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盾构区间穿越溶、土洞区加固处理设计吴晓赞

地铁盾构区间穿越溶、土洞区加固处理设计吴晓赞

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摘要:该地铁隧道工程直接在岩溶盆地当中穿行,溶洞与土洞均较发育,无论是对施工还是运营都有较大影响。本区段采用盾构施工,所穿溶洞与土洞区长度较大,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困难,安全风险高,现结合广东地区类似项目经验进行分析,先进行风险区合理划分,再确定科学的处置范围,最后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以保证施工和运营安全。

关键词:地铁盾构区间溶、土洞区加固处理

1工程概况

该区间总长约1.5km,洞顶覆土深度约8-17m,采用盾构法进行施工。区间处在海陆交互相沉积平原地貌,基岩为石炭系地层,本段地形较平坦,相对高差较小,地面高程5.70-8.55m。该区间主要穿行于残积层及冲洪积层。

区间内共布置175个勘察孔,从钻探揭露结果看,共分布311个溶洞,见洞率在55%左右,高度最大可达9.7m,充填溶洞约占总数51.5%,主要充填物为粘土;共分布44个土洞,高度最大约7.93m,多为全充填形式,主要充填物为粉质粘土。覆盖层砂层内的孔隙潜水和岩溶水共同组成了含水结构,在含水层的中间,存在厚度从几米到十几米不等的粉质粘土,形成隔水层。盾构区间通过该岩溶地层,主要的工程风险有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的栽头、地表沉降过大或坍塌、影响周边建筑等。

2风险区划分

(1)从既有线路地质钻孔结果看,岩土界面均处于地表下方10m以上,在界面周围分布多处溶洞与土洞。线路周围既有村房使用已有60余年,期间未发生由于溶洞与土洞塌陷造成的安全事件。村房的基础深度约5~8m,距离岩土界面的竖向净距约5m,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溶土洞上方覆盖土层超过5m,在一般荷载作用下产生塌陷现象的几率很小。

(2)结合某研究院对地铁列车实际运营的冲击振动作出的检测,对于采用混凝土轨枕的道床,其轨面下方2.5m范围内路基土实际振动加速度,只有地面的十分之一以内。此外,盾构隧道采用C50盾构管片拼接而成,刚度较大,截面为圆形,无棱角,能有效分散列车运行产生的冲击力,地铁列车自重与运行产生的冲击振动也比地面列车小。基于此,底板下方土体受地铁列车运行的影响,深度不会超过2.5m,底板下方5m范围内的溶洞与土洞,基本不会由于列车运行而产生不利影响。

(3)根据岩体力学,在地下空间埋深达到一定数值后开挖隧道,围岩应力转移,会在一定范围内产生集中现象,形成有规律的压力区域“压力拱”。盾构隧道上跨其他隧道或地下空间的工程实例很多,采取一定的保障措施,即使竖向净距小于5m,也能够保证安全。从已探明溶土洞看,相关地区跨径在4.0m以上的土洞很罕见,且其断面也通常类似拱形。鉴于此,可认为隧道外侧1倍跨度,即4m范围之外的溶洞与土洞,只要与地铁隧道间有稳定隔水层,或采取一定措施形成稳定隔水层,溶、土洞就不会对盾构隧道造成太大影响。

3区间溶洞与土洞处理

3.1处理基本原则

(1)盾构隧道岩溶处理应遵循以地面、机(盾构机)内预处理相结合为主,洞内预留措施处理为辅的原则,溶洞与土洞的处理应先于盾构掘进进行。

(2)线路进行风险区合理划分,根据风险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理;对于高风险区,应重点处理隧道两侧及底板5m范围内存在的岩土和溶洞交界层;对于低风险区,可只处理两侧5m范围内存在的土洞,处理方法为充填法。

(3)溶洞与土洞多采用填充法或压密法进行处理,按其填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保证最终的处理效果。

3.2处理方案

充填处理前,需要先进行溶洞平面范围的试探测,以揭示到溶洞的钻孔为基准点,加密钻孔向四周扩散,孔间隔2.0m。隧道结构轮廓外5m线以内为溶洞的平面处理范围,同时也是溶洞大小试探测的外边界,处理时应先找边界再进行注浆处理。钻孔兼做注浆孔,并选择数个洞顶处钻孔兼做排气孔。

溶洞与土洞的充填,需要结合洞的体积与实际充填状况,从先填后灌和全灌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结合现有岩溶处理经验,充填注浆依然是有效且常用的方法,通过压浆孔的密集布置,能直接揭露土洞,消除安全隐患;通过压浆,能使洞穴得到进一步充填,避免土洞发生坍塌;凭借浆液具有的扩散和渗透作用,能击破或者是消除与之相邻的土洞,随即处理已经发生的坍塌。

由于岩溶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城区内受交通、管线、建构筑物的影响,岩溶的发育状况仍可能遗漏,不能完全探明,因此参与岩溶地区盾构隧道施工的单位需配置(盾构)机内超前探测的仪器与机械设备(小钻机)。并应在地面配备巡查车辆,随时监控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对地面、地层的扰动情况。超前探测发现需处理的溶(土)洞时、可根据实际施工条件选择地面或洞(机)内处理方法,在有条件时、优先采用地面处理方法。

3.2.1溶洞与土洞充填

(1)全填充溶洞

对于全填充溶洞,主要进行静压灌浆处理,于钻孔当中安装袖阀管直至溶洞底面,开始深孔注浆作业。袖阀管为PVC管,设计浆液有效扩散半径为1.5m,按(2.0×2.0)m的要求控制钻孔间距。注浆使用纯水泥浆,其水灰比为0.5:1.0-0.5:1.1,注浆压力在0.4-1.0MPa范围内;如果洞内存在流动的水,则周边孔需要在浆液当中掺入一定量的速凝剂,将浆液凝固时间严格控制在10-20s范围内。

(2)半填充与未填充溶洞

当溶洞与土洞的高度在3m以上时,采用压力注水泥砂浆方法,或设置注砂管,借助高压风机不断压入干砂,通过吹砂使填充达到密实,再于其它孔内安装袖阀管进行静压灌浆,直到填充密实。当溶洞与土洞高度在2m以内时,可直接进行静压灌浆,具体方法同上。

3.2.2效果检查

溶洞与土洞在完成加固后,其土体必须具有良好密实性、均匀性及自立性,应当进行效果检验。可采用“二次压浆”方法进行检查填充率,采用标贯法测定检查密实程度,标贯值达到“坚硬”状土为优,“硬塑”状土为合格。对于加固效果,可采用钻孔取芯的方法进行检查,按1%孔数抽查,且不小于3点,要求每个溶洞均要检测一次,做抗压试验。测取渗透系数及无侧限强度,要求达到下列标准:

(1)换刀地段上的渗透系数不得超过1.0×10-7cm/sec,无侧限强度不能低于0.3MPa。

(2)一般地段的渗透系数不得超过1.0×10-5cm/sec,无侧限强度不得低于0.15MPa。

3.2.3注浆孔预留

在区间内预留一定数量的注浆孔,能起到防止运营过程中基底塌陷的作用。道床开工前,用一端设有法兰盘的钢管,将其固定于管片下方,再对道床进行浇注,而钢管的另外一端则直接留于道床,在运营时用盖子进行封堵。与此同时,在隧道运营过程中,按10-20m的间隔距离设置纵向测点,按15d/次的频率进行监测,以监测结果为依据掌握下方地层实际变化,如果出现异常,则由预留钢管直接钻穿管片,安装袖阀管实施注浆加固。按照3m的纵向间距设置一排预埋套管,间隔一环管片进行设置。

4结语

(1)岩溶处理不仅难度较大,而且复杂多变,必须按照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进行设计,并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法,该区间所用溶洞与土洞处理方法是通过长时间分析总结而得到的,从目前项目实际进展看,这一方案是合理可行、切实有效的。

(2)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与地区内其它工程相比较,并参照相关研究成果,将隧道底部下方5m范围内是否存在溶洞与土洞视作风险区合理划分依据,可以成为该地区的参考标准。

(3)岩溶地段所用盾构机必须具有超前注浆与探测等功能,对于漏注浆的地段,需要进行超前探测,并结合探测结果进行补充注浆。实际上,溶洞与土洞的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人员协同配合,采用预防与治理充分结合的总体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将风险降至最低,保证盾构施工及后期运营安全。

参考文献:

[1]刘靖.地铁盾构下穿既有铁路线路地基加固方法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7(18):127-129.

标签:;  ;  ;  

地铁盾构区间穿越溶、土洞区加固处理设计吴晓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