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防雷保护间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防雷措施,保护间隙,雷电
防雷保护间隙论文文献综述
邓洛[1](2019)在《关于10 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10 kV配电线路在电力系统中是相对比较接近于用户的,在配电网络中是重要的一环,这种线路质量相对可靠、性能能够正常发挥,能够保证配电系统正常运行。但是普遍10 kV配网线路绝缘水平普遍都比较低,在架空的低压线路中没有较为特别的防雷装置,难以抵抗一些雷雨天气等的影响,因此,要对其采用一定的防雷技术。对10 kV配网线路的架空导线在防雷设计过程中的要点以及10 kV的线路受到雷击产生的危害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保证用电安全。(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9年12期)
吴樱昌[2](2018)在《关于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配电线路在配电网中不可或缺,正是配电线路保持本身质量安全可靠、性能正常发挥,配电网才会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但在配电网运行中,经常会遇到雷雨天气,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防雷技术,才能够保证配电网安全运行。对此,本文首先对10k V配电线路雷击灾害的产生原因以及危害进行分析,并对10k V配电线防雷保护间隙设计要点进行详细探究,以期满足电力用户安全用电需要。(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8年04期)
吴国强,吴雪颖,黄光永[3](2018)在《基于气吹灭弧的输电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输电线路防雷措施以抑制绝缘闪络为目的,由于受雷击强度、雷击类型、土壤电阻率、线路类型等多种不可控因素的限制,其防雷效果较差,性价比较低。基于气吹灭弧的新型输电线路防雷间隙,以抑制绝缘建弧率为根本目的,放弃抑制绝缘闪络,能够利用雷电流触发形成高速气流并在极短时间内熄灭工频续流电弧,从而大大降低雷击跳闸率。文章建立了气吹灭弧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以此验证了气吹灭弧防雷间隙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企业技术开发》期刊2018年01期)
叶锋[4](2015)在《35kV输电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有的我国输电事故不完全统计中,雷击事故占总事故的60%,足见进行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对整个电网系统正常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输电线路雷击损坏的原理、发生雷击跳闸的原因及类型做出简单的分析说明,并就相关问题提出防雷保护的具体措施。(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5年21期)
赖达[5](2015)在《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电力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在配电线路的运行研究方面,可以说是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整个电力系统工程中,10 k V配电线路最接近用户,所以应是最安全的一级,可是它在整个电力系统工程中是绝缘水平相对低的线路,作为中低压架空线路也很少实施防雷措施。笔者研究了10 k V绝缘导线的工作原理,研究了防雷保护间隙与绝缘子的配合,在此程中使用ANSYS软件进行了模拟,在经受雷电的作用以后,具体的电压放电和电压等级分布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防雷保护的具体间隙值被准确测定。设计的防雷保护间隙在无雷击保护时,无电压产生,遇到雷击时会立即彻底放电,因此不会损害绝缘子,线路这样能在电击时过电压状态下安全平稳地运行。(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5年12期)
王义元,孙成,李晨,许晓明[6](2015)在《110kV架空输电线路工程设计中的防雷保护间隙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分析在110kV架空输电线路工程中设计防雷保护间隙的重要意义入手,对防雷保护间隙在110kV架空输电线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论述,希望对确保110kV架空输电线路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机电信息》期刊2015年12期)
满超楠,杨帅峥,周琳,李既明,郑晖[7](2013)在《基于保护间隙的配电网差异性综合防雷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防雷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利用球型可调过电压保护间隙与其它防雷措施相配合,分别对架空配电线路、电缆入地端、变电所线路进线段、配电设备等提出不同的精细化防雷保护措施,即差异性综合防雷保护措施,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来源于《电瓷避雷器》期刊2013年01期)
邓杰文,任文斌,刘源,张东,易小飞[8](2013)在《煤矿35 kV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验证保护间隙对35kV线路的防雷保护效果,在ATP-EMPT电磁暂态分析软件环境下,以某矿区35kV架空线路为模型,模拟雷击入侵35kV变压器,对比加装保护间隙前后变压器高压侧过电压峰值,结果表明,35kV线路在遭受单相或叁相雷击后,保护间隙能够大幅降低变压器高压侧的雷电侵入波峰值;分析了加装防雷保护间隙后35kV线路的耐雷水平与雷击跳闸率,结果表明线路耐雷水平降低,雷击跳闸率上升,但均符合DL/T 620—1997要求。应用结果表明,煤矿35kV线路安装防雷保护间隙后能够有效抑制雷电波入侵变电装置,但需配合自动重合闸装置,以提高线路防雷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工矿自动化》期刊2013年01期)
曾启智[9](2012)在《喷射气流防雷保护间隙灭弧特性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研究了开放空间下工频续流电弧的特性和电弧的黑盒模型,从电弧熄灭的基本判据入手,分析了强气流作用下空气间隙电弧的熄灭机理,并分析电弧受到强喷射气流作用后形态的变化过程。试验中使用高速摄像机来观测间隙电弧形态在起弧到灭弧全过程的微观变化过程,使用示波器来展示间隙电弧的电压电流波形,由此来分析喷射气流对防雷间隙电弧的熄灭效果。从间隙真实的灭弧试验还有理论仿真证明:在开放空间中,高速强压气流能充分作用于灭弧防雷间隙流过的工频续流电弧致其熄灭。本文研制了安装于架空送电输电线路上的喷射气流灭弧防雷间隙装置以解决架空输电线路的雷击问题。该装置能够有效地保护绝缘子串,能令绝缘子串在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或过电压时免受工频电弧的灼烧。该喷射气流灭弧防雷间隙雷击闪络建弧后,能快速喷射高速气流切断随之而起的续流电弧,而且能限制绝缘子串外部过电压,使开关设备不用频繁跳闸,增长了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实际架空线路安装喷射气流灭弧防雷间隙装置的运行效果显示,在安装喷射气流灭弧防雷间隙装置以后,输配电线路的雷击事故率和雷击跳闸率都大幅度下降。而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运行维护方便,适合在各种电压等级的输配电系统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2-12-01)
陈涛[10](2012)在《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10kV配电线路作为中低压架空线路一般没有特殊的保护措施,常常作为电力系统中更贴近用户的一级。由于中低压配电线路缺少防雷措施,比较容易因雷击产生线路烧毁、跳闸停电等电力事故。利用ANSYS软件仿真分析防雷保护间隙与绝缘子配合时遭雷击过电压放电过程及电压等级分布,确定了防雷保护间隙的大小。通过雷击情况下保护间隙先绝缘子放电来保证10kV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2年02期)
防雷保护间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配电线路在配电网中不可或缺,正是配电线路保持本身质量安全可靠、性能正常发挥,配电网才会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但在配电网运行中,经常会遇到雷雨天气,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防雷技术,才能够保证配电网安全运行。对此,本文首先对10k V配电线路雷击灾害的产生原因以及危害进行分析,并对10k V配电线防雷保护间隙设计要点进行详细探究,以期满足电力用户安全用电需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防雷保护间隙论文参考文献
[1].邓洛.关于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设计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9
[2].吴樱昌.关于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设计[J].通讯世界.2018
[3].吴国强,吴雪颖,黄光永.基于气吹灭弧的输电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8
[4].叶锋.35kV输电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研究[J].通讯世界.2015
[5].赖达.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设计[J].电子测试.2015
[6].王义元,孙成,李晨,许晓明.110kV架空输电线路工程设计中的防雷保护间隙问题探讨[J].机电信息.2015
[7].满超楠,杨帅峥,周琳,李既明,郑晖.基于保护间隙的配电网差异性综合防雷保护[J].电瓷避雷器.2013
[8].邓杰文,任文斌,刘源,张东,易小飞.煤矿35kV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研究[J].工矿自动化.2013
[9].曾启智.喷射气流防雷保护间隙灭弧特性及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2
[10].陈涛.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设计[J].科技传播.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