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淹初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淹规律,火驱机理,增压驱替
水淹初期论文文献综述
唐戈[1](2018)在《浅析边水(水淹)稠油油藏火驱机理及试验初期生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J91块为一典型互层状边水水淹稠油油藏,水淹情况复杂,大幅提高采收率难。分析不同类型水淹油层分布特点及规律,验证"强水淹层段"中仍以未水淹及弱水淹层为主的典型特征。在试验过程中,认识水淹油藏火驱开发机理,分析燃烧区带分布特点,跟踪评价先导实验实施效果。初步验证了边水(水淹)稠油油藏火驱开发的可行性,为同类油藏的转换开发方式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8年07期)
王晓荣,程瑞梅,肖文发,潘磊,曾立雄[2](2016)在《叁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初期主要优势草本植物生态位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叁峡库区初期水位涨落情况,以空间代替时间法,连续两年对典型消落带区域地上植被进行调查,通过计算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迭来分析不同水淹时间下优势草本植物生态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一年水淹区段在未水淹时,植物生态位宽度普遍较窄,此时生态位明显特化,而第二年水淹极大的增加了适应干湿变化的物种的优势度。水淹前生态位重迭值大于0.5的只有12对,小于0.2种对为189对,其中生态位重迭值为零的为103对;水淹后生态位重迭值大于0.5的有24对,小于0.2种对为53对,其中生态位重迭值为零的为6对,说明生境由干燥到湿润的变化,对湿润环境相对适应的物种存活,优势植物生态位重迭明显增加。经两年水淹区段中,第一年以毛马唐的生态位宽度最高,其余17种物种生态位宽度小于0.2的物种占优势物种的61%,第二年以雾水葛和鳢肠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其余15种物种生态位宽度小于0.2的物种占优势物种的50%,共同出现的物种仅有8种。生态位重迭值大于0.5的种对由5对上升到17对,生态位重迭值为零的种对由10对减低到2对,说明连续水淹产生更加均一的生境类型,对资源要求相似的物种是增加的。(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6年03期)
王晓荣,程瑞梅,唐万鹏,肖文发,潘磊[3](2012)在《叁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初期土壤种子库月份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湿交替往往导致土壤种子库产生剧烈变化,严重影响着地上植被的自然恢复和生长。采用垂直空间梯度代替水淹时间梯度,研究了消落带水淹初期土壤种子库月份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消落带内不同土地环境类型土壤种子库具有不同的月份变化趋势,分别是采伐迹地土壤种子库密度逐渐增加,弃耕地则逐渐降低。随着垂直空间梯度的升高,5、7、9月份消落带土壤种子库密度都表现为逐渐增加,说明水淹时间越长越不利于土壤种子的储存。不同月份共同出现的优势物种包括地果、黄鹌菜、具芒碎米莎草、毛马唐、婆婆纳、匍茎通泉草、鼠曲草、水田碎米荠、雾水葛、细穗腹水草、香附子、一年蓬、知风草、苎麻,这些物种构成了消落带土壤种子库的主要组成部分。各月份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生活型非常接近,主要以1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为主,相对缺少乔灌木,且生活型百分比例在不同海拔梯度存在差异。结合土壤种子库物种水分生态功能,将其划分为湿生植物、湿中生植物、中生植物、旱中生植物,发现其主要以中生植物为主,高海拔区段旱中生植物比例相对较高,低海拔区段湿中生植物比例相对较高,而湿生植物比例则变化较小,水淹导致种子库植物呈现向中生和湿中生植物类型的变化趋势。消落带土壤种子库植物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但不同海拔区段植物变异性较高,没有形成绝对优势的物种,植被群落明显处于演替早期。研究认为,消落带水淹初期,土壤生境、物种组成以及种子储量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仅依靠土壤种子库进行消落带植被恢复与重建是不现实的,必须要给予更多的人为干预。(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2年10期)
王晓荣,程瑞梅,肖文发,郭泉水,封晓辉[4](2010)在《叁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初期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种子萌发法,研究了叁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初期所形成的已淹区段、未淹区段以及留存原有植被的对照样带地表植被与土壤种子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叁峡库区消落带已淹区段地表植被分属47科71属100种,未淹区段84科163属223种,优势科主要为菊科、豆科、禾本科、蔷薇科、莎草科。地上植被的物种生活型,已淹区段以生长周期短、适应性较强的1年生草本为主,灌木和乔木共占19%;未淹区段中1年生草本占20.45%,多年生草本占36.36%,灌木或藤本占28.18%,乔木占15%;对照样带中1年生草本占23.24%,多年生草本占41.32%,灌木及藤本占32.02%,乔木占17.05%。与对照样带相比,已淹区段地表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都明显降低,未淹区段地表植被却表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只有Pielou均匀度指数都降低;已淹区段、未淹区段土壤种子库分别具有物种79种和108种,分别比对照样带增加了9种和38种;已淹区段种子库密度为(12667±2225.25)粒/m2、未淹区段为(38013±9796.04)粒/m2、对照样带为(18715±8234.77)粒/m2,与对照样带土壤种子库总密度相比,已淹区段降低了32.32%,未淹区段增加了103.12%,都以草本植物占绝大多数比例,且1年生草本所占比例大于多年生草本所占比例。土壤种子库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地表植被变化相一致,但变化幅度较小。消落带已淹区段、未淹区段、对照样带地表植被和土壤种子库共同出现的物种数分别为9,40和15种,土壤种子库和地表植被间Sorensen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328,0.241,0.186,表明叁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初期区域整体相似系数较低,这与消落带形成时间短有很大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0年21期)
王晓荣,程瑞梅,封晓辉,郭泉水,肖文发[5](2009)在《叁峡库区消落带回水区水淹初期土壤种子库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叁峡库区消落带回水区次生灌丛和弃耕地分成水淹区段、未水淹区段和对照样带,通过萌发法对其土壤种子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种子库储量存在极显着差异,次生灌丛种子密度为(6991±954)粒·m-2、弃耕地种子密度为(26193±6928)粒·m-2.3种生境中,水淹区段的种子密度最低,未水淹区段最高.随着土层加深,种子库密度逐渐下降.土壤种子库萌发试验出现的物种分属45科97属118种,以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其中菊科、禾本科、玄参科和十字花科为优势科;个体数量占土壤种子库总储量小于0.01%的物种有34种,占28.8%.两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种子库中物种数较接近,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较高,但优势物种组成差异很大,生态优势度较低.3种生境中,未水淹区段的生物多样性最高,水淹区段的生态优势度最高;而水淹区段和未水淹区段相似性指数最大.(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09年12期)
程瑞梅,王晓荣,肖文发,郭泉水,封晓辉[6](2009)在《叁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初期土壤物理性质及金属含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叁峡库区消落带内的两种植被类型,沿海拔梯度划分为已淹区段、未淹区段以及对比样带,对其土壤的物理性质和重金属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淹区段内,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减少、土壤通气度较差,说明季节性水淹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壤质量逐渐变差;土壤pH值整体呈现微酸性,但水淹有使土壤pH值增大,且呈中性的趋势;水淹区段与未淹区段、对比样带相比较,全铜、全铁、全锰、全锌等重金属的含量分别降低了54.97%,2.19%,17.86%,35.29%和66.62%,11.29%,40.93%,18.41%,说明经过水淹后,土壤释放的重金属含量大于从水中吸附的含量,重金属元素流失严重;水淹区段的碱性金属如:全钙、全镁、全钠的含量分别比未淹区段升高了9.1%,8.0%,21.15%;全镁、全钠的含量比对比样带升高了4.5%,25.7%,全钙的含量降低了30.4%。方差分析表明,叁峡库区土壤的理化性质随海拔梯度和土壤层次都没有表现出显着的差异性,并且没有形成一致的变化趋势。相关分析表明,4种重金属之间表现为极显着的正相关;3种碱性金属没有表现出相关性;pH值与重金属之间都表现出极显着的负相关。(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水淹初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叁峡库区初期水位涨落情况,以空间代替时间法,连续两年对典型消落带区域地上植被进行调查,通过计算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迭来分析不同水淹时间下优势草本植物生态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一年水淹区段在未水淹时,植物生态位宽度普遍较窄,此时生态位明显特化,而第二年水淹极大的增加了适应干湿变化的物种的优势度。水淹前生态位重迭值大于0.5的只有12对,小于0.2种对为189对,其中生态位重迭值为零的为103对;水淹后生态位重迭值大于0.5的有24对,小于0.2种对为53对,其中生态位重迭值为零的为6对,说明生境由干燥到湿润的变化,对湿润环境相对适应的物种存活,优势植物生态位重迭明显增加。经两年水淹区段中,第一年以毛马唐的生态位宽度最高,其余17种物种生态位宽度小于0.2的物种占优势物种的61%,第二年以雾水葛和鳢肠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其余15种物种生态位宽度小于0.2的物种占优势物种的50%,共同出现的物种仅有8种。生态位重迭值大于0.5的种对由5对上升到17对,生态位重迭值为零的种对由10对减低到2对,说明连续水淹产生更加均一的生境类型,对资源要求相似的物种是增加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淹初期论文参考文献
[1].唐戈.浅析边水(水淹)稠油油藏火驱机理及试验初期生产特征[J].云南化工.2018
[2].王晓荣,程瑞梅,肖文发,潘磊,曾立雄.叁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初期主要优势草本植物生态位变化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
[3].王晓荣,程瑞梅,唐万鹏,肖文发,潘磊.叁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初期土壤种子库月份动态[J].生态学报.2012
[4].王晓荣,程瑞梅,肖文发,郭泉水,封晓辉.叁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初期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0
[5].王晓荣,程瑞梅,封晓辉,郭泉水,肖文发.叁峡库区消落带回水区水淹初期土壤种子库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09
[6].程瑞梅,王晓荣,肖文发,郭泉水,封晓辉.叁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初期土壤物理性质及金属含量初探[J].水土保持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