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系统论文-冯铁栓,李骥,王立,雷肖龙,徐伟

复合式系统论文-冯铁栓,李骥,王立,雷肖龙,徐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式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气源热泵,空气集热器,蓄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

复合式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冯铁栓,李骥,王立,雷肖龙,徐伟[1](2018)在《空气集热器、空气源热泵和蓄能复合式系统在严寒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源热泵的应用受到室外环境温度的限制,在我国严寒地区应用效果较差。本文介绍了空气源热泵在我国严寒地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空气集热器、空气源热泵和蓄能"的复合式能源系统,并以海拉尔地区的实际项目为例对该系统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住宅产业》期刊2018年07期)

赵秀娟[2](2018)在《热网复合式系统节能供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的互补节能供热,确定太阳能地源热泵与热网复合供热系统形式,利用TRNSYS瞬时模拟软件,对互补系统进行模拟,给出太阳能集热器和地埋管换热器的匹配关系。(本文来源于《绿色环保建材》期刊2018年01期)

丁力勤[3](2016)在《太阳能-地源热泵串联复合式系统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总热负荷与总冷负荷不平衡的建筑,单独采用土壤源热泵系统供暖或供冷时,系统运行末期土壤温度发生很大的变化,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性能。针对此类建筑,搭建太阳能-土壤源串联复合式热泵系统,从集热器单位面积流量、存储水箱体积的影响因素出发,研究供暖期热泵机组蒸发器侧进水温度、系统运行性能和能耗的变化情况,为常规土壤源热泵系统引起的土壤热平衡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今后的实际工程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6年07期)

侯建松,陈金花[4](2015)在《地源热泵复合式系统在海盐客运中心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浙江省海盐客运中心为研究对象,概述与分析其空调系统方案,介绍地源热泵复合式系统在该项目中的设计与应用,结合2012~2014年间客运中心实际运行状况,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一拖多变冷媒流量空调VRF系统,土壤源热泵与冷却塔相结合的复合式系统更加节能与高效。(本文来源于《发电与空调》期刊2015年01期)

王小娟[5](2014)在《道路融雪化冰—地源热泵复合式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能耗将成为社会最大耗能产业,服务于建筑的采暖通风等运行能耗将占整个社会能源消耗的1/3以上。我国能源结构主要以一次能源为主,大量的一次能源消耗造成城市微环境不断恶化,尤其最近京津冀地区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为此国家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其中,浅层地热能更是以其特有的优势得到国家的大力推广和扶持。另外,冬季路面积雪结冰成为北方地区交通安全出行的重大隐患,常用的除雪方法存在很多弊端和环境污染问题。本文综合考虑地源热泵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热失衡问题和道路融雪化冰的需求,探索道路融雪化冰-地源热泵复合系统运行的可行性。论文在搭建的道路太阳能实验系统上进行了道路换热器换热实验研究,分析了下雪天道路换热的运行数据,确定道路单位面积融雪化冰所需要的热量。并统计了天津地区3年间平均每年的下雪天数。在此基础上,以天津地区某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eQUEST软件对该建筑进行能耗模拟,采用地源热泵为建筑供冷供热。在夏季平均冷负荷是冬季热负荷1.3倍的情况下,通过道路融雪化冰来平衡机组向土壤的排热量大于从土壤取热量的不平衡性,理论分析了建筑可匹配的道路融雪化冰面积。进而利用TRNSYS模拟软件对道路融雪化冰-地源热泵复合系统的运行进行了模拟。夏季根据建筑负荷的变化,采用地埋管直接供冷和机组供冷相结合的运行方式,冬季复合式系统为建筑供热的同时,在下雪天为路面融雪化冰。模拟结果显示夏季结束时,土壤温度升高了4.1℃,机组平均运行效率为5.0;冬季供热结束时,土壤温度降低到12.5℃,机组平均运行效率为3.3。而道路融雪化冰出口温度在4℃左右,高于普通路面温度,采用乙二醇水溶液做循环介质,可以起到融雪化冰的作用。该复合式系统利用土壤的跨季节蓄热,不仅解决了地源热泵热失衡问题,同时提高了下雪天道路的安全系数,也有效地节约了能源。(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4-12-01)

江蓉[6](2014)在《重庆地区某工业厂房地表水源热泵+直供复合式系统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对工业的大力扶持,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工业建筑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工业厂房空调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然而,由于工业厂房建筑结构及工艺需求等特征,其室内空调负荷大且空调系统供冷时间在全年中占有较大比重,甚至需要全年供冷,因此,空调系统能耗较大。现有的厂房空调系统绝大多数均采用全年冷水机组供冷。而重庆地处两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将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用于工业厂房更具节能优势。同时,针对工业厂房供冷时间相比普通建筑空调系统供冷时间长这一特点,在初夏和夏末季节,江水温度通常较低,为充分利用江水资源提出地表水源热泵+直供复合式系统,通过在初夏和夏末季节利用江水直接供入末端代替热泵机组供冷,从而减少空调系统全年运行能耗。现有对地表水源热泵的研究中,缺乏对系统能耗和运行调节的理论体系研究。由于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常常忽略水温变化这一因素,将源水温度作为定值考虑,而实际水温是在不断变化的,水温变化的数据对系统节能效果的分析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主要针对重庆地区某工业厂房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综合考虑系统动态负荷特性及水温逐时变化特性对系统进行优化策略研究,从而为系统高效经济运行提供理论依据,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首先,分析影响地表水源热泵系统能耗的因素,其次,根据厂房散热散湿负荷特征,利用DeST-c能耗模拟软件对该厂房的动态负荷进行模拟,根据控制需求对负荷进行分区。利用全寿命周期成本(即LCC)计算方法,同时考虑动态负荷特性、动态取水温度及取水泵变频运行条件下,最佳取水方式的地表水源热泵系统与常规系统的LCC值,得到地表水源热泵系统LCC值为3286.3万元,常规系统LCC值为3894.8万元,结果表明地表水源热泵系统更具节能优势。然后,对地表水源热泵系统LCC值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得到影响LCC值的主要因素为运行年限内的运行成本,分析能耗的组成及特征,得出地表水源热泵系统中热泵机组、取水泵、循环泵及冷冻水泵能耗分别占运行成本的79.3%、5.8%、5.3%、9.6%,其中热泵机组及冷冻水泵能耗比重较大,针对各影响因素采用以下3种优化方案:①初夏和夏末季节利用江水直供优化在初夏和夏末季节利用江水直供末端设备供冷,可以减少主机开机时间,最大限度的降低系统能耗。1)初夏和夏末季节,参照水电站地上泵房空调设计,将厂房室内设计相对湿度提高到75%,含湿量提高至17.9g/kg,室内设计温度维持不变。对比室外逐时空气含湿量与室内设计含湿量,最终确定直供时段为4月1日至5月24日、9月18日至10月31日。2)在直供时段对比分析了通风降温和直供江水降温的节能性,比较得出当室外空气温度与室内设计温度的差值-17.0℃≤△t≤-1.2℃,且冷负荷≤335.3kW时,通风降温的能耗小于直供江水降温所消耗的水泵能耗。最终计算得到采用直供优化后系统LCC值为2722.2万元,小于采用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LCC值为3286.3万元,表明采用江水直供辅助优化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②部分负荷下热泵机组负荷分配优化由负荷模拟结果可知,供冷季节84.8%以上时间系统负荷在50%以下,因此对部分负荷下热泵机组运行特性进行优化。在负荷侧、源水侧供回水温差恒定为5℃时,分析热泵机组能效特性,得出单台热泵机组负荷率PLR在60%—90%工况下时,能效比较高,PLR为80%左右,能效比达到最大值。4台热泵机组并联,均匀分配负荷方案节能优势较优。当采用分段调节方式,即PLR<28%时,2台机组均匀分担负荷;PLR>28%时,4台机组均匀分担负荷,节能优势更优,通过计算得到LCC值为2603.1万元。③冷冻水泵变频运行冷冻水泵采用变频控制后,运行费用为16.94万元/年,相比定频运行运行费用减少了3.48万元/年。同时采用分段调节和直供辅助优化,计算得到LCC值为2583.6万元,说明空调冷冻水泵采用变频调节具有一定的节能优势。最后,利用SPSS软件拟合动态水温及动态负荷特性下机组的能效特性,建立系统各设备能耗模型,最终确定系统运行能效比SOEER模型。将动态负荷、动态水温数据和典型气象年气象参数代入模型得到最优调控方案下直供时段系统逐时运行能效比平均值为17.69,热泵时段系统逐时运行能效比平均值为4.25。最后将2012年实测气象参数代入模型,得到在直供时段和热泵时段系统能效比平均值分别为17.91和4.26,与典型气象年差距不大,本文利用典型气象年分析系统运行能效具有代表性,按此气象参数分析得到的优化方案具有可靠性。本文研究表明,在初夏和夏末采用直供辅助优化,节能效益显着。同时考虑动态水温及动态负荷对系统进行优化分析,得到最佳调控方案,对以后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4-05-01)

钟星灿[7](2014)在《地铁通风空调复合式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通风空调工程中,"复合式系统"是一种兼有"屏蔽门系统"和"闭式系统"技术优势的系统模式。文中分析了不同系统的技术特征,认为"复合式系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2014中国青岛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和技术创新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04-24)

茹万晔,陈音[8](2013)在《地源热泵复合式系统在长沙项目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由地埋管换热器和辅助燃气锅炉以及天棚辅助制冷方式组成的复合式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长沙项目中的实际应用情况。采用集中设置热泵机组,以地埋管换热器作为全年冷热源主体,夏季采用天棚辐射系统辅助降温,冬季采用燃气锅炉辅助加热。系统设置了夏季制冷的板换机组,提供了"夏凉"措施,提高了长沙项目的产品价值。(本文来源于《建设科技》期刊2013年20期)

白雪莲,李沫,刘义成[9](2013)在《江水源热泵复合式系统的优化匹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江水源热泵结合常规冷却塔的复合系统,以江水水温、水位和建筑冷负荷动态变化特性和影响变化规律为基础,根据江水源热泵和常规冷却塔水冷冷水机组两种冷热源形式的能效对比,提出临界取水高差和临界温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用以指导实际工况下江水源热泵的节能分析判断和复合式系统运行控制模式的确定。综合调峰作用和能效优先原则,研究得到重庆地区水源热泵与辅助系统负荷分配比例。(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白雪莲,刘义成[10](2011)在《水源热泵复合式系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水源热泵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出采用水源热泵复合式系统的解决方案。首先介绍了水源热泵复合式系统的方案及优缺点和部分工程实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复合式系统不同于传统水源热泵系统的关键技术和难点,包括冷热负荷分担,机组的运行控制策略等。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地区可以推广水源热泵复合式系统。(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11年06期)

复合式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的互补节能供热,确定太阳能地源热泵与热网复合供热系统形式,利用TRNSYS瞬时模拟软件,对互补系统进行模拟,给出太阳能集热器和地埋管换热器的匹配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式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冯铁栓,李骥,王立,雷肖龙,徐伟.空气集热器、空气源热泵和蓄能复合式系统在严寒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住宅产业.2018

[2].赵秀娟.热网复合式系统节能供热的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

[3].丁力勤.太阳能-地源热泵串联复合式系统的性能研究[J].建筑节能.2016

[4].侯建松,陈金花.地源热泵复合式系统在海盐客运中心的应用[J].发电与空调.2015

[5].王小娟.道路融雪化冰—地源热泵复合式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4

[6].江蓉.重庆地区某工业厂房地表水源热泵+直供复合式系统优化分析[D].重庆大学.2014

[7].钟星灿.地铁通风空调复合式系统研究[C].2014中国青岛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和技术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14

[8].茹万晔,陈音.地源热泵复合式系统在长沙项目的应用[J].建设科技.2013

[9].白雪莲,李沫,刘义成.江水源热泵复合式系统的优化匹配[J].太阳能学报.2013

[10].白雪莲,刘义成.水源热泵复合式系统的应用[J].制冷与空调.2011

标签:;  ;  ;  

复合式系统论文-冯铁栓,李骥,王立,雷肖龙,徐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