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断裂活动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郯庐断裂,活动断裂,高烈度区,活动参数
断裂活动性论文文献综述
徐春明,汪春桃,许波,朱经亮[1](2019)在《郯庐断裂活动性及其对京沪高速公路新沂段建设影响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前人郯庐断裂带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段工程场地勘察,对沂沭断裂带中马陵山-重岗山断裂(F5)开展现场调查、物探、钻探工作,确定该断裂在K711+800~K711+860之间,产状陡立,略向东倾,为逆断层性质的全新世活动断裂,年平均垂直形变速率为0.21 mm/年,年平均水平形变速率为0.42 mm/年。根据相关规范,建议拟建高速公路在该断裂采取避让或抗断措施,避免在断裂处设置大型互通桥梁等设施,其中A类桥梁应尽量避开主断裂,其避开主断裂的距离为桥墩边缘至主断裂带外缘不宜小于300 m,A类以下桥梁宜采用跨径较小便于修复的结构。(本文来源于《灾害学》期刊2019年S1期)
陈志华,杨攀新,郭春杉,胡伟华,黄帅堂[2](2019)在《新疆纸房断裂活动性及其与沿线小型绿洲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纸房断裂位于新疆东北部,是北天山地区一条NW向活动断裂,全长约140 km,其北接阿尔泰山,南临东天山,东接戈壁阿尔泰山,其周围多次发生过大地震。纸房断裂缺乏历史地震记录,为典型的地震空区,且位于Ⅰ、Ⅱ级活动块体边界带,断裂活动和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无人机航测、开挖探槽和年代测定,认为该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裂,以右旋走滑性质为主,兼具有逆冲性质,最新一次事件发生时间为1730~5170 aB.P.,单次事件垂直位移约为0.5 m,最近地震离逝时间应大于1730 aB.P.。通过对断裂附近发育的两个小型绿洲分布特点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断裂活动对绿洲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本文来源于《地震》期刊2019年04期)
吴富峣,蒋良文,张广泽,宋章[3](2019)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德钦-中甸断裂中北段活动性及地震危险性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向东挤出使得青藏高原内部和周缘形成一系列强烈变形的次级块体,川滇地块是其中变形最为活跃的地块。德钦-中甸断裂是川滇地块的西边界断裂之一,晚第四纪以来断裂主要表现为右旋滑动,同时发育倾滑分量。在奔子栏镇-瓦卡镇以南至中甸一带,断层发育明显的正倾滑分量,在奔子栏镇-瓦卡镇以北则发育明显的逆倾滑分量。奔子栏镇一带是断层运动特征的改变部位,也是断层宏观走向改变的部位,这些特征表明奔子栏镇更是德钦-中甸走滑断裂的枢纽部位。研究表明德钦-中甸断裂在奔子栏镇附近的古地震平均复发周期为11.35±2.4ka,长期滑动速率1.3~1.7mm/a。按照构造类比原则,奔子栏镇是德钦-中甸断裂的地震成核部位,其潜在震级下限不会低于M7,潜在地震烈度下限不会低于Ⅹ度。(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鹏,张媛媛,许汉刚,刘建达,陈建强[4](2019)在《苏锡常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苏锡常断裂是长叁角地区一条重要的NW向隐伏断裂。文中利用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方法,对苏锡常断裂的展布特征及其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浅层地震勘探成果表明:在苏州地区,苏锡常断裂南支整体倾向NE,倾角约60°,基岩断距3~5m,以正断活动为主;在常州地区,苏锡常断裂北支以正断活动为主,倾向S,倾角约55°~70°,基岩断距4~12m。在地震剖面上,苏锡常断裂的各个断点都以断错基岩面为特征,第四系内部层位断错不明显。苏州东桥镇场地上,苏锡常断裂南支断错的最新地层为下更新统上部;常州朝阳路场地上,苏锡常断裂北支断错的最新地层为中更新统底部。综合判断苏锡常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苏锡常断裂在前第四纪总体以左旋正断活动为主,早更新世后则在多处转变为左旋逆断性质,第四纪内部层位断错量约3m,判断苏锡常断裂最大潜在地震震级为6. 0级。(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雷东宁,乔岳强,胡庆,王秋良,林松[5](2019)在《丹江断裂东段第四纪活动性及地震地质涵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丹江口地区地震地质因修建丹江水库而得到深入研究,但针对断裂进行的系统性研究较少。通过对丹江断裂东段进行1∶1万大比例条带状活动断裂填图,综合采用地质地貌调查、岩样年龄测试、地质钻探、浅层地震勘探等多种手段进行研究,认为:1)丹江断裂东段第四纪以来累积左旋走滑量在250~500 m之间,上更新统地层垂直断距为10~20 m;2)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活动性质以由NE向SW的逆冲为主,兼具有左旋走滑分量;3)断裂活动性由山地向盆地迁移。丹江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活动表明,南襄盆地西缘活动性较强。该认识可为进一步评估丹江口地区乃至南襄盆地西缘的地震构造环境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陈晨,康帅[6](2019)在《西藏当雄地区活动断裂的遥感解译及地震活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对活动断层的研究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地质学方法,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活动构造研究中重要的技术手段,传统构造地貌学方法结合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而又准确地应用于活动断层地表研究工作中去,并且可以对活动断层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由于遥感卫星技术的宏观性、直观性和非接触性,遥感卫星技术在地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9年08期)
刘昌伟,常祖峰,李春光,曾平,马琳[7](2019)在《GPS约束下川滇地区下地壳拖曳作用及断裂活动性有限元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取川滇地区GPS速度场边界值作为约束条件,依据地质资料,利用ANSYS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川滇地区叁维有限元模型,将川滇地区划分为4个块体,利用静力学分析模块模拟下地壳拖曳作用及2条主要活动断裂的走滑速率。结果显示:模型四周仅加载GPS速度场边界值,川滇菱形块体位移速度较实测速度偏差明显,不满足此地区地球动力学特征,增加下地壳拖曳作用荷载后速度场模拟结果得到优化,川滇菱形块体位移速度差值减小;研究模拟下地壳拖曳作用产生的剪切力发现,拖曳作用在小金河断裂附近由南东转向正南时才能得到最优模拟结果,暗示其对川滇菱形块体拖曳方向发生了偏转。鲜水河、小江断裂模拟走滑速率分别为8.5 mm/a,6 mm/a,与实际走滑速率具有较好一致性,优化后可对断裂带闭锁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地震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陈文彬,宋毅盛,李小军,潘华,李金臣[8](2019)在《怀安盆地北缘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怀安盆地位于河北省张家口,是晋冀蒙盆岭构造区的活动构造盆地之一,在其北缘发育了控制盆地的怀安盆地北缘断裂。为了研究断裂的活动性,在断裂中段开挖了3个探槽,TC-1位于一条冲沟的一级洪积扇上,TC-2位于二级洪积扇上,TC-3位于另一条冲沟的一级洪积扇上。TC-1揭示断裂没有断错厚度约12m的覆盖层;TC-2揭示出由多条次级断层组成的断裂,断裂断错了大部分层位,且位错量随深度加大;TC-3剖面特征与TC-2相似。通过对探槽剖面进行详细的分析、测绘、描述和取样测年,得到了有关断裂的活动性的参数。分析表明,怀安盆地北缘断裂中段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的平均滑动速率为0.12mm/a。TC-2和TC-3探槽显示断裂曾有过多次活动,并可识别出至少3次地表破裂型的古地震事件,其中最后2次分别发生于距今约40 000 a和距今约28 000 a,平均同震垂直位移为1.3 m,断裂的平均地震重复间隔约为11 ka。断裂具有发生7级地震的能力,末次地表破裂型地震的离逝时间已超过20 ka,对其危险性应予以重视。(本文来源于《地球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郭春杉[9](2019)在《运城盆地主要断裂活动性及其相关块体变形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也是一个大陆内部活动盆地广泛发育的国家,一系列强震发生在陆内盆地中。汾渭断陷带位于鄂尔多斯块体东南缘,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地震构造单元。运城盆地是汾渭断陷带断陷最深的盆地之一,形成于古近纪,受控于中条山北麓断裂,为东南深西北浅的半地堑式盆地。自从运城盆地形成以来,盆地内部发育形成多条NE-NNE方向的断裂,控制着运城盆地NE或近NEE向构造隆起和盆地沉降。中条山北麓断裂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演化历程,控制着运城盆地的构造演化,使得该断裂东南侧的中条山块体不断抬升而西北侧运城盆地不断断陷接受沉积。中条山北麓断裂的活动方式及滑动速率对于理解运城盆地构造格架至关重要,同样对运城盆地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地震中长期预测有着重要意义。峨嵋台地南缘断裂作为运城盆地北部的控盆断裂,同样对盆地演化起着重要作用,其活动性对构建运城盆地相关块体的运动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运城盆地内部发育鸣条岗次级隆起,通过对隆起边界地裂缝的调查研究分析认为鸣条岗南侧断裂全新世具有一定的活动性。鸣条岗块体运动方式和活动性的研究对运城盆地构造演化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鄂尔多斯东南缘弧形拉张区地震危险性研究”项目的子课题“鄂尔多斯东南缘主要活动断层古地震与破裂分段”的资助下,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对中条山块体、峨嵋台地、鸣条岗次级隆起区开展了详细的地质地貌调查、无人机测量、断层剖面分析以及地层年代测定等方面的工作,对断裂晚第四纪活动习性、地貌面变形以及活动速率开展了详细研究,并结合前人在区域上钻孔(剖面)、古地磁等资料分析了相关块体差异隆升量,取得了以下认识:(1)中条山北麓断裂解州段存在一系列与主断层相平行的次级断裂,愈靠近盆地内部,断层发育时间愈晚、活动性越强;晚更新世以来盐池一带主要发育叁期洪积扇,最早一期洪积扇废弃年龄为14.1-15.7 ka,地貌面上的断层陡坎平均高度10.2-11.7 m;断层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65-0.83 mm/a;小李村南15.7±2.5 ka以来断裂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45-0.62 mm/a;107.4±18.6 ka以来平均垂直滑动速率>0.1 mm/a,晚更新世断裂的活动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2)鸣条岗地裂缝展布由南西到北东从下王村-陶村-半坡村-五曹村-辛曹村-司马村,总体走向50°,总长约15公里,该地裂缝的最大活动速率约8 mm/a;鸣条岗地裂缝成因属于盆地拉张应力作用加地下水超采和渗透的耦合模式:构造断裂是地裂缝的控制因素,其控制地裂缝的出露位置和规模;超采地下水、表水渗透是现今地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鸣条岗地裂缝成因机理为断裂控缝,抽水诱缝和潜蚀扩缝;野外调查发现五曹村发育两条地裂缝,根据地裂缝形态,地面沉降情况,认为鸣条岗地裂缝符合“Y”字型裂缝发育模式。(3)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中条山块体、峨嵋台地块体、鸣条岗次级块体均发生顺时针的掀斜变形;其中峨嵋台地块体、鸣条岗块体抬升方式由北东向南西方向逐渐抬升。上新世晚期以来中条山块体比峨嵋台地隆升量高约300m;第四纪以来中条山北麓断裂活动量约700 m,块体掀斜量超过100 m;第四纪以来峨嵋台地南缘断裂活动量约300 m,中更新世以来活动量约150 m;鸣条岗次级隆地早更新世晚期以来鸣条岗隆升量约100-150 m,中更新世快速抬升,隆升量超过100m。(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期刊2019-06-24)
徐东卓,尹海权,李胜虎,朱传宝[10](2019)在《乌海盆地岗德尔山西麓断裂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岗德尔山西麓断裂是桌子山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乌海盆地的控盆边界断裂.关于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性的研究成果很少.通过实地地质地貌调查、构造剖面分析以及OSL测年,综合分析研究该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综上所得,岗德尔山西麓断裂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有过明显活动的断裂.自观音庙至岗德尔山陵园,断裂整体走向近SN,倾向W,倾角80°左右,被切断的沉积层顶部或断裂上覆地层底部的OSL年龄样品测试结果分布在83.5~7.8 ka之间,最新活动时间集中在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之间;自岗德尔山陵园至黄河村,断裂整体走向NNE,倾向NWW-NW,倾角60°~80°,被切断的沉积层顶部或断裂上覆地层底部的OSL年龄样品测试结果分布在86.9~2.7 ka间,最新活动时间集中在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之间.根据岗德尔山西麓断裂野外调查所得的几何学特征,显示该断裂是一条由多条近平行的高角度断层组成的正断层系,整体表现出以拉张为主的运动特征.(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断裂活动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纸房断裂位于新疆东北部,是北天山地区一条NW向活动断裂,全长约140 km,其北接阿尔泰山,南临东天山,东接戈壁阿尔泰山,其周围多次发生过大地震。纸房断裂缺乏历史地震记录,为典型的地震空区,且位于Ⅰ、Ⅱ级活动块体边界带,断裂活动和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无人机航测、开挖探槽和年代测定,认为该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裂,以右旋走滑性质为主,兼具有逆冲性质,最新一次事件发生时间为1730~5170 aB.P.,单次事件垂直位移约为0.5 m,最近地震离逝时间应大于1730 aB.P.。通过对断裂附近发育的两个小型绿洲分布特点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断裂活动对绿洲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断裂活动性论文参考文献
[1].徐春明,汪春桃,许波,朱经亮.郯庐断裂活动性及其对京沪高速公路新沂段建设影响评价[J].灾害学.2019
[2].陈志华,杨攀新,郭春杉,胡伟华,黄帅堂.新疆纸房断裂活动性及其与沿线小型绿洲的关系[J].地震.2019
[3].吴富峣,蒋良文,张广泽,宋章.青藏高原东南缘德钦-中甸断裂中北段活动性及地震危险性评估[J].地质学报.2019
[4].张鹏,张媛媛,许汉刚,刘建达,陈建强.苏锡常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J].地震地质.2019
[5].雷东宁,乔岳强,胡庆,王秋良,林松.丹江断裂东段第四纪活动性及地震地质涵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9
[6].陈晨,康帅.西藏当雄地区活动断裂的遥感解译及地震活动性分析[J].国际地震动态.2019
[7].刘昌伟,常祖峰,李春光,曾平,马琳.GPS约束下川滇地区下地壳拖曳作用及断裂活动性有限元模拟[J].地震研究.2019
[8].陈文彬,宋毅盛,李小军,潘华,李金臣.怀安盆地北缘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J].地球学报.2019
[9].郭春杉.运城盆地主要断裂活动性及其相关块体变形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9
[10].徐东卓,尹海权,李胜虎,朱传宝.乌海盆地岗德尔山西麓断裂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性[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