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果酒论文-王晓波,袁江兰

沙棘果酒论文-王晓波,袁江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沙棘果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沙棘果酒,发酵工艺,技术方法

沙棘果酒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波,袁江兰[1](2019)在《沙棘果酒生产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沙棘果酒的研制是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从酿造用专业酵母菌株的分离筛选、沙棘果汁果胶酶酶解、发酵工艺优化、生物降酸及果酒澄清等方面对生产工艺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沙棘果酒生产技术改进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导刊》期刊2019年15期)

张琪,朱丹,牛广财,魏文毅,颜飞翔[2](2019)在《沙棘果酒发酵动力学及其抗氧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沙棘果酒低温发酵过程中发酵动力学、抗氧化性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测定沙棘果酒发酵过程中不同时间酵母菌数量、酒精度和还原糖量的变化,首先应用DoseResp模型、Boltzmann模型、SGompertz模型和Logistic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其次对不同发酵时间果酒的总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Vc含量和DPPH清除率以及总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酵母菌生长期数量的变化应用SGompertz模型的拟合度最高,R~2=0. 956 2;酒精生成数据应用Boltzmann模型的拟合度最高,R~2=0. 995 1;还原糖消耗数据应用DoseResp模型及Boltzmann模型的拟合度最高,R~2=0. 979 6,上述模型均能很好地描述发酵动力学特征;沙棘果酒的总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Vc含量、DPPH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其最大值分别达到了146. 01、12. 60、27. 47mg/100 mL、76. 12%和145. 53 U/mL。所选模型拟合沙棘果酒发酵过程是可行的,沙棘果酒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呈峰型变化,为沙棘果酒发酵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15期)

王莹,刘凤霞,王文庆,苏举一,薛刚[3](2018)在《迷迭香酸在沙棘果酒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沙棘果浆为原料,以不添加抗氧化剂、添加抗氧化剂迷迭香酸或二氧化硫进行果酒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和发酵结束后,通过DPPH法、水杨酸法和普鲁士蓝法测定果酒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添加迷迭香酸作为抗氧化剂替代二氧化硫,果酒的理化指标均在国标允许范围内,不会影响果酒发酵。3种方式发酵果酒清除DPPH·的能力大小顺序为迷迭香酸果酒(IC50=8.02 mg/m L)>二氧化硫果酒(IC50=10.31 mg/m L)>无添加抗氧化剂果酒(IC50=11.47 mg/m L);清除·OH的能力大小顺序为迷迭香酸果酒(清除率99.31%)>无添加抗氧化剂果酒(清除率98.83%)>二氧化硫果酒(清除率98.67%);还原力大小顺序为二氧化硫果酒>迷迭香酸果酒>无添加抗氧化剂果酒。(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8年10期)

胡佳星,袁文艳,杨小冲,陈忠军,贾美芳[4](2018)在《耐酸酵母菌株在沙棘果酒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耐酸酵母YM1-1E为试验菌株,沙棘原浆为原料,经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沙棘与水的配比、配料初始p H、接种量、SO_2添加量、发酵时间及发酵温度对沙棘果酒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沙棘果酒的最优发酵工艺为沙棘原浆与水的体积比为1:6,酵母菌接种量3.0%,SO_2添加量105 mg/L,沙棘发酵液初始p H 5.3,24℃发酵10 d。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酿造的沙棘果酒酒精度为12.7%vol,感官评分为89.0分。果酒果香浓郁、入口酸甜、酒体醇厚。(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8年05期)

朱明明,何鸿举,樊明涛,冉军舰,马汉军[5](2018)在《新型发酵剂对沙棘果酒品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沙棘果酒的理化性质、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性为指标,探究酵母菌传统发酵(方法Ⅰ)、巴氏葡萄球菌TS-82联合酵母菌发酵(方法Ⅱ)和酵母菌发酵并添加类胡萝卜素降解酶(方法Ⅲ)叁种不同酿造方法对沙棘果酒发酵品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方法Ⅰ相比,方法Ⅱ和Ⅲ对pH、可溶性固形物、酒精度、还原糖、滴定酸及微生物指标影响不大,且无致病菌检出。应用方法Ⅱ,可显着提高总酚含量(p<0.05),达到9.3 g/L(gallic acid计),且DPPH·的清除能力(86.5%)和铁离子还原能力(88%)也有所提高(p<0.05)。应用方法Ⅲ,沙棘果酒总酚含量为8.7 g/L(gallic acid计),DPPH·的清除能力为84.7%,铁离子还原能力为87.6%,与方法Ⅱ相比,总酚含量和DPPH·清除能力显着降低(p<0.05)。因此巴氏葡萄球菌TS-82联合酵母菌发酵的方式(方法Ⅱ)应用在沙棘果酒酿造中,在改善风味的同时,有利于开发高抗氧化性的保健食品。(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8年15期)

朱明明,何鸿举,樊明涛,冉军舰,马汉军[6](2018)在《巴氏葡萄球菌TS-82联合酿酒酵母发酵改善沙棘果酒风味》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巴氏葡萄球菌TS-82联合酿酒酵母发酵沙棘果酒,分别采用皂化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比较该酿造方法与传统酿造方法中类胡萝卜素、十种主要多酚和降异戊二烯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巴氏葡萄球菌TS-82联合酿酒酵母发酵沙棘果酒可催化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生风味物质,β-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5,6-环氧化物和二氢猕猴桃内酯等典型香气物质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同时也可保留一定量的类胡萝卜素(2.4 mg/L),确保沙棘果酒的营养和风味兼得。此外,还发现酿酒酵母和巴氏葡萄球菌TS-82的共同添加可提高沙棘果酒中没食子酸、儿茶酸、阿魏酸、金丝桃苷和鞣花酸等游离酚的含量(p<0.05)。综上所述,巴氏葡萄球菌TS-82联合酿酒酵母发酵可有效改善沙棘果酒的风味。(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8年10期)

孙诗雨[7](2017)在《红枣沙棘果酒酿造工艺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枣是鼠李科枣属植物的成熟果实,沙棘属胡颓子科沙棘属,两种果品种类丰富分布广泛,且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当前天然食品形势大好的背景下,本研究试图设计出一种以这两种果品复合发酵出的复合型果酒,口感独特且营养价值高。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近几年红枣和沙棘果品在我国的种植量过饱和的困境,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沙棘汁的酸度过高在单独发酵沙棘果酒过程中,需要加入的大量白砂糖以及为保证沙棘果酒的口感不过于苦涩在发酵醪液中加入的大量降酸试剂,降低生产成本。本研究通过沙棘红枣混合汁的酶解试验,红枣沙棘复合型果酒的酒精发酵试验,红枣沙棘复合型果酒澄清试验讨论出酿制红枣沙棘复合型果酒的最佳工艺流程以及工艺参数,并且讨论发酵型红枣沙棘复合型果酒与配制型红枣沙棘复合型果酒在香气成分上的差异。通过试验得到如下结论:(1)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红枣沙棘混合汁酶解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加酶量为0.2%,酶解时间为3h,最佳处理温度为45℃。选择对红枣沙棘混合汁酶解效果显着的这叁个因素,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出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为41.09℃,酶解时间为3.15h,加酶量为0.19%。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5.8982%。(2)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初始pH值、发酵温度以及沙棘汁红枣果浆体积配比对红枣沙棘复合型果酒发酵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可溶性固形物为20%,初始pH值为4,发酵温度为25℃,沙棘汁与红枣果浆的体积配比为1:3。选择对红枣沙棘混合汁发酵效果显着的这四个因素,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出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可溶性固形物为22.43%,初始pH值为3.80,发酵温度为25.73℃,沙棘汁与红枣果浆的体积配比为1:3.26。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下酒精度为:15.8239%。(3)用理化指标为:酒精度15%、残糖量8.9g/L,总酸度7.8g/L的红枣沙棘复合型果酒为原料,对比自然澄清、离心澄清与澄清剂澄清叁种澄清方式的澄清效果。其中,自然澄清所用的时间较长且澄清效果不佳;离心澄清虽然澄清时间短,但是澄清效果同样不佳,虽然效果优于自然澄清但是仍然不理想;澄清剂澄清不仅澄清时间较短而且澄清效果明显优于自然澄清与离心澄清。综合考虑生产成本,以明胶或者壳聚糖作为澄清剂不仅澄清效果好而且节约生产成本具有一定经济意义。(4)采用固相微萃取的方法利用气质联用仪分别对配制型和发酵型红枣沙棘复合型果酒进行萃取分析二者香气成分。两种类型的果酒中乙醇相对含量都最高。而发酵型果酒中含有18种酯类,而配制型果酒只含有12种。红枣沙棘复合型发酵果酒的香气成分主要来源于酯类物质。可以看出发酵型果酒中所含的香气成分种类更加丰富。目前,关于红枣和沙棘复合型果酒的研究鲜少,对于红枣沙棘果酒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与经济意义。(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7-06-20)

徐嘉俐[8](2017)在《耐酸发酵菌株的筛选及在沙棘果酒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首先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周边地区果园内采取各类土壤、浆果作为样品,从其表面及土壤溶液提取菌株,然后通过分离、鉴定从而挑选出所有酵母菌株并保藏在实验室。通过耐酸试验的筛选,并对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实验和发酵特性实验,最终挑选出一株优势菌株,并用其进行发酵沙棘果酒的生产工艺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将实验室的保藏菌株做酸度、发酵力等的测定,最终得到叁株优秀耐酸菌株Y8-1-2、YM1-1、Y9-1。(2)对这叁株菌进行了生长曲线、生物学特性和发酵能力实验,确定了它们的各项特性指标。筛选出最理想菌株为YM1-1,它的发酵力强,发酵速度快,耐酒精性能、耐高温性能、耐糖性能等都优于其它两株菌,所以用这株菌来进行沙棘果酒生产的应用研究。(3)将菌株YM1-1用于沙棘果酒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0%,SO2添加量100mg/L,发酵温度26℃,发酵时间为9天。(4)利用耐酸菌株YM1-1发酵沙棘果酒与市售果酒用酵母进行了理化及感官的评定,耐酸菌株YM1-1发酵的沙棘果酒酒精度为7.6°,残糖量为3.8Brix%,发酵时间为9天,安琪酵母发酵沙棘果酒的酒精度为5.8°,残糖量为7.3Brix%,发酵时间为14天。且在感官实验中耐酸菌株YM1-1发酵的沙棘果酒比安琪酵母发酵的沙棘果酒果香更浓郁,口感酸度适中,色泽更加明亮且酒体清澈透亮。证明了本课题筛选出的菌株YM,-1确为有优势菌株,发酵产品的各项性能优异。(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马荣山,王宜琦,娄怡,刘志会,张祖奎[9](2013)在《流加发酵沙棘果酒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残糖量低、酒精体积分数高、香气醇厚的沙棘果酒,将初始糖度、流加糖量以及流加糖时间作为响应因素,采用响应曲面方法优化沙棘果酒。结果表明初始糖度、流加糖量以及流加糖时间分别取11.8%、35mL、3d+4d+5d时,可得酒体积分数为11.7833%的沙棘果酒;保持加糖量相同条件下用未流加发酵工艺生产沙棘果酒,得到的酒精体积分数仅为11.0%。采用GC-MS检测香气,经流加发酵生产的沙棘果酒检测出22种匹配度大于80的香气成分,其中含量较多的为酯类物质9种,醇类物质2种,酸类物质2种,烷烃2种、芳香族化合物2种;非流加发酵的沙棘果酒香气成分有15种,其中含量较多的为酯类物质7种,醇类物质2种,酸类物质2种,烷烃1种,与未流加工艺相比,流加工艺的沙棘果酒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均有所提高,果酒的香气较饱满。(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3年09期)

武志刚[10](2012)在《蜂蜜沙棘果酒的品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市场中见到的蜂蜜沙棘果酒为检测对象,通过对该种酒的感官、理化以及有害成分等进行研究与分析,发现蜂蜜沙棘果酒的各项标准都符合国家标准,而且营养丰富,富含VC及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而有害成分SO2甚微。旨在帮助消费者提高对蜂蜜沙棘果酒的辨别能力和鉴赏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期刊2012年10期)

沙棘果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讨沙棘果酒低温发酵过程中发酵动力学、抗氧化性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测定沙棘果酒发酵过程中不同时间酵母菌数量、酒精度和还原糖量的变化,首先应用DoseResp模型、Boltzmann模型、SGompertz模型和Logistic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其次对不同发酵时间果酒的总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Vc含量和DPPH清除率以及总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酵母菌生长期数量的变化应用SGompertz模型的拟合度最高,R~2=0. 956 2;酒精生成数据应用Boltzmann模型的拟合度最高,R~2=0. 995 1;还原糖消耗数据应用DoseResp模型及Boltzmann模型的拟合度最高,R~2=0. 979 6,上述模型均能很好地描述发酵动力学特征;沙棘果酒的总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Vc含量、DPPH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其最大值分别达到了146. 01、12. 60、27. 47mg/100 mL、76. 12%和145. 53 U/mL。所选模型拟合沙棘果酒发酵过程是可行的,沙棘果酒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呈峰型变化,为沙棘果酒发酵提供了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沙棘果酒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波,袁江兰.沙棘果酒生产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导刊.2019

[2].张琪,朱丹,牛广财,魏文毅,颜飞翔.沙棘果酒发酵动力学及其抗氧化活性[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3].王莹,刘凤霞,王文庆,苏举一,薛刚.迷迭香酸在沙棘果酒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酿造.2018

[4].胡佳星,袁文艳,杨小冲,陈忠军,贾美芳.耐酸酵母菌株在沙棘果酒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酿造.2018

[5].朱明明,何鸿举,樊明涛,冉军舰,马汉军.新型发酵剂对沙棘果酒品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8

[6].朱明明,何鸿举,樊明涛,冉军舰,马汉军.巴氏葡萄球菌TS-82联合酿酒酵母发酵改善沙棘果酒风味[J].食品工业科技.2018

[7].孙诗雨.红枣沙棘果酒酿造工艺优化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

[8].徐嘉俐.耐酸发酵菌株的筛选及在沙棘果酒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

[9].马荣山,王宜琦,娄怡,刘志会,张祖奎.流加发酵沙棘果酒工艺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3

[10].武志刚.蜂蜜沙棘果酒的品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

标签:;  ;  ;  

沙棘果酒论文-王晓波,袁江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