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自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余美颜,自杀,个人解放,社会改造
女性自杀论文文献综述
关佩[1](2019)在《民国女性自杀的形象建构——以“奇女子”余美颜之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奇女子"余美颜蹈海一事曾引发各界对于个人解放和社会改造问题的广泛讨论。在媒体的持续报道下,余美颜的形象渐由受人非议的怪诞"奇女子"转为惹人怜惜的礼教"牺牲者",再到广受褒扬的民国"新女性",几经变化。从中可以看到新旧观念在同一场域的交锋、碰撞,亦可窥见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思想的转向。(本文来源于《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烜,曹枫林[2](2019)在《妊娠期女性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妊娠期女性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以及危险因素的累积作用。方法:选取山东省某叁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1825名孕晚期女性。采用病人健康问卷(PHQ-9)第9个条目评估自杀意念,作为结局变量。危险因素包括:低社会经济地位、妊娠相关情况(是否为初产妇、有无不良孕产史、有无妊娠合并症)、有无精神疾病史、抑郁、神经质人格、儿童期虐待史以及消极应对。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二分类转化后,相加得危险因素指数(RFI),同样,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探讨危险因素的累积作用。结果:精神疾病史(OR, 9.669;95%CI,2.161-43.264)、抑郁(OR,1.262;95%CI,1.161-1.372)、神经质人格(OR,1.055;95%CI,1.004-1.109)、儿童期虐待史(OR,1.047;95%CI,1.015-1.080)以及消极应对(OR,1.094; 95%CI,1.018-1.175)是自杀的危险因素;此外,RFI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OR,2.751;95%CI,2.206-3.431)。结论:妊娠期女性精神疾病史、抑郁、神经质人格、儿童期虐待史、消极应对等危险因素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呈现累积效应。临床工作者应该及早筛查妊娠期女性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以识别自杀意念的高危人群,及早预防或者消除妊娠期女性自杀意念的出现,从而避免自杀行为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关佩[3](2019)在《话语塑造身体:民国女性自杀的社会意义构建——以1937年大夏大学女生贺其华自杀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937年,大夏大学女生贺其华于开学典礼当天在宿舍服来沙水自杀。这起自杀事件被媒体专门追踪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当时的媒体和大众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贺其华的自杀进行阐释,体现了对这一事件的多重社会意义的构建,并由此推动了社会改良进程。(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田涛[4](2019)在《1902—1911年天津县女性自杀情况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大公报》有关天津县女性自杀事件的报道,表明传统社会女性自杀问题的严重性。家庭矛盾与冲突,日常生活的贫困和不如意是女性自杀的主要原因,揭示出下层社会女性生存境遇的艰难。尽管《大公报》这样的新式报纸、部分上层人士和慈善社团表现出对女性自杀事件的关注,并从现代伦理角度进行了立场表达,但社会整体上对女性自杀事件的漠视,仍反映出清末社会传统女性观的优势地位。(本文来源于《经济社会史评论》期刊2019年03期)
陈月[5](2019)在《亲密伴侣暴力与女性自杀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亲密伴侣暴力(IPV)与女性自杀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我国对亲密伴侣暴力和女性自杀的相关研究很少。因此,本研究归纳及总结亲密伴侣暴力与女性自杀的关系、受虐妇女自杀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这对预防遭受亲密伴侣暴力的妇女自杀,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12期)
李颖[6](2018)在《网络媒体有关产后女性自杀事件报道的失范及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网络媒体转载和报道产后抑郁自杀及相关事件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而我国缺乏对媒体报道自杀事件的相关规定或指导性意见,对报道产后抑郁自杀相关事件时媒体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的研究更处于相对缺失的状态。网络媒体有关产后抑郁自杀事件报道存在的失范现象值得反思和纠正。(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8年10期)
赵娜娜[7](2018)在《论“灵”与“肉”冲突下的女性自杀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命运是作家笔下说不尽的话题,作家们塑造了一系列自杀女性的形象,展现了她们在"灵"与"肉"交织的世界中进退维谷的窘境,在无可逃避的生存困境和爱而不得的精神困境中遭受的种种考验和折磨,以及最终的选择——自杀,终结生命以解脱身心在现世中的苦难。作家们通过对自杀女性形象的刻画,揭示最真实的女性生存图景,进而反思女性的生存现状,完成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本文来源于《安康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明军,王胜男,徐凌忠[8](2018)在《山东省某地级市女性自杀死亡事件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山东省某地级市女性自杀死亡事件特征,发现可能的预防途径。方法对山东省某地级市2010~2013、2015年的女性自杀死亡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3、2015年共发生自杀死亡2 912例,其中女性1 295例(占44.47%)。女性年均自杀死亡率为5.77/10万。>35岁(87.03%)、低学历、农业生产人员(88.42%)的构成比较高,春夏季(59.07%)是自杀的高发季节,杀虫剂(49.65%)和悬吊(37.61%)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结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村中老年女性是一个自杀风险群体。应注重加强对女性自杀的识别和预防,完善社区的心理健康服务功能是降低女性自杀率的可能途径。(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论坛》期刊2018年04期)
刘翔云[9](2018)在《女性自杀事件的媒介建构与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女性自杀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这其中媒体对于女性自杀新闻的报道值得我们去深思,媒体对于女性自杀议题的建构深深影响着公众,同时公众反过来也推动着议题的塑造完整。在新媒体时代,一个完整的女性自杀议题应该是由包括政府、媒体机构、和公众等多个群体共同塑造完成的。本文将女性自杀的媒体报道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框架分析和叙事学理论研究媒体在报道女性自杀新闻时的传播特点,对于报道框架的选择,以及对女性自杀者形象的建构,进而再去探究隐藏在新闻文本背后女性自杀的真正深层次原因。同时将女性自杀议题中公众参与的叙事话语作为研究样本,运用编码/解码理论研究出公众对于女性自杀议题的解读呈现多样化、偏对抗性的特点,且公众话语的理性化建构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4-01)
何蕊芳,李忠义,麻赪,张子明,王军[10](2017)在《天水市农村女性自杀未遂者危险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甘肃天水市农村自杀未遂女性的自杀危险因素。方法:对天水市3个县区23个乡镇自杀未遂报告系统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报告的年龄≥14岁的自杀未遂女性150人(自杀未遂组)及由同一报告者提供的近1年内无自杀行为、年龄、居住地相匹配的正常女性150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自编《伤害幸存者研究问卷》和《正常对照者研究问卷》进行自由访谈及问卷调查;分析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结果:自杀未遂组在文盲、人均年收入低、现患精神障碍、有人格障碍、对自杀接受性高、自杀意念强、既往有自杀未遂史、近1个月有过失眠、近1个月因心理问题难以工作、近1年有生活事件、急/慢性应激高、生命质量低、冲动性及攻击性高、家庭亲密性及家庭适应性低、社会支持差的发生率上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χ~2=5.051~71.082,P<0.05或P<0.001);自杀行为特征为冲动性、服农药、家庭纠纷或为解脱痛苦。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文盲、现患精神障碍、对自杀接受性高、近1月因心理问题难以工作、近1年有生活事件、急性应激高、攻击性高、家庭亲密性低进入方程。结论:服药是天水市农村女性最常见的自杀方式;年龄<40岁、文盲、现患精神障碍、对自杀接受性高、近1月因心理问题难以工作、近1年有生活事件、急性应激高、攻击性高、家庭亲密性低是天水农村女性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临床精神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女性自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妊娠期女性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以及危险因素的累积作用。方法:选取山东省某叁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1825名孕晚期女性。采用病人健康问卷(PHQ-9)第9个条目评估自杀意念,作为结局变量。危险因素包括:低社会经济地位、妊娠相关情况(是否为初产妇、有无不良孕产史、有无妊娠合并症)、有无精神疾病史、抑郁、神经质人格、儿童期虐待史以及消极应对。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二分类转化后,相加得危险因素指数(RFI),同样,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探讨危险因素的累积作用。结果:精神疾病史(OR, 9.669;95%CI,2.161-43.264)、抑郁(OR,1.262;95%CI,1.161-1.372)、神经质人格(OR,1.055;95%CI,1.004-1.109)、儿童期虐待史(OR,1.047;95%CI,1.015-1.080)以及消极应对(OR,1.094; 95%CI,1.018-1.175)是自杀的危险因素;此外,RFI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OR,2.751;95%CI,2.206-3.431)。结论:妊娠期女性精神疾病史、抑郁、神经质人格、儿童期虐待史、消极应对等危险因素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呈现累积效应。临床工作者应该及早筛查妊娠期女性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以识别自杀意念的高危人群,及早预防或者消除妊娠期女性自杀意念的出现,从而避免自杀行为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自杀论文参考文献
[1].关佩.民国女性自杀的形象建构——以“奇女子”余美颜之死为例[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张烜,曹枫林.妊娠期女性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分析[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3].关佩.话语塑造身体:民国女性自杀的社会意义构建——以1937年大夏大学女生贺其华自杀事件为例[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
[4].田涛.1902—1911年天津县女性自杀情况考察[J].经济社会史评论.2019
[5].陈月.亲密伴侣暴力与女性自杀问题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
[6].李颖.网络媒体有关产后女性自杀事件报道的失范及反思[J].视听.2018
[7].赵娜娜.论“灵”与“肉”冲突下的女性自杀现象[J].安康学院学报.2018
[8].张明军,王胜男,徐凌忠.山东省某地级市女性自杀死亡事件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8
[9].刘翔云.女性自杀事件的媒介建构与传播研究[D].苏州大学.2018
[10].何蕊芳,李忠义,麻赪,张子明,王军.天水市农村女性自杀未遂者危险因素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