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见论文-郭青

张正见论文-郭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张正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张正见,庾肩吾,诗风比较

张正见论文文献综述

郭青[1](2014)在《张正见、庾肩吾诗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庾肩吾与张正见的诗无论是内容分类还是艺术表现方面均有相似的特点,但是,张正见诗与庾诗趋同于侧艳,而异于清旨,相似于绮丽,而多有宕逸,悲伤之情俱有之,庾氏的情怀体现薄弱而平浅,张正见的诗秋思愁怨、慷慨悲凉,多角度、多层面地体现出其丰富的情感意蕴。(本文来源于《南阳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郭青[2](2013)在《浅析张正见诗歌艺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梁陈时期的张正见乃是一位存诗颇多却又很少被人提及的诗人。由于后人对于梁陈诗歌持有偏见,故而其诗多有不闻。张正见存诗约94首,几乎占去陈代留存诗歌总数的1/5,虽然多为应制之作,但技巧熟练,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诗句明快洗练,意象生动鲜明,对后世诗歌有一定的影响。张正见诗集最早的记载见于《隋书·经籍志》,后来诗集多有散佚,主要留存于多种类书中。在梁陈之际(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3年27期)

周若卉[3](2012)在《从齐梁诗风演变看张正见的诗歌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正见是生活于南朝梁陈之际的一位诗人,《陈书》本传称其“五言诗尤善,大行于世”,其诗歌作品留存较多,据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统计,有九十一首,数量之多在先唐诗人中比较少见。他的诗歌艺术,当时人称善,后世评价却不高,因而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本文选择张正见诗歌艺术为研究对象,并着眼于从张诗对前代诗风诗艺的继承与变化的角度进行论述。第一章进行史实的爬梳,描述陈代诗坛的情况,尤其是诗人群体的形成与活动,力求展示张正见在当时的交游与文坛位置。虽经丧乱,陈代诗文风气之盛却不减前朝,叁位帝王都提倡文学,接纳文士,尤以后主为最;成规模的文人群体活动在陈世初期以一些爱好文义的武将主持和文士自行组织为主,太建之后最为突出的则是陈叔宝的东宫文人集团和即位之后的宫廷文人群体。张正见卒于太建中,不见参与陈叔宝东宫文学活动的记载,在陈代前期的诗坛上较为活跃。第二章简要描述齐梁七十余年间诗艺的演变和状态,为后章详论张正见诗艺提供一个发展演变的参照。通过考察齐梁主要诗人作品的艺术面貌,得出结论:梁后期诗艺与此前南齐至梁中期诗比较起来确有不同,描写愈入于绮碎细巧,比喻、隶事等修辞使用愈趋频繁,诗中物象富丽,执着于物象的赋咏使得诗歌表现情志的功能渐渐消失不见。第叁章描述张正见诗的艺术,张正见虽处诗风堕于绮靡轻艳、往而不返的梁陈时期,却能振拔于流俗之间。他的边塞拟乐府诗笔力雄健,颇具清壮之气;部分诗作表达了失志士子怨愤无奈的情绪,可称鲍照之苗裔,在“情志匿而物色盛”的梁陈诗中有其独特的价值;对山水风景的描写,也有一部分诗作能脱开齐梁咏物的雕琢绮碎作风,上接何逊、谢脁等诗人明净清丽的风格。这是张正见诗歌创作的艺术价值所在。(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期刊2012-05-01)

宿月[4](2012)在《试论陈代诗人张正见诗歌的艺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正见(528?——576?),字见赜,主要生活在南朝梁陈之际,张正见幼年时即聪慧好学,深受梁简文帝的赞许,《陈书》记载:"幼好学,有清才。梁简文在东宫,正见年十叁,献颂,简文深赞赏之。"陈代建立之后,高祖陈霸先"诏正见还都,……累迁尚书度支郎、通直散骑侍郎,着士如故。"今存张正见诗约90首,是陈代诗人中留存作品较多的一位,其中乐府诗42首,内容涉及边塞、都城、咏物、记游、写景等几个题材。张正见诗歌主要为五言诗,《陈书》记载:"有集十四卷,其五言诗尤善,大行于世。"张正见的诗歌虽然不可避免的带有南朝诗风的习气,但依旧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这主要表现在铺张华丽的藻饰和清净雅致的意境这两方面。(本文来源于《大家》期刊2012年07期)

毛振华[5](2011)在《论张正见的诗作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梁陈诗人张正见诗作颇多,因囿于严羽"虽多亦奚以为"之评等影响而被学者们关注不多。今仔细研读其诗作可以发现,其诗作题材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其宴享之作雍容华缛,极尽铺陈、壮丽之能事;山水诗具有清新自然,工巧流丽之气;边塞诗有开阔的想象力和气势,颇具声骨雄整之致。张正见在五言诗创作上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技巧,其诗作讲求声律对仗,比永明诗人更接近"近体诗"。(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1年14期)

刘丹丹[6](2011)在《张正见乐府诗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正见现存乐府诗42首,在陈代无论曲题还是歌辞数量都是最多的。可说是这一时期文人作相和歌辞的代表。对其创作的相和歌辞逐一分析可以看出,张正见的乐府诗特色鲜明,成就显着,是陈代乐府诗史上不容忽视的诗人。(本文来源于《乐府学》期刊2011年00期)

蒋寅[7](2008)在《张正见诗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位存诗颇多的南朝诗人,张正见给后人的印象经常是作品多而平庸无奇,历来关于他的不多的评论大体是否定性的,他在诗史上一直像是被忽视和遗忘的诗人。实际上张正见的创作大体不出侍从文士的范围,在反复的奉命写作中技巧得到磨炼,增强了虚拟写作的能力并由此开拓了人生经验表达的深度。张正见其实有相当不错的艺术表现力,也有一定的技巧,能写出明快洗炼的诗句,但他的诗作在细节上明显留有缺陷,以致影响到后代读者的评价。(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刘娟萍[8](2008)在《张正见诗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正见是陈代诗坛的重要诗人之一,本文以张正见及其诗歌创作为研究对象。全文共分引论、创作题材、风格特色等五个部分。引论主要列举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对张正见相关的研究现状和张正见所处的时代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介绍。第一章用两节的篇幅从张正见的生平和太建初文会两方面入手,阐述张正见的生平和创作环境。张正见一生经历梁、陈易代。他的诗歌主要是在陈代的公宴文会上创作的。第二章对张正见诗歌的题材内容进行分析。张正见是陈代诗人中,诗作保留较多的一位。其诗歌,取材比较广泛。边塞立功、山水景物、伤悼赠别、闺怨相思、游宴咏物等,丰富了陈代诗歌的内容。尤其是边塞诗,写得极富英雄豪气,可说是唐边塞诗高昂、豪迈精神的先声。第叁章对张正见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首先张正见诗歌的风格有其独特性。其风格特色有雅净的一面,也有声骨雄整的一面。张正见所处的时代及其独特的气质是张正见诗歌风格形成的原因。其次,他的诗歌创作对唐人歌行体的创作有一定影响。第四章对张正见诗歌的声律进行分析。张正见的诗歌在格律和语言技巧方面取得了相当成就。其诗在格律方面,越来越接近于后世近体诗的格律要求。(本文来源于《漳州师范学院》期刊2008-05-01)

谭燚[9](2008)在《张正见诗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正见是南朝陈代的重要诗人。他留下91首诗歌,占陈代留存诗歌总数的五分之一。史书称其诗“五言尤善”,曾“大行于世”。张正见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充实,表现出较高的律化程度,在语言风格上有别于梁陈时代的阴柔华靡之风,呈现出格律化、主题化、雄奇化的特色,“当与庾肩吾对垒”,堪称陈代的“吴均”。张正见诗歌是南朝诗歌通向唐代诗歌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对唐代诗歌和近体诗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为梁陈宫体诗歌多受后人诟病,张正见也难免受其影响,受到宋朝严羽“虽多亦奚以为”的讥诮,但到明清时期,不少诗歌评论家对张正见诗歌多方面加以肯定。由于陈代国运短暂,时代动荡,诗文历史资料留存甚少,所以他的诗歌久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无人对其诗歌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以致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空白。本人不避资料缺乏、前人研究少等困难,将张正见诗歌作为研究对象,多方搜集相关资料,并运用文史结合、考论结合、文本细读、分类比较等方法,对张正见诗歌作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尽量客观、全面地反映张正见的诗歌状况。本文共分六章,具体结构如下:第一章为张正见的身世生平,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介绍其家族由北迁南及张正见亦隐亦仕的经历;第二章为梁陈的时代背景与诗歌特征,揭示张正见诗歌产生的外部环境及乱世中独特的诗歌特征。第叁章为张正见诗歌总体介绍,主要是张正见诗歌流传及结集情况,并考察其诗歌总体概况,认为其诗是通向唐代诗歌的重要桥梁。第四章是张正见诗歌类别研究,从咏物诗、都城诗、写景诗、边塞诗等诗型入手,深入分析各类诗歌的奇警、壮丽、雄阔等特征。第五章为张正见总体诗歌特色,总结其诗歌格律化、主题化、雄奇化叁大特点,并考察出现此特点的渊源。第六章是张正见诗歌的诗学意义,主要包括对唐代诗歌的开启和对日本古代诗歌的影响。文章最后附录为考证部分,共分五部分,分别为张正见祖籍考、其祖父姓名考、其生卒年考、其行年考及其诗作系年考。随着当今文学审美观的转型,学术界开始重视和重新评价梁陈诗歌。张正见是陈代诗歌研究中不可忽视的诗人,所以对张正见诗歌进行研究有如下重要意义:一、有助于全面反映陈代诗歌的总体风貌;二、有利于考察诗歌由古体诗到近体诗的发展脉络;叁、对其诗歌分类研究对唐代诗歌研究具有重要诗学意义;四、为六朝个体作家作品研究诗学殿堂增砖添瓦。鉴于前人研究少、材料少等种种局限,本文考证工作极为困难,虽然本人已力求客观、翔实,但毕竟文中观点是发前人之未发,研究结果也是尝试性的。本研究还存有许多疑难问题,希望本文能在张正见诗歌研究领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张正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梁陈时期的张正见乃是一位存诗颇多却又很少被人提及的诗人。由于后人对于梁陈诗歌持有偏见,故而其诗多有不闻。张正见存诗约94首,几乎占去陈代留存诗歌总数的1/5,虽然多为应制之作,但技巧熟练,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诗句明快洗练,意象生动鲜明,对后世诗歌有一定的影响。张正见诗集最早的记载见于《隋书·经籍志》,后来诗集多有散佚,主要留存于多种类书中。在梁陈之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张正见论文参考文献

[1].郭青.张正见、庾肩吾诗风比较[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4

[2].郭青.浅析张正见诗歌艺术特色[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

[3].周若卉.从齐梁诗风演变看张正见的诗歌艺术[D].北京大学.2012

[4].宿月.试论陈代诗人张正见诗歌的艺术特色[J].大家.2012

[5].毛振华.论张正见的诗作特色[J].名作欣赏.2011

[6].刘丹丹.张正见乐府诗分类研究[J].乐府学.2011

[7].蒋寅.张正见诗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8].刘娟萍.张正见诗歌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08

[9].谭燚.张正见诗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张正见论文-郭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