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论文-刘永刚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论文-刘永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他克莫司,难治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免疫性疾病,生活质量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论文文献综述

刘永刚[1](2019)在《他克莫司对难治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在难治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2例难治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手段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用他克莫司,对比两组治疗成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在生活质量、Foxp3的表达水平和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间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对应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成效明显,可提升疾病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07期)

梁艺,赵利娜,刘晓曼,方学君,陈斌[2](2019)在《他克莫司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他克莫司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11年6月~2017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于2017年9月通过电话回访对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与未使用他克莫司治疗的患者在重症肌无力日常生活量表评分(MG-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MG-ADL)、Osserman分型、重症肌无力相关的住院次数、危象发生次数、死亡人数方面进行疗效评价,并记录他克莫司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共有231例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完成随访。他克莫司组的ADL评分差值(随访结束时评分-纳入时评分)显着大于对照组(P=0. 001);他克莫司组患者住院次数显着少于与对照组(P=0. 004)。两组患者在随访结束时Osserman分型、肌无力危象次数和死亡人数方面无显着差异(P均> 0. 05)。他克莫司组有19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0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与对照组相比在改善ADL评分及减少住院次数方面有显着优势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来小音,孙家兰,胡荣郭,杨雪莲,吴国炉[3](2019)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加重及缓解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患者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的变化,分析其与患者症状加重或缓解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51例全身型MG患者在病情加重及缓解的不同时期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的变化,分析其与症状波动之间的关系,另设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加重期MG患者血中的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CD4+CD45RA+原始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54%±1.88%比7.95%±3.45%,P<0.05;11.42%±6.97%比24.98%±7.86%,P<0.05);而MG患者加重期血中的CD4~+CD45RO~+T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35.06%±8.78%比30.82%±8.43%;35.06%±8.78%比30.09%±7.53%,P均<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淋巴细胞百分比在MG诊断中的价值,患者血中的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CD4+CD45RA+T淋巴细胞诊断全身型MG发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13和0.900(P<0.05);CD4~+CD45RO~+T淋巴细胞诊断MG症状加重的AUC为0.675,其最佳临界值为32.06%。结论:检测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CD4~+CD45RA~+T淋巴细胞百分比对全身型MG的发病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而CD4~+CD45RO~+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全身型MG患者的症状波动相关,有可能成为衡量其病情变化的标志物。(本文来源于《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2期)

蒋恒[4](2018)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血浆置换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比研究血浆置换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其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方法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英文文献检通过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进行检索,英文关键词为“myasthenia gravis”,“Plasmapheresis”,“plasma exchange”,“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中文文献通过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中文关键词为“重症肌无力”,“血浆置换”“免疫球蛋白”。检索时间均从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2月20日,纳入所有血浆置换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对照试验,逐一进行数据提取,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随机对照试验参照Cochrane标准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非随机对照试验采用NOS标准进行评价,最后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定性或者定量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非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5个随机对照试验(n=1206)。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临床有效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血浆置换无显着差异[OR= 1.37,95%CI(0.89,2.12),P=0.16]。(2)起效时间:仅有一篇文献报道起效时间,其结果表明血浆置换组较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组起效时间(中位数)没有显着差异[9天vs 15天;RR=1.67;95%CI(0.38,1.18);P=0.14]。(3)机械通气时间: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血浆置换无显着差异[MD=2.04,95%CI(-3.45,7.52),P=0.47]。(4)住院时间: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血浆置换无显着差异[MD=-0.11,95%CI(-5.40,5.19),P=0.97]。(5)安全性: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优于血浆置换[RR=2.35,95%CI(1.65,3.36),P<0.01]。结论:1.对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疗法与血浆置换疗法在有效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无差异。2.对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疗法的安全性优于血浆置换疗法。(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宋捷,闫翀,奚剑英,卢家红,赵重波[5](2018)在《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浆补体活化产物水平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浆补体活化产物C3a、C5a和s C5b-9的水平及免疫治疗前、后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乙酰胆碱受体(ACh R)抗体阳性的全身型MG患者(MG组)免疫治疗前、后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C3a、C5a和s C5b-9的浓度,比较组间差异,并分析其与MG患者QMG评分、MMT评分及ACh R抗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MG组血浆C3a和s C5b-9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经免疫治疗后,MG组血浆C3a、C5a和s C5b-9浓度均降低;血浆C3a浓度与QMG评分(r=0.57,P<0.01)、MMT评分(r=0.38,P=0.03)均呈正相关;而C3a、C5a和s C5b-9浓度与ACh R抗体水平均无明显相关。结论 MG患者血浆补体活化产物水平高于正常人群,经免疫治疗后可显着降低,C3a水平增高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能成为判断病情的亚临床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雷川云,郭红丽[6](2018)在《治疗1例甲亢合并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病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1例甲亢合并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少见病例,探讨临床工作中两种疾病重合的诊治经验,以提高诊治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8年13期)

梁大业[7](2018)在《血浆外泌体源性miR-1273f作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诊断标志物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浆外泌体源性miRNA的表达并与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比较,探讨血浆外泌体源性miRNA作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0月在我院神经科门诊及病房诊断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选取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人,均采集血样待检。利用ExoQuick Precipitation(分离方法)、透射电镜以分离与鉴定血浆外泌体,并提取RNA,送广州锐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深度测序。根据深度测序结果对全身型MG患者血浆外泌体源性miRNA的表达进行分析,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在血浆中表达差异并与MG病理生理机制相关的外泌体源性miRNA。采用RT-qPCR等技术对筛选出的关键外泌体源性miRNA进行表达验证。结果:深度测序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浆外泌体源性miR-6843-3p、miR-23a-5p、miR-1273f、miR-3182在全身型MG中表达均上调,血浆外泌体源性miR-610、miR-3667-5p、miR-345-3p、miR-7641、miR-106a-5p、miR-138-5p、miR-7-5p表达均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血浆外泌体源性miR-6843-3p、miR-1273f、miR-3182与MG的发病机制相关。经PCR验证发现,miR-3182和miR-6843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1273f在全身型MG患者中较健康对照组表达增高(P<0.05)。结论:血浆外泌体源性miR-1273f可能作为诊断全身型MG的潜在标志物(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肖群,刘睿,刘朝晖[8](2018)在《1例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合并脑梗塞患者的多学科协作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文献报道[1],MG平均发病率约7.4/(10万人/年),其中女性占7.14/(10万人/年)。MG患者风险高,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而脑梗塞则是一个多危险因素的神经疾病,致残率高。MG与脑梗塞疾病合并的危重症护理共存较为少见[2]。本科室2016年9月收治1例重症肌无力合并脑梗塞患者,经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皮肤科、营养科等(本文来源于《现代临床护理》期刊2018年01期)

任爱丽[9](2016)在《自身免疫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儿的舒适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自身免疫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应用舒适护理的自身免疫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儿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护理方法。结果:在自身免疫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儿住院期间,可从环境、体位、呼吸道、饮食、心理等方面给予患儿针对性的舒适护理,减少或消除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常见诱因。结论:舒适护理强调以患儿的舒适感为中心,使患儿不论是在生理、心理、社会以及其他各方面都感到满意,满足患儿舒适的需求,减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6年17期)

魏统国,杨玉先,石玉良,冯淼玲,徐昆明[10](2016)在《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向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影响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患者向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转化的可能因素,以指导治疗疾病。方法纳入OMG患者420例,行持续门诊随访,将在随访中表现出眼外肌以外肌群受累的患者104例纳为观察组,将在末次门诊随访时仍维持OMG不变的患者316例纳为对照组。统计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首发症状、眼部体征等。结果观察组中延髓型转化比例最高,占80.8%(84/104),69例患者在2年内发生转换,占66.3%,起病年龄与转换时间呈线性负相关(rs=-0.573,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起病年龄明显更大,面神经、副神经、尺神经异常率明显更高,胸腺瘤发病率明显更高,胸腺增生发病率明显更低,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明显更少,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肢体近端肌肉低频RNS异常、胸腺瘤及早期激素治疗等因素可能与OMG向GMG转化有关。(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6年08期)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估他克莫司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11年6月~2017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于2017年9月通过电话回访对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与未使用他克莫司治疗的患者在重症肌无力日常生活量表评分(MG-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MG-ADL)、Osserman分型、重症肌无力相关的住院次数、危象发生次数、死亡人数方面进行疗效评价,并记录他克莫司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共有231例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完成随访。他克莫司组的ADL评分差值(随访结束时评分-纳入时评分)显着大于对照组(P=0. 001);他克莫司组患者住院次数显着少于与对照组(P=0. 004)。两组患者在随访结束时Osserman分型、肌无力危象次数和死亡人数方面无显着差异(P均> 0. 05)。他克莫司组有19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0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与对照组相比在改善ADL评分及减少住院次数方面有显着优势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论文参考文献

[1].刘永刚.他克莫司对难治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19

[2].梁艺,赵利娜,刘晓曼,方学君,陈斌.他克莫司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

[3].来小音,孙家兰,胡荣郭,杨雪莲,吴国炉.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加重及缓解的相关性研究[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9

[4].蒋恒.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血浆置换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8

[5].宋捷,闫翀,奚剑英,卢家红,赵重波.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浆补体活化产物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8

[6].雷川云,郭红丽.治疗1例甲亢合并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病例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18

[7].梁大业.血浆外泌体源性miR-1273f作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诊断标志物的初步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

[8].肖群,刘睿,刘朝晖.1例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合并脑梗塞患者的多学科协作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8

[9].任爱丽.自身免疫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儿的舒适护理[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

[10].魏统国,杨玉先,石玉良,冯淼玲,徐昆明.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向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6

标签:;  ;  ;  ;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论文-刘永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