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机化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南美龙凤檀,无机化改性,二氧化硅,木材,物理性能
无机化改性论文文献综述
相超[1](2009)在《地板用南美龙凤檀无机化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材是一种生态环境材料,可再生,是可持续利用的材料。但是,木材本身存在着许多缺陷,如干缩湿胀、耐腐性差、易燃烧等,特别是速生木材的缺陷尤为显着。因此,通过对木材材质的改良,实现木材的高效利用,既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同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正是在这种基础上,选择南美龙凤檀进行无机化改性研究,通过在南美龙凤檀木材微纤丝间隙和纤维的胞腔中沉积纳米二氧化硅制备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最终达到提高木材的尺寸稳定性、表面硬度、剪切强度、压缩强度和阻燃性性能目的。首先试验比较研究了木材预处理与否、微波干燥和烘箱干燥、溶胶-凝胶法和原位形成法两种二氧化硅引入方法以及性能测试评价方法等。初步的实验表明通过对南美龙凤檀的预先用无水乙醇浸泡处理,而后进行微波干燥处理,放到干燥箱中冷却到室温后放入蒸馏水中浸泡,最后进行木材原位复合处理形成的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物理性能综合表现最好。这是因为乙醇浸泡预处理能够溶出木材中含有的树脂、树胶和其他一些堵塞或半堵塞木材导管和纹孔等木材传导组织的有机物,可以疏通木材的流体通道,提高浸渍效率和阻燃性能;而微波的快速干燥也能够打通更多的连通空隙;这些都有利于更多的二氧化硅通过原位生成的方式填充到木材微纤丝间隙和纤维的胞腔中,从而使处理后木材的综合性能更好。随后研究了微波干燥功率、微波干燥时间间隔、微波处理时间和配方等实验参数对二氧化硅/木材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化实验条件是:微波功率800W,微波干燥时间4min,微波处理时间间隔4min,生成二氧化硅的配方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冰乙酸摩尔比1:1:0.01。经过最优化条件处理的南美龙凤檀与未处理原木性能相比,吸水率从未处理的7.85%下降到2.16%,表面硬度从428 kgf/mm2提高到了575 kgf/mm2,剪切强度从13.02Mpa提高到18.35Mpa,压缩强度从100.05Mpa提高到128.47Mpa,燃烧后失重率从17.58%下降到5.87%,阴燃时间从99.58秒下降到3.58秒。对复合后的样品进行红外分析,观察到了硅氧官能团的振动峰,说明的确有含硅氧成分进入了木材内部;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和场发射扫面电镜观察,在木材断面的微纤丝间隙和纤维的胞腔中观察到了纳米二氧化硅的颗粒,进一步说明经过实验处理纳米二氧化硅的确沉积在了南美龙凤檀木材微纤丝间隙和纤维的胞腔中,充分解释了二氧化硅无机改性的南美龙凤檀木综合性能提高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06-01)
林海,松全元,李定一,陆爱军[2](1999)在《超细非金属矿物颗粒表面的无机化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矿物表面改性的方法和原理,通过优化改性工艺参数,制备了以超细煤系煅烧高岭土颗粒为基体的无机化改性产品。运用SEM、TEM、XRD等手段对改性产品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基体颗粒表面包覆的水合二氧化钛膜均匀、致密,膜的厚度约150nm ,整个改性产品呈结晶程度很差的锐钛型结构。对该产品进一步加工即可成为钛白粉代用品。(本文来源于《矿产综合利用》期刊1999年06期)
无机化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借助矿物表面改性的方法和原理,通过优化改性工艺参数,制备了以超细煤系煅烧高岭土颗粒为基体的无机化改性产品。运用SEM、TEM、XRD等手段对改性产品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基体颗粒表面包覆的水合二氧化钛膜均匀、致密,膜的厚度约150nm ,整个改性产品呈结晶程度很差的锐钛型结构。对该产品进一步加工即可成为钛白粉代用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机化改性论文参考文献
[1].相超.地板用南美龙凤檀无机化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2].林海,松全元,李定一,陆爱军.超细非金属矿物颗粒表面的无机化改性[J].矿产综合利用.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