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对流冷凝传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对流冷凝传热,不凝性气体,润湿性,管束效应
对流冷凝传热论文文献综述
唐上朝,胡浩威,牛东,唐桂华[1](2016)在《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时不同润湿性管束对流冷凝传热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工业中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场合下蒸气的高效冷凝传热,建立了混合蒸气水平管束外对流冷凝传热实验系统,通过化学刻蚀与自组装方法对光管管束、2D肋管管束和3D肋管管束进行疏水与超疏水表面改性处理。当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时,对不同润湿性管束表面的冷凝形式及管束间冷凝液流型进行可视化观测。实验研究了冷却水流速、混合蒸气流速、水蒸气体积分数等因素对不同润湿性的冷凝式换热器对流冷凝传热系数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水蒸气体积分数条件下管束效应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当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时,冷凝液在管束间形成滴状流,水蒸气体积分数对不同润湿性的冷凝式换热器的对流冷凝传热特性影响显着,随着管排数增加,对流冷凝传热系数增大,管束效应对超疏水光管管束的强化作用最大,当水蒸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1%时,9排超疏水光管管束的对流冷凝传热系数是单排的1.53倍,而当水蒸气体积分数约为23%时,9排超疏水光管管束的对流冷凝传热系数是单排的1.34倍。(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邢峰[2](2015)在《倾斜管内R245fa对流冷凝传热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倾斜管内有机工质冷凝换热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掌握其传热规律可以优化换热设备,节约能源。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小管径的空调管等,而随着ORC等低品位能源的兴起,冷凝管径逐渐增大,因此,本文依托北京市低品位能源与多相流动传热重点实验室,通过实验研究较大管径倾斜管内R245fa冷凝传热。本文在内径14.81mm,长1200mm的倾斜管内进行R245fa对流冷凝传热实验。实验工况为:R245fa质量流速200~700 kg/m2s,入口干度0.1~0.9,相应的弗劳德数为0.174~2.153,实验段入口饱和温度55.5℃,实验段倾角从垂直向下变化到垂直向上,分别为θ=-0°、±4°、±8°、±15°、±30°、±45°、±60°、±900°实验中流型主要为分层流、间歇流和环状流。实验结果表明:冷凝传热系数随倾角增大有上升趋势,且在弗劳德数远小于1时,上升趋势明显,随着弗劳德数增大至1并继续增大,上升趋势逐渐消失。在水平角度及其附近微倾角范围内,无论增大或者减小倾角,其传热系数相对于水平角传热系数均增大。在整个倾角范围内,传热系数随角度成非线性波动趋势。通过可视化分析传热规律得出结论:角度增加时,汽液界面形成强烈的界面波,强化传热。角度下降时,液位降低,热阻减小,强化传热。在不同倾角下,界面波、液位高度、流型、重力、惯性力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相互竞争,引起了传热系数的波动趋势。同时,针对传热系数随角度的增大及波动趋势,拟合出关于角度的冷凝传热关联式,其平均误差及均方根误差分别为6.36%、5.97%。(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5-03-01)
顾黎昊,凌祥,彭浩[3](2012)在《基于翅片板结构的烟气对流冷凝传热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冷凝实验台上对一种用于冷凝式烟气余热回收的翅片板换热器进行实验,研究了该结构的传热和流动性能,分析了烟气温度、流速等对冷凝的影响,得到了Nu-Re和f-Re曲线,并对该换热结构在干空气风洞实验台上测试的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由于大量不凝性气体的影响(质量分数为92%),冷凝传热对整体传热性能的强化并不明显,伴随有冷凝的烟气表面传热系数约为相同工况下无凝结表面传热系数的1.1~1.2倍.得到了无量纲数冷凝传热准则关联式,可以为冷凝式翅片板换热器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兰忠,房正,张崇峰,白涛,马学虎[4](2011)在《涂层表面上湿热空气对流冷凝传热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加湿热空气模拟燃气锅炉的尾部烟气,通过热管换热器进行对流冷凝传热实验研究;并利用十八烷基硫醇形成的分子自组装膜对热管表面进行改性,从而强化冷凝传热。实验在较大的加湿热空气温度(70~120℃)和水蒸气体积分数(0%~20%)范围内进行,主要研究了对流冷凝传热的影响因素和分子自组装膜的强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水蒸气体积分数、加湿热空气的质量流量和入口温度是影响对流冷凝传热的主要因素,拥有分子自组装膜的改性表面对冷凝传热有极好的强化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11期)
管鹏,贾力,齐巍[5](2010)在《水平翅片管外混合气体对流冷凝传热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usselt理论为基础,结合修正的膜理论,对含湿混合气体横掠水平翅片管外时的翅片表面对流冷凝传热机理进行研究。建议了分区处理方法,建立了翅片侧壁和光管上的液膜流动和传热模型。得到了管壁温度、烟气进口温度和雷诺数对总凝结液量的影响,以及翅片侧壁液膜的厚度分布。(本文来源于《热科学与技术》期刊2010年04期)
房正[6](2008)在《用于烟道气热回收的热管换热器中对流冷凝传热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冷凝式锅炉通过降低排烟温度,使烟道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并释放出潜热,从而使得锅炉热效率大大提高。本文采用将水蒸气和空气在填料塔内相混合而产生加湿热空气的方法来模拟烟道气,研究了热管换热器内加湿热空气的对流冷凝传热的特性,和由十八烷基硫醇制备的分子自组装膜对该传热过程的强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水蒸气体积分数、加湿热空气Re数和入口温度以及传热表面冷凝形态是影响冷凝液量、换热器总传热量和对流冷凝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本文实验装置首先通过计算、设计、加工以及组装调试。实验在常压、绝热保温条件下进行。其中加湿热空气Re数为1010~2525,入口温度为70~120℃,其中水蒸气体积分数为0~20%。实验表明,水蒸气的冷凝液量和加湿热空气的对流冷凝传热系数随水蒸气体积分数及加湿热空气的Re数的增加而增加,随入口温度的增加而减小。总传热量随着水蒸气体积分数、加湿热空气的Re数和入口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实验范围内,加湿热空气侧Nu数最高可达158,其传热系数为515W/m~2·K。由十八烷基硫醇制备的疏水表面能够促进滴状冷凝。通过机理分析和实验表明,滴状冷凝对传热有极好的强化作用。当水蒸气体积分数越高,加湿热空气和入口温度Re数越低时,滴状冷凝强化传热的效果越明显。在实验范围内,对流冷凝传热系数的最高强化比为1.58。通过对加湿热空气对流冷凝传热过程的理论分析以及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新的无量纲数Fr,并建立了气体横掠管束发生膜状和滴状冷凝的对流传热准则关系式。(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张正国,王世平,耿建军,林培森[7](1998)在《强制对流冷凝传热强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强制对流条件下,非共沸混合工质R11/R113在叁排水平直列光滑管及花瓣形翅片管束外的冷凝传热。实验结果表明:花瓣形翅片管由于具有特殊的叁维翅片结构,既能激发流动的蒸气产生强烈地湍流,减小其气膜热阻,又能充分发挥冷凝液表面张力的作用,减少其液膜热阻,从而显着地强化了非共沸混合工质在管束外的冷凝传热。在相同热流率下,其管束平均冷凝传热系数是光滑管管束的3~5倍。(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1998年03期)
周兴求,王世平,邓颂九[8](1996)在《双组分混合物自然对流冷凝传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互溶性双组分混合物在水平光滑管上的自然对流冷凝传热性能。文章推导出了双组分理想混合物的需点与泡点之间的温度差计算公式。利用这一公式提出了双组分理想混合物在大空间水平光滑管上全冷凝时的传热膜系数的计算公式。该公式的物理意义明确,其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偏差小于15%。(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6年08期)
对流冷凝传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倾斜管内有机工质冷凝换热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掌握其传热规律可以优化换热设备,节约能源。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小管径的空调管等,而随着ORC等低品位能源的兴起,冷凝管径逐渐增大,因此,本文依托北京市低品位能源与多相流动传热重点实验室,通过实验研究较大管径倾斜管内R245fa冷凝传热。本文在内径14.81mm,长1200mm的倾斜管内进行R245fa对流冷凝传热实验。实验工况为:R245fa质量流速200~700 kg/m2s,入口干度0.1~0.9,相应的弗劳德数为0.174~2.153,实验段入口饱和温度55.5℃,实验段倾角从垂直向下变化到垂直向上,分别为θ=-0°、±4°、±8°、±15°、±30°、±45°、±60°、±900°实验中流型主要为分层流、间歇流和环状流。实验结果表明:冷凝传热系数随倾角增大有上升趋势,且在弗劳德数远小于1时,上升趋势明显,随着弗劳德数增大至1并继续增大,上升趋势逐渐消失。在水平角度及其附近微倾角范围内,无论增大或者减小倾角,其传热系数相对于水平角传热系数均增大。在整个倾角范围内,传热系数随角度成非线性波动趋势。通过可视化分析传热规律得出结论:角度增加时,汽液界面形成强烈的界面波,强化传热。角度下降时,液位降低,热阻减小,强化传热。在不同倾角下,界面波、液位高度、流型、重力、惯性力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相互竞争,引起了传热系数的波动趋势。同时,针对传热系数随角度的增大及波动趋势,拟合出关于角度的冷凝传热关联式,其平均误差及均方根误差分别为6.36%、5.9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流冷凝传热论文参考文献
[1].唐上朝,胡浩威,牛东,唐桂华.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时不同润湿性管束对流冷凝传热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6
[2].邢峰.倾斜管内R245fa对流冷凝传热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3].顾黎昊,凌祥,彭浩.基于翅片板结构的烟气对流冷凝传热性能[J].航空动力学报.2012
[4].兰忠,房正,张崇峰,白涛,马学虎.涂层表面上湿热空气对流冷凝传热的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
[5].管鹏,贾力,齐巍.水平翅片管外混合气体对流冷凝传热的理论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10
[6].房正.用于烟道气热回收的热管换热器中对流冷凝传热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7].张正国,王世平,耿建军,林培森.强制对流冷凝传热强化[J].化学工程.1998
[8].周兴求,王世平,邓颂九.双组分混合物自然对流冷凝传热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