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氧化活性物质论文-马天成,孙宇,刘雷

抗氧化活性物质论文-马天成,孙宇,刘雷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氧化活性物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玉米须,黄酮,响应曲面,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活性物质论文文献综述

马天成,孙宇,刘雷[1](2019)在《玉米须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鉴定抗氧化活性馏分中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构效关系探讨。方法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总黄酮提取工艺,测定不同提取物的DPPH,ABTS及FRAP总抗氧化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D101大孔树脂柱对提取物进行分离,采用LC-MS对活性馏分中的成分进行鉴定。测试黄酮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5%,提取时间78min,提取温度86℃,总黄酮提取量为2.35mg·g~(-1)。利用大孔树脂分离后,黄酮类成分主要聚集在60%乙醇-水洗脱馏分。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间存在着显着的正相关性。此外,从活性馏分中鉴定了7个黄酮类成分。对其中6个化合物的活性进行了测试,并进行了构效关系探讨。结论响应曲面法能有效地优化玉米须总黄酮提取工艺。玉米须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9年22期)

于春荣,董营,王英诺,常艳,于春艳[2](2019)在《复方黄芪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活性物质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黄芪、甘草和北五味子复方提取物(复方黄芪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相关活性物质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醇提热回流方法制备该复方提取物。在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中,实验分组为空白对照组、维生素C组(VC,阳性对照组)、复方黄芪提取物0.1、0.2和0.5 g/ml组,并通过对亚油酸自氧化的抑制作用、Oyaizu方法还原能力、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试,评价其抗氧化能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乙素含量,采用福林-酚法以没食子酸为标样测定总酚含量,以芦丁为标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与VC组比较,复方黄芪提取物0.1、0.2和0.5 g/ml组的亚油酸自氧化体系抑制率均显着增加(P<0.05),还原力均增强(P<0.05),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P<0.05)。浓度为0.1 g/ml的复方黄芪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54.39 mg/g、总酚含量为38.65 mg/g、五味子乙素含量为0.76 mg/g。结论本文研究的复方黄芪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总黄酮、总酚及五味子乙素含量分别为54.39、38.65和0.76 mg/g。(本文来源于《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包善思,姚瑶,孙博瑞,万云凤,焦士蓉[3](2019)在《腊梅花抗氧化活性物质微波辅助提取的响应面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对腊梅花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3个影响较大的提取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过筛目数大于100目、乙醇浓度26%、料液比1:32、提取时间51 s、微波功率440 W。通过3次平行实验,其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3.54±0.05)%。在该条件下对提取液成分进行分析,测得其多酚含量为39.84 mg/g、多糖含量为117.8 mg/g、总黄酮含量为26.1 mg/g。并对腊梅花茶与12种常见花茶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腊梅花茶的抗氧化活性仅次于玫瑰花茶和桂花茶。(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张茜,郑雅莹,李妍,江正强,刘海杰[4](2019)在《高压静电场预处理对花生芽活性物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高压静电场(high-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d,HVEF)技术应用于花生芽生产,探究其对花生籽粒萌发过程中活性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400kV/m处理组花生芽胚轴长度高于对照组;400kV/m处理组花生芽在第7天时总酚含量相比对照组提升了22.09%,黄酮含量于发芽第5天时达到最高;300kV/m处理组总黄酮含量较对照组显着增加了19.91%(P<0.05);400、450kV/m处理组花生芽白藜芦醇含量相比对照组分别显着提升了32.46%和20.94%(P<0.05);300、400kV/m处理组花生芽在生长过程中抗氧化能力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HVEF预处理可以提高花生芽多种活性物质的含量,增强其保健功能。(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7期)

周卿意骏,贺炜,张水寒[5](2019)在《基于DPPH-HPLC-Q-TOF-MS/MS技术的安化黑茶发酵前后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HPLC-Q-TOF-MS/MS)的安化黑茶抗氧化活性成分快速筛选和鉴别的方法,并对安化黑茶生茶及熟茶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分别进行检测和分析。方法:采用Inertsil ODS-2C18色谱柱(250mm×4. 6mm,5μm)反相HPLC梯度洗脱法分离各主要成分,在负离子模式下,利用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对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检测;进而在安化黑茶生茶及熟茶乙酸乙酯及正丁醇部位分别加入适量1,1-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作为实验组,避光室温反应30min后经液质联用分析,并与不加入DPPH的空白组物质进行比较,快速发现其活性成分;并采用对照品、文献比对、质谱裂解规律分析鉴定生茶、熟茶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结果:依据质谱裂解规律及文献检索,从安化黑茶生茶乙酸乙酯部位中共鉴定出32个抗氧化活性成分,从生茶正丁醇部位中共鉴定出28个抗氧化活性成分;从熟茶乙酸乙酯部位中共鉴定出31个抗氧化活性成分,从熟茶正丁醇部位中共鉴定出26个抗氧化活性成分。结论:利用DPPHHPLC-Q-TOF-MS/MS技术快速筛选和鉴别安化黑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有效方法,为其质量控制及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孙晶[6](2019)在《3个蓝靛果品种果实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性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蓝靛果种质资源收集、优良品种的选育、综合开发及利用提供参考,以蓝靛果栽培品种‘蓝鸟’‘蓓蕾’及野生蓝靛果为材料,比较3个蓝靛果品种果实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利用生理生化实验方法,测定各品种成熟果实提取液中可滴定酸、类黄酮、总酚、花色苷含量,分析DPPH、FRAP、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蓝鸟’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多,其体积分数为2.49%;按照类黄酮、总酚及花色苷的含量由高到低排序,3个品种依次为‘蓓蕾’、野生、‘蓝鸟’。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显示,3个蓝靛果品种果实的抗氧化能力差异较大,‘蓓蕾’果实抗氧化活性最高,其次是野生蓝靛果,‘蓝鸟’果实的抗氧化活性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蓝靛果果实的抗氧化能力与类黄酮、总酚、花色苷含量存在极显着相关性,其中,类黄酮含量与·OH清除能力相关系数最大,即蓝靛果果实类黄酮清除·OH的能力最强。综上可知,‘蓓蕾’果实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较高,抗氧化能力比其他2个蓝靛果品种强,适宜进行加工及内含物提取利用,是制备抗氧化剂的优良材料。(本文来源于《经济林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赵谋明,邹颖,林恋竹,吴见[7](2019)在《纳豆菌液态发酵荞麦产物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um,UPLC-MS/MS)技术鉴定纳豆菌液态发酵荞麦的发酵产物多酚提取物中多酚组成与结构,且通过超滤、乙醇分级沉淀、大孔树脂柱层析定向分离抗氧化肽,并采用UPLC-MS/MS鉴定多肽组成与结构。从发酵产物中共分离鉴定出8种多酚类化合物:咖啡酸、原儿茶酸、丁香酸、绿原酸、儿茶素、芦丁、牡荆素、金丝桃苷。采用超滤、乙醇分级沉淀及XAD-16大孔树脂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富含抗氧化肽的体积分数40%乙醇溶液洗脱组分(蛋白质量分数为66.51%、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为1 731.52μmol/g)。从发酵产物中共分离鉴定出27条多肽,搜索Mascot数据库得到23条均为七肽以上多肽,在BIOPEP数据库中搜索均未经报道,且所有肽段都包含疏水性氨基酸,其中有11条肽段含有至少一个强抗氧化氨基酸。GDKIYNVF中的IY片段、CRNLLLYPAGA中的LY片段、PWFFTST中的PW片段以及QGSGGPPIV中的GPP片段等在BIOPEP数据库中均被报道具有抗氧化活性。所鉴定的多酚、多肽是发酵产物发挥抗氧化活性重要的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3期)

侯泽豪,孙坤坤,魏淑东,王书平,张迎新[8](2019)在《一份特有红花甜荞活性物质的抗氧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份特有红花甜荞‘HHTQ’为试验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该红花甜荞子叶、叶片、叶柄和花序中的花青素质量分数,同时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这4个部位的总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DPPH·清除能力和ABTS~+·清除能力3种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结果表明,红花甜荞中4个不同组织的总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为1.32~3.43 mg/g、26.59~225.47mg/g和16.28~128.96 mg/g。花序中的花青素以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为主,叶柄和子叶中的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占比较高,子叶中则表现为等量积累这2种单体形式。4个不同部位的总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差异显着,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较大,以花序中的总酚(225.47mg/g)和总黄酮(128.96 mg/g)质量分数最大,体外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为叶片和子叶,以叶柄最低。该材料具有鲜艳的表型性状,同时含有丰富的酚类物质和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具有潜在的保健产品开发和观赏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周广志,鲁敏,安华明[9](2019)在《刺梨及其近缘种质叶片主要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刺梨及其2个近缘种质无籽刺梨和无刺刺梨叶片中活性物质含量变化及其对抗氧化能力的贡献,本研究以刺梨、无籽刺梨和无刺刺梨为试验材料,测定其不同叶龄叶片(幼叶、成熟叶和老叶)中维生素C(Vc)、总叁萜、总酚、总黄酮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并用铁离子还原(FRAP)、2,2'-联氨-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和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3种体系分析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同时对5种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材料的不同叶龄叶片中,总酚、总黄酮、Vc含量和SOD活性变化以及3种抗氧化活性均依次表现为成熟叶>幼叶>老叶,而总叁萜含量均在老叶中为最高; 3个试验材料成熟叶中,无刺刺梨的总酚含量及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刺梨的Vc含量及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无籽刺梨的SOD活性及其对FRAP抗氧化能力均高于其他2个材料,刺梨老叶中的总叁萜含量显着高于其他2个材料。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总黄酮、Vc与3种抗氧化方法测定结果呈显着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成熟叶中具有抗氧化能力的5种活性物质对抗氧化能力贡献依次表现为总酚、Vc>总叁萜、SOD>总黄酮,且3种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0%以上。本研究结果为了解和开发利用上述3个蔷薇属种质叶片功能成分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马怀义,马雄,马科达,马伟雄[10](2019)在《甘南高原黄玛卡根叶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和主要活性物质含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甘南高原栽培的黄玛卡(Lepidium meyenii Walp)根、叶为试验材料,分别对根、叶抗氧化能力,总黄酮、总酚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黄玛卡叶的自由基抑制率(I)、铁离子还原/氧化能力(FRAP),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均显着大于根。(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4期)

抗氧化活性物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黄芪、甘草和北五味子复方提取物(复方黄芪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相关活性物质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醇提热回流方法制备该复方提取物。在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中,实验分组为空白对照组、维生素C组(VC,阳性对照组)、复方黄芪提取物0.1、0.2和0.5 g/ml组,并通过对亚油酸自氧化的抑制作用、Oyaizu方法还原能力、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试,评价其抗氧化能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乙素含量,采用福林-酚法以没食子酸为标样测定总酚含量,以芦丁为标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与VC组比较,复方黄芪提取物0.1、0.2和0.5 g/ml组的亚油酸自氧化体系抑制率均显着增加(P<0.05),还原力均增强(P<0.05),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P<0.05)。浓度为0.1 g/ml的复方黄芪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54.39 mg/g、总酚含量为38.65 mg/g、五味子乙素含量为0.76 mg/g。结论本文研究的复方黄芪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总黄酮、总酚及五味子乙素含量分别为54.39、38.65和0.76 mg/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氧化活性物质论文参考文献

[1].马天成,孙宇,刘雷.玉米须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

[2].于春荣,董营,王英诺,常艳,于春艳.复方黄芪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活性物质含量测定[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9

[3].包善思,姚瑶,孙博瑞,万云凤,焦士蓉.腊梅花抗氧化活性物质微波辅助提取的响应面优化研究[J].食品科技.2019

[4].张茜,郑雅莹,李妍,江正强,刘海杰.高压静电场预处理对花生芽活性物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9

[5].周卿意骏,贺炜,张水寒.基于DPPH-HPLC-Q-TOF-MS/MS技术的安化黑茶发酵前后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9

[6].孙晶.3个蓝靛果品种果实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性的比较[J].经济林研究.2019

[7].赵谋明,邹颖,林恋竹,吴见.纳豆菌液态发酵荞麦产物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J].食品科学.2019

[8].侯泽豪,孙坤坤,魏淑东,王书平,张迎新.一份特有红花甜荞活性物质的抗氧化特性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19

[9].周广志,鲁敏,安华明.刺梨及其近缘种质叶片主要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性分析[J].核农学报.2019

[10].马怀义,马雄,马科达,马伟雄.甘南高原黄玛卡根叶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和主要活性物质含量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19

标签:;  ;  ;  ;  

抗氧化活性物质论文-马天成,孙宇,刘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