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磷的去除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产朊假丝酵母,固体菌剂,生物絮团,氨氮
磷的去除率论文文献综述
周凤鸣,缪礼鸿,刘蒲临,吴正坤[1](2019)在《产朊假丝酵母固体菌剂对水体生物絮团形成和氮磷去除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氮磷含量超标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向水体中投加有机碳源能促进生物絮团的形成并净化水质。以产朊假丝酵母固体菌剂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生物絮团的形成、氨氮与总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膨化玉米粉作为固态载体吸附产朊假丝酵母去除氨氮和总磷效果最佳;在试验水体中投加10 mg/L活性产朊假丝酵母固体菌剂与10μL/L活性菌液,均有明显降低水中氨氮、总磷含量的作用,其中投加活性固体菌剂效果最明显,光照培养9 d后其氨氮与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50.49%和38.24%,比空白对照组提高了67.63%和55.51%。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得出,投加固体菌剂后,在水体中能形成明显的生物絮团结构,原生动物与原生藻类数量明显增加。比较室内、室外2种培养条件下试验结果表明,室外培养条件下投加固体菌剂水样氨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为69.52%和53.69%,较空白对照组提高了17.99%和30.57%;室内培养条件下,投加固体菌剂水样氨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为55.37%和42.79%,较空白对照组提高了51.00%和41.13%。在人工接种铜绿微囊藻的水体中投加固体菌剂培养10 d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氨氮与总磷去除率分别达98.70%与40.48%,表明向水体中投加产朊假丝酵母固体菌剂具有调控水体生物群落的作用并能提高对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4期)
苏健,袁伟,罗永忠,甘婷婷,冯伟[2](2018)在《“渔稻共生”对池塘总磷去除率的初步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池塘"渔稻共生"系统对养殖水体中总磷的去除作用,2017年4月~9月在重庆市万州区水产研究所甘宁基地2口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鱼池进行了初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旺季,水稻对总磷的去除率超过60%,池塘"渔稻共生"系统在养鱼水体总磷的吸收转化上有极强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池塘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我国传(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期刊2018年01期)
王利燕,黄开耀,彭霞,桑奥闻,徐泽东[3](2017)在《3株真核微藻在不同浓度猪粪水沼液中生长差异及氮磷去除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nus)3株真菌微藻在不同浓度猪粪水沼液中的生长情况及氮磷去除率的差异,试验选用猪粪水沼液,进行稀释,得到1/1、1/2、1/4、1/8、1/16和1/32不同浓度的猪粪水沼液,高压灭菌后,分别培养3株微藻。结果表明:3株微藻均能在粪水沼液中生长,而且能有效去除浓度为1/4、1/8、1/16和1/32的沼液中的氮磷;在浓度为1/4和1/8沼液中,小球藻相对生长速率最高,而在浓度为1/16和1/32的沼液中,四尾栅藻和斜生栅藻的生长速率优于小球藻;在浓度为1/4、1/8、1/16和1/32的沼液中,斜生栅藻的总氮和氨态氮去除效果最佳;3株微藻在浓度为1/4和1/8的沼液中硝态氮增加,在1/16和1/32沼液硝态氮有所减少,其中四尾栅藻去除效果较好;四尾栅藻和斜生栅藻的总磷去除率基本相同,优于小球藻。在本试验条件下,小球藻和斜生栅藻可作为后期驯化的优势藻种。(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17年07期)
杨希,高志,白海锋,袁永锋,张星朗[4](2017)在《不同覆盖率的生态浮床对池塘氮、磷的去除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养鱼池塘设置生态浮床培育空心菜,对比分析生态浮床不同覆盖率对水体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设置生态浮床系统池塘与对照池塘之间氮磷含量存在显着差异(P<0.05);生态浮床系统覆盖率在10%、20%、30%的设置下,对水体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3.6%、62.4%、68.9%,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62.8%、74.1%、78.7%,叁种浮床处理对水体氮、磷去除差异显着(P<0.05)。生态浮床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模式,是池塘养殖生物与无土栽培植物在生态位上实现互利共生,该系统可作为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生态防控的措施进行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17年04期)
周胜杰,路斌,贾婷婷,陶宗龙,张凤东[5](2017)在《4种水培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总磷去除率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睡莲、水芹、美人蕉和空心菜4种水培植物为研究对象,比较它们对两种富营养化养殖水(TN=23.5 mg/L,TP=1 mg/L;TN=40.5 mg/L,TP=2 mg/L)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4种水培植物对两种养殖水都有除磷、除氮的作用(试验组与空白组有显着差异),在试验168 h后,中度富营养化养殖水中除总氮(TN)率为56%~83%,除总磷(TP)率为80%~81%,高度富营养化养殖水中除TN率为60%~83%,除TP率为80%~85%;4种水培植物对水中TN、TP去除作用的昼夜变化分析发现,去除速率随昼夜变化呈现明显昼升夜降现象。本研究发现,睡莲和美人蕉高效去除TN、TP区间较短,但最终浓度相差较小,二者有比水芹和空心菜更高的去除速率;不同根系对高浓度污染水的抗逆性能不同。(本文来源于《天津农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陈斌,曾桂华[6](2016)在《电解法处理高浓度有机磷农药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惰性石墨电极片作为电极对高浓度有机磷农药废水进行电解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电极数量、电解时间和催化剂Fe~(2+)用量对高浓度有机磷农药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电解处理高浓度有机磷农药废水适宜的反应时间在80~100min,在相同的电流强度下,增加电极数目,有利于COD的去除和缩短电解时间;H_2O_2与Fe~(2+)的最佳摩尔比为10:1,此时COD的去除率最高可达45%。(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6年31期)
张华,朱菁,宋箭,黄健,张勇[7](2015)在《反硝化除磷系统中PHB红外光谱解析及其与磷去除率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快速、准确测定生物除磷系统中微生物细胞内w(PHB)(PHB为poly-β-hydroxy butyrate,聚-β-羟基丁酸酯)并及时预测PO43--P去除率,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微生物细胞内PHB的转化规律进行解析,并结合气相色谱法建立w(PHB)的快速测定模型,研究w(PHB)减少量与PO43--P去除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反硝化除磷系统中微生物细胞内PHB的特征峰位于波数1 730cm-1处,PHB特征峰的吸光度与w(PHB)的增减趋势相同.采用PLS(partial least squares,偏最小二乘法)对反硝化除磷系统中微生物细胞内PHB特征峰吸光度与w(PHB)建立PLS模型,对w(PHB)的校正和预测时的相关系数(R2)分别达到0.963 0、0.951 4,其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31 0、0.037 9.根据预测结果,进一步建立了反硝化除磷缺氧段w(PHB)减少量与PO43--P去除率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79 0.研究表明,利用PLS模型对反硝化除磷系统中PHB红外光谱解析能够快速、准确地表征反硝化除磷系统中微生物细胞内w(PHB)的变化,并能进一步预测PO43--P去除率.(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5年08期)
何佼,许文来,汤景鹏[8](2015)在《铁碳微电解法预处理对猪场沼液废水中氮磷的去除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猪场沼液中氨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采用铁碳微电解法预处理方法,在常温条件下研究铁和碳的等温吸附及吸附动力学,确定铁和碳的最大吸附量,消除其在微电解作用下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粉对氨氮、总磷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铁粉对氨氮、总磷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适用铁粉及活性碳粉对氨氮及总磷的吸附,铁和碳在猪场沼液中吸附2h可达饱和吸附。当(20±1)℃时,铁碳比为1∶1,pH为3,反应时间为120min时去除效果较好,氨氮的去除率为34.01%,总磷的去除率为97.23%。(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4期)
许云,梁文思,刘志媛[9](2014)在《2株微藻对养殖废水中氮磷去除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2株分离自海南海域的微藻——双眉藻(Amphora sp.BQW)和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HN)分别处理幼虾养殖废水。结果表明,双眉藻和等鞭金藻均能在幼虾养殖废水中生长,相对生长速率分别是0.168和0.05。培养8 d后,等鞭金藻和双眉藻对幼虾养殖废水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0.9%和70.9%,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1.0%和28.7%,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2.0%和85.7%,亚硝酸盐氮无显着差异,而氨氮含量则显着升高。(本文来源于《热带生物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张桐雨[10](2014)在《几种海藻对养殖废水中氮磷去除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近年来在海水养殖业方面发展迅速,随着水产养殖业规模扩大,养殖废水排放的危害日益严重,污水未经处理排放到环境中,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处理好养殖废水成为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众多处理污水的方法中,藻类净化处理法不仅可以吸收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盐,还可以产生氧气和有价值的产品,如油脂,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本实验研究首先以分离于海南海域的小球藻HNC11(Chlorella sp.HNC11)和双眉藻HNY (Amphora sp. HNY)为材料,研究其对成虾池养殖废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研究发现,小球藻HNC11和双眉藻HNY在氮磷丰富的成虾养殖废水中都可以正常生长,双眉藻HNY的平均相对生长速率是生长在宁波叁号培养基中的3.73倍。在污水中培养4d后,小球藻HNC11对成虾养殖废水中氨态氮的去除率和活性磷的去除率分别是87.1%和95.1%,而双眉藻HNY分别是37.4%和90.8%。研究了小球藻CM (Chlorella sp.CM)、小球藻JW2(Chlorella sp. JW2)、小球藻HNC11(Chlorella sp.HNC11)、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亚心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双眉藻BQW (Amphora sp. BQW)、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菊花江蓠(Gracilaria lichenoides)、羽藻(Bryopsis plumosa (Huds.)C.Ag)、双眉藻HNY (Amphora sp. HNY)等12种藻对幼虾养殖废水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球藻JW2在处理污水中总氮、活性磷和总磷吸收率分别为45.1%、100%、88.3%。小球藻CM、亚心扁藻、牟氏角毛藻、羽藻对氨态氮的吸收率分别高达为88.7%、88.9%、91.1%、98.5%;细基江蓠和菊花江蓠对于氨态氮吸收效果次于以上四种藻;亚心扁藻、双眉藻HNY、球等鞭金藻亚硝酸盐氮的吸收率最为明显,分别为43.2%、24.0%、19.5%;双眉藻BQW和细基江蓠对硝酸盐氮的吸收率分别达到54.3%和31.5%。正交实验设计研究菊花江蓠、细基江蓠、小球藻HNC11、小球藻JW2、球等鞭金藻、盒形藻、双眉藻BQW、双眉藻HNY8种藻对人工污水中氮磷去除率的影响情况。人工污水中初始氨态氮含量是影响细基江蓠、小球藻JW2、盒形藻对氨态氮的吸收的主要因素;初始磷含量是影响小球藻JW2、小球藻HNC11、盒形藻、双眉藻BQW、双眉藻HNY对磷的吸收的主要因素。在各处理中8种藻的亚硝酸盐氮的变化量无显着差异(P<0.05)。人工污水中细基江蓠的生长均显着高于菊花江蓠。小球藻HNC11和小球藻JW2在低氮水平下的生长显着高于高氮水平下。并且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两种双眉藻较两种小球藻积油多,双眉藻BQW积油效果最佳。采用卤虫与小球藻JW2一起混养于人工污水中,结果表明,虫藻混养对污水氮磷的去除效果优于小球藻单藻种培养的处理效果;卤虫的投放促使小球藻絮凝沉,而对藻的最终生物质量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4-05-01)
磷的去除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究池塘"渔稻共生"系统对养殖水体中总磷的去除作用,2017年4月~9月在重庆市万州区水产研究所甘宁基地2口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鱼池进行了初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旺季,水稻对总磷的去除率超过60%,池塘"渔稻共生"系统在养鱼水体总磷的吸收转化上有极强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池塘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我国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的去除率论文参考文献
[1].周凤鸣,缪礼鸿,刘蒲临,吴正坤.产朊假丝酵母固体菌剂对水体生物絮团形成和氮磷去除率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2].苏健,袁伟,罗永忠,甘婷婷,冯伟.“渔稻共生”对池塘总磷去除率的初步试验[J].中国水产.2018
[3].王利燕,黄开耀,彭霞,桑奥闻,徐泽东.3株真核微藻在不同浓度猪粪水沼液中生长差异及氮磷去除率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7
[4].杨希,高志,白海锋,袁永锋,张星朗.不同覆盖率的生态浮床对池塘氮、磷的去除率[J].河北渔业.2017
[5].周胜杰,路斌,贾婷婷,陶宗龙,张凤东.4种水培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总磷去除率影响的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7
[6].陈斌,曾桂华.电解法处理高浓度有机磷农药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研究[J].化工管理.2016
[7].张华,朱菁,宋箭,黄健,张勇.反硝化除磷系统中PHB红外光谱解析及其与磷去除率的相关性[J].环境科学研究.2015
[8].何佼,许文来,汤景鹏.铁碳微电解法预处理对猪场沼液废水中氮磷的去除率[J].贵州农业科学.2015
[9].许云,梁文思,刘志媛.2株微藻对养殖废水中氮磷去除率的影响[J].热带生物学报.2014
[10].张桐雨.几种海藻对养殖废水中氮磷去除率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