关系,《宗派图》中所列绝大多数诗人分别属于当时的豫章诗社、临川诗社和庐山诗社,而这些诗人与豫章诗社诗人多有往来,可以说,豫章诗社对江西诗派的提出起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2年06期)

吴肖丹,戴伟华[4](2011)在《江西诗派主脉——豫章诗社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豫章诗社对江西诗派的形成起到凝聚作用,是吕本中总结《江西诗社宗派图》的基础,但对其相关活动的记载很少。通过对其成员诗集的细读,从诗篇的内容、题目、韵脚等考证出诗社发展情况及主要唱和活动,大致可分为元佑年间的萌芽、绍圣到崇宁年间的正式结社、大观政和年间的鼎盛和政和后的解散四个阶段,其成员从南昌以山谷外甥为主的学诗圈子扩展到临川、符离等山谷后学群体,从切磋诗艺而最终形成宗派意识,是考察诗社与流派关系的一个典型。(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林蓓蕾[5](2010)在《活动于大观、政和年间的豫章诗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活跃于北宋大观四年(1110)至政和元年(1111)的豫章诗社,在两宋诗歌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是时,北宋诗坛大家凋零,王安石、秦观、苏轼、陈师道、黄庭坚、晁补之等均已先后谢世,而苏辙、张耒分别卒于政和二年和政和四年,可谓老迈垂暮。被推为江西诗派叁宗之一的陈与义此时虽步入诗坛,名标京师,但人们对他的全面认识还有待时日。宋徽宗大观、政和年间,正是北宋诗坛陷入低谷的时候,豫章诗社正兴起于这一时期,毫无疑问,它在当时的诗歌发展过程中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豫章诗社的产生、其主要成员构成、其活动内容及其影响都是在北宋这一特定政治文化历史大背景下展开的。诗社成立的时间、横跨的年份、参与的人员、诗学的批评内容,与其后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的出现和江西诗派的提出都存在明显的关联。因此,全面认识豫章诗社为我们深入把握北宋时期一个最大诗歌流派的形成发展是有一定帮助的。(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0-12-06)

吴肖丹[6](2010)在《豫章诗社成员新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豫章诗社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成员流动变化较大的诗社,对江西诗派的形成起到了凝聚的作用。本文对诗社成员中洪朋的卒年和与社情况、洪炎的中进士年、徐俯诗辑佚、苏坚的生平及汪藻入社时间有新的考证。(本文来源于《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吴肖丹[7](2010)在《洪刍在豫章诗社及江西诗派的地位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洪刍在豫章诗社内部与徐俯同为众人服膺,他交游广阔,形骸放浪,诗歌有酷似其舅之称。但山谷诗法对于他而言是不合适的言说方式,他本身修养未到,强作奇峭超群之笔,难免空着皮相之弊,江西流弊在其诗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本文来源于《韶关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豫章诗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南北宋之交,以徐俯为领袖,洪刍、洪炎、苏坚、苏庠、向子諲、张元干、潘錞、汪藻、吕本中等豫章诗社诗人交游唱和,在诗坛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并为后来江西诗派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本文以豫章诗社为研究对象,采用考证法、作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诗社成员之间的交游、作品为主要研究内容,尽可能地梳理诗社在北宋末南宋初的原始状况。以此来探究豫章诗社对江西诗派和宋代诗歌发展的促进作用。文章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豫章诗社产生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宋代乃至宋以前文坛结社唱和的传统,为豫章诗社的产生奠定了文化大背景。豫章本就是人杰地灵之地,众多文豪诞生于此。大观政和年间,前代的文学巨匠或去世或者接近天年,文坛的低谷状态也为豫章诗社的产生提供了广阔天地。黄庭坚与诗社诸人的亲厚关系,为诗社的扬名提供了先导。洪刍的归来更是直接激发了诗社诗人们“以诗会友”的热情。第二部分论述了豫章诗社诗人的组成。在徐俯的带领之下,洪刍、洪炎、苏坚、苏庠、向子諲、张元干、潘錞、汪藻、吕本中等诗人皆参与到豫章诗社的组织活动中。本部分首先介绍了本篇论文将这十一位的豫章诗社诗人列入研究范围的原因。其次论述了徐俯作为社头的重要作用。第叁部分论述了豫章诗社社员之间的交游。徐俯深受诗社诸人的爱戴崇敬,其与洪炎、洪刍、李彭的血缘关系决定了他们之间无法割舍的兄弟情义。与向子諲、吕本中、张元干等人志趣相投的友谊也是牢不可摧。因为吕本中的记载,才使后人对江西诗派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也引导了后人对豫章诗社的考察。吕本中与社友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互相勉励的诗作无不洋溢着浓浓的时代气息。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豫章诗社社员诗作内容和特点。此部分首先论述了豫章诗社诗人们诗作创作的主要内容,从诗词创作内容上看出诗人们生活的志趣和友谊的深厚。然后结合诗社成员的诗词作品,探讨诗人们善于用典和遣词炼句的创作艺术特点。通过此部分的论述,尽量整合出豫章诗社诗人们在长期的交游唱和过程中形成的诗词创作的整体倾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豫章诗社论文参考文献

[1].靳超.豫章诗社交游方式研究[J].北方文学.2017

[2].柳咏莉.豫章诗社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3].周子翼.北宋豫章诗社考论[J].江西社会科学.2012

[4].吴肖丹,戴伟华.江西诗派主脉——豫章诗社考述[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5].林蓓蕾.活动于大观、政和年间的豫章诗社研究[D].南昌大学.2010

[6].吴肖丹.豫章诗社成员新考[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7].吴肖丹.洪刍在豫章诗社及江西诗派的地位新论[J].韶关学院学报.2010

标签:;  ;  ;  ;  

豫章诗社论文-靳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