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迪斯尼+沃尔玛+耐克——蓝猫的卡通产业化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吕一凡[1](2019)在《消费经济视域下的中国影视衍生品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影视作品的经济价值被强调的影视产业化过程中,如何实现影视产业收入的多元化意义重大。目前,我国的票房收入屡创新高,电视节目、电视剧与网络剧的蓬勃发展与影视“IP”掀起的投资热潮虽体现了我国影视产业的红火,但我国的影视衍生品开发在高度发展的影视产业中相对乏力,对该产业的经济贡献有限,难以与影视作品的内容创作与发展形成良好互动。这一方面不利于影视衍生产业的发展,也使我国影视产业错失了一大收入来源。本文通过营销学中的“4Ps(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理论对我国影视衍生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系统分析,发现我国当下的影视衍生品产业虽然包含的产品类别较全、销售渠道丰富,但是存在着产品开发朝低龄趋势发展、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销售渠道缺乏维护等问题。同时,由于优质国产影视“IP”的缺乏,影视内容的价值较低且难以附加在衍生品的商品(服务)载体上,导致影视衍生品难以与一般商品区分开来,造成了衍生品定价的困难。另外,在我国影视营销体系中,常常将影视衍生品作为影视内容宣传的“附庸”,其地位位于产业链末端,使影视衍生品本身的宣传与销售不被重视,极大限制了我国影视衍生产业的成长空间。在“4Ps”分析中,我国影视衍生品开发呈现出了“在各个领域都有尝试,各个环节均有实践,但难以进步”的局面。为此,本文以对应“4Ps”的“4Cs(customer,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营销框架,从消费者视角出发来探寻其中缘由。通过比对发现,因我国影视衍生品品类多而不全、开发不平衡的局面,使我国不少消费者难以在心仪的影视“IP”衍生品中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还有不少影视“IP”虽然有潜在消费群体,但没有开发衍生业务。其次,我国衍生品销售渠道的维护不力与促销的欠缺,致使消费者获得影视衍生品的便利性不高,而且难以找到售后投诉与消费体验反馈的有效途径。结合“4Ps”与“4Cs”的分析,文章提出:优质“IP”创作困境是我国影视衍生品开发在消费者与影视从业者双重角度下均暴露的问题,也是改变我国影视衍生品产业现状的关键。笔者通过将“4Ps”与“4Cs”两大框架纳入“IMC(整合营销传播)”的“5R(relevance,receptivity,response,recognition,relationship)”模型中讨论。参照迪士尼公司的业务架构与其衍生产业的整合之路,本文对迪士尼的影视营销活动从相关力、开放力、响应力、识别力与关系力五个方面作了全面的梳理比对。经过分析,本文认为迪士尼的成功来自于对旗下“IP”资源的良好维护、对产业新形态的不断探索与整合以及对客户需求与反馈的尊重。我国影视衍生品的开发问题集中体现于影视作品的内容价值与其商品载体的脱钩,而该现象是由于“IP”创作乏力引起的。国内影视“IP”生产者对受众与消费者需求的不尊重和“急功近利”的投资导致了当前衍生品开发的问题和困境。解决我国影视衍生品的开发问题需要从尊重受众与消费者需求,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间稳固、可持续并响应及时的沟通渠道开始。
胡夏滢[2](2016)在《社会化网络时代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动漫自诞生以来一直面临着尴尬的处境:一方面国内广阔的消费市场大部分被日本与美国动漫占领,另一方面,本土动漫制作单位需要依靠政策扶植才得以存活。这种国外动画垄断市场、国产动画全面势弱的现象,不断促使中国动漫走向产业化发展。而随着新媒介力量的推动,动漫产业现已不仅仅是一种基于专业化分工的经济和产业形态,它也受制于社会、文化等各种要素构成的复杂、多维的社会关系网络,这种社会网络结构直接决定了未来国产动漫的竞争力。从历时性发展的眼光来看,上世纪60年代的国产动画片也曾惊艳世界,但此后中国的动画事业逐渐衰落。在经历了文革期间的动画断层与80年代引进动画片的冲击后,中国动漫产业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开始了其复兴之路。目前中国动漫产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大,并初步完成了动漫资源和创新优势的整合,形成了以渤海湾动漫创意产业圈、长三角动漫创意产业圈和珠三角动漫创意产业圈为核心的发展格局。不过,我国动漫产业的结构和规划并不完善。由于漫画市场的缺失导致产业链前端预测失效,从而无法以低成本的方式对动漫作品进行市场预估。正是由于无法规避风险,动漫公司难以获得电视台、衍生产品制造商等相关企业的支持,以实现融资和分散风险,也无法保障动画片的质量。它们只能通过制作足够长的动画片来达到市场累计效应,并换取国家扶植资金。再加上人才、技术和资金储备等硬性条件的欠缺,整个动漫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困境,发展可谓步履维艰。中国动漫产业要想持续发展,就需要建立各环节风险均摊、利益均分、既相互竞争又互相整合的产业发展链。制度环境、制作团队、播出平台和衍生产品便是其中的具体要素。事实上,社会化与网络化的进程已经为中国动漫产业带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普及使动漫产品的传播介质、呈现方式以及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报刊、图书、磁带、胶片、光盘介质+物理运输”被如今的“数字格式+网络传输+多种终端呈现”所取代。视频网站、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模式纷纷实践于动漫产业之中,以IP为核心的多元融合性动漫产业正逐渐成为主流文化业态。放眼未来,在不可逆转的全球化竞争中,在社会化网络时代的产业转型中,国产动漫必须走一条创新发展之路:打造动漫全产业链模式,推行整合传播营销模式,建立专业的动漫产权保护体系,并最终通过产业战略与生产重心的调整,使动漫技术向相关行业辐射,扩大动漫产业的边界,构建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大动漫”蓝图。
王艳[3](2015)在《中国动漫产业创意开发论 ——基于艺术创造与市场经营的双向考察》文中指出动漫产业整个产业架构中贯穿着"创意"的思想,践行着从"作品"到"产品"的整个创新生产过程。本文运用文化产业学中文化产品生产理论、产业经济学中产业链价值理论、文艺作品文本解读分析理论,针对动漫兼具"作品艺术生产"与"产品市场经营"的双重属性的各自表征,以及两者的"交融超越"进行研究。在"绪论"中进行了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综述与内容、理论应用与创新的详尽分析基础上,全文研究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逐步展开与推进。一是动漫属性:作品艺术创造与产品市场经营。这是全文研究的基础,点明了动漫的特殊性,与单纯的艺术品和商品有所不同。总论动漫"艺术创造"和"市场经营"之双重属性,以及两者是如何实现内容作品的艺术创造与文化商品的经济追求。在此基础上,探讨动漫创意产业链中艺术性表达的环节创意,以及市场性追求的环节创意,分析双向创意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特色;二是艺术创造:作为艺术作品表达的动漫创意。这是针对动漫属性之一的"艺术性"的研究。这部分主要围绕一件文艺作品创造中重要的三个要素的创意开发策略:动漫的题材故事创新、动漫的艺术形象嬗变、动漫的精神思想探索,探讨其如何为产业后续的市场经营做好基础和前提准备;三是市场经营:作为商业价值追求的动漫创意。这是针对动漫属性之二的"商品性"的研究,主要围绕一件文化商品市场经营中重要的三个要点的创意开发策略:衍生产品开发、媒介传播创新、营销模式拓展,探讨其如何推动与促进动漫前期的艺术创造;四是交融超越:艺术创造与市场经营的创意融合。这一部分主要在前面双向考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提炼与升华。文章分别从产业链创意建构、品牌化创意驱动、整合性创意引领三个角度,探讨中国动漫如何实现艺术与商业的协同优化发展,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国际提升的重要媒介,积极传播中国故事。总之,本论文遵循动漫的双重属性创意开发思路,研究动漫从前期"作品创意"到后期"经营创意",探讨其如何与当前国内外文化市场进行有效衔接,得出适应于当前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中国动漫创意开发战略,以期为中国动漫产业在理论建构、行业实践、政策导向等方面,提供相应的学理参考。
杨健[4](2014)在《基于钻石理论的中国动漫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动漫产业作为信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被誉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目前,动漫产业已经在全球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和消费市场。而且,动漫产业与国家软实力建设息息相关,是国家文化安全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未成年人思想健康成长过程中的有力切入点。当前我国的动漫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与美国、日本、韩国的动漫强国相比,在产业规模、产业链构成、盈利能力、影响力等众多方面存在巨大差距,笔者在动漫产业中从业近10年的经历中,体味颇深,试图通过系统化的研究,为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本文主要从管理学的“竞争战略理论”角度,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客观定量地分析、比较和评价当前中国的动漫产业发展状况,并借鉴国外动漫发达国家发展动漫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指出中国动漫产业竞争力的长处和短板,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引导中国的动漫产业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取长补短,抓住机遇,提升中国动漫产业的竞争力。文章对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进行了完善,基于动漫产业的特点,系统化的依托其六大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政府和机遇,对中国动漫产业竞争力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将上述六个一级要素细化为若干个二级要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动漫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基于此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做出了中国动漫产业竞争力预测模型。然后,成功应用此模型,对“中国动漫产业产值”进行了预测。在文章建立的中国动漫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创新性的进行案例分析。基于钻石模型六大要素及其二级要素,从“优势要素”和“劣势要素”两个角度,对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五个标志性案例进行了横向对比分析,为中国动漫产业竞争力发展对策提供决策依据。然后,针对中国动漫产业竞争力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钻石模型要素,提出了中国动漫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徐贤如[5](2013)在《中国动画市场化、产业化探索——以《蓝猫淘气3000问》和《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至今的中国动画市场化、产业化探索的分析,认为这一探索历程可以2004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主要是原有动画体制的转型探索,后一阶段则着重于动画市场环境的构建探索。分别分析了两阶段中推动国产动画市场化、产业化探索的原因,并选取典型案例来分析各阶段探索的具体情况。
徐贤如[6](2013)在《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中国动画市场化产业化转型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中国动画发展面临困境。本文以文化创意产业的视角,试图对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的中国动画市场化、产业化转型探索进行探讨。首先,分析推动这一转型探索的社会环境、动力因素,进而,结合代表性的动画案例探讨了转型探索的具体情况,分析此转型探索的成功和不足。文章最后指出,完善中国动画体制的同时,其市场化、产业化需要立足于民族文化沃土。
凌旗[7](2013)在《动漫品牌营销传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2011年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国家加大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力度,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占据大量份额的动漫产业备受关的注。我国有着良好的动漫市场潜力,然而大部分动漫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较之美、日、韩等动漫大国,还存在着发展思路不清晰、动漫品牌影响力低下等问题。但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中国动漫品牌还难以形成强势的竞争力,要缩短我国动漫产业与世界动漫产业间的距离还要走较长的路。本文认为要树立起中国的强势动漫品牌,就应当在动漫品牌传播和营销方面下功夫,以增强我国动漫品牌的竞争力。营销传播是动漫品牌发展的关键。本文结合品牌相关理论及国内外动漫企业的实践经验,运用文献综述法对动漫品牌的发展、建立、传播等问题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了动漫品牌的营销传播方式。论文首先分析了国外动漫大国的成功经验,指出了国内动漫品牌的发展现状和困境;随后,比较分析了国内动漫品牌的失败案例进行了品牌授权的反思,识别出不适用于中国环境的动漫品牌的营销传播模式;最后总结了动漫品牌营销传播取得成功的因素,对中国动漫品牌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结论和建议,指出国内动漫企业应当立足品牌,创新营销模式,提升国产动漫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国内动漫产业的长足发展。
符睿[8](2012)在《湖南动漫“蓝猫”品牌效应研究》文中指出"蓝猫"作品凝聚了中国本土的文化特色,其经营管理模式突出规模效应,"蓝猫"品牌的衍生产品不断丰富。笔者对国产动画产业的典型代表——湖南三辰集团的"蓝猫"进行个案研究,试图找出其中的成功经验,并对"蓝猫"模式进行了深层次的反思,以期为今后国产动画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
邵慧[9](2011)在《论中国动漫衍生产品受众的“族群”生态》文中研究表明动漫产业在不断地发展,同时也带动了衍生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后续产品的发展又对动漫产业链形成良性的促进作用。中国动漫产业经过了艰难的探索,人们的传播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动漫产品的受众形象逐渐倍受重视。准确而清醒地认识当前的受众现状,深入地理解他们的地位与作用,无疑能推动动漫产业的快速前行。
伏睿[10](2009)在《蓝猫的卡通产业化策略》文中研究表明卡通片,一直是孩子们的欢乐源泉,被赋予独特性格的卡通人物形象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聚集人气和商业价值的"金矿"。国外的卡通偶像如米老鼠、kitty猫、加菲猫等所代表的,绝不仅仅是好看的动画片,而是围绕卡通形象所构成的庞大的产品体系。美
二、迪斯尼+沃尔玛+耐克——蓝猫的卡通产业化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迪斯尼+沃尔玛+耐克——蓝猫的卡通产业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消费经济视域下的中国影视衍生品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对象 |
1.“影视衍生品”相关概念辨析 |
2.本文研究对象限定 |
(三)研究现状 |
1.影视衍生产业发展 |
2.影视/“IP”营销与整合营销传播 |
(四)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际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一、我国影视衍生品开发现状研究 |
(一)意识萌芽 |
(二)市场初探 |
(三)多元发展 |
1.电视衍生品继续发展 |
2.电影衍生品进步显着 |
3.传统模式与旧“IP”的复兴 |
二、我国影视衍生品开发问题分析 |
(一)我国影视衍生品生产现状分析 |
1.“产品”维度——品种失衡,质量参差 |
2.“价格”维度——价值模糊,定价困难 |
3.“渠道”维度——纷繁多样,维护不力 |
4.“促销”维度——缺乏协同,难达目标 |
(二)我国影视衍生品消费者体验现状分析 |
(三)市场现状综合分析 |
三、整合营销传播:我国影视衍生品开发新策略 |
(一)整合营销传播的引入 |
(二)迪士尼——资源整合的可能借鉴 |
1.强大的影视价值塑造:媒介融合的实践者 |
2.全面的衍生产业思维:生活方式的提供者 |
3.协调的“关系力”建设:顾客声音的倾听者 |
(三)“整合”对我国影视衍生品发展的启示 |
1.“米奇”的启示:“IP”维护的重要性 |
2.解决之道:强化“关系力”的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社会化网络时代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一节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历程 |
第二节 中国动漫产业市场现状 |
第三节 中国动漫产业竞争格局 |
第二章 社会化网络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
第一节 社会化网络时代的动漫产业特征 |
第二节 社会化网络时代中国动漫产业的竞争优势 |
第三节 社会化网络时代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困境 |
一、纠葛中的体制与市场 |
二、饱受诟病的低龄定位 |
三、断裂的产业链状结构 |
第三章 社会化网络时代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之具体要素 |
第一节 国家政策:理性扶植,加大支持力度 |
第二节 制作团队:理念为先,打造优质IP |
第三节 播出平台:合理收购,优化资源配置 |
第四节 衍生产品:全面开发,加强品牌经营 |
第四章 社会化网络时代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之宏观策略 |
第一节 动漫生产环节:打造动漫全产业链模式 |
一、推行“泛娱乐战略” |
二、组建平台型企业 |
三、“大动漫”产业观 |
第二节 动漫营销环节:新媒体的整合传播营销 |
一、动漫形象的品牌营销 |
二、新媒体的传播营销 |
三、新型整合营销模式 |
第三节 动漫文化建设:推动动漫产业转型升级 |
一、关注动漫版权生态 |
二、实现社会价值引导 |
三、文化科技融合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中国动漫产业创意开发论 ——基于艺术创造与市场经营的双向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基于中国动漫属性的双向创意研究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时代与产业背景 |
1.1.2 学理与现实意义 |
1.2 研究综述与内容 |
1.2.1 研究综述与趋势 |
1.2.2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3 理论应用与创新 |
1.3.1 研究理论与应用 |
1.3.2 研究方法与创新 |
2 动漫属性:作品艺术创造与产品市场经营 |
2.1 动漫的艺术表达与经济效益 |
2.1.1 内容作品的艺术表达 |
2.1.2 文化商品的经济追求 |
2.2 双重属性产业链各环节开发 |
2.2.1 艺术性表达的环节创意 |
2.2.2 市场性追求的环节创意 |
2.3 双向创意国际经验与中国特色 |
2.3.1 "他山之石"的国际借鉴 |
2.3.2 "本土之源"的民族特色 |
3 艺术创造:作为艺术作品表达的动漫创意 |
3.1 中国动漫的题材故事创新 |
3.1.1 域外求索与本土溯源 |
3.1.2 传统阐释与当代叙事 |
3.2 中国动漫的艺术形象嬗变 |
3.2.1 形象符号的市场带动 |
3.2.2 中国语境的意义载体 |
3.3 中国动漫的精神思想探索 |
3.3.1 东方审美的形象呈现 |
3.3.2 中国价值的生动彰显 |
4 市场经营:作为商业价值追求的动漫创意 |
4.1 中国动漫的衍生产品开发 |
4.1.1 立足原作的二度创造 |
4.1.2 基于原作的消费增值 |
4.1.3 "蓝猫"系列衍生产品开发例析 |
4.2 中国动漫的媒介传播创新 |
4.2.1 媒介形态与作用价值 |
4.2.2 媒介创新与优化配置 |
4.2.3 《知音漫客》媒介传播创新例析 |
4.3 中国动漫的营销渠道拓展 |
4.3.1 受众核心的营销建构 |
4.3.2 创意营销的类型拓宽 |
4.3.3 中国国际动漫节营销拓展例析 |
5 交融超越:艺术生产与市场经营的创意融合 |
5.1 产业链创意建构 |
5.1.1 漫画到动画链式发展 |
5.1.2 作品与产品互为作用 |
5.2 品牌化创意驱动 |
5.2.1 中国"制造"到"创造" |
5.2.2 产品综合性影响力凝练 |
5.3 整合性创意引领 |
5.3.1 民族软实力文化载体 |
5.3.2 产业转型升级化发展 |
6 余论:中国动漫,艺术与商业协同发展中传播"中华故事” |
附录 |
1 本研究所涉及国产动漫作品统计表(作者整理绘制) |
2 十年间中国动漫产业重要政策通知统计表(作者整理绘制) |
3 中国动漫艺术创造与市场经营双向互动结构图(作者原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相关成果 |
(4)基于钻石理论的中国动漫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动漫产业概述 |
1.1.2 动漫产业特征 |
1.1.3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历程 |
1.1.4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
1.2.1 动漫产业与国家软实力 |
1.2.2 动漫产业与国家文化安全 |
1.2.3 动漫产业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动漫产业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动漫产业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钻石模型的理论基础 |
2.1 竞争战略理论 |
2.2 钻石理论模型 |
2.2.1 钻石理论模型的概述 |
2.2.2 “钻石模型”的理论评述 |
2.2.3 “钻石模型”的理论发展 |
第3章 全球动漫产业竞争优势分析 |
3.1 美国动漫产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
3.1.1 资本与技术驱动下的生产要素整合 |
3.1.2 好莱坞电影产业的拉动作用 |
3.2 日本动漫产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
3.2.1 动画与漫画产业相融合 |
3.2.2 漫画奠定市场基础,动画发行进军国际 |
3.2.3 日本动漫的产业链发展 |
3.3 韩国动漫产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
3.3.1 韩国政府极力扶持 |
3.3.2 韩国游戏产业的异军突起 |
3.4 美国、日本、韩国动漫产业竞争优势总结 |
第4章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动漫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建立 |
4.1 基于钻石模型的动漫产业竞争力要素构成 |
4.2 生产要素的指标体系 |
4.2.1 生产要素的二级要素解析 |
4.2.2 动漫产业生产要素的量化数据 |
4.3 需求条件的指标体系 |
4.3.1 需求条件的二级要素解析 |
4.3.2 动漫产业需求条件的量化数据 |
4.4 企业战略的指标体系 |
4.4.1 企业战略的二级要素解析 |
4.4.2 动漫产业企业战略的量化数据 |
4.5 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产业链)的指标体系 |
4.5.1 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二级要素解析 |
4.5.2 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量化数据 |
4.6 政府因素的指标体系 |
4.6.1 政府因素的二级要素解析 |
4.6.2 政府因素的量化数据 |
4.7 动漫产业机遇的指标体系 |
4.7.1 机遇因素的二级要素解析 |
4.7.2 机遇因素的量化数据 |
第5章 基于钻石理论的中国动漫产业竞争力评价及产值预测模型 |
5.1 中国动漫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
5.1.1 因子分析法理论基础 |
5.1.2 竞争力评价模型的建立 |
5.2 中国动漫产业产值预测模型 |
5.2.1 一元线性回归理论 |
5.2.2 动漫产值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6章 案例分析 |
6.1 案例选取 |
6.1.1 《大闹天宫》 |
6.1.2 “虹猫”和“蓝猫” |
6.1.3 《魔比斯环》 |
6.1.4 《喜羊羊和灰太狼》 |
6.1.5 《熊出没》 |
6.2 基于钻石模型要素的案例解析 |
6.2.1 《大闹天宫》的产业要素解析 |
6.2.2 “虹猫”和“蓝猫”的产业要素解析 |
6.2.3 《魔比斯环》的产业要素解析 |
6.2.4 《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产业要素解析 |
6.2.5 《熊出没》的产业要素解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中国动漫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
7.1 生产要素 |
7.1.1 中国动漫产业资本投入策略 |
7.1.2 动漫产业的人力资源建设策略 |
7.1.3 动漫产业技术创新策略 |
7.1.4 动漫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策略 |
7.1.5 动漫文化环境构建 |
7.2 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产业链)发展策略 |
7.3 企业战略 |
7.3.1 动漫企业的战略定位 |
7.3.2 动漫产业市场策略 |
7.4 政府 |
7.4.1 政府政策 |
7.4.2 知识产权保护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变量的相关矩阵表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中国动画市场化、产业化探索——以《蓝猫淘气3000问》和《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动画市场化、产业化初步探索阶段 (1990—2003) |
1.1 中国动画市场化、产业化开始探索的原因 |
1.1.1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 |
1.1.2 国际动画节和动画加工企业带来了动画创作新思路 |
1.1.3 审查制度的具体化给动画创作者的创作权利提供了保障 |
1.2 中国动画市场化、产业化初步探索阶段的动画创作分析 |
1.2.1 “蓝猫”动画市场化、产业化探索成就 |
1.2.2 “蓝猫”动画市场化、产业化探索简析 |
2 中国动画市场化、产业化深入探索阶段 (2004—至今) |
2.1 深入探索阶段中国动画产业化环境 |
2.2.1 动画体制的完善和政策支持 |
2.2.2 动画产业化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 |
2.2 深入探索阶段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现状 |
2.2.1 “喜羊羊”动画的市场化定位 |
2.2.2 “喜羊羊”动画的产业化运作 |
3 小 结 |
(6)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中国动画市场化产业化转型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促使中国动画市场化、产业化转型的因素 |
(一) 国内改革开放社会背景下的现实需要 |
(二) 国内外动画交流、碰撞的扩大 |
(三) 电影审查制度的具体化 |
二、中国动画市场化、产业化转型时期的动画创作分析 |
(一) 动画电影《宝莲灯》的市场化尝试 |
(二) 电视动画《蓝猫淘气三千问》的市场化、产业化尝试 |
1.蓝猫动画市场化、产业化取得的成绩 |
2.蓝猫动画市场化、产业化简析 |
小结 |
(7)动漫品牌营销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2.1 国外动漫品牌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动漫品牌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动漫理论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目标与研究路径 |
1.3.2 研究方法 |
1.3.3 难点与创新点 |
1.3.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二章 动漫品牌、营销传播以及品牌传播 |
2.1 动漫品牌 |
2.1.1 品牌的定义 |
2.1.2 动漫的定义 |
2.1.3 动漫品牌的定义 |
2.1.4 动漫品牌的种类 |
2.2 营销与营销传播 |
2.3 品牌与品牌传播 |
2.3.1 品牌传播理论的发展 |
2.3.2 品牌传播的定义 |
第三章 国外成功动漫品牌营销传播模式参照 |
3.1 大投入、大制作、大产出、大运作的美国动漫品牌营销传播模式 |
3.2 基于出版业的日本动漫品牌营销传播模式 |
3.3 以数字化游戏为主的韩国动漫品牌营销传播模式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动漫品牌代表性营销传播模式分析 |
4.1 国内动漫品牌营销传播的环境基础 |
4.1.1 国内动漫品牌发展现状 |
4.1.2 政策环境 |
4.1.3 动漫品牌的衍生品环境 |
4.2 撒网式品牌授权的营销传播模式 |
4.2.1 单一品牌授权的撒网式延伸策略 |
4.2.2 撒网式品牌授权模式不适应于中国国情 |
4.3 喜羊羊品牌的形象授权营销传播模式 |
4.4 产业文化化营销传播模式 |
4.4.1 倒金字塔式的逆向突围 |
4.4.2 品牌与连锁相结合滚雪球式发展 |
4.5 动画+玩具的营销传播模式 |
4.6 国内营销传播模式的存在问题与小结 |
第五章 中国动漫品牌的发展建议 |
5.1 以品牌战略理念支撑动漫品牌的发展 |
5.1.1 培养品牌意识 |
5.1.2 品牌加连锁是中国动漫品牌发展的有力保障 |
5.2 明确动漫品牌营销传播方式 |
5.2.1 落实动漫衍生产品的慢稳长的市场基础 |
5.2.2 重视动漫内容创作与品牌营销的双轮驱动 |
5.3 以原创为核心的动漫品牌建设 |
5.3.1 原创意识与动漫品牌的关系 |
5.3.2 把动漫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工作重点 |
5.3.3 培养动漫人才的综合素养 |
5.4 持续的资金流保证动漫品牌的持续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湖南动漫“蓝猫”品牌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湖南动漫蓝猫品牌的成功之道 |
1.规模化与系列化发展方向 |
2.原创与文化安全 |
3. 衍生产品铸造产业链 |
二、对“蓝猫模式”的反思 |
1.进一步强化卡通形象的大众吸引力 |
2.进一步强化营销传播能力 |
3.加快布局, 以竞争优势左右行业格局 |
4. 集中核心资源, 聚焦优势领域 |
(9)论中国动漫衍生产品受众的“族群”生态(论文提纲范文)
一、动漫衍生品简述 |
(一) 品牌为王 |
(二) 种类繁多 |
(三) 设计灵活 |
二、动漫衍生品受众的特征 |
(一) 连锁性 |
(二) 狂热性 |
(三) 理性 |
三、我国动漫衍生产品的受众现状 |
(一) 受众层次宽泛、范围狭窄 |
(二) 喜爱国外动漫形象 |
(三) 惯于购买盗版动漫衍生品 |
四、结语 |
四、迪斯尼+沃尔玛+耐克——蓝猫的卡通产业化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消费经济视域下的中国影视衍生品开发研究[D]. 吕一凡.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2]社会化网络时代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研究[D]. 胡夏滢.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3]中国动漫产业创意开发论 ——基于艺术创造与市场经营的双向考察[D]. 王艳. 浙江大学, 2015(07)
- [4]基于钻石理论的中国动漫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 杨健. 大连海事大学, 2014(09)
- [5]中国动画市场化、产业化探索——以《蓝猫淘气3000问》和《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为例[J]. 徐贤如.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 [6]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中国动画市场化产业化转型探索[J]. 徐贤如.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6)
- [7]动漫品牌营销传播研究[D]. 凌旗.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1)
- [8]湖南动漫“蓝猫”品牌效应研究[J]. 符睿. 美术教育研究, 2012(11)
- [9]论中国动漫衍生产品受众的“族群”生态[J]. 邵慧. 美与时代(上), 2011(05)
- [10]蓝猫的卡通产业化策略[J]. 伏睿.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