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抗寒性论文-史中飞,梁娟红,张小花,成宏斌,郑晟

幼苗抗寒性论文-史中飞,梁娟红,张小花,成宏斌,郑晟

导读:本文包含了幼苗抗寒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菜型油菜,褪黑素,低温胁迫,抗氧化酶

幼苗抗寒性论文文献综述

史中飞,梁娟红,张小花,成宏斌,郑晟[1](2019)在《外源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油菜幼苗抗寒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褪黑素(MT)对低温胁迫下油菜幼苗抗性的影响,以白菜型油菜"陇油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MT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活性氧(ROS)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MAPK3、MAPK4、MAPK6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单独的4℃胁迫处理相比,100μmol·L~(-1)褪黑素预处理后再进行低温胁迫处理不同的时间(12、24、36、48 h),油菜幼苗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ROS含量均显着降低,其中MDA和相对电导率分别降低了14.3%、15.0%、17.2%、20.0%和11.5%、12.8%、16.2%、15.1%,而叶绿素含量、叁种抗氧化酶活性(CAT、POD、SOD)和MAPK3、MAPK4、MAPK6基因表达均增加,其中CAT的活性分别增加28.5%、23.1%、7.6%、13.1%,POD和SOD的活性分别增加36.0%、25.3%、5.9%、18.7%和14.6%、18.6%、9.1%、13.6%。表明低温胁迫下,100μmol·L~(-1)外源MT预处理可以显着降低油菜幼苗MDA含量、ROS水平和电解质的渗漏,增加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诱导MAPK3、MAPK4、MAPK6基因表达,降低质膜过氧化水平,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增强油菜幼苗对低温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田路[2](2019)在《壳寡糖对花椒幼苗抗寒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随着近年来的不断推广,我国多个省份均有广泛栽植。但早春晚霜冻害严重,影响花椒产量,制约花椒产业发展。因此,抗寒性研究对于花椒的丰产稳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表明,壳寡糖对植物生长调控及胁迫响应方面有显着作用,但是壳寡糖对花椒抗寒性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文以不同种质花椒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通过分析细胞膜透性、渗透调节物、保护酶活性以及膜脂过氧化物在低温胁迫下的变化,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旨在探索花椒幼苗的抗寒性差异,研究壳寡糖对于花椒幼苗抗寒性的影响。为花椒的育苗生产、引种培育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种质花椒幼苗的抗寒性存在显着差异,其抗寒性大小依次为:府谷花椒(C)>西农无刺花椒(B)韩城无刺(E)>韩城狮子头花椒(A)>韩城大红袍花椒(D)>雅安花椒(F)>贵州六盘水花椒(G)。(2)壳寡糖溶液显着提升贵州六盘水花椒幼苗的抗寒性。50PPM与125PPM壳寡糖处理组,游离脯氨酸含量显着低于其他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在壳寡糖溶液处理之后与对照组(CK)相比更稳定;100PPM处理下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活性极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经过壳寡糖溶液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中,100PPM降幅最小;4℃至0℃时,75PPM与100PPM丙二醛含量显着低于其他处理。通过综合抗寒性评价得出,100PPM处理下的贵州六盘水花椒幼苗表现出更强的抗寒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王凯渊[3](2019)在《接种AM真菌提高龙眼幼苗抗寒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能与多数植物形成共生关系,改善其水分吸收与离子吸收,促进营养生长,提高光合作用、渗透调节平衡和过氧化酶活性,进而促进植物的抗逆性。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既是果品又是药品,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与药用价值;此外,龙眼树姿婆娑,根深叶茂,四季常青,既是风景绿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绝佳树种,同时也是水土保持的上选树种。但龙眼喜温忌冻,耐寒力较差,重庆作为中国最北端的龙眼种植区,由于生产区纬度的变大,冬季时常会出现极端低温的情况,低温胁迫已成为制约北缘地区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基于AMF对植物具有优良的促生和提高抗性的作用,本研究以重庆的两种主植龙眼品种蜀冠和油谭本作为供试植物材料,以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作为供试菌剂,力图探讨接种AMF与龙眼幼苗耐寒性的关系,以期为AMF推广应用到龙眼的生产实践以及培育耐寒性龙眼苗木提供理论依据,助推重庆龙眼产业蓬勃发展。为此设计如下试验:由重庆市永川区多经站提供成熟健康的龙眼新鲜果实,实验室取出种子进行表面消毒,经无菌水浸泡4-7 d,待种皮裂口后,置于垫有2-3层湿润滤纸的培养皿无菌催芽系统中,25℃催芽3-4 d。催芽后的种子于装有2/3灭菌基质的营养钵中进行种植,每钵4株,蜀冠和油谭本各100钵。室内培养一个月后,挑选大小基本一致的五叶龄龙眼苗,每株苗穴加入9 g丛枝菌根真菌(AMF)菌剂(其中含有40个AMF活性孢子、大量的菌丝和菌根根段),对照组加入9 g灭菌后的菌剂,置于25-28℃,12 h/12 h(昼/夜)温室中进行培养,每隔15 d适量浇灌25%改良的灭菌Hoagland营养液,于接种后60 d、90 d、120 d、150 d和180d时期随机抽样测定龙眼各生长指标,以探究AMF对其产生的促生效果。随后选用180 d长势一致的龙眼菌根苗和无菌苗各80盆(蜀冠和油谭本各40盆),于4℃,光强为7000 lux,光周期为12 h/12 h(昼/夜),相对湿度65%左右的人工气候培养箱中进行低温胁迫试验,25℃为对照,分别于培养0 d、2 d、4 d和6 d后取材测定各项抗性生理指标。试验结果如下:1接种AMF对龙眼盆栽苗的促生效应两龙眼品种在接种AMF后,菌根龙眼苗枝叶生长指标(株高、地径、单株小叶数、单株复叶数及其小叶面积)、根系生长指标(根长,中根和粗根占比率)及其生物量(鲜重和干重)均显着高于非菌根苗,说明接种AMF对龙眼枝叶和根系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2接种AMF对低温胁迫条件下龙眼根系生物学特征的影响低温胁迫条件下龙眼苗的菌根侵染率、菌根依赖性、根系活力、根冠比以及比根长均低于常温处理,说明低温胁迫抑制了龙眼根系的生长。但不论常温处理还是低温胁迫,菌根龙眼苗菌根依赖性、根系活力、根冠比以及比根长均显着高于非菌根苗。说明AMF通过提高低温胁迫下龙眼的比根长、根冠比和根系活力来提高了龙眼的抗寒性,从而减缓了低温胁迫对龙眼产生的不良影响。3接种AMF对低温胁迫条件下龙眼苗离子吸收的影响低温条件下,随着胁迫天数的延长,两种龙眼苗的茎叶和根系中的大量元素N、P、K、Ca、Mg和微量元素Fe、Mn、Zn、Cu含量均低于常温处理,说明低温胁迫抑制了龙眼根茎叶对不同矿质元素的吸收。但不论常温处理还是低温处理,菌根龙眼苗不同部位的各种矿质元素含量均显着高于非菌根苗,说明接种AMF可以通过促进低温胁迫下龙眼不同部位对各种矿质元素的吸收来抵制低温对龙眼造成的冷害,进而提高龙眼的抗寒性。4接种AMF对低温胁迫条件下龙眼苗生理的影响低温胁迫条件下,龙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SOD、POD和CAT等指标均低于常温处理,叶片水分饱和亏、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高于常温处理;但不论低温处理还是常温处理,菌根龙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SOD、POD和CAT等指标均显着高于非菌根苗,胞间CO_2浓度、叶片水分饱和亏、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显着低于非菌根苗。说明接种AMF显着促进了低温胁迫下龙眼幼苗的生长,改善了龙眼叶片的水分吸收状况,增强了保水能力,提高了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叶绿素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渗透调节物质及其SOD、POD和CAT等酶系统活力,降低了叶片自然水分饱和亏损(WSD)、胞间CO_2浓度(Ci)、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有效的减缓逆境造成的伤害,进而增强了龙眼的耐寒性。5蜀冠和油谭本龙眼耐寒性比较综合本文试验结果比较可以看出,两种龙眼苗均能在4℃条件下生长,但“蜀冠”耐寒性强于“油谭本”。强耐寒性品种在低温逆境中具有更灵敏、高效的活性氧清除能力,可有效抵御逆境。接种AMF通过促进生长、调节根系与枝叶的生长相关性、调节离子吸收平衡以及生理代谢机制,有效地减缓了低温造成的伤害,从而提高了龙眼的抗寒性。AMF通过大量的菌丝增加根系吸收表面积,提高吸收能力,促进龙眼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矿质营养(N、P、K、Ca、Mg、Fe、Mn、Cu、Zn),促进根系生长,提高龙眼的比根长、根冠比和根系活力;改善龙眼叶片的水分吸收状况,增强保水能力,提高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叶绿素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渗透调节物质及其SOD、POD和CAT等酶系统活力,降低叶片自然水分饱和亏损(WSD)、胞间CO_2浓度(Ci)和MDA含量,从而有效地减缓低温造成的伤害,提高了龙眼的抗寒性。蜀冠和油谭本耐寒性都强,但蜀冠更强。(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9)

陈燕,潘祖建,甘卫堂,欧景莉,朱杨帆[4](2019)在《外源ABA对低温胁迫下番木瓜幼苗抗寒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外施ABA (脱落酸)对番木瓜幼苗抗寒性的影响,以"穗中红"番木瓜幼苗为材料,外施ABA,浓度分别为1、5、10、20 mg/L,清水为对照,4℃低温胁迫4 d后,每天观测番木瓜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喷施外源ABA,番木瓜幼苗叶片中SOD、POD活性得以提高,并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和清水对照相比,差异达显着水平。以ABA浓度为5 mg/L处理番木瓜幼苗的抗寒性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农业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王宏燕,陈琳,马晓伟,刘锡博,张月沛[5](2019)在《低温胁迫下木醋液对水稻幼苗抗寒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木醋液对水稻幼苗抗寒性的影响及其提高抗寒性的最适浓度,文章以"稻花香2号"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以蒸馏水及稀释500、400、300、200、100倍木醋液喷施幼苗,昼/夜温度15℃/5℃低温环境下培养72 h,分别在冷害结束和常温恢复第3天、第6天取样,研究低温胁迫及常温恢复期间木醋液对水稻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电解质渗透率,SOD、POD和CAT活性,MDA、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害结束及恢复过程中,水稻幼苗各项指标在3个时间点均随木醋液浓度增加先升后降,M400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最显着。说明喷施适宜浓度木醋液可提高水稻幼苗抗寒性,各稀释浓度中M400处理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贺心茹,陈建,胡蝶,杨珊,王东[6](2019)在《CaCl_2溶液处理对黔桂润楠幼苗抗寒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CaCl_2溶液对黔桂润楠(Machilus chienkweiensis)抗寒性的影响,以黔桂润楠幼苗为材料,采取室内控温系统模拟低温胁迫条件,探讨了喷施不同浓度CaCl_2溶液对低温胁迫下黔桂润楠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浓度为15mmol/L的CaCl_2溶液可以明显提高黔桂润楠的抗寒性。(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宋殿臣[7](2019)在《叁种槭树叁年生幼苗抗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影响着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其中极端低温会给辽东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以及绿化树幼苗培育带来诸多不利,致使许多观赏性绿化树种栽植和培育过程中,因遭受低温胁迫超过其低温耐受极限造成树木整株死亡。近年对于彩叶树抗寒性研究比较多,但对于苗圃播种苗、移床苗抗寒性的讨论和研究不是很多。以秋季红叶观赏性为主要特点的元宝枫、色木槭、拧筋槭3年生幼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低温处理,然后测定其相对电导率,并用logistic方程回归求其半致死温度,研究3种槭树幼苗的抗寒性,为辽东山区苗圃地培育绿化用彩叶树幼苗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林副特产》期刊2019年01期)

丁旭,丁红映,王明,秦玉芝[8](2019)在《硒提高马铃薯幼苗抗寒性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胁迫是影响我国南方冬闲田马铃薯种植的一大阻碍因素,发生在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前期。以马铃薯品种金湘为试材,研究不同硒浓度(1、3、5 mg·L~(-1))和适宜浓度的喷硒次数(1、2、3次)对马铃薯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喷施1、3、5 mg·L~(-1)亚硒酸钠处理均可以提高低温胁迫下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以及丙二醛(MDA)、H_2O_2含量,且3 mg·L~(-1)的喷施效果最佳。低温胁迫下喷施3 mg·L~(-1)亚硒酸钠溶液1~3次的幼苗叶绿素含量高于未喷硒对照,MDA和H_2O_2含量均降低,且喷施2次时效果最好。综上,适宜的喷硒浓度(3 mg·L~(-1))和次数(2次)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低温胁迫所带来的伤害,从而提高马铃薯幼苗的抗寒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9年01期)

黎建杨[9](2018)在《不同种源降香黄檀幼苗抗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降香黄檀抗寒机理及建立抗寒性评价体系,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 8种不同来源的降香黄檀进行了五个不同温度(4 ℃、0℃、-3℃、-6 ℃和-9 ℃,以20℃为对照)的低温处理,测定了 8个生理生化指标,得到以下结果。降香黄檀叶片相对电导率都随着温度的下降而逐渐升高,特别是在温度降到-3℃时,下降幅度最大,电导率变化曲线大致呈“S”型单峰曲线分布。通过拟合的Logistic方程求出的半致死温度中,只有海南儋州的半致死温度在0℃以上,其他均在0℃以下,福建福州的半致死温度最低为-7.842℃。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以及游离脯氨酸这叁种渗透调节物质,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抗寒性强的升高的幅度较大,抗寒性弱的增加幅度小,多数种源地降香黄檀渗透调节物含量在-3℃时数值达到最高,在温度低于-6℃呈下降趋势。在-3℃时,福建福州的降香黄檀的可溶性糖与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福建仙游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可溶性糖与游离脯氨酸的相关性较高为0.622,可溶性蛋白质与他们的相关性较低。各种源地降香黄檀叶片MDA的含量都随着温度的下降先增加然后降低,在-3℃时含量达到最高,-6℃后逐渐降低。在-3℃时,广西凭祥含量最高为34.73 μ mol/g ·FW,福建福州含量最低为21.08μ mol/g ·FW。MDA含量与半致死温度呈正相关关系。SOD、POD和CAT这叁种保护酶活性都随着温度的降低先升高再降低。大多数种源地降香黄檀在-3℃时保护酶活性最高,-6℃后逐渐降低。在-3℃时,福建福州的叁种保护酶活性都是最高的;广东肇庆的SOD活性最低,广西凭祥的POD活性和CAT活性最低。很多指标间相关性系数大于0.5,原始变量如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半致死温度、POD与CAT、POD与MDA和脯氨酸与MDA等之间表现出较大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得出各种源地降香黄檀的抗寒能力排序是:福建福州>广西桂林>福建仙游>海南尖峰岭>广西凭祥>广东普宁>广东肇庆>海南儋州。隶属函数法得出各种源地降香黄檀的抗寒能力排序是:福建福州>福建仙游>广西桂林>广西凭祥>海南尖峰岭>广东普宁>广东肇庆>海南儋州。两种评价方法都得出种源地是福建福州、福建仙游和广西桂林抗寒性较强,广东肇庆和海南儋州抗寒性最弱,其他抗寒能力居中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9-01)

石如意,王腾飞,李军,裴玉贺,宋希云[10](2018)在《低温胁迫下外源ABA对玉米幼苗抗寒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外源ABA对玉米苗期耐寒性的影响,选取了耐寒能力强的青农105和冷敏感的农华101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低温和外施ABA处理后,测定2个玉米品种的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保护酶活性和激素含量,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对低温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外源ABA处理降低了低温胁迫下2个玉米品种的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抗寒品种青农105的MDA含量和电导率下降幅度大,而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幅度大,外源ABA对抗寒性强的青农105作用更明显。对植物体内保护酶活性和激素含量分析发现,外源ABA可以提高低温胁迫下2个品种的SOD、POD、CAT、APX活性,增强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减少活性氧物质的积累,抗寒品种青农105的SOD、POD、CAT、APX活性增幅较大,外源ABA对抗寒品种青农105作用更明显。外源ABA处理明显提高了低温胁迫下2个玉米品种的内源ABA的含量,降低了GA3、ZR、IAA含量,低温及ABA处理对抗寒品种青农105作用更明显。分子水平的证据表明,外源ABA处理增强了低温条件下一些与逆境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对青农105和农华101的抗寒基因分析表明,低温胁迫诱导2个品种的Apx1、Fad8、Lip15、Cat3基因及抗寒品种青农105的Dreb1和Asr1基因的表达,抑制冷敏感品种农华101的Dreb1和Asr1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外施ABA对耐寒性强的玉米品种作用明显。为我国北方地区春玉米的生产提供了一些抵御冷害的策略。(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幼苗抗寒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随着近年来的不断推广,我国多个省份均有广泛栽植。但早春晚霜冻害严重,影响花椒产量,制约花椒产业发展。因此,抗寒性研究对于花椒的丰产稳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表明,壳寡糖对植物生长调控及胁迫响应方面有显着作用,但是壳寡糖对花椒抗寒性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文以不同种质花椒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通过分析细胞膜透性、渗透调节物、保护酶活性以及膜脂过氧化物在低温胁迫下的变化,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旨在探索花椒幼苗的抗寒性差异,研究壳寡糖对于花椒幼苗抗寒性的影响。为花椒的育苗生产、引种培育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种质花椒幼苗的抗寒性存在显着差异,其抗寒性大小依次为:府谷花椒(C)>西农无刺花椒(B)韩城无刺(E)>韩城狮子头花椒(A)>韩城大红袍花椒(D)>雅安花椒(F)>贵州六盘水花椒(G)。(2)壳寡糖溶液显着提升贵州六盘水花椒幼苗的抗寒性。50PPM与125PPM壳寡糖处理组,游离脯氨酸含量显着低于其他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在壳寡糖溶液处理之后与对照组(CK)相比更稳定;100PPM处理下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活性极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经过壳寡糖溶液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中,100PPM降幅最小;4℃至0℃时,75PPM与100PPM丙二醛含量显着低于其他处理。通过综合抗寒性评价得出,100PPM处理下的贵州六盘水花椒幼苗表现出更强的抗寒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幼苗抗寒性论文参考文献

[1].史中飞,梁娟红,张小花,成宏斌,郑晟.外源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油菜幼苗抗寒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9

[2].田路.壳寡糖对花椒幼苗抗寒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3].王凯渊.接种AM真菌提高龙眼幼苗抗寒性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9

[4].陈燕,潘祖建,甘卫堂,欧景莉,朱杨帆.外源ABA对低温胁迫下番木瓜幼苗抗寒性的影响[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9

[5].王宏燕,陈琳,马晓伟,刘锡博,张月沛.低温胁迫下木醋液对水稻幼苗抗寒性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9

[6].贺心茹,陈建,胡蝶,杨珊,王东.CaCl_2溶液处理对黔桂润楠幼苗抗寒性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宋殿臣.叁种槭树叁年生幼苗抗寒性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19

[8].丁旭,丁红映,王明,秦玉芝.硒提高马铃薯幼苗抗寒性生理研究[J].中国蔬菜.2019

[9].黎建杨.不同种源降香黄檀幼苗抗寒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8

[10].石如意,王腾飞,李军,裴玉贺,宋希云.低温胁迫下外源ABA对玉米幼苗抗寒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8

标签:;  ;  ;  ;  

幼苗抗寒性论文-史中飞,梁娟红,张小花,成宏斌,郑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