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构件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损伤量,声发射,混凝土,超声波
构件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张昊,隋黎港,王军[1](2019)在《声发射与超声波联合测试混凝土构件损伤量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损伤力学理论推导声发射和超声波技术联合测试混凝土试件损伤量的可行性。制作C60混凝土试件,采取加速腐蚀与浸烘循环结合的方法使混凝土试件腐蚀劣化,测试试件超声波速和声发射参数,计算混凝土的损伤量并与实测试件的损伤量进行比对。结果表明:采用声发射和超声波联合技术可以获得混凝土的损伤量,但需要继续优化参数的取值使之与实测值吻合。(本文来源于《中国建材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刘明维,曾丽琴,余杰,梁越,王俊杰[2](2019)在《内河码头钢构件防腐涂层冲蚀特性及损伤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内河码头钢构件防腐涂层的损伤规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含沙水流条件下钢构件防腐涂层的冲蚀特性,分析涂层损伤过程,提出适于内河码头钢构件涂层冲蚀损伤模型.首先,结合长江上游含沙水流冲蚀环境条件,确定冲蚀试验参数,制备涂覆环氧沥青涂层的钢构件,按照相似比尺缩放,模拟现场码头钢构件涂层受含沙水流冲蚀4个月的情况,观察冲蚀损伤后形貌,发现现场实测和室内试验呈现出相似的破坏过程和损伤规律.然后,开展钢构件防腐涂层冲蚀特性试验,重点研究含沙水流条件下防腐涂层在不同冲角、冲蚀时间、含沙量等条件下与冲蚀量的关系.涂层冲蚀量随冲角-45°~90°呈现"中间大,两边小"的趋势,涂层最大冲蚀量出现在40°冲角左右;缓增期涂层各冲角的厚度冲蚀量与冲蚀时间近似呈现线性相关;高含沙量条件下涂层的整体冲蚀量随流速增加近似呈指数增长.最后,基于钢构件防腐涂层冲蚀试验结果和现有冲蚀理论,改进了防腐涂层冲蚀损伤模型公式,利用此公式得出在大流速下涂层的临界冲角约为40°,与试验结果较吻合.研究表明:利用该冲蚀试验,可以获得内河码头钢构件防腐涂层的损伤规律以及冲蚀特性;利用改进的损伤模型可以有效地计量水工钢构件防腐涂层的损伤量,为研发新型防腐涂层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杰,赵泞,刘吉涛,吕志军[3](2019)在《薄壁钢构件损伤识别的响应面法及应用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薄壁钢结构立柱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模型修正法对构件的异常损伤进行了识别。在有限元仿真的基础上建立响应面的样本集,建立响应面模型以映射模态参数与损伤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优化计算。案例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采样方法对于损伤识别的精度有较大影响,1/8中心复合设计方法建立的响应面模型定位更准确,程度误差更小。(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7)
陈宗平,梁厚燃,王汉鹏[4](2019)在《钢筋再生混凝土构件高温损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本课题组前期完成的120个棱柱体试块,25根钢筋再生混凝土短柱和32根钢筋再生混凝土梁试件高温后力学性能试验数据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历经最高温度对再生混凝土试块和钢筋再生混凝土构件高温损伤及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再生混凝土试块、钢筋再生混凝土构件发生了相似的物理现象,表面颜色由青灰色逐渐变为灰白色、表面出现微裂缝、质量减少,其质量烧失率逐渐增大。随温度的升高,各试件峰值荷载逐渐下降;受剪梁的峰值变形、延性、耗能受温度影响显着,且随温度的升高均呈下降的趋势;受弯梁的峰值变形、延性、耗能受温度影响不明显;试块和柱的峰值变形、延性、耗能受温度影响波动较大,没有呈现明显的规律。随取代率的提高,受剪梁的峰值变形、延性和受弯梁的延性出现较大波动,其余各试件的受力性能指标受取代率影响不明显,延性、耗能呈小幅下降的趋势,承载力、峰值变形呈小幅增大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19年04期)
李英民,周上鉴,刘杰东[5](2019)在《考虑地震损伤的RC框架构件滞回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关键点在于合理确定计算模型,震损结构较新建结构而言力学性能产生退化现象,同时滞回模型也随之发生变化。基于不同震损状态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数值计算模型,从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试验数据库中选取97个构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数据,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拟合,考虑轴压比、剪跨比等因素的影响,建立构件损伤程度与剩余强度和剩余刚度的定量拟合关系式,给出震损结构构件滞回模型的确定方法与验证方法;通过试验数据和算例分析对震损滞回模型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本文方法确定的考虑地震损伤的滞回模型合理且必要,可为后续震损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特种结构》期刊2019年03期)
郭海超[6](2019)在《局部随机点蚀损伤圆管构件的极限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圆管构件凭借其独特的优点广泛应用于油气采集运输工程、海洋基础设施和各类海洋平台等钢结构中。其长期处于恶劣的腐蚀性环境,并遭受波、浪、潮等往复载荷的作用,加速了腐蚀损伤的发展进程。腐蚀损伤会导致钢材力学性能退化,削弱结构的强度,导致结构发生破坏。点蚀作为一种常见的腐蚀损伤,会在局部区域迅速发展,且有腐蚀产物遮蔽使其难以被发现,故其危害受到广泛关注。准确评估点蚀损伤构件的极限强度,是确定进一步采用合适的处理措施维护在役结构的依据。本文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研究局部随机点蚀的腐蚀区分布位置、长度和宽度以及形状对圆管构件轴压极限强度的影响,阐明局部随机点蚀影响轴压圆管构件极限强度和破坏模式的机理。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了局部随机点蚀损伤圆管构件轴压试验,研究点蚀坑深度、腐蚀体积、腐蚀区域分布位置和形状对圆管构件极限强度和破坏模式的影响。(2)构建了局部随机分布点蚀损伤圆管的有限元模型,开展了有限元分析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拟方法的计算精度。(3)研究了单元类型、网格尺寸、初始变形峰值、点蚀坑形状以及材料本构模型对极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实体单元模型的计算结果普遍小于壳单元;初始变形峰值越大,构件极限强度越低;当材料腐蚀体积和径深比接近,且点蚀分布模式相同时,就圆管柱的极限强度而言,圆柱形最低,圆锥形次之,球冠形最高;带切线模量的弹塑性本构模型与真实的拉伸试验材性的计算结果最为接近。(4)以局部腐蚀圆管短柱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局部腐蚀区的位置、长度和宽度以及形状对极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腐蚀体积下,随机点蚀沿构件纵向和周向分布时,其位置的变化对极限强度没有显着影响,但是腐蚀区的形状对轴压极限强度有显着的影响,相比于长窄式腐蚀区,短宽式腐蚀区会导致更严重的极限强度退化。(5)以局部腐蚀圆管长柱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局部腐蚀区的位置、长度和宽度以及形状对极限强度的影响。结构表明,在相同腐蚀体积下,随机点蚀沿构件纵向和周向分布的位置变化对极限强度也没有显着影响;点蚀深度较小时,腐蚀区长度和宽度的变化对极限强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只有当蚀坑深度较大时,短宽式腐蚀区才会引起较为严重的极限强度退化,且随着腐蚀区逐渐向长窄式转变,极限强度的下降趋势逐渐减弱。(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9-04-26)
周知,钱江,黄维[7](2019)在《修正的RC剪力墙构件Park-Ang损伤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Park-Ang损伤模型,提出了用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构件的修正损伤模型.通过对已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总结了其累积耗能组合系数的影响因素,并拟合出该系数与试件参数:剪跨比、轴压比、配筋率的关系式.修正的损伤模型需满足加载至破坏时损伤指标为1.0的上界条件,结果表明,根据本文修正的损伤模型计算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件损伤指标在统计意义上满足该条件.最后,根据构件性能水准的相关研究,本文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构件的性能水准划分为:基本运行,生命安全和接近倒塌,分别对应了构件骨架曲线相应关键点:屈服点、峰值点和极限破坏点,根据本文修正损伤模型计算的各水准损伤指标临界值分别为:0.02、0.45和1.00.(本文来源于《力学季刊》期刊2019年01期)
陈宗平,梁厚燃,王汉鹏[8](2019)在《圆或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构件高温损伤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温度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变化参数,深入分析了圆钢管试件和方钢管试件高温后表观变化、破坏形态、质量损失和承载力、刚度等力学性能退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温后,圆钢管试件的表观变化、破坏形态与方钢管试件相似;随着温度的升高,方钢管试件烧失率的增长速度大于圆钢管试件,温度低于400℃时,圆钢管试件承载力的退化较方钢管试件大,而方钢管试件刚度、延性、耗能能力的退化显着大于圆钢管试件,温度超过400℃后,方钢管试件承载力的退化较圆钢管试件显着,而圆钢管试件刚度、延性、耗能的退化大于方钢管试件;随着取代率的提高,圆钢管试件烧失率的增幅大于方钢管试件,方钢管试件的刚度、延性、耗能能力的提高显着大于圆钢管试件,而承载力的退化略大于圆钢管试件。(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03期)
刘鸽,吴植安[9](2019)在《高层住宅钢筋混凝土构件烧灼损伤检测分析——以太原市某在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工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太原市某在建工程施工中发生火灾导致已建混凝土构件发生烧灼损伤情况进行了介绍,对现场各火灾烧灼部位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分析,应用钻芯法对烧灼混凝土构件的强度进行了检测,采用原位碳化深度检测方法对表层混凝土性能受影响层厚度进行了检测。通过对烧灼混凝土构件表面特征进行分析及相关检测,依据《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规范中的相关条款规定,对该工程各部位的烧灼构件损伤情况进行了评级,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以期通过此案例给施工单位在施工安全管理方面提出一些警示。(本文来源于《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温建锋,轩福贞,涂善东[10](2019)在《高温构件蠕变损伤与裂纹扩展预测研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精准的寿命预测是高温构件设计制造与运行维护的关键,但多轴应力和裂纹等缺陷的存在使得寿命预测的难度大大增加。综述了笔者近年来在高温蠕变损伤模型和蠕变裂纹扩展仿真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讨论了应力水平和应力状态对蠕变断裂应变的影响规律;基于幂律蠕变控制孔洞长大理论,提出了新的多轴蠕变延性模型;采用基于应变的损伤力学模型,预测了多种含缺陷结构中蠕变裂纹的扩展行为,并分析了蠕变条件下多个表面裂纹干涉、扩展及合并的全过程;发展了基于晶界孔洞化损伤机制的裂纹扩展分析方法,实现了蠕变疲劳裂纹扩展仿真和蠕变疲劳氧化裂纹扩展仿真。这些工作为建立考虑多轴应力影响的含缺陷高温构件寿命预测方法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来源于《压力容器》期刊2019年02期)
构件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获得内河码头钢构件防腐涂层的损伤规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含沙水流条件下钢构件防腐涂层的冲蚀特性,分析涂层损伤过程,提出适于内河码头钢构件涂层冲蚀损伤模型.首先,结合长江上游含沙水流冲蚀环境条件,确定冲蚀试验参数,制备涂覆环氧沥青涂层的钢构件,按照相似比尺缩放,模拟现场码头钢构件涂层受含沙水流冲蚀4个月的情况,观察冲蚀损伤后形貌,发现现场实测和室内试验呈现出相似的破坏过程和损伤规律.然后,开展钢构件防腐涂层冲蚀特性试验,重点研究含沙水流条件下防腐涂层在不同冲角、冲蚀时间、含沙量等条件下与冲蚀量的关系.涂层冲蚀量随冲角-45°~90°呈现"中间大,两边小"的趋势,涂层最大冲蚀量出现在40°冲角左右;缓增期涂层各冲角的厚度冲蚀量与冲蚀时间近似呈现线性相关;高含沙量条件下涂层的整体冲蚀量随流速增加近似呈指数增长.最后,基于钢构件防腐涂层冲蚀试验结果和现有冲蚀理论,改进了防腐涂层冲蚀损伤模型公式,利用此公式得出在大流速下涂层的临界冲角约为40°,与试验结果较吻合.研究表明:利用该冲蚀试验,可以获得内河码头钢构件防腐涂层的损伤规律以及冲蚀特性;利用改进的损伤模型可以有效地计量水工钢构件防腐涂层的损伤量,为研发新型防腐涂层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构件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昊,隋黎港,王军.声发射与超声波联合测试混凝土构件损伤量试验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9
[2].刘明维,曾丽琴,余杰,梁越,王俊杰.内河码头钢构件防腐涂层冲蚀特性及损伤模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3].张杰,赵泞,刘吉涛,吕志军.薄壁钢构件损伤识别的响应面法及应用案例[C].第十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2019
[4].陈宗平,梁厚燃,王汉鹏.钢筋再生混凝土构件高温损伤分析[J].实验力学.2019
[5].李英民,周上鉴,刘杰东.考虑地震损伤的RC框架构件滞回模型研究[J].特种结构.2019
[6].郭海超.局部随机点蚀损伤圆管构件的极限强度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9
[7].周知,钱江,黄维.修正的RC剪力墙构件Park-Ang损伤模型[J].力学季刊.2019
[8].陈宗平,梁厚燃,王汉鹏.圆或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构件高温损伤对比分析[J].工业建筑.2019
[9].刘鸽,吴植安.高层住宅钢筋混凝土构件烧灼损伤检测分析——以太原市某在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工程为例[J].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温建锋,轩福贞,涂善东.高温构件蠕变损伤与裂纹扩展预测研究新进展[J].压力容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