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语法共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构式,规则,动补结构,生成语言学
语法共性论文文献综述
石毓智[1](2018)在《构式与规则——英汉动补结构的语法共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动补结构是当今国际语言学界探讨句法与语义之间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揭示语法构式属性的重要现象之一。转换生成学派认为,所有的构式都是由一组短语结构按照一定的规则而生成的,句法是独立于语义的抽象形式系统。然而,认知语言学(包括构式语法)的学者则认为,语法结构不是由规则生成的,而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格式(pattern),语法的基本单位是构式,每个构式都具有自身独立的意义和形式特征,可以影响用于其中的具体词语的语义和句法。本文根据英汉动补结构的共同使用规律,尝试揭示构式与规则之间的相互关系,尝试论证构式内部的各个成分之间的搭配规则决定整个构式的句法特征。(本文来源于《外国语言与文化》期刊2018年02期)
林立娟,田京玲,韩卓奇[2](2018)在《俄英语言动词时的语法意义共性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动词时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法现象。俄英语言中动词时在语法意义方面具有很多共性,共性中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语言的共性可以为语言学习提供一种正迁移,但同中存异的现象也容易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准确掌握俄英语言动词时语法意义的共性及共性中的差异,可以帮助学生对动词时形成更细微化、精准的认知。(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8年04期)
吴桐[3](2018)在《从语法结构到认知共性:通俗魁北克法语和通俗法国法语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法和认知的关系是当代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研究的重点、难点以及诸多论战的焦点。我们从具体的语言现象出发探讨两者的关系,以魁北克法语(fran?ais québécois)的一个变体——通俗魁北克法语(fran?ais québécois familier)——特有的语法结构为语言事实,通过深入分析四个结构——宾语代词、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从句和关系从句——并与法国法语(fran?ais de France)比较,考查两者的异同,讨论语言结构差异的认知动因,一方面证明这些结构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揭示认知和语法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法国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林立娟,孙毓聪,金秀贞[4](2018)在《俄韩语言动词时的语法意义共性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现代语言学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俄韩动词时进行对比,侧重分析了二者在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方面的语法意义共性。这不仅能进一步证实语言的普遍性,同时也有利于两种语言的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语言。(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8年02期)
张琳,邓云华[5](2016)在《从人类语言共性看助动词的语法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助动词的语法性质和跟其后动词的语法关系一直是汉语学界悬而未决的问题,同时也造成了汉语教学中的混乱现象。本文首先根据54种其他民族语言的考察结果,从类型学的角度,确立"助动词+动词"的语法关系跟动宾关系一致。然后在汉语内部从功能的角度,进一步论证这一问题。本研究表明,民族语言中的情况可以帮助解决许多汉语言学界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外语》期刊2016年04期)
史秀菊,史荣[6](2016)在《山西绛县方言指示代词“这、乃、兀”与结构助词“的”的语法共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绛县方言指示代词"这"、"兀/乃"与结构助词"的"具有语法共性,与普通话"这"相比,绛县方言的"这"更加虚化,已能自由出现在关系从句甚至无核关系从句之后替代结构助词"的";"兀/乃"比"这"的虚化更加彻底,远指功能已经消失。"这"、"兀/乃"的结构助词功能应该经过重新分析。但"这"、"兀/乃"还不能完全替代"的",主要原因是其指示功能还存在,宾语位置的非定指特点使得指示词的出现还不自由。在形容词后"这"、"兀/乃"与"的"没有语法共性。(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邬德平[7](2015)在《英汉行走域词汇中引义共性的认知阐释及其成员词的语法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行走域词汇"作尝试性界定,指出英汉语该类词汇中存在大量成员具有"工作?行事"的引申意义或隐转喻含义。分析该语言共性现象背后的认知理据,并对该领域中引义共性成员词在各自语言系统内进行初步的语法分类。(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李桂华,张乐平[8](2015)在《法语与英语词汇与语法的共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和法语无论是在单词的拼写上还是在语法,语式的结构上都能找到太多相同之处。在教学上,找出这两种语言的共同性,才能引起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法语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法语(第二外语)的教学对象已经掌握了一门外语,因而,在教学中适当利用第一外语进行对比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5年07期)
王海霞[9](2014)在《英语话语标记语功能的共性和区别——一项基于语法化保持原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文献对话语标记语的个案功能研究较多,而对其共性和区别缺乏关注。本文基于语法化保持原则,提出如下假设:当某个表达方式用作标记语时,仍然带有其作为句子副词或评价性短语时的主观意义痕迹。基于上述假设,本文利用语料库,通过观察话语标记语的共时特征,重构其历时演变过程,探讨同一个话语标记语的不同功能的共性,以及具有相同功能的话语标记语的区别。(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2014年05期)
张松松,张琰[10](2012)在《论语言共性的生成语法视角——以HAVE分解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从形式主义角度扼要介评了语言共性论和语义分解法,以及语义的底层原语观。作为语义分解法最具代表性的个案研究之一,HAVE分解法一直是语法理论界普遍研究的一个课题。该文回顾了传统语法和生成语法在本领域的相关研究,深入探究HAVE范式的新视角——"HAVE分解法":它的产生、渊源、发展、分流和融合。(本文来源于《南京晓庄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语法共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动词时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法现象。俄英语言中动词时在语法意义方面具有很多共性,共性中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语言的共性可以为语言学习提供一种正迁移,但同中存异的现象也容易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准确掌握俄英语言动词时语法意义的共性及共性中的差异,可以帮助学生对动词时形成更细微化、精准的认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法共性论文参考文献
[1].石毓智.构式与规则——英汉动补结构的语法共性[J].外国语言与文化.2018
[2].林立娟,田京玲,韩卓奇.俄英语言动词时的语法意义共性对比[J].现代交际.2018
[3].吴桐.从语法结构到认知共性:通俗魁北克法语和通俗法国法语比较研究[J].法国研究.2018
[4].林立娟,孙毓聪,金秀贞.俄韩语言动词时的语法意义共性初探[J].现代交际.2018
[5].张琳,邓云华.从人类语言共性看助动词的语法地位[J].中国外语.2016
[6].史秀菊,史荣.山西绛县方言指示代词“这、乃、兀”与结构助词“的”的语法共性[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邬德平.英汉行走域词汇中引义共性的认知阐释及其成员词的语法分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
[8].李桂华,张乐平.法语与英语词汇与语法的共性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
[9].王海霞.英语话语标记语功能的共性和区别——一项基于语法化保持原则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
[10].张松松,张琰.论语言共性的生成语法视角——以HAVE分解法为例[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