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型左心室辅助装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力衰竭,心室辅助装置
微型左心室辅助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许剑,周娜,王妍,范庆麟,张栩曼[1](2018)在《一种微型心室辅助装置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室辅助装置(VAD)是除心脏移植外唯一有效治疗终末期心衰的手段,国外应用较为成熟,但国内尚无被批准正式商用的产品。本文介绍了一种微型心室辅助装置,其核心部件是一种新型的可植入式微型血泵,通过缝合环可将泵植入心室尖端,经人造血管将血液从心室泵入主动脉。水-甘油测试显示,血泵在12000 rpm转速下可克服80 mmHg压差输出4.5 L/min流量,达到正常成人的心脏流量。由于集成度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该泵除适用于左心室辅助外,还可用于右心室辅助和双心室辅助。(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齐家兴[2](2011)在《微型左心室辅助装置的优化与血液损伤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血泵可以为慢性心脏病病人提供长期或者短期支持,这种装置的目标是能达到与人体自然心脏相类似的功能,这就使得人工血泵的设计成为一项很具挑战性的任务。本论文致力于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对一种新型的跨心尖至主动脉轴流血泵进行血液损伤预测与优化设计。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心室辅助装置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现状,然后对一种新型跨心尖至主动脉微型轴流血泵的工作原理以及预期要求进行了分析,并对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以及血液损伤机制作了简要介绍。接下来建立了叁种不同叶片高度的叶轮模型(BH150,BH200,BH250),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对叁种叶轮模型在仿生理条件下的水力性能与流场参数,包括流场速度,压强,流线分布,切应力分布等情况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并采用合理有效的血液损伤模型对叶轮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血液损伤进行了预测。仿真结果表明,叶轮模型BH150具有最好的血液相容性,但是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流量输出。模型BH250具有最高的输出流量,但是其可能造成的血液损伤是叁种叶轮模型中最严重的。叶轮模型BH200可以在转速20,000 rpm以及压强差100 mm Hg的仿生理条件下提供超过5 L/min的输出流量,并且具有较低的血液损伤可能性。叶轮运行时的流场流动稳定,压强与切应力分布合理,完全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1-01-20)
潘荣[3](2009)在《微型左心室辅助装置的叶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心脏衰竭因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已成为当今世界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心脏辅助装置作为一种过渡性装置,可以起到替代治疗的作用并维持患者的生命,直至患者可接受心脏移植。本文提出一款新型微型左心室辅助装置泵体叶轮结构,并初步完成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及流体性能的描述和分析。方法:微型左心室辅助装置采用轴流式血泵,其设计需综合考虑其流体动力学特性以及人体对其生理学特性的要求。叶片表面选用正切旋转曲面,由Pro/Engineer操作软件完成轴流泵叶轮的初级设计。利用Fluent软件对初级叶轮模型进行计算流体力学模拟试验,根据模拟结果(如流体流线,叶轮表面压力及切应力分布和效率),优化叶轮设计,完成最终模型。结果:设计完成的叶轮由叁部分组成:入口圆锥、中轴部分和出口圆锥。出入口圆锥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出入叶轮的旋转流体。中轴部分的叁片叶片延伸至出入口圆锥上以确保流体的稳定流动。最终叶轮设计尺寸如下:叶轮长23mm,直径11.7mm,构建叁片叶片表面的正切曲线角度为60°。计算流体力学仿真结果表明,在转速为20000rpm,后负荷为100mmHg时,血泵的流量达到10L/min,叶轮内流体流动稳定,叶轮表面的压力分布合理。结论:本文设计了一款新型微型左心室辅助装置的叶轮结构。该叶轮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结果已满足了设计要求。未来的工作将是对该叶轮做进一步的体外和体内试验,验证其临床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微型左心室辅助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工血泵可以为慢性心脏病病人提供长期或者短期支持,这种装置的目标是能达到与人体自然心脏相类似的功能,这就使得人工血泵的设计成为一项很具挑战性的任务。本论文致力于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对一种新型的跨心尖至主动脉轴流血泵进行血液损伤预测与优化设计。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心室辅助装置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现状,然后对一种新型跨心尖至主动脉微型轴流血泵的工作原理以及预期要求进行了分析,并对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以及血液损伤机制作了简要介绍。接下来建立了叁种不同叶片高度的叶轮模型(BH150,BH200,BH250),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对叁种叶轮模型在仿生理条件下的水力性能与流场参数,包括流场速度,压强,流线分布,切应力分布等情况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并采用合理有效的血液损伤模型对叶轮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血液损伤进行了预测。仿真结果表明,叶轮模型BH150具有最好的血液相容性,但是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流量输出。模型BH250具有最高的输出流量,但是其可能造成的血液损伤是叁种叶轮模型中最严重的。叶轮模型BH200可以在转速20,000 rpm以及压强差100 mm Hg的仿生理条件下提供超过5 L/min的输出流量,并且具有较低的血液损伤可能性。叶轮运行时的流场流动稳定,压强与切应力分布合理,完全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型左心室辅助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1].许剑,周娜,王妍,范庆麟,张栩曼.一种微型心室辅助装置的研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
[2].齐家兴.微型左心室辅助装置的优化与血液损伤预测[D].华中科技大学.2011
[3].潘荣.微型左心室辅助装置的叶轮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