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区划论文-罗涛,黄婷婷,张立峰,薛林,黄丽坤

景观区划论文-罗涛,黄婷婷,张立峰,薛林,黄丽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景观区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区划,文化区划,乡土景观

景观区划论文文献综述

罗涛,黄婷婷,张立峰,薛林,黄丽坤[1](2019)在《基于生态-文化空间关联的乡土景观区划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迄今为止,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仍然是个未受到足够重视的薄弱环节。在社会格局剧变和文化高度融合的大背景下,隔离区域生态与文化特征的规划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人民对生活质量及其可持续性的更高追求。实现生态与文化视角的融合既是社会实践的要求也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以福建北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实施研究区生态与文化区划的基础上,以空间统计与地理信息技术为手段,验证了研究区生态与文化类型区的空间关联性,并据此构建了乡土景观分类及区划方法体系。对乡土景观区划成果在区域风景道规划及旅游资源空间管制等领域的应用途径做了初步探讨。本研究可视为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有关乡土景观资源整合保护的一次有价值的实践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19年07期)

汪伦[2](2018)在《重庆彭水县乡村发展类型的区划及其景观特征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的乡村建设存在着精英管护的倾向,批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批个中国传统村落相对于全国万个自然村来说是“千中挑一”的遴选模式;全面开展的乡村建设中,乡村的产业发展模式对应的自然人文景观管护策略缺乏有效的衔接,导致乡村景观异变。转变精英模式,建立覆盖整个乡村地区的景观管护框架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同时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针对不同发展类型乡村提出对应景观管护策略可有效的避免乡村景观多样性的破坏。本研究以重庆彭水县为例,构建县域尺度乡村发展类型区划和景观特征识别的研究框架,迭加二者的区划与分类成果,得到不同乡村发展类型的空间范围、典型景观特征和对应的特征管护策略;个体尺度建立乡村景观特征识别框架,以县域尺度各发展类型区的典型村落为例进行个体识别研究,得到村落个体的典型景观特征和发展策略。县域尺度通过文献综述筛选出生态敏感度、村落密度、人口密度、可达性、自然文化景观资源、集镇中心大要素,在中以要素间的不同组合迭加得到乡村发展类型区域图,与县内行政村空间分布图进行迭加,最后得到个一产发展型村落、个二产转向型村落、个叁产导向型村落、个生态回归型村落。参考英国景观特征评估体系,选取海拔、地貌、土地利用、植被类型个要素进行全县景观特征类型区划,迭加特征类型图和发展类型区域图,得知一产发展型村落区典型景观特征为低海拔丘陵农田、低海拔丘陵镶嵌田植被、中海拔丘陵镶嵌田植被、低海拔丘陵灌丛、中海拔丘陵农田;二产转向型村落区典型景观特征为低海拔丘陵农田、低海拔丘陵镶嵌田植被、低海拔盆地平原农田;叁产导向型村落区典型景观特征为峡谷丘陵农田、低海拔丘陵农田、峡谷丘陵镶嵌田植被、低海拔丘陵镶嵌田植被、峡谷盆地平原农田;生态回归型村落区典型景观特征为中、低海拔丘陵镶嵌田植被,中、低海拔丘陵针阔混交林。村落个体尺度基于自然、人文、感知大要素识别村落景观特征,以白果坪村、平安村、新式村、莲花村为例进行识别描述,参考发展类型提出针对典型景观特征的发展策略。(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刘雅心[3](2017)在《广西传统村落景观区划及保护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村落是人类生存智慧的结晶,是传承地域文化的载体,具有相当重要的研究价值。但是,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村落景观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诸多威胁,形式严峻。因此,村落景观的保护和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广西拥有独特的山水环境,同时又是多民族、民系的聚居区,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价值十分丰厚。本文基于景观生态学、文化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和建筑学等学科理论,分析广西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完成景观区划体系,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研究方法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比较分析为主,数据分析为辅;空间分析与时序分析相结合,体现出多学科、多视角的交融。本文的核心研究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1)广西传统村落景观区划研究。首先,结合广西传统村落的景观特色初步筛选出14类与村落景观相关的指标,借助GIS和Google Earth软件建立景观区划的指标体系和数据库,并基于各指标的空间分异特征确定景观区划指标。其次,结合区划指标的空间迭合图和广西传统村落的核密度分析图划定了六类广西传统村落景观区及其核心区,同时阐述了各景观区的概况和特征,并从自然和人文环境两方面分析其主要成因。(2)广西传统村落景观区的保护策略研究。首先,基于景观格局、过程与尺度的视角,从影响景观变化的自然驱动因素、人文驱动因素和历史驱动因素叁个方面对村落景观格局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进行了相关的探究,并提出村落景观区的保护原则和框架;其次,以桂东北湘赣文化村落景观区为例,利用SPSS软件进行量化研究,并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提出景观区的区域保护指标和区域保护策略。(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7-12-01)

李海萍,李瑶[4](2017)在《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研究——以吉林珲春东北虎自然保护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吉林珲春东北虎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景观安全格局理论指导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累计阻力模型对保护区进行功能区划分,构建了不同生态安全水平下的景观安全格局。(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期刊2017年06期)

彭建,杜悦悦,刘焱序,吴健生,王仰麟[5](2017)在《从自然区划、土地变化到景观服务:发展中的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为自然地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在中国的兴起并非"伊萨钦科讲学"的偶然,而是与之相关的理论体系构建、专业人员培养、中外历史传承及社会实践需求的综合结果。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一直以实践性为宗旨,围绕着自然区划、土地变化、景观服务等不同的综合视角,经历了从农业区划、生态区划到综合区划研究,从土地类型、土地资源到土地系统研究,从景观格局到景观功能与服务研究等主题的演进,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和深化。新形势下,综合自然地理学将以人地耦合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过程耦合、区域集成为综合方向,以景观可持续性为重点领域,以大数据及高新技术为方法支撑,探索新的综合途径。(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7年10期)

刘姝,渠俊峰,黄园园,侯玉乐,葛梦玉[6](2017)在《基于大沙河二坝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区划》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规划建设的需要,大沙河二坝湿地河床水位抬高,土地利用变化显着,集约度上升.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区域生态经济关系及农业生态经济结构功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二坝湿地划分为3个等级的湿地生态区.结合湿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特点,借助遥感影像,根据气象因素、自然地理因素以及人为活动因素,将湿地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陈兴[7](2017)在《横断山脉中南段文化景观区划及旅游开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基于地理空间视角,参照地学"体系域"与"构造体系"概念提出横断山脉中南段文化景观系统分级标准。依据区域地貌分区、自然分异特征、自然景观区划及民族文化分布格局等因素,将横断山脉中南段文化景观系统划分为怒江走廊、澜沧江走廊、金沙江走廊3个文化景观体系域和怒江中段、怒江南段、澜沧江中段、澜沧江南段、金沙江中段、滇西高原6个文化景观体系,14个文化景观区和372处代表性文化景观。并参照世界遗产委员会文化景观分类方法梳理出3大类、7类、9亚类文化景观。在此基础上,确定横断山脉中南段文化景观主要旅游产品选择方式,并基于文化真实性、游客行为、社区意识、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管理水平及文化传播等7个方面提出文化景观旅游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为文化景观区划与旅游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冯志丰,肖大威,傅娟[8](2016)在《基于文化区划的传统村落与民居文化景观特征研究——以广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岭南文化的核心区——广州市为例,以建筑学的基本要素着手文化区的划分,从文化区划的角度总结广州市的传统村落与民居的分布特征和文化景观。本文的目的在于扩展文化地理学的学科领域,并利用其方法为广州逐渐消失的传统村落与民居提供一个新的保护思路。(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6年06期)

郑文武,邓运员,罗亮,刘沛林,刘晓燕[9](2016)在《湘西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定量评价与区划》一文中研究指出要:以湘西29个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或传统村镇为研究对象,分析传统聚落文化景观特征,构建了物质性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相似性的指标体系,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制定了指标数据量化策略,应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文化景观进行相似性聚类,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聚类结果进行了分区。结果显示,北部为土家族聚落景观区,中部和西南部为苗族聚落景观区,多民族混合型聚落景观区在研究区中西部、中部和东南部呈条带状分布;土家族文化景观区的标志特征为吊脚楼;苗族文化景观区以宗族血缘为纽带,建筑以干栏建筑为主,其非物质文化景观以鼓舞和柳巾舞为典型特征;混合景观区主要表现为汉族传统文化特征。(本文来源于《人文地理》期刊2016年02期)

李霄鹤,兰思仁,董建文[10](2014)在《闽台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首先从聚落生态位研究的新视角,尝试提出聚落空间生态位的新概念,基于这一视角对聚落景观的分布及特征进行了新探索。其次借助聚落形态学和景观意象的研究方法,将闽台传统聚落景观分为5个景观区和18个景观亚区,并分析了各景观区的文化及景观特征。最后依据闽台传统聚落景观的区划结果,提出打造福建区域传统文化圈;开发闽北的综合文化观光休闲游、闽西的客家文化探秘体验游、闽南的台湾同胞入闽寻根探祖游、台湾的大陆同胞访台品渊源访亲游和高山族文化访古体验游等闽台区域传统文化旅游精品;推进传统聚落在保护中的合理开发等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景观区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的乡村建设存在着精英管护的倾向,批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批个中国传统村落相对于全国万个自然村来说是“千中挑一”的遴选模式;全面开展的乡村建设中,乡村的产业发展模式对应的自然人文景观管护策略缺乏有效的衔接,导致乡村景观异变。转变精英模式,建立覆盖整个乡村地区的景观管护框架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同时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针对不同发展类型乡村提出对应景观管护策略可有效的避免乡村景观多样性的破坏。本研究以重庆彭水县为例,构建县域尺度乡村发展类型区划和景观特征识别的研究框架,迭加二者的区划与分类成果,得到不同乡村发展类型的空间范围、典型景观特征和对应的特征管护策略;个体尺度建立乡村景观特征识别框架,以县域尺度各发展类型区的典型村落为例进行个体识别研究,得到村落个体的典型景观特征和发展策略。县域尺度通过文献综述筛选出生态敏感度、村落密度、人口密度、可达性、自然文化景观资源、集镇中心大要素,在中以要素间的不同组合迭加得到乡村发展类型区域图,与县内行政村空间分布图进行迭加,最后得到个一产发展型村落、个二产转向型村落、个叁产导向型村落、个生态回归型村落。参考英国景观特征评估体系,选取海拔、地貌、土地利用、植被类型个要素进行全县景观特征类型区划,迭加特征类型图和发展类型区域图,得知一产发展型村落区典型景观特征为低海拔丘陵农田、低海拔丘陵镶嵌田植被、中海拔丘陵镶嵌田植被、低海拔丘陵灌丛、中海拔丘陵农田;二产转向型村落区典型景观特征为低海拔丘陵农田、低海拔丘陵镶嵌田植被、低海拔盆地平原农田;叁产导向型村落区典型景观特征为峡谷丘陵农田、低海拔丘陵农田、峡谷丘陵镶嵌田植被、低海拔丘陵镶嵌田植被、峡谷盆地平原农田;生态回归型村落区典型景观特征为中、低海拔丘陵镶嵌田植被,中、低海拔丘陵针阔混交林。村落个体尺度基于自然、人文、感知大要素识别村落景观特征,以白果坪村、平安村、新式村、莲花村为例进行识别描述,参考发展类型提出针对典型景观特征的发展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景观区划论文参考文献

[1].罗涛,黄婷婷,张立峰,薛林,黄丽坤.基于生态-文化空间关联的乡土景观区划方法研究[J].中国园林.2019

[2].汪伦.重庆彭水县乡村发展类型的区划及其景观特征识别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

[3].刘雅心.广西传统村落景观区划及保护策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7

[4].李海萍,李瑶.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研究——以吉林珲春东北虎自然保护区为例[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

[5].彭建,杜悦悦,刘焱序,吴健生,王仰麟.从自然区划、土地变化到景观服务:发展中的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J].地理研究.2017

[6].刘姝,渠俊峰,黄园园,侯玉乐,葛梦玉.基于大沙河二坝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区划[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7].陈兴.横断山脉中南段文化景观区划及旅游开发策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8].冯志丰,肖大威,傅娟.基于文化区划的传统村落与民居文化景观特征研究——以广州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6

[9].郑文武,邓运员,罗亮,刘沛林,刘晓燕.湘西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定量评价与区划[J].人文地理.2016

[10].李霄鹤,兰思仁,董建文.闽台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其应用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标签:;  ;  ;  ;  

景观区划论文-罗涛,黄婷婷,张立峰,薛林,黄丽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