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以文为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欧阳修,散文创作,以文为戏
以文为戏论文文献综述
鲁杨泰[1](2019)在《欧阳修“以文为戏”的创作观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文为戏"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的文学创作观念,运用该观念进行创作的作者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娱乐游戏、发泄身心、张扬炫技,或夹杂讽喻,以求政用。从先秦两汉的探索、唐朝的继承发展,到宋代的俳谐流行,"以文为戏"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不断超越自身,冲击着中国文坛的主流地位的名号。欧阳修是宋代散文第一号人物,他对"以文为戏"的实践对该创作观的发展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10期)
黄小菊,赵维国[2](2018)在《论假传的文人旨趣及其“以文为戏”的理论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假传滥觞于韩愈的《毛颖传》,由宋明发展到高峰,是文人以拟人笔法寄寓情感的一种重要文体之一,反映了文人以文章自娱的精神。古代文人在"文以载道"的同时也不乏自娱的精神,而文人的自娱与普通人的娱乐方式不同,往往体现了文人的高雅旨趣。本文以假传为研究对象,探讨假传作者的炫才之笔和游戏之笔所体现的文人审美情趣,并且分析古代文人对假传作品"以文为戏"的理论批评,探究传统儒家文学思想关照下的"以文为戏"是古代文人在息焉游焉之时排兴遣闷的重要手段,科学地认识假传文学的学术价值。(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卞东波[3](2016)在《“以文为戏”与“文学扮演”——束亚汉文学中的“拟代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在中国传统社会,书信在社会交往、信息流通、情感交流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所谓"尺牍书疏,千里面目",读信如人晤面谈心~①。《文心雕龙·书记》对书信的文体及其功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详总书体,本在尽言,言所以散郁陶,托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惮怀;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②唯书信可以"尽言",则能够"散郁陶",亦可以表达"心声"。《文选》卷四十一至四(本文来源于《古典文献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石庭瑞[4](2016)在《“以文为戏”观的源流及确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文为戏"观的文字出处始于西汉扬雄的《逐贫赋》,然而溯源前朝,不乏先例,其源远而流长屡见典册,至为《文心雕龙》所载。"以文为戏"观自唐代裴度提出后,中唐文人对此褒贬任声、争论未休。在赞扬和贬斥的论辩中,唐代文人迈出了开拓文学观念的第一步。(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电大学刊》期刊2016年04期)
仲芳[5](2015)在《“以文为戏”的创作风格刍议——以韩愈散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对于"文以载道"的传统创作风格来说,"以文为戏"这略带戏谑式的非传统形式一定程度上更具特点。"以文为戏"的代表作家之一便是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文以明道"是其风格,"以文为戏"更是韩愈践行的文学理念。但之前学界对其散文的研究多集中于传统领域,很少关注"以文为戏"。现在将"以文为戏"作为核心,以韩愈散文为例具体深入地探究"以文为戏"文学理论的历史渊源、游戏精神和创作方法。(本文来源于《阴山学刊》期刊2015年04期)
常策[6](2014)在《《庄子》寓言“以文为戏”写作手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既是一部思想巨着,又是一部文学经典,被誉为“诸子之冠”。庄子以其旷然达观、心于物游的胸襟与境界,发而为文,异峰突起,其恢诡奇谲、汪洋恣肆的风格,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翘楚当时,沾溉后世,对中国文化与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寓言十九”,寓言是其最基本的组成要件和表现手法,从思维方式、题材内容、想象意境、形象意境、抒情风格以及章法结构无不体现文学出的审美特性,言语间所体现的浪漫主义文学特色和精妙绝伦的文学构思是当下《庄子》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寓言”一词出自《庄子》,可以说寓言是庄子自觉的文学创作,“以文为戏”是其一大特色和重要的写作手法。为了对《庄子》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解读分析,“以文为戏”手法的产生、所体现出的特点以及其表达意蕴就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以文为戏”这一文学创作手法的研究,探讨这一手法得以产生的深层原因,并概括出《庄子》寓言中“以文为戏”写作手法的实际运用,从而在“道家思想”、“文学形象”、“美学风格”叁个角度深入分析“以文为戏”这一手法的表现特征,论述了“虚构”、“变形”、“转化”、“嫁接”四种具体形式,并结合先秦相关历史和文化状况,从历史、文学和艺术角度来探讨“以文为戏”这一写作手法的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李涛[7](2013)在《夫子犹有所戏——关于韩愈“以文为戏”的两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这个技术决定论的时代,文学研究乃至整个人文研究领域也难逃其厄运。我们这些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的人,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技术决定论在人文领域里的螺丝钉。那些曾经具有深度或意味的心灵与精神方面的生产问题,譬如文学的主张与观念,往往被我们以娴熟的专业技巧和精致的语言分析,过滤为纯粹的文学技术问题。"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人文领域研究的真实写照。本文讨论韩愈"以文为戏"的两个问题,绝不是作者在"以文为戏"上有了什么新的发现,而只是不揣浅陋,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作另外一种努力,或者叫提醒。韩愈"以文为戏"近年来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成为韩愈研究中的一个小热点,不少学(本文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08-04)
王婧文[8](2013)在《略论韩愈散文中的“以文为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文为戏"的最早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的诸子散文之中,到了唐代",以文为戏"的作品大量出现。韩愈在中唐时期提出了散文复古的主张,其创作理论的核心是"文以明道"。然而,韩愈在散文创作中更为优秀的作品是抒发一己之情的"以文为戏"的作品。(本文来源于《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李涛[9](2013)在《夫子犹有所戏——关于韩愈“以文为戏”的两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文为戏"并不是韩愈大张旗鼓宣扬的文学主张,而是他在批评与反批评中逐渐认识到其价值并加以正面辩护的。韩愈的"以文为戏"与西方"游戏"论是有较大的区别,其底色是戏谑与嘲讽,是"不平则鸣"论的补充。尽管"以文为戏"与韩愈嗜戏的禀性气质有关,但其实质应该是体制内的知识分子逸出古代文化生产体制的一种策略。(本文来源于《上饶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张伟,周群[10](2012)在《“以文为戏”——试论明清小说评点文本的戏谑化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古典文论的典范样式,明清小说评点以其鲜明的叙事形态、艺术特征和时代特色而着称于世,作为特定时代的文化产物,小说评点文本中戏谑化的艺术书写既是对评点者"以文为戏"审美旨趣在新的文本样式中的理论阐发,又是评点者对戏曲文化深入关照和体认的思想结晶,它为小说评点文本的"跨文化"书写赋予了颇具代表性的典范意义。(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2年10期)
以文为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假传滥觞于韩愈的《毛颖传》,由宋明发展到高峰,是文人以拟人笔法寄寓情感的一种重要文体之一,反映了文人以文章自娱的精神。古代文人在"文以载道"的同时也不乏自娱的精神,而文人的自娱与普通人的娱乐方式不同,往往体现了文人的高雅旨趣。本文以假传为研究对象,探讨假传作者的炫才之笔和游戏之笔所体现的文人审美情趣,并且分析古代文人对假传作品"以文为戏"的理论批评,探究传统儒家文学思想关照下的"以文为戏"是古代文人在息焉游焉之时排兴遣闷的重要手段,科学地认识假传文学的学术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以文为戏论文参考文献
[1].鲁杨泰.欧阳修“以文为戏”的创作观浅析[J].作家天地.2019
[2].黄小菊,赵维国.论假传的文人旨趣及其“以文为戏”的理论反思[J].文艺理论研究.2018
[3].卞东波.“以文为戏”与“文学扮演”——束亚汉文学中的“拟代文”[J].古典文献研究.2016
[4].石庭瑞.“以文为戏”观的源流及确立[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6
[5].仲芳.“以文为戏”的创作风格刍议——以韩愈散文为例[J].阴山学刊.2015
[6].常策.《庄子》寓言“以文为戏”写作手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7].李涛.夫子犹有所戏——关于韩愈“以文为戏”的两个问题[C].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8].王婧文.略论韩愈散文中的“以文为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
[9].李涛.夫子犹有所戏——关于韩愈“以文为戏”的两个问题[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3
[10].张伟,周群.“以文为戏”——试论明清小说评点文本的戏谑化书写[J].兰州学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