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入网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并网逆变器,滤波器,比例谐振控制器,虚拟阻抗法
入网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符晓巍,徐双[1](2019)在《抑制电网扰动的LCL并网逆变器入网电流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LCL滤波器谐振峰的抑制和电网电压扰动的抑制是LCL并网逆变器的研究重点。建立了两相静止α,β坐标系下LCL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在电流环中,采用比例谐振(PR)控制器达到无静差的跟踪正弦入网电流给定值。采用基于电容电流反馈的虚拟阻抗法来抑制LCL滤波器的谐振峰,相比于传统无源控制方法,大大减小了系统的损耗。同时为抑制电网电压的扰动,采用电网电压全前馈(GVFF)控制方法,大幅度减小了入网电流的谐波含量。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秦攀科,刘涛,葛炳辉,汤永利,赵宗渠[2](2019)在《基于OpenFlow的光与无线融合接入网控制架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提高光接入网网络资源利用率,满足不同用户差异化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 S)的业务需求,解决不同用户数据流量缺乏动态控制和智能调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Open Flow的光与无线融合接入网控制架构。该架构通过部署Open Flow代理,延伸了控制器的控制深度到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和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设计了智能化控制权限的动态下放和回收机制,从而实现了功能的整体控制和资源的灵活调度。该控制架构能够以全局视角实时获取网络、用户及业务信息,根据网络状态以及网络资源的情况,动态灵活智能地制定和调整各个交换节点的数据处理规则,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有效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和满足不同用户差异化的业务需求。(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怡冰,刘其辉,洪晨威,唐光钰[3](2019)在《基于模糊控制的区域电动汽车入网充放电调度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动汽车入网(V2G)充放电调度策略。首先,提出V2G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其主要由有序充电调度系统和V2G变流器控制系统组成,前者合理安排各充电桩的充放电功率,实现削峰填谷的辅助功能;后者响应上层调度下发的功率指令,控制实际充放电行为,提供稳定的电能变换和能量交换的接口。然后,在有序充电调度系统中综合当前配电网的负荷特点,对当前接入充电站的全部电动汽车进行调配,并采用模糊控制算法计算充放电功率并下发给各充电桩,改善区域电网的负荷特性,实现削峰填谷的辅助功能。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所提有序充电调度系统在满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同时,能够充分地利用电动汽车负荷的灵活性;在实现对电网削峰填谷的同时,有效地避免了电网负荷低谷时段大量电动汽车充电引起新负荷尖峰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9年07期)
宋闯[4](2019)在《面向5G的光与无线融合接入网智能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的快速发展,接入网呈现出宽带化、多样化、融合化的趋势。此外,为了满足实时性5G业务的超低延时需求,边缘计算的概念应运而生。光与无线融合的云化接入网架构成为5G前传和回传网络的重要组网形式。同时,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对融合接入网的业务灵活承载和资源智能管控提出了新的需求,特别是超可靠低时延业务、物联网、工业控制网络等新兴业务,需要光和无线融合接入网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保障。因此,如何利用智能化管控技术合理有效调配资源,为5G的新兴业务提供更优化的网络服务,是光和无线融合接入网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此外,绿色低成本也是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如何利用智能化的资源编排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减少网络资源消耗也是需要光和无线融合接入网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论文围绕面向5G的光与无线融合接入网的智能控制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创新点如下:1)针对5G移动光前传网可扩展性差、资源管理僵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光和无线一体化资源调度方案及相应的负载均衡的动态波长共享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实现异构资源的联合调度和多业务的QoS保障,同时能提升多波长之间的负载均衡性能。2)针对5G网络中低时延和边缘计算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边缘云的移动光前传网络架构及相应的基于流量卸载的低时延保障方案,所提方案将时延敏感业务尽可能地本地化处理。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时在高负载条件下能够实现80%的时延减少率,同时能减少时延抖动和前传带宽的占用率。3)针对5G网络超低时延业务需求,基于上述分层边缘云的移动光前传网络架构,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感知的动态流量迁移策略和资源编排方案,并搭建了基于OpenFlow的软件定义网络(SDN)移动光前传网络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够实现分层边缘云移动光前传网中边缘云、移动边缘计算以及光带宽资源的按需分配和动态编排,进而保障业务的低时延并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该方案能够使时延性减少50%-80%,抖动减少50%-75%。在低负载条件下,前传带宽资源的占用最高能够减少38%。4)现有的“一刀切”网络架构不能为多业务场景提供灵活的可定制化的资源保障。针对现有5G移动光前传网的资源供应缺乏弹性且网络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边缘云的移动光前传网络切片方案,及相应的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的一体化网络资源管理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和算法能够有效实现异构资源的灵活分配和编排,且能够灵活地满足不同切片间的QoS需求,对于超可靠低时延切片,其端到端时延能维持在2ms,此外,最高能使前传网络带宽资源释放21%。5)针对现有光传输网络缺乏智能决策能力并且资源供应不及时的问题,面向未来5G的城域汇聚网,提出了一种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负载感知网络切片方案,及相应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流量预测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流量预测算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同时网络切片方案能减少57%的阻塞率和18.2%的能耗。(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06)
张禺[5](2019)在《泰州广电双向接入网PON及接入控制层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适应各项业务发展的需要,有效提升双向接入网品质,泰州分公司进行了双向接入网PON及接入控制层的优化。从现网状况及问题分析、PON网络的规划调整、业务接入控制层规划、QINQ部署实施等方面探讨了PON网络及接入控制层面优化实施方案。(本文来源于《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彦哲,保婷婷[6](2018)在《叁相LCL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新型入网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基于状态变量反馈的有源阻尼来抑制LCL滤波器谐振的方法会额外增加系统成本和控制复杂度的问题,在系统前向回路中串联陷波滤波器以阻尼LCL的谐振峰,确保系统稳定。入网电流控制采用比例-谐振调节器,减小系统稳态误差并且提高动态响应速度。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陷波器阻尼同样具有理想的阻尼效果,且与PR控制器结合,提高了并网波形的质量。(本文来源于《控制工程》期刊2018年08期)
李宏玉,佘超,丁善峰[7](2018)在《电动汽车入网的电力系统调频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传统电力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和电动汽车(EV)参与调频的模型,通过集散结合分级式控制机制将EV接入电网以提供参与调频的辅助服务。并基于此提出了计及EV充放电协调参与电网调频控制策略,建立了EV参与系统调频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对EV参与调频的作用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EV参与系统调频可以缩短频率调整时间,减小系统频率波动幅度。(本文来源于《化工自动化及仪表》期刊2018年06期)
赵越[8](2018)在《基于接入网协议栈控制平面的隐蔽信道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通信安全是保证国家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的关键。传统密码学通过加密确保了通讯内容的安全,但未对通讯过程进行保护,暴露了通信的元信息,使攻击者对通讯内容的截获和破解成为可能。隐蔽信道在传统密码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对通讯过程的保护,提供了高安全场景下的秘密通信方式。本文研究面向5G接入网的隐蔽信道,解决传统隐蔽信道因用户数据通信行为引起检测者关注而导致隐蔽性低的问题,因隐蔽信息不可靠传输而导致鲁棒性低的问题。针对传统隐蔽信道使用用户数据作为隐蔽载体,使检测者通过通讯行为检测出隐蔽通信导致隐蔽性低的问题,本文基于5G接入网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相分离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控制平面信令的隐蔽载体设计策略,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隐蔽信息编码方法,构造了基于接入网控制平面的隐蔽信道,实现了与用户数据无关的隐蔽通信,提高了隐蔽性。针对传统隐蔽信道因缺乏差错控制机制,使通信双方隐蔽信息不一致导致鲁棒性低的问题,本文基于RLC层的AM传输模式,结合窗口机制设计了隐蔽信道的差错控制方法,实现了隐蔽信息的可靠传输,提高了鲁棒性;针对传统隐蔽信道容易被检测方法检测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熵调节的抗检测方法,实现了隐蔽信道信令概率分布和正常信道一致的效果,使基于相对熵的检测方法失效,提高了抗检测能力。本文基于OAI平台设计和实现了接入网控制平面的隐蔽信道,并通过实验结果对该信道的隐蔽性和鲁棒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隐蔽信道可以抵抗基于相对熵的检测方法,使隐蔽通信行为不被检测方法发现,验证了隐蔽性。同时,在通信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保证了发送方和接收方隐蔽信息的一致,验证了鲁棒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唐鑫[9](2018)在《软件定义云接入网开放控制与虚拟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数据流量爆炸式增长,OTT业务占用大量带宽,使得基础网络变为单纯的传输管道,网络运营者面对日益增长的运维成本却无法从流量增长中获益,于是,光接入网络技术朝着开放化、智能化、虚拟化的方向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接入网靠近用户的优势,将SDN和NFV技术引入,基于开放可编程接口构建可灵活定制部署的边缘接入网络,进一步与边缘数据中心相结合,提供从用户接入到虚拟网络功能服务链的个性化服务,真正实现资源灵活调度,应用快速部署,网络带宽和网络功能按需提供。本文以应用为驱动,以网络控制能力开放为核心,围绕软件定义云接入网的带宽预订系统设计实现、动态价格接入控制技术以及虚拟服务链提供技术叁方面进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工作成果如下。(1)当前光接入网支持的业务种类单一,缺少带宽精细化管理和差异化提供服务能力,限制了新业务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本文设计并开发了基于软件定义云接入网的面向用户带宽预订系统,它通过用户友好的北向接口,开放控制网络功能,实现应用驱动的带宽服务按需定制,使得网络能够根据应用和用户的实际需求“随心而动”,提供差异化的接入带宽和服务质量保证,一方面提高了用广的服务满意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网络的资源利用率。(2)针对接入网传统包月或包年的固定计费方式难以提供差异化增值服务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流量感知的动态定价策略,基于用户效用函数和运营成本函数两方面构建最优化方程,并使用价格来平衡用户和运营商的效益,以实现计费周期内整个系统的效益最大化。仿真结果表明本文动态定价方案的系统总效益优于固定价格方案20%,合理的动态价格机制可以使整个网络系统正常稳定地运行,在运营商获得增值收益的同时提升用户满意度,并通过价格激励平滑网络流量,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3)网络功能虚拟化使得传统以硬件形态存在的网络功能软件化并部署在标准服务器上,而软件定义网络通过集中控制和编排调度,可以实现网络功能服务链动态提供和灵活扩展。本文在软件定义云接入网的场景下提出了一种时延感知的服务链路由优化方案,基于分层网络图,考虑链路和节点的时延代价,采用最短路径算法,在保证服务顺序的前提下,降低服务链提供成本。(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3-11)
刘铭[10](2018)在《基于软件定义的光接入网控制架构和资源管理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智能终端和网络业务层出不穷。接入网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其架构的灵活性、稳定性和服务质量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传统的接入网不够灵活,网络架构的调整和扩展不够方便,对网络资源的调度也较为低效,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网络业务的发展。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近年来人们逐渐将目光聚焦在软件定义网络相关的研究上,试图将这种创新的网络架构方案应用到接入网中,从而在增强网络灵活性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收集网络全局信息来进行更有效的资源调度。此外,针对网络运行过程中控制器收集网络信息有延迟的问题,人们又提出了一些网络流量建模理论,并依据相关理论提出了一些流量预测算法,以实时地进行带宽调度。这些研究旨在优化网络架构、提高网络性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论文在研究现有光接入网架构和资源分配方案的基础上,以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网络性能为目标,针对目前对网络智能化、个性化的管理需求,重点在网络架构、资源管理算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通过仿真对提出的方案的性能进行了验证。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控制的软定义时分复用无源光网络(TDM-PON)架构。该架构采用软件定义和可编程控制的思想将网络分为叁层,并在控制层面采用了由叁个控制器组成的分布式控制器集群。仿真结果证明,该架构在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网络管理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控制层面的可靠性。(2)在对网络流量特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接入网上行流量预测模型,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它的性能,证明了该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收敛较快、预测效果良好等特点,适合应用在接入网场景下进行流量的预测。(3)在以上分布式控制的软定义TDM-PON架构和流量预测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预测的自适应动态带宽分配(ADBA-NNP)算法,该算法不仅通过流量预测减小了控制消息传输时延对网络性能的影响,还充分分析了网络的全局信息,根据具体的情况,实时对网络进行自适应的准确调度。通过MATLAB仿真显示,该算法将网络平均包时延降低了 61%,将网络的带宽利用率提高了29%。(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3-10)
入网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有效提高光接入网网络资源利用率,满足不同用户差异化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 S)的业务需求,解决不同用户数据流量缺乏动态控制和智能调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Open Flow的光与无线融合接入网控制架构。该架构通过部署Open Flow代理,延伸了控制器的控制深度到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和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设计了智能化控制权限的动态下放和回收机制,从而实现了功能的整体控制和资源的灵活调度。该控制架构能够以全局视角实时获取网络、用户及业务信息,根据网络状态以及网络资源的情况,动态灵活智能地制定和调整各个交换节点的数据处理规则,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有效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和满足不同用户差异化的业务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入网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符晓巍,徐双.抑制电网扰动的LCL并网逆变器入网电流控制[J].电力电子技术.2019
[2].秦攀科,刘涛,葛炳辉,汤永利,赵宗渠.基于OpenFlow的光与无线融合接入网控制架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张怡冰,刘其辉,洪晨威,唐光钰.基于模糊控制的区域电动汽车入网充放电调度策略[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
[4].宋闯.面向5G的光与无线融合接入网智能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5].张禺.泰州广电双向接入网PON及接入控制层优化[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6].李彦哲,保婷婷.叁相LCL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新型入网控制策略[J].控制工程.2018
[7].李宏玉,佘超,丁善峰.电动汽车入网的电力系统调频控制[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8
[8].赵越.基于接入网协议栈控制平面的隐蔽信道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9].唐鑫.软件定义云接入网开放控制与虚拟化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10].刘铭.基于软件定义的光接入网控制架构和资源管理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