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李琴朱春莉(通讯作者)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了解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的身心状况,探讨对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的作用。方法:以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8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前后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包括焦虑、抑郁与恐惧等。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并且SAS评分与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与恐惧等心理问题,对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积极的配合治疗。
【关键词】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548-02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之一,也是医院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的特点在于留观患者人流量较大、病情反复,无固定的留观时间段以及急诊医师,缺少护理人员,医护人员工作量较大,因此也就造成了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往往会存在恐惧、焦虑与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后续的治疗[1]。本研究以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86例加强了心理护理,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登记记录第一诊断为统计诊断,不能确诊这者登记记录症状待查。男患者92例,女患者80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2.3±5.2)岁。所有患者意识清楚,智力正常,无过往精神病史,能够独立的完场调查,资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分布、等级症状等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建立良好的急诊观察室环境
(1)建立良好人文环境:护理人员应对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进行热情的接待,语气应亲切和蔼,并向患者主动的介绍急诊观察室的环境,使患者熟悉陌生环境,消除陌生感。患者由昏迷清醒的,护理人员应及时的将时间、所处的位置、病情与家属情况告知患者,进而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2)保证洁净卫生、舒适的空间环境:为了向留观患者提供洁净的空间环境,防止院内的交叉感染,应对急诊观察室进行日常的保洁与消毒,同时医护人员应维护急诊观察室的舒适与安静,轻声说话、走路、关门和操作等。
1.2.2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做出针对性护理
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的情况具有多样性,往往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仔细的观察,并采取积极的针对性护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问题。在临床上,针对内心焦虑的患者,护理人员积极询问患者的情况,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与疑惑,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与存在的疑惑的基础上,耐心的解答患者的问题,同时向患者了解病情与预后,消除患者的疑虑与焦虑。针对内心存在恐惧的患者,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多向患者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以此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缓解或者消除治疗恐惧感。护理人员对待存在抑郁心理状况的留观患者,加强交流与沟通,与患者交谈感兴趣的话题,同时鼓励患者与病友间进行交流,实现对抑郁情绪的逐渐缓解或者消除[2]。同时,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做好解释工作,,进而获得积极的配合,减少患者的焦虑感。
1.2.3改进沟通方式,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负担
护理人员与留观患者进行交流时应尽量采用亲切、朋友般的沟通,进而全面的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实现对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有效缓解,帮助患者进行自我心情的调整,改善心理状况。将患者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护理人员在改善急诊观察室环境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负担,包括避免强烈灯光照射、医疗器械噪声影响等,并对患者给予更多的鼓励与安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帮助患者调整体位,患者不良情绪明显,在必要情况下给予镇静剂缓解。同时维护好患者的隐私空间,从而避免患者产生不安、恐惧等情绪。
1.2.4松弛治疗与心理暗示
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往往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和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可对患者给予一定的表情、语言和行动刺激,进而提高患者面对病情的耐受度,然后进行湿度的松弛治疗,让患者处于全身放松的状态,进而实现对不良情绪的缓解[3]。
1.3观察指标
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评价。同时调查统计患者的抑郁、焦虑和恐惧的例数(其余患者为情绪稳定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稳定情况,稳定比例越高,护理效果越好[4]。
1.4数据分析
获得的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情绪稳定患者所占比例为94.1%,对照组情绪稳定患者所占比例为74.4%;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12.697,P=0.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情况显著改善(=6.891,P=0.009<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比较[例(%)]
例数焦虑抑郁恐惧情绪稳定
观察组863(3.5)**1(1.2)1(1.2)81(94.1)**
对照组8613(15.1)4(4.7)5(5.8)64(74.4)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
2.2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
例数SAS评分SDS评分
治疗后治疗后
观察组8633.2±3.2**31.8±3.5**
对照组8647.0±2.845.3±3.7
——30.09724.581
P——0.0000.000
3讨论
急诊观察室是我国医院急诊科所特有的设置,是医院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急诊急救的重要环节。急诊观察室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急诊临时观察,近年来,在实践工作中发现,患者进入急诊观察室这一陌生环境后,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或者恐惧,而这类不良情绪对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预后都造成了直接的影响[5]。因此,加强对护理观察室留观患者的心理护理则对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与恐惧等不良心理状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首先需要全面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掌握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产生的原因。经分析发现,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患者入院对病情的发展缺乏预知性与心理准备,进而心理自然产生一种恐惧感,而过度的恐惧则会导致病情的发展;当患者长期处于病痛折磨的情况下,身体机能下降、情绪低落,并产生治疗的抵触情绪,不配合治疗。(2)患者缺乏相应的疾病知识,从而对护理人员采取的相关的操作表示不理解,进而激动易怒,例如患者要求服用止痛药遭到医护人员的限制而发生冲突等,或者患者对医护人员存在不信任感。(3)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家属对患者病情过于紧张,而使患者的焦虑等情绪加重。
本研究对86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了心理护理,包括建立良好的急诊观察室环境;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做出针对性护理;改进沟通方式,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负担;以及松弛治疗与心理暗示等。从护理干预的效果来看,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并且SAS评分与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对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与恐惧情绪。这与前人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4~6]。
参考文献:
[1]古丽斯坦?沙吾提.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251-3252.
[2]李奎开.急诊留观患者心理需求及健康教育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1,13:39.
[3]郝卫文,季学丽.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应对措施[J].临床急诊杂志,2011,(6):408-409.
[4]李梅,朱敏.心理护理对急诊观察室患者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8):128-129.
[5]赵春英.急诊观察室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5):349-350.
[65]闵叶平.急诊留观室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2):89-90.
通讯作者:
朱春莉,1979年12月,女,汉族,江苏无锡,大专,主管护师,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