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体诗论文-许淼

骚体诗论文-许淼

导读:本文包含了骚体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骚体诗,唐代,全唐诗,题材分类

骚体诗论文文献综述

许淼[1](2017)在《唐代骚体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战国时代的屈原创作了《离骚》,后演化成骚体诗这一文学样式。而骚体诗经汉、魏晋南北朝,在唐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唐代骚体诗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了解骚体诗作者的创作倾向、内心世界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状况,同时也可以了解唐人对楚文化的接受,拓展了唐诗研究的领域。也可更深入的了解骚体诗的发展历程与变化规律。本文以《全唐诗》中记载的骚体诗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容进行归类梳理,希望能从多学科的视角进行分析,探寻唐代骚体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丰富唐代骚体诗的相关研究。本文共分叁个部分。绪论中主要梳理了目前学界对唐代骚体诗的研究,并对当前的研究进行了归类解析。分析了其他朝代骚体诗研究的特点,以期对唐代骚体诗的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正文中,首先界定了“骚体”的概念,并总结其特点。其次分析“骚体诗”的概念及其艺术特征,同时将其与“骚体赋”、“楚歌”体进行区分。通过分析,骚体诗与其他体裁的诗歌最大的不同在于“兮”字的运用,可以说“兮”字是判断是否是骚体诗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通过对历代骚体诗的分析,总结出历代骚体诗特点。然后,从《全唐诗》中选择唐代骚体诗并进行大致的分类,选取典型的叁类题材进行解析:一是有唐一代盛世的描绘;二是传统的文人“怨情”的宣泄;叁是对妇人这一群体的描写。第一类对颂世之歌的描写中根据创作主体的不同分成两类:一是君王;二是官吏。从两类不同阶级创作中展现出气势恢宏的国家景象。第二类哀怨题材的描写,可以说是继承了骚体诗一贯规律。在“怨情”描写中分为贬谪心态的描写及作者的人生感悟。第叁类对女性群体的描写是唐代诗歌体裁中的传统题材之一。在唐代骚体诗中分为两类:一是思妇的描写;二是传说、传奇中记载的妇人。因描写不同的妇人形象所以呈现了与其他体裁中不同的风格特点。通过对叁类诗歌的分析,总结唐代骚体诗在情感表达上具有叁方面的特点:一是句式上的变化,不在局限于特有的形式;二是词语的运用上更多继承了《楚辞》中的语言运用;叁是在意象的表达上与屈骚有继承与发展。这些特点对于骚体诗的发展来说不仅有继承更多的是促进了骚体诗的发展,在表达上更具有时代特点。唐代骚体诗的创作主要受两大重要因素影响:一是外部环境的影响;二是诗人的人生际遇。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政策。创作主体的际遇表现的不同诗歌内容也不一样。故唐代骚体诗在题材上显示出了多样性。唐代骚体诗在后世影响上,主要体现为对宋代骚体诗的影响。从表达内容与艺术手法上宋代骚体诗继承了骚体诗的特点,但是在意境的表达上宋代骚体诗却别具一格。唐代骚体诗的价值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体现楚文化的文化认同,骚体诗来源于屈骚,在创作过程中文人不仅吸收了艺术表现特点,也将楚文化的描写融入诗歌。这些表达丰富了楚文化研究的内容。二是具有审美鉴赏价值。审美过程中,将作品实现“价值具体化”。从而达到作家与作者之间的共鸣。叁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唐代骚体诗不仅是抒发诗人的情感,同时将更多的题材运用到骚体诗中,为不同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材料。四是拓展对诗人精神境界的了解。通过对诗歌内容的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唐代诗人的内心世界。在结论中,从内容、分类、艺术手法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唐代骚体诗在发展轨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唐代骚体诗继承了“屈骚”的特质及晋代骚体诗“诗”化的特点。唐代骚体诗在发展上出现“世俗化”特征,对后世骚体诗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立足于对唐代骚体诗进行分类,深入剖析,重点透视骚体诗在唐代出现的原因及其继承与发展,以期对唐代骚体诗研究有所贡献。(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7-04-01)

寇旭辉[2](2017)在《独步其时的骚体诗——谈明代白族诗人赵炳龙诗歌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赵炳龙把诗经体和楚辞体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诗骚体,这是他能写得好、超越前人的地方。仔细阅读赵炳龙这首诗,每一首诗,既有《诗经》的特点,又有《楚辞》的特色。清末丽江着名李玉堪所言:"渊原忠孝,取法诗骚,欲言难言之隐,以可解不可解之辞出之,黍离麦秀之悲,香草美人之旨,旷代以来,当与杜子美、元微之相视而哭",可谓独步于其所处的时代。(本文来源于《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魏义刚[3](2016)在《浅析王维骚体诗与楚辞《九歌》之间的承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王维是我国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大家,他创作的九首骚体诗不管是在句式与语词的使用上还是在清幽意境的表现上都明显继承了楚辞中《九歌》的传统。但从诗歌的篇幅体制、诗人情感的表现,由抒情而产生的艺术美的本质以及诗歌中表现的整体气象而言却又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6年05期)

段全林[4](2015)在《一首抒发忠贞与独立不迁人格的精美的骚体诗——王仕熙被流放海南所作的《云山辞》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景与情的结合,从比兴手法,从句式、选词和"兮"字的运用等叁方面来看,《云山辞》是一首受屈原《离骚》影响,具有"楚辞"特点的精美的骚体诗,抒发了作者忠贞与独立不迁的人格。(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5年25期)

张伟红[5](2014)在《辽代骚体诗与歌行体诗艺术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代初期的诗文传世很少,中期以后文学趋于繁荣,诗文作者逐渐增多,艺术技巧也变得成熟起来,大量作品开始涌现。辽代的女性作家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其中以萧观音、萧瑟瑟为代表。她们的文章独具风采,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辽代还有一些文章和诗歌基本是外交的辞令,大多是形式上的需要或者是政治结构的需要。另外,辽代还包括一些石刻作品,如《玉石观音唱和诗》等,其中还包括佛教的经典、建功碑、记事碑(本文来源于《长城》期刊2014年12期)

姚爱斌[6](2012)在《从骚体诗情感节奏特征看《楚辞》与七言诗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楚辞》与七言诗关系的观点甚多,但研究思路中都有将文体起源简化为句式异同及偏重文体外部关系的倾向,有明显的片面性。诗歌文体应是由多层次节奏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情感节奏与语义节奏、语体节奏的冲突和调整是诗体发展的内在动力。七言韵语在《楚辞》产生之时已经流行,但复杂的语法关系和语义节奏使其具有很强的表义倾向,并形成了与其语义节奏相统一的单调平直的每句韵式语体节奏,从文体内部阻碍了七言抒情诗体的发展。在《楚辞》体中,诗人借助以"兮"字和相关虚词构成的相对独立的情感节奏,较方便地实现了对每句韵式七言诗语义—语体节奏的整合与转化,形成了七言诗早期发展阶段的一种特殊的七言抒情诗体——骚体式七言诗。由此入手,有助于将二元对立式的七言诗起源之争转变为对七言诗发展历史的辩证分析。(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时红梅[7](2011)在《略论王维骚体诗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王维是盛唐时代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其清新婉丽的主导诗风与楚辞风格迥异,然其创作的骚体诗却明显承继了《九歌》传统,且更为重要的是他的骚体诗呈现出了一些与传统骚体不同的新特点,丰富了骚体诗的创作题材和表现内容,体现了骚体诗与盛唐山水诗的交融和相互渗透,成为骚体诗发展历程中独特的一环,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李慧芳[8](2009)在《汉代骚体诗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的文体概念应当是指一定的话语秩序构成的文本体式和文本风格的复合体。文体的形式有可能随着时代和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也有可能因为别的因素而在当时没有呈现出原貌,因此文体的界定要考虑时代因素。从汉代已经确知为骚体的作品中提炼共性,并以此作为基本特征去界定汉代骚体的概念,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楚辞章句》中的汉人作品是确定汉代骚体的基本依据,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得出结论:以“兮”字句为主要句式的作品在体式上属于汉代骚体作品。骚体和楚辞体两个概念或许存在差异。汉代骚体诗包括楚歌、诗及以辞、曲、操、引等命名的乐府古辞。汉代骚体赋主要包括《楚辞章句》内的汉人作品和《章句》外以赋名篇的骚体作品。骚散相间体赋不能称为骚体。黄老思想中含有道、法两家成分,黄老思想在汉初因统治者提倡而大盛,并以此奠定其在民间的生存基础。黄老思想自武帝而后地位有所下降,其思想呈现法消道长的趋势,这是汉代骚体作品创作的思想基础;在大一统的帝国体制下,知识分子承受了巨大思想压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汉初儒生因受意识形态压制而产生的痛苦、诸王宾客因诸侯国与中央政权的矛盾而产生的惧祸心理、知识分子对专制政治的畏惧、在宦官外戚乱政下产生的不安全感。这些压力一旦受到某种刺激就会爆发出来,成为骚体创作的直接内因。而汉人思想中已经存在的道家因素使创作出来的骚体作品同时具有楚骚的悲怨和道家的无为相结合的特质。汉代骚体诗赋的抒情目的主要包括达幽怨、通讽喻、表称颂叁种,其中达幽怨一类又可细分为述不平、哀无常、诉情思叁种,并在抒情中体现出述志倾向。汉代骚体诗赋在继承屈骚悲怨传统的同时表现出叁点新趋势:抒情范围拓宽到对帝王功臣的称颂及对自然景物的鉴赏等方面;情感中心由君国转向己身;屈骚中主人公对自我和社会的双重固持精神则几乎不见踪影,从而使汉骚抒情气势转向弱化。汉代骚体诗赋的文体艺术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体式和风格两方面。从体式上看,汉代骚体诗赋都呈现出动静并存的状态。就骚体诗而言,皇家骚体诗的楚歌体本色贯彻两汉始终,而文人骚体诗由散趋整;就骚体赋而言,《楚辞章句》中汉人作品体式相对严谨,而《楚辞章句》外的骚体赋句式呈现齐言与杂言此消彼长的动态发展趋势。另屈骚体式与先秦散文体式在汉代的传承和相互影响,促成了骚散相间体赋的产生、发展和发扬光大。风格又包括文风辞藻和美学理想两方面。骚体诗风以自然为主,融合优柔与典雅;骚体赋风以清雅为底蕴,以华丽文辞作点缀。综合骚体诗赋的美学理想来看,可知两汉美学思想继承了先秦楚骚美学的幽怨、道家美学的自然、儒家美学的中和,而使骚体诗赋呈现出以悲为美、以自然为美、以理为美的审美风尚。汉代骚体诗赋的发展轨迹呈现出复合性特征。汉代骚体诗赋与宋玉《九辩》情感上有共通,体式上有细微差别。汉以后的骚体作品体式上更转精致,情感上更趋世俗,体现出汉骚在屈骚流变史中的过渡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9-10-01)

漆雕世彩[9](2008)在《骚体诗创作之缘起和体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楚辞与诗经是中国古典诗的双璧,对后代诗学观念和创作方法影响深远。但是,进入20世纪后,楚辞的辉煌已是明日黄花,虽有研究着作面世,但与之相关的创作颇受冷落。近来《光明日报》虽以"百城赋"邀赏杰作,无奈光彩不再。为发掘楚辞应有的文化价值和文学魅力,漆雕世彩近年倾力骚体诗创作,对其写作体验有较深理解,对开拓赋体文学的视域,振兴骚体诗的创作,当不无帮助。(本文来源于《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5期)

卢毅[10](2008)在《论汉代骚体诗的情感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骚体诗的情感表现具有多样性、丰富性与艺术性。从多样性与丰富性来看,骚体诗可归结为帝王之歌、臣子之歌、隐士之歌、文人才女之歌以及远嫁异域女子之悲歌,它们虽在总体上承袭了屈骚"主悲"的情感基调,但由于诗人各自身份地位、人生遭遇不同,因此,诗中情感极富变化,极具有个性色彩。从艺术性来看,汉代骚体诗打破了楚骚固有的表现模式,根据诗情表现的需要,灵活决定诗体形式,句式灵活多变,格调呈现多重意蕴。骚体诗以其情感表现的多样性、丰富性与艺术性证明了它是汉代抒情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骚体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赵炳龙把诗经体和楚辞体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诗骚体,这是他能写得好、超越前人的地方。仔细阅读赵炳龙这首诗,每一首诗,既有《诗经》的特点,又有《楚辞》的特色。清末丽江着名李玉堪所言:"渊原忠孝,取法诗骚,欲言难言之隐,以可解不可解之辞出之,黍离麦秀之悲,香草美人之旨,旷代以来,当与杜子美、元微之相视而哭",可谓独步于其所处的时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骚体诗论文参考文献

[1].许淼.唐代骚体诗研究[D].长江大学.2017

[2].寇旭辉.独步其时的骚体诗——谈明代白族诗人赵炳龙诗歌创作[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

[3].魏义刚.浅析王维骚体诗与楚辞《九歌》之间的承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

[4].段全林.一首抒发忠贞与独立不迁人格的精美的骚体诗——王仕熙被流放海南所作的《云山辞》解读[J].长江丛刊.2015

[5].张伟红.辽代骚体诗与歌行体诗艺术探析[J].长城.2014

[6].姚爱斌.从骚体诗情感节奏特征看《楚辞》与七言诗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7].时红梅.略论王维骚体诗的特点[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8].李慧芳.汉代骚体诗赋研究[D].浙江大学.2009

[9].漆雕世彩.骚体诗创作之缘起和体验[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10].卢毅.论汉代骚体诗的情感表现[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标签:;  ;  ;  ;  

骚体诗论文-许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