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强度衰减论文-杨兴然,张振寰,何静云,王文涛,闫子麟

路基强度衰减论文-杨兴然,张振寰,何静云,王文涛,闫子麟

导读:本文包含了路基强度衰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路基,灰色关联,强度衰减,冻融循环

路基强度衰减论文文献综述

杨兴然,张振寰,何静云,王文涛,闫子麟[1](2019)在《冻融循环条件下低液限黏土路基强度衰减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季冻区低液限黏土强度衰减的影响因素,以张家口地区公路路基填土为研究对象,进行冻融试验和静叁轴试验,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叁轴实验中,发现影响土体的强度衰减的4种因素关联性从大到小排序为:压实度>含水率>冻结负温>冻融循环次数。(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24期)

张银博,李志农,杨叁强,许文辉,陈伟[2](2015)在《基于路基强度衰减条件下的路面结构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拟定不同路基强度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组合和超载情况,利用Bisar3.0软件,对路面结构力学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基层层底拉应力、基层表面压应变及路表弯沉的变化规律。同时,对基层疲劳寿命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路基强度衰减和超载对道路耐久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基层的疲劳寿命,路基强度未衰减且未超载是路基强度衰减60%和超载120%的2.76×106倍,从而得出路基强度衰减和超载共同作用对道路的耐久性具有显着影响。对荷载作用次数Nf、轴载P和路基回弹模量E0叁者进行线性回归,得出叁者之间的关系,为相关路面结构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交通科学与工程》期刊2015年02期)

张银博[3](2015)在《新疆干旱地区粗粒土路基强度衰减对路面耐久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路基是路面结构层的重要组成,承受道路表面传递下来的车辆荷载,是路面结构层的基础。路基强度对路面耐久性和道路稳定性有直接影响。根据对国内现有道路的调查发现,由路基导致的路面前期破坏占到60%。另外,在路面的破坏中,一般还会与强度不高,压实度不足,路基积水,超载等有关,并且,在后期的修复会产生很高的费用,对道路耐久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重点对新疆干旱地区粗粒土的分布与颗粒组成及受力后力学特性变化特征等系统的进行了研究。选取新疆干旱地区典型路段作为试验路,系统分析了土质、含水量及压实度等因素对路基强度的影响程度,得到相应的函数关系。另外,为了能够方便快捷的检测路基强度,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回弹弯沉和回弹模量的函数关系,并利用统计学推荐了回弹模量值。路基承受道路表面传递下的行车荷载,路面结构内部产生应力、应变等。如果路基没有足够的强度,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路面结构将会产生变形,路面将产生车辙、开裂,不均匀沉降等病害,疲劳寿命降低,使用年限降低。利用bisar3.0程序,根据新疆干旱地区粗粒土的回弹模量测试结果和实际的轴载情况,针对新疆干旱地区粗粒士路基强度衰减后和超载情况共同作用下对路面结构受力特征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基层层底拉应力、基层表面压应变、路表弯沉的变化规律,明确路面结构层在路基强度衰减和超载条件下的受力性能。同时,利用破坏接近度理论评价了新建和衰减后的路面结构的平衡性,为设计受力平衡的路面结构形式提供一种方法。(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梁亚宁[4](2014)在《高含水量粘性土路基的冻融强度衰减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黑龙江省和陕西省的高含水量粘性土路基的土样的室内冻融试验,总结出高含水量粘性土路基的冻融强度衰减规律。(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交通科技》期刊2014年03期)

李向阳,胡海波,郭威[5](2014)在《干湿循环条件下路基粘土的强度衰减规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含水率变化和不同次数的增湿和烘干过程模拟干湿循环条件,并对这种模拟下的路基粘土在不同垂直压力下进行直剪试验,通过不同循环次数和含水率波动变化的干湿循环条件下土体强度、粘聚力和内摩察角的衰减,总结干湿循环条件下路基土的强度衰减规律。(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4年01期)

管延华[6](2011)在《强度衰减路基稳定性及其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粉土路基,通过现场调研、室内试验、现场检测、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了强度衰减规律的探讨,揭示了路基强度衰减对路基稳定性、力学特征、变形特征的影响及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提出了有效的路基加固技术及基于破坏接近度的路面结构受力平衡评价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基于现场取样测量路基土的含水量,揭示路基含水量的分布特征;通过室内试验,针对路基土的压实特性及不同含水量下路基的强度变化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渗透试验及毛细水上升试验表明:粉土具有渗透系数较大、毛细水作用强烈等特征,路基含水量的增大造成了路基强度的衰减。压实粉土叁轴试验(UU)及回弹模量试验结果表明,当ω?ωopt时,含水量的增大,路基土回弹模量及内摩擦角相对稳定,但粘聚力及变形模量逐渐增大;当ω?ωopt后,含水量的增大,路基土粘聚力、回弹模量及变形模量均降低显着,内摩擦角在接近饱和状态时才急剧降低,揭示出粉土路基含水量增大后强度低、变形大的特点。(2)现场调查了粉土路基边坡稳定性的破坏形式,通过强度折减法对强度衰减路基及注浆微型桩加固路基的稳定性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现场调查表明,实际粉土路基易发生浅层滑坡、边坡坍塌、路基滑移等病害。计算结果表明,路基含水量增大,边坡稳定性降低。注浆微型桩加固路基后,不仅边坡稳定性提高,而且能够有效的抑制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路面结构的受力非常有利。(3)基于路基强度衰减对高速公路典型路面结构在标准荷载及超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针对等级公路路面结构进行了弹塑性分析,计算了新建及路基强度衰减后路面各结构层的破坏接近度并据此评判路面结构的平衡性,揭示了路基强度衰减对路面结构平衡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路面弯沉及应力随路基强度的衰减呈非线性加速增大,随荷载增大呈线性增大;车轮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受拉,处于受力最不利状态;基层的寿命随轴载的增加或路基强度的衰减呈指数性衰减趋势;等级公路路面结构的弹塑性分析表明,路基强度衰减后,路面结构层的受力明显增大,路面结构层受力不平衡,半刚性基层的下基层的FAI>2,处于塑性破坏状态,即半刚性基层成为整个路面结构层的薄弱层。(4)针对新建路基、强度衰减路基及注浆微型桩加固的路基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实际压实粉土路基毛细作用非常显着,路基采用注浆微型桩加固后桩间土含水量比强度衰减路基下降3.7%,桩间土的密实度和弹性模量比新建路基分别提高1.35%、9.46MPa。路基强度衰减后,其竖向应力发生重分布现象,路基顶部受力比新建路基增大16%左右;浆微型桩加固后的路基竖向应力明显减小(减小约50%)。随着路基强度的衰减,相同荷载作用下,路基所受的侧向应力明显增加;注浆微型桩加固后的路基,侧向水平力显着降低,其减小幅度大约是强度衰减路基的2倍。路基强度衰减程度越大,路基表面及内部个点的竖向变形越大,路基顶部越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但注浆微型桩加固后,路基的竖向变形明显减小,基本达到新建路基的情况。新建及加固后路基的变形主要表现为弹性,塑性变形很小,路基强度衰减后,其塑性变形明显增大。强度衰减后路基的整体刚度降低,注浆微型桩加固路基后其整体刚度显着增加。随着路基强度的衰减,路基侧向水平位移增大;路基通过注浆微型桩加固后,仅在路基顶部发生微小的水平侧移。因此,注浆微型桩加固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病害路基加固方法,路基采用此技术加固后,其不仅能够提高路基桩间土的抗剪强度,而且能够提高其压实度和整体刚度,致使路基整体承载能力及稳定性明显提高。(5)根据模型试验分析了注浆微型桩加固路基的工作机理:即分层压实的路基采用袖管劈裂注浆加固时容易沿路基分层之间发生横向劈裂,在路基土的分层之间形成水平水泥浆硬化夹层,阻隔了毛细水的上升,能够避免路基含水量的继续增大而造成其强度衰减;凝固体微型钢管柱对加固路基起到螺栓连接及骨架作用。注浆微型桩的工作状态大致分叁个阶段:微型桩加速受力阶段;桩土协调工作阶段;注浆凝固体断裂、整个路基趋于塑性破坏工作阶段。实际路基加固工程应用表明,路基注浆微型桩加固技术对提高路基的竖向承载力、防止不均匀沉降以及提高边坡的稳定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1-10-01)

宋修广,张宏博,王松根,贾朝霞,管延华[7](2010)在《黄河冲积平原区粉土路基吸水特性及强度衰减规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冲积平原区粉土路基具有强烈的毛细现象及水敏性特征,在外界水环境综合影响下含水率普遍偏高,路基支撑强度不足,路面结构早期破损严重。击实试验发现黄河冲积粉土由于级配不良、粒间空隙大等因素造成压实困难,其击实曲线在低含水率与高含水率时分别表现为部分无黏性土与黏性土特征,变形特性复杂。为了分析粉土路基的吸水特性,进行了降雨渗透、毛细水上升室内模拟试验,发现二者对粉土含水率均有显着的影响,且毛细水上升速度高于降雨入渗速度,上升高度可达1.5 m。现场实测表明,低路基(H<2.5 m)含水率沿深度方向的分布呈"底部最大、顶部次之、中间最小"的变化特征,而一般标高路基(H≥2.5 m)则表现为底部含水率偏高、中上部含水率较低,但均高于最优含水率。不同含水率下压实粉土回弹模量及叁轴试验结果表明,当实际含水率高于最优含水率时,路基土回弹模量、变形模量及黏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大都呈显着的衰减关系,当接近饱和状态时内摩擦角也急剧降低,从而揭示出粉土路基在吸水后将具有变形大、强度低的特点,易造成路面结构早期病害。针对不同路基高度,推荐了相应的路基设计模量。(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宋修广,张瑜洪,张海忠,张宏博[8](2010)在《黄泛区粉土路基强度衰减对路面结构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黄泛区公路路面结构早期破损严重的机理并提出合理的处治措施,有必要深入研究粉土路基支撑强度的影响因素、变化规律及对路面结构的影响程度。采用现场调查、室内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了粉土路基含水量分布规律、路基强度衰减规律及路面结构的受力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处治措施。结果表明,黄河冲积平原区粉土路基具有强烈的毛细现象及水敏性特征,在上部雨水渗入与底部毛细水上升影响下路基含水量有显着变化,易使路基强度发生衰减,造成耐久性严重不足,并由此找出了路基强度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针对道路重载运营条件使联合路基强度衰减而造成该地区路面结构早期破损严重的情况,对路床区进行掺灰处理获得了较好的模量搭配,有效提高了路基的支撑能力和抗变形能力,使疲劳寿命显着延长,耐久性相应提高。(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0年05期)

陈晓燕[9](2009)在《基于路基强度衰减条件下的路面结构力学分析及典型结构的推荐》一文中研究指出粉土是我国一种特殊的土质,其具有难以压实、易冲刷、强度低、水稳定性差且吸水后强度衰减快等特点,用作路基填土时易产生路基路面早期病害,这些病害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研究粉土路基强度衰减规律及其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力学指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旧沥青路面大修改造结构层加铺形式及粉土路基病害防治技术,变得十分紧要和迫切。首先,本文通过对东港路的路面病害及路基含水量分布状态等问题进行较充分的现场调查与研究,在室内外试验及数值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黄河冲积平原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正常荷载条件下早期结构性损害依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路基含水量变化引起的路基强度衰减及不均匀沉降造成,而重载交通则加剧了病害的发展速率和幅度;其次,通过大量的室内外试验,如现场含水量、室内回弹模量、渗透规律、抗剪强度指标测试等,系统研究了黄河冲积平原区击实粉土的土质特性以及在不同水分来源时的渗透规律,揭示了击实粉土的强度(模量)变化规律;第叁,采用Bisar计算程序,计算分析了路基强度衰减、重载交通两种因素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力学指标的影响,提出路基强度衰减对基层层底拉应力影响最大的观点。同时,计算分析了两种因素联合作用下对基层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从而揭示了黄河冲积平原区路面结构使用寿命短的主要原因;第四,考虑由于路基强度衰减导致的传统半刚性路面结构难以适应黄河冲积平原区粉土路基的特点,提出了含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结构层的路面结构的设计思路,推荐出适应于路基强度衰减及重载交通的含LSPM路面结构组合;最后,对粉土路基常见病害,如路基强度衰减、侧滑、不均匀沉降等的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总之,本论文在黄河冲积平原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度衰减与路面结构推荐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对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与维护将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5-28)

唐芬,叶四桥,陈洪凯[10](2006)在《新疆翻浆路基土吸水抗剪强度衰减非线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土体的实际内部构造出发,通过理论研究及试验验证,得出了土体在非饱和范围内吸水抗剪强度衰减非线性过程的一些有益的结论,丰富了非饱和土土力学的科学内涵,目前可通过含水量和强度参数的足够精度的曲线拟合来推算土体在不同含水量下的抗剪强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推算参数和实际比较吻合,能够满足工程需要。(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路基强度衰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拟定不同路基强度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组合和超载情况,利用Bisar3.0软件,对路面结构力学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基层层底拉应力、基层表面压应变及路表弯沉的变化规律。同时,对基层疲劳寿命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路基强度衰减和超载对道路耐久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基层的疲劳寿命,路基强度未衰减且未超载是路基强度衰减60%和超载120%的2.76×106倍,从而得出路基强度衰减和超载共同作用对道路的耐久性具有显着影响。对荷载作用次数Nf、轴载P和路基回弹模量E0叁者进行线性回归,得出叁者之间的关系,为相关路面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路基强度衰减论文参考文献

[1].杨兴然,张振寰,何静云,王文涛,闫子麟.冻融循环条件下低液限黏土路基强度衰减的影响因素研究[J].价值工程.2019

[2].张银博,李志农,杨叁强,许文辉,陈伟.基于路基强度衰减条件下的路面结构力学分析[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5

[3].张银博.新疆干旱地区粗粒土路基强度衰减对路面耐久性的影响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

[4].梁亚宁.高含水量粘性土路基的冻融强度衰减规律[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

[5].李向阳,胡海波,郭威.干湿循环条件下路基粘土的强度衰减规律试验研究[J].公路工程.2014

[6].管延华.强度衰减路基稳定性及其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

[7].宋修广,张宏博,王松根,贾朝霞,管延华.黄河冲积平原区粉土路基吸水特性及强度衰减规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

[8].宋修广,张瑜洪,张海忠,张宏博.黄泛区粉土路基强度衰减对路面结构的影响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0

[9].陈晓燕.基于路基强度衰减条件下的路面结构力学分析及典型结构的推荐[D].山东大学.2009

[10].唐芬,叶四桥,陈洪凯.新疆翻浆路基土吸水抗剪强度衰减非线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

标签:;  ;  ;  ;  

路基强度衰减论文-杨兴然,张振寰,何静云,王文涛,闫子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