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知觉论文-张梦然

皮肤知觉论文-张梦然

导读:本文包含了皮肤知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皮肤变色,墨鱼,知觉,状态变化,色素细胞,皮肤的颜色,扩张状态,量化结果,德国科学家,章鱼

皮肤知觉论文文献综述

张梦然[1](2018)在《墨鱼皮肤变色反应其知觉状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11月4日电 (张梦然)德国科学家近日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了对成千上万个墨鱼皮肤色素细胞扩张状态的实时量化结果。研究显示,墨鱼知觉状态的变化,可以从其复杂的生理变化上反应出来。这些发现增加了人类对墨鱼知觉状态与生理变化之间关联性的理解(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8-11-05)

高秀云[2](200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眼表、角膜知觉改变和面部皮肤知觉改变以及其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眼表、角膜知觉改变和面部皮肤知觉改变以及角膜知觉减退与眼表损害、面部皮肤知觉减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Cochet&Bonnet知觉测试仪分别测量并比较70例(140眼)SLE患者组和62例(132眼)无风湿性疾病的对照组中央角膜知觉和面部皮肤知觉,并同时行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 Up Time,BUT)测定、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Ⅰ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结膜印迹细胞学(Impression cytology,IC)检查。对角膜知觉与后四者及面部皮肤知觉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LE组的干燥性角结膜炎(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KCS)发生率高(P<0.01),且其活动期的发生率高于非活动期(P<0.05),sIt值减少(t=-5.49,P<0.01),BUT值缩短(t=-6.54,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增加(χ2=82.563,P<0.001),结膜鳞状上皮化增加(χ2=44.725,P<0.001),平均角膜知觉减退(t=-4.492,P<0.001),且其活动期的角膜知觉低于非活动期(P<0.05),平均皮肤知觉减退(t=-7.563,P<0.001),其活动期的也低于非活动期的(P<0.05);SLE患者的角膜知觉与sI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等级、结膜鳞状上皮化级别和皮肤知觉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331,P≈0.00;r=0.244,P≈0.00;r= -0.396,P≈0.00, r=-0.362,P≈0.00;r=0.608,P<0.001;伴面部皮损的SLE患者35例中有18例合并KCS(51.4%),无面部皮损的患者35例中有3例合并KCS(8.6%),有无皮损的KCS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者性(P<0.001)。SLE患者组中有面部皮损且病程≥2年的面部皮肤知觉和角膜知觉均低于有面部皮损但病程<2年及无面部皮损患者(P<0.01),其角膜知觉与面部皮肤知觉有一定的相关性,r=0.589,P≈0.00。结论SLE患者的角膜知觉明显减退,SLE患者易发生眼表损害,而角膜知觉是影响角膜上皮病变、干眼症等眼表损害的因素之一。眼表损害严重的KCS患者无眼干不适主诉可能是因为其角膜知觉低下。而SLE患者的角膜知觉改变与面部皮损和皮肤知觉改变相一致。(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09-05-01)

[3](1978)在《横针对某些皮肤感知觉的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曾在针麻临床体针加切口旁针的条件下和在实验室仅体针针刺的条件下,研究并得到针刺对痛觉、触觉、压觉、温觉、定位觉、空间局部辨别觉、重量变的改变的结果。本文报告的是在针麻临床条件下,仅两根平行的横针针刺“气冲”、“外陵”对某些皮肤感知觉改变。方法和结果触觉阈限的测定使用粗细不同的塑料丝。压觉差别阈限的测定和痛觉的测定是使用弹簧压力测痛器。定位觉和皮肤空间局部辨别觉阈限的测定是使用带有标记距离刻度的触觉规。热觉的测定是使用大手电筒和马表。压觉、触觉、定位觉和痛觉测定的部位(本文来源于《针刺研究》期刊1978年01期)

皮肤知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眼表、角膜知觉改变和面部皮肤知觉改变以及角膜知觉减退与眼表损害、面部皮肤知觉减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Cochet&Bonnet知觉测试仪分别测量并比较70例(140眼)SLE患者组和62例(132眼)无风湿性疾病的对照组中央角膜知觉和面部皮肤知觉,并同时行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 Up Time,BUT)测定、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Ⅰ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结膜印迹细胞学(Impression cytology,IC)检查。对角膜知觉与后四者及面部皮肤知觉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LE组的干燥性角结膜炎(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KCS)发生率高(P<0.01),且其活动期的发生率高于非活动期(P<0.05),sIt值减少(t=-5.49,P<0.01),BUT值缩短(t=-6.54,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增加(χ2=82.563,P<0.001),结膜鳞状上皮化增加(χ2=44.725,P<0.001),平均角膜知觉减退(t=-4.492,P<0.001),且其活动期的角膜知觉低于非活动期(P<0.05),平均皮肤知觉减退(t=-7.563,P<0.001),其活动期的也低于非活动期的(P<0.05);SLE患者的角膜知觉与sI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等级、结膜鳞状上皮化级别和皮肤知觉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331,P≈0.00;r=0.244,P≈0.00;r= -0.396,P≈0.00, r=-0.362,P≈0.00;r=0.608,P<0.001;伴面部皮损的SLE患者35例中有18例合并KCS(51.4%),无面部皮损的患者35例中有3例合并KCS(8.6%),有无皮损的KCS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者性(P<0.001)。SLE患者组中有面部皮损且病程≥2年的面部皮肤知觉和角膜知觉均低于有面部皮损但病程<2年及无面部皮损患者(P<0.01),其角膜知觉与面部皮肤知觉有一定的相关性,r=0.589,P≈0.00。结论SLE患者的角膜知觉明显减退,SLE患者易发生眼表损害,而角膜知觉是影响角膜上皮病变、干眼症等眼表损害的因素之一。眼表损害严重的KCS患者无眼干不适主诉可能是因为其角膜知觉低下。而SLE患者的角膜知觉改变与面部皮损和皮肤知觉改变相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皮肤知觉论文参考文献

[1].张梦然.墨鱼皮肤变色反应其知觉状态变化[N].科技日报.2018

[2].高秀云.系统性红斑狼疮眼表、角膜知觉改变和面部皮肤知觉改变以及其相关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

[3]..横针对某些皮肤感知觉的改变[J].针刺研究.1978

标签:;  ;  ;  ;  ;  ;  ;  ;  ;  ;  

皮肤知觉论文-张梦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