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驾驶人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通安全,高速公路特长隧道,驾驶人行为风险,实车试验
驾驶人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吴玲,胡昊,赵炜华,朱彤,刘浩学[1](2019)在《基于安全车速差的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环境驾驶人行为风险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环境下驾驶人行为风险特性,选取2座典型特长隧道进行实车试验,通过采集熟练驾驶人和非熟练驾驶人的速度数据,将此作为主观预期车速,结合道路行车环境的客观安全车速,构建基于安全车速差的驾驶人行为风险量化方法。在划分隧道路段为入口段、行车段和出口段的基础上,通过切分行车区间,对比分析出入口段2类驾驶人行为风险变化特性及整个隧道路段和普通高速路段的行为风险变化曲线。结果表明:1)在隧道内部,相对于非熟练驾驶人,熟练驾驶人表现出更高的行为风险值;在隧道外部,则非熟练驾驶人的行为风险值更高一些。2)所有类型驾驶人在普通高速路段行为风险值最高,在隧道入口段的行为风险值最低。上述结果说明:在隧道路段,熟悉试验道路的驾驶人车速行为并不安全,行为风险值相对较高。(本文来源于《隧道建设(中英文)》期刊2019年10期)
何爱生,山岩,宋定波[2](2018)在《车内ADAS警报声对驾驶人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车内ADAS警报声对驾驶人操作行为的影响规律,进而设计有警报声和无警报声的对照试验。在模拟器上进行试验,记录18名驾驶人在有警报声和无警报声2种情况下的加速踏板位置、制动踏板位置,并取其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车内ADAS的警报声会使驾驶人做出不自主的反应操作,但操作行为幅度很小。在车辆加速和减速情况下,驾驶人在接受到警报声后主要通过降低车速来保证行车安全,不同的是,在减速情况下驾驶人对警报声的反应更为保守。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ADAS报警方式设置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8年22期)
李昀轩,贾兴无[3](2018)在《基于驾驶人行为选择的交叉口混合交通流建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冲突问题,采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建立交叉口处混合交通流模型。该模型将驾驶人行为选择引入演化规则,包括决策点规则和启动点规则。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首先,模型能够描述右转机动车和直行非机动车交通冲突的相互关系;其次,当非机动车到达率增加时,机动车饱和流量和临界到达率分别下降的百分比为80%和12%;最后,改变决策点和启动点驾驶行为概率对改变机动车流量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通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郭孜政,刘仙,陈瑞雅,潘雨帆,史磊[4](2018)在《基于ERP技术的疲劳对驾驶人行为监控能力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疲劳对驾驶人行为监控能力的影响性,采用模拟驾驶任务和Go/NoGo任务相结合的双任务试验,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分析30名驾驶人的表征行为监控能力的脑电指标(ERN波幅)和驾驶行为指标(车道偏移标准差、方向盘反转率、速度标准差)的相关性,以验证所选驾驶行为指标表征行为监控能力的有效性;分析试验任务第1阶段(0~15min)和第2阶段(75~90min)的ERN波幅、车道偏移标准差、方向盘反转率、速度标准差的差异性,以探究疲劳对行为监控能力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ERN波幅和车道偏移标准差、方向盘反转率、速度标准差存在显着相关性;与试验任务第1阶段(0~15min)相比,第2阶段(75~90min)的车道偏移标准差、方向盘反转率、速度标准差显着增加,额中央区的ERN波幅显着降低;疲劳可导致驾驶人由前额叶调控的行为监控能力受损;车道偏移标准差、方向盘反转率、速度标准差这3项指标可作为测定行为监控能力的驾驶行为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王传连[5](2018)在《生理因素对驾驶人行为及风险感知影响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全面认识驾驶人行为及风险感知并分析行为成因,从驾驶人生理因素着手,从驾驶人视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肌肉骨骼疾患3个方面梳理国内外驾驶人行为及风险感知的研究成果与研究不足。研究结果表明:驾驶人的生理疾病对其驾驶能力和危险感知存在显着影响;生理疾病严重程度与异常驾驶行为中的一般性失误、危险性失误行为之间具有显着正相关关系,疾病严重程度越高,出行失误行为的频率越高;之后可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着手,针对驾驶人的不同属性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陈镜任,吴业福,吴冰[6](2018)在《基于车辆行驶数据的驾驶人行为谱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驾驶人行为谱的研究尚不完善,专业领域内没有相应的行为谱分析工具的问题,提出了一套针对营运客车的完整的驾驶人驾驶行为谱体系并设计了一套分析工具。首先,设计并定义了驾驶人行为谱的特征指标和评价指标;其次,给出了驾驶人行为谱的特征指标分析、计算方法,采用基于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采样和离群点剔除的K-means算法对驾驶人的驾驶风格进行分析,采用回归学习对驾驶人的驾驶技能进行分析;然后,设计了基于车联网、大数据的驾驶人行为谱的基础数据采集和预处理方法;最后,采用Java语言、Spring MVC架构开发出驾驶人行为谱分析工具。将机器学习中的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算法与交通安全领域相结合,对完善我国驾驶人行为谱框架体系具有理论意义,为我国驾驶人行为谱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科学、定量化分析的工具,对交管部门规范驾驶人驾驶行为、提高道路安全指数、制定合理的交通安全管理策略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8年07期)
朱琦章[7](2018)在《基于驾驶人行为的车险费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驾驶人行为,对国内的车辆保险费率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的车险费率厘定研究一直处于不断摸索与完善的修正过程中,国际范围内,许多国家都开始支持驾驶行为保险,即UBI车险,驾驶行为车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驾驶人行为数据的采集,驾驶人风险等级的确定等几个技术问题。(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卜猛猛[8](2017)在《动、静综合驾驶适宜性条件下的驾驶人行为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研究表明,人的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从驾驶适宜性的相关理论研究表明,人因引发交通事故不仅仅与驾驶人生理、心理因素有关,相当大的部分与驾驶人在风险情境中动态驾驶适宜性指标有关。因此,研究分析驾驶人动、静综合驾驶适宜性水平与驾驶行为特性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驾驶员驾驶适宜性的综合评判能力,为驾驶人驾照考试的甄选、培训提供有效理论依据。首先,从国内外大量研究中对以往驾驶适宜性理论的不足的总结,要求驾驶人员除必须具备基本的驾驶技能外,还要求驾驶人在日常驾驶的过程中做出及时的认知、判断、执行等驾驶操作。其次,基于驾驶适宜性检测系统和驾驶模拟系统KMRTDS,从62名被试驾驶人的动、静态驾驶适宜性指标数据中选取有效30名被试者数据进行动、静综合驾驶适宜性条件下的驾驶人特性行为分析。所以本课题运用熵值法、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数据分析方法将驾驶人的静态驾驶适宜性与风险情境下的动态驾驶适宜性进行结合,并建立动、静综合驾驶适宜性条件下驾驶人风险感知特性的评价模型。其次,利用SAS数据分析软件对30名被试者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0名被试者共分为5类;运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不同人口统计量的综合驾驶适宜性做差异性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龄和驾龄的驾驶人综合驾驶适宜性差异并不显着。最后,在驾驶人分类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别被试者的综合驾驶适宜性与驾驶行为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样本量足够大的情况下一般都会有显着性,因此后续研究中应增大样本容量;第Ⅳ.类被试者风险感知特性与方向盘转角的标准差和MAX相关性显着,呈现正相关;第Ⅱ类被试者风险感知特性与纵向加速度的MAX相关性显着,呈现正相关;第Ⅴ类被试者风险感知特性与纵向速度的标准差相关性显着,呈现正相关;而第Ⅲ类被试者风险感知特性与5种风险行为参数不存在显着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1)
谷锦彪[9](2017)在《基于驾驶人行为特性的停车位规划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停车或倒车过程中的操作不当和停车事故发生频繁,尽管与驾驶人技术水平和经验有较大关系,但狭小的停车位空间及驾驶人有限的视野范围也导致了停车困难。为研究驾驶人在不同停车位布置下的停车行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缓解驾驶人停车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减少不必要的停车操作失误,提高驾驶人的停车效率,论文在驾驶人停车行为特性基础上进行了停车位规划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停车实车实验方法,并应用相关回归方法,开展了以下工作:(1)驾驶人停车行为特性分析通过停车行为问卷调查了驾驶人停车行为心理和反应,分析了性别差异,总结了驾驶人停车行为特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车实验采集了30名被试驾驶人在不同停车位布置和不同停车方式下的生理、眼动和停车轨迹数据,详细比较了不同车位布置下驾驶人停车行为差异以及停车参照物对停车行为的影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驾驶人基本信息变量对停车行为的影响较小。平行停车中,车位长度显着影响着驾驶人的心率变异性、注视时间、停车速度和调整次数,通道宽度显着影响着注视时间和停车速度;垂直停车中,车位宽度显着影响着驾驶人的心率变异性、注视时间、停车速度和调整次数,同样通道宽度也显着影响着驾驶人心率变异性、注视时间、停车速度和调整次数;斜列式停车中,通道宽度显着影响着注视时间、停车速度和调整次数。同时45°相比60°车位,停车速度显着增大,注视时间显着变小。停车参照物存在可以降低驾驶人停车的难度,减轻紧张程度,同时停车效率也有显着提高。(2)停车位尺寸规划在驾驶人停车行为特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以停车行为参数和停车位尺寸建立了ROC曲线,进一步筛选出停车位尺寸和通道宽度的临界阈值,最后对比现有规范标准给出停车位布置方面的规划建议。停车位规划的ROC判别模型筛选出了显着影响驾驶人停车行为的停车位参数,最后比较结果得出,平行车位长度建议规划为6.125m,通道宽度建议规划为3.4m;垂直车位宽度建议规划为2.425m,通道宽度建议规划为5.375m;斜列式车位通道宽度建议规划为4.125m,同时也确定了45°车位比60°车位的更合理。(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4-01)
陈涛,陈燕芹,邓刚,魏朗[10](2016)在《驾驶人行为模型的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人车路系统研究中的驾驶人行为模型描述了人的认知、处理和操控行为过程,是车辆开发、交通仿真、车路协同、道路安全评价等方面闭环仿真的理论研究前沿,受到越来越多交通运输和车辆工程领域学者们的关注。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应用驾驶人行为模型,系统地回顾了驾驶人行为模型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代表性研究成果及相关文献等,依据驾驶人行为模型的分类方法将其分为描述性模型和功能性模型。在阐述2类模型的基础上,对驾驶人行为模型进行具体划分,并论述其在驾驶人培训、车辆安全设施效用评价以及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驾驶人行为复杂多变,现有模型只能解释驾驶人的部分特征,并且驾驶人行为模型大都缺乏可靠的数据支撑,今后应结合具体的驾驶环境与详实的试验数据全面分析驾驶人行为。展望驾驶人行为模型的发展趋势,为建立适合中国交通的驾驶人行为模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驾驶人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揭示车内ADAS警报声对驾驶人操作行为的影响规律,进而设计有警报声和无警报声的对照试验。在模拟器上进行试验,记录18名驾驶人在有警报声和无警报声2种情况下的加速踏板位置、制动踏板位置,并取其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车内ADAS的警报声会使驾驶人做出不自主的反应操作,但操作行为幅度很小。在车辆加速和减速情况下,驾驶人在接受到警报声后主要通过降低车速来保证行车安全,不同的是,在减速情况下驾驶人对警报声的反应更为保守。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ADAS报警方式设置的合理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驾驶人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吴玲,胡昊,赵炜华,朱彤,刘浩学.基于安全车速差的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环境驾驶人行为风险特性研究[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9
[2].何爱生,山岩,宋定波.车内ADAS警报声对驾驶人行为的影响[J].汽车实用技术.2018
[3].李昀轩,贾兴无.基于驾驶人行为选择的交叉口混合交通流建模与分析[J].现代交通技术.2018
[4].郭孜政,刘仙,陈瑞雅,潘雨帆,史磊.基于ERP技术的疲劳对驾驶人行为监控能力影响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8
[5].王传连.生理因素对驾驶人行为及风险感知影响研究综述[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
[6].陈镜任,吴业福,吴冰.基于车辆行驶数据的驾驶人行为谱分析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8
[7].朱琦章.基于驾驶人行为的车险费率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
[8].卜猛猛.动、静综合驾驶适宜性条件下的驾驶人行为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
[9].谷锦彪.基于驾驶人行为特性的停车位规划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10].陈涛,陈燕芹,邓刚,魏朗.驾驶人行为模型的研究综述[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