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早期鲍德里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思想转折
早期鲍德里亚论文文献综述
孙忠良[1](2017)在《《消费社会》鲍德里亚早期消费理论思想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整个西方后现代思想历程中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鲍德里亚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其消费理论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深层次解读。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早期消费思想的梳理和研究,探讨整个消费社会理论在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其思想转变的轨迹。(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20期)
司天卓[2](2017)在《鲍德里亚早期符号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鲍德里亚早期符号理论呈现出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趋势。在《物体系》中,他以符号为基础,构建出了一整套物品符码编译总体规则,这一规则成为具有本体论意义的规则。在《消费社会》中,鲍德里亚将《物体系》的符码规则用以分析现实世界,以符号为基础、以物为表象、以人为对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表面丰盛繁荣实则匮乏不公的异化的等级社会图景。一直以来,对鲍德里亚早期符号理论的研究一直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就是人们一直停留在批判鲍氏消费社会的悲观性,却没能对这一悲观的消费社会产生的符号根源进行合理的探究。这一问题存在的原因在于没有对消费社会中的符号概念进行叁个“音域”的划分。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下场是悲观的,解决途径具有空想性,这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他将“丰盛社会中的混乱”和“象征交换”作为否定消费社会的途径,带有空想性。二是“反话语”是消费社会内部的否定程式,但是“反话语”本身也是符号编码构建的结果,所以消费社会形成一个封闭的圆环,无法超越。深入研究鲍德里亚早期符号理论有叁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认清当下社会的不良价值观;二是认清当下社会社会分层的新标准;叁是认清国外品牌对我国市场的入侵。(本文来源于《中共中央党校》期刊2017-05-27)
高欢欢[3](2015)在《鲍德里亚早期异化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物人关系是鲍德里亚《物体系》一书中关注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作者在解读物如何向符号转变的过程中,指出了以物的功能化解放为中心的功能人和气氛人,以能源解放为中心的劳力衰竭人,以自动化主义和以技术为中心的功能失调人,以及以符码和地位为中心的被生产体制操控之人。梳理鲍德里亚对物人关系的研究,可以发现他早期哲学思想中对当代资本主义"异化"或"物化"问题的关注,这为解释资本主义在当代出现的异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他在此之后的符号消费和消费异化思想。(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陈良斌[4](2015)在《城市意象中的空间消费——基于早期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市的空间意象发生了一次根本性位移,即由空间的生产转移到空间的消费。站在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立场上,不难发现此时的城市意象遭遇到多种结构性的症候,并形成了不同的消费意象悖结——空间性与时间性的悖结、丰盛性与匮乏性的悖结和差异性与趋同性的悖结。鲍德里亚有关当代资本主义空间批判的思想,表明叁重意象性悖结的形成缘于空间消费的权力逻辑、资本逻辑和符号逻辑的多重布展。对于正在经历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中国而言,面对消费意象悖结的挑战,应当充分认识到中国语境的后发复杂性,坚持本土道路和主体性逻辑,在发展空间消费的进程中,努力地将中国梦思想呈现为一种历史的现实。(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吴花花[5](2015)在《使用价值与符号价值的博弈——论早期鲍德里亚消费理论及其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误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期鲍德里亚消费理论基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革命性变化,阐释使用价值的虚假性和符号的巨大社会功能,这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其合理性。在分析早期鲍德里亚早期消费社会学说的基础上,揭示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误读。(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胡君[6](2014)在《“符号”的诱惑:鲍德里亚早期消费主义文化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西方社会逐步由以生产为主导的社会转向了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消费在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消费文化也随之受到重视。鲍德里亚将现代社会称为“消费社会”,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消费文化理论,本文主要对其早期的消费主义文化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在鲍德里亚早期的消费社会理论中,始终贯穿着对消费主义文化的关注和批判。鲍德里亚将符号引入到他的消费社会理论中,以符号消费来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状态,从另一维度上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全文分叁个部分对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文化思想进行了解析。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鲍德里亚消费主义文化思想形成的背景,首先,介绍了鲍德里亚所处的时代背景,论述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和重大事件的影响;其次,分析了鲍德里亚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诸如马克思的异化学说、列斐伏尔的“受控消费的官僚社会”、罗兰·巴特的文化符号研究理论、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第二部分主要对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文化理论的逻辑构成进行分析。首先对鲍德里亚的早期思想进行概述,研究其消费主义文化理论的起点;其次进入了其理论的中介,即对消费社会的特征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鲍德里亚思想的归宿,即符号政治经济学。第叁部分主要是对鲍德里亚消费主义文化理论的当代意义进行分析。阐述了鲍德里亚理论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以及鲍德里亚理论的局限性。通过对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文化理论进行研究,对于我们全面了解鲍德里亚的理论思想,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实质与问题,以及当代中国的消费文化发展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期刊2014-05-01)
魏晓燕[7](2011)在《早期鲍德里亚生产—消费伦理思想解读及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期鲍德里亚思想中对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逻辑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其理论缘起于莫斯——巴塔耶的草根浪漫主义。基于此种理论背景形成的鲍德里亚的生产—消费伦理观一方面对当代西方社会具有巨大的现实批判意蕴,但另一方面由于脱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这种批判最终只能导向一种观念革命,而这是我国当前消费伦理领域建设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江苏社会科学》期刊2011年03期)
张倩[8](2011)在《两种消费思想的理论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处于明显的转型时期,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看到了当前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认为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到了消费社会,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可以说是其中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鲍德里亚分析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现象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符号消费思想,与此同时,他对马克思相关理论的质疑,也引起了众多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注意,而对于早期鲍德里亚与马克思消费思想的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明晰马克思与鲍德里亚两种消费思想的不同路径,从而正确认识鲍德里亚的消费思想,树立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本文将马克思与早期鲍德里亚两种消费思想进行梳理:马克思处在早期资本主义时期,他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描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生产逻辑中的消费;而鲍德里亚生活在物质资料极为丰富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他从对物的研究开始,在消费的逻辑下强调了消费的符号意义。马克思与鲍德里亚从不同的背景和语境出发,对消费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异化批判,并最终走向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但二者在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揭示上却有着相似的地方,即消费实际上成为了资产阶级控制无产阶级的一种手段,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必然存在的生产关系。本文通过这一比较研究分析认为,马克思始终站在唯物史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研究消费,因此,他能够从本质上认识消费,并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控制下剥削的实质与根源;而鲍德里亚在出发点上过分关注物的非功能性,最终陷入符号消费的逻辑,虽然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实质,但是由于其分析问题的片面性和孤立性导致了理论上的局限性。他以自己的消费社会逻辑去颠覆马克思的理论的企图失败了,也更加证明了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11-05-20)
王紫春[9](2011)在《早期鲍德里亚消费异化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阐发鲍德里亚消费的异化理论,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已内化到了非实物符号领域的现实境遇,进而拓宽马克思主义异化思想研究的理论路径。此外,鲍德里亚建构的日常消费领域的异化批判,从哲学的高度思考人们受压抑的畸形的生存状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从理论和时代背景两个方面展开对鲍德里亚消费异化思想的逻辑铺垫。第二章遵循着鲍德里亚早期代表作的创作思路和背景,将早期鲍德里亚消费异化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分为萌芽阶段,初步形成阶段,体系化阶段和逻辑转向四个阶段,梳理早期鲍德里亚消费异化思想的衍生逻辑。第叁章系统地解读早期鲍德里亚消费异化思想的内容,从原始理想消费状态的向往,当下人之异化生存境遇的剖析,转至消费异化扬弃的无望探究,整理出早期鲍德里亚消费异化思想中先验设定与复归的理论走向。最后一章则辨证的考量鲍德里亚消费异化思想的利弊,重审当下社会现实。以消费异化的视角切入鲍德里亚早期思想,从符号化操控活动的角度来重新阐释消费是本文立论和研究的新思路。同时,早期鲍德里亚消费异化模式的建构与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逻辑的演进过程存在一致性,这是本文对早期鲍德里亚思想的理论定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1-04-06)
盛国荣[10](2010)在《技术物:思考消费社会中技术和技术问题的出发点——鲍德里亚早期技术哲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鲍德里亚早期技术哲学思想主要围绕消费社会中的技术物展开,技术物成了他思考消费社会技术问题和技术的出发点。围绕消费社会中的技术物,鲍德里亚探讨了技术与技术物、技术物与人、技术物与灾难等方面的关系,表达了其对消费社会中技术物的批判性思考,反映了其技术悲观主义和技术决定论的思想。(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期刊2010年05期)
早期鲍德里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鲍德里亚早期符号理论呈现出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趋势。在《物体系》中,他以符号为基础,构建出了一整套物品符码编译总体规则,这一规则成为具有本体论意义的规则。在《消费社会》中,鲍德里亚将《物体系》的符码规则用以分析现实世界,以符号为基础、以物为表象、以人为对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表面丰盛繁荣实则匮乏不公的异化的等级社会图景。一直以来,对鲍德里亚早期符号理论的研究一直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就是人们一直停留在批判鲍氏消费社会的悲观性,却没能对这一悲观的消费社会产生的符号根源进行合理的探究。这一问题存在的原因在于没有对消费社会中的符号概念进行叁个“音域”的划分。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下场是悲观的,解决途径具有空想性,这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他将“丰盛社会中的混乱”和“象征交换”作为否定消费社会的途径,带有空想性。二是“反话语”是消费社会内部的否定程式,但是“反话语”本身也是符号编码构建的结果,所以消费社会形成一个封闭的圆环,无法超越。深入研究鲍德里亚早期符号理论有叁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认清当下社会的不良价值观;二是认清当下社会社会分层的新标准;叁是认清国外品牌对我国市场的入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期鲍德里亚论文参考文献
[1].孙忠良.《消费社会》鲍德里亚早期消费理论思想浅析[J].青年文学家.2017
[2].司天卓.鲍德里亚早期符号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7
[3].高欢欢.鲍德里亚早期异化思想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
[4].陈良斌.城市意象中的空间消费——基于早期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视角[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5].吴花花.使用价值与符号价值的博弈——论早期鲍德里亚消费理论及其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误读[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胡君.“符号”的诱惑:鲍德里亚早期消费主义文化理论研究[D].叁峡大学.2014
[7].魏晓燕.早期鲍德里亚生产—消费伦理思想解读及评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1
[8].张倩.两种消费思想的理论路径[D].首都师范大学.2011
[9].王紫春.早期鲍德里亚消费异化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
[10].盛国荣.技术物:思考消费社会中技术和技术问题的出发点——鲍德里亚早期技术哲学思想研究[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