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物话语形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物话语,叙事,小说作品
人物话语形式论文文献综述
邹屿藩[1](2018)在《浅析《幸福蛋糕店》中人物话语的不同表达形式及其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物话语在叙事作品尤其是小说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英国作家的小说《幸福蛋糕店》为语料,选取了原着中叁种人物话语表达形式来分析在小说作品中不同的人物话语表达形式的功能,以便读者对作品有更深刻的解读。(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33期)
刘丽[2](2017)在《关联翻译论视角下《围城》英译本中人物话语表达形式的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围城》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作品之一,因其语言艺术而闻名。语言的艺术体现了作者的语言智慧。《围城》一经出版,其生动的人物和情节赢得了热烈追捧。语言对于小说的成功起到了很大作用。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语言表达形式来彰显人物的形象、性格以及心理活动。其英译本是由珍妮·凯莉和茅国权合译,出版于美国,为这部小说赢得了世界名誉。《围城》中,叙事者采用了全知视角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婚姻的故事。这意味着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场景完全处于叙事者的掌控下。为了创造特定的叙事语境,提高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叙事者不得不转换视角、调整叙事干预和叙事流。在这种情况下,读者有时候需要辨别是谁在说话,谁在转述。叙事者通常直接或者间接地转述人物话语。因此,叙事者话语以及人物话语如何被转述就成了《围城》的一个典型特点。许多语言学家和语用学家对语言转述比较感兴趣。语言学家主要从语法、句法以及语义等层面来分析语言转述。语用学家倾向于分析其语用意义。然而,他们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日常会话以及新闻报道,这与小说中的转述话语是完全不同的。这些话语发生于真实的世界,而小说中的话语发生于虚拟世界。叙事学家则对叙事视角以及小说语言产生的叙事效果感兴趣。似乎较少的学者致力于小说中的话语转述及其形式的翻译。对于译者而言,识别叙事者话语以及人物话语的表达形式将会是一个巨大挑战。基于此,该研究以《围城》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试验性地构建了人物话语表达形式的关联翻译过程,分析了译者是如何解释源语中的人物话语的表达形式,又如何与目标读者取得最佳关联,以及译者在《围城》英译本中又采取了什么样的翻译方法。研究发现,小说中叙事者对人物话语的表达形式远远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话语表达形式。由于语言体系的差异,汉语中无时态,无主语以及从句意识薄弱的特点,这使得译者有时难以确认话语所指,当不能取得最佳关联时,此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则缺少了自信。译者为了确保尽可能地为目标读者创造足够的语境效果,考虑了目标读者的认知环境,采用直接翻译或间接翻译的方法适时做出形式和内容上的调整。形式与内容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译者在加工人物话语时,不仅在加工其形式也在加工其内容,在内容与形式的共同作用下,调动了译者的认知模式,发现叙事者的交际意图。(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5-01)
许兰娟[3](2012)在《小说《绳》的人物话语形式及其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绳》是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短篇小说,小说展示了一对经济拮据的夫妻如何因为生活中的一点琐事而吵得不可开交的场景,诠释了一个令人困扰的事实:平淡无奇的生活表面下其实涌动着人与人之间的敌意。这篇小说因其巧妙的人物话语安排而被公认为作者的一部力作。(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2年14期)
李雅芳[4](2012)在《从文体学角度看《骆驼祥子》中人物话语表达形式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中的人物话语和思想对于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样的人物话语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文体效果,这些效果可以看做是“形式”赋予“内容”的新的意义。传统的翻译研究更多关注人物话语本身的翻译,即人物言语或思想的内容是否在译文中得到了准确充分的翻译,而往往忽视了人物话语表达形式的翻译。本文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出发,以《骆驼祥子》及其两个英译本为例,对小说中人物话语和思想表达形式的特点及其翻译进行研究。以文体学家里奇和肖特的文体学分析方法为理论框架,结合汉语小说独特的语言结构和文体特征,选取小说中叁种典型的人物话语表达形式──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和“混合”模式引语──作为分析对象,重点考查原文中人物话语表达形式所特有的文体效果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保留再现,通过分析译者对他们的不同处理所产生的不同文体效果,归纳并提出相应的翻译原则。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分析发现,由于汉语独特的语言结构,即无动词时态标志以及人称代词的简省,汉语小说中出现了直接式和间接式引语的模棱两可,进而引起“混合”模式的引语形式。若不加改变地直译,必然会使译文读者感到无法理解,以致破坏原有的文体效果。因此,译者必须明确区分不同引语形式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翻译策略,努力在原语和译语的人物话语表达形式之间寻求建立对应关系,保留和再现原文的文体效果和审美价值。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注意人物主体意识和叙述主体意识之间的关系;叙述语境对人物话语的客观压力;叙述语流的连贯顺畅;人物话语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人物话语之间的明暗度及不同的音响效果。对人物话语和思想表达形式及其翻译的研究,有助于把握小说中语言形式和内容的联系,更好地传达原文的主题意义和审美价值,对促进文学文体学在小说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提高小说翻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财经大学》期刊2012-05-30)
郑小倩[5](2010)在《缄默者的声音——析《女喊溪的故事》中人物话语的表达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墨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斯的短篇小说《女喊溪的故事》是一篇和声音息息相关的作品。本文运用细读的方法,综合分析文本中人物话语的表达形式,特别是自由间接话语和自由直接话语的运用,旨在探寻主人公可莉菲拉斯从缄默无语到发出声音的艰难之旅,反映出作者建构女性独立意识,主张由内而外发展的女性解放思想。(本文来源于《当代外国文学》期刊2010年03期)
马雁[6](2005)在《小说人物话语与思想表达形式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小说中话语与思想表达形式的翻译为研究对象。它所关心的并不是话语或思想本身的翻译,而是形式的翻译,即话语与思想的载体的翻译。它运用了文学文本比较的方式来判断译文与原文是否实现了或者在何种程度上对等。为了说明影响译者选择的各种因素,本文回顾了在对等问题上的两种方法——即以语言学为导向的理论研究方法和以历史描述方法考查对等——并结合了这两种方法,既重视源语的文学体系惯例,又兼顾目的语本身的文学惯例。本文介绍了西方文体学对人物话语及思想形式的分类,将模式分类纳入了文体学家利奇和肖特的语言学模式的框架内。根据此框架,话语和思想的形式可以分为:叙述的话语/思想行为,间接引语/思想,自由间接引语/思想,直接引语/思想及自由直接引语/思想。本文同时借用了此框架的语言学分析模式,为文学分析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分类中的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及思想的翻译问题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而适用于此的翻译评论方法也不尽相同。在直接引语的讨论中,本文主要选取了翻译问题较多的中国古典小说作为研究对象,由此发现在这种情况中由于中英两种语言体系及文学惯例体系差异较大,相当一部分直接引语在译文中被转换成了其他形式,即使仍然保留直接引语,这种形式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因此这一讨论中用形式上的对等来评判翻译的优劣是不够合理的。这一部分主要采用描述性翻译批评的方式来解释和评论译文对直接引语的处理,将译者的处理原因做了分类,由此来考察译文是否在目的语的文学惯例体系里有效的传递了源语的文学价值。在自由间接引语及思想这种较为新颖的文学手法的讨论中,由于中英小说在此领域的发展水平近似,而且这种话语和思想表达的模式主要是通过形式上的特殊性来传达其在文学价值上的意义,这样,形式上的对等成为了评判翻译的重要标准。这一部分主要归纳了译者倾向于偏离原文造成特殊文体效果遗失的几种情况,阐明了保留自由间接引语即思想的在文体作用上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5-12-01)
申丹[7](1999)在《有关小说中人物话语表达形式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present paper forms a sequel to two complementary articles on modes of speech published in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some years ago. It focuses on the following issues: (1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to distinguish modes of speech from those of thought? (2) Sometimes it may not be sufficient to rely merely on grammatical features to judge a certain mode. (3)Attention needs to be paid to two thematicallyimportant phenomena: patterns running throughout the text and individual cases deviating from the norm. (4)The ironic effect of free indirect discourse. (5)The semantic density of free indirect discourse.(本文来源于《外语与外语教学》期刊1999年01期)
人物话语形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围城》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作品之一,因其语言艺术而闻名。语言的艺术体现了作者的语言智慧。《围城》一经出版,其生动的人物和情节赢得了热烈追捧。语言对于小说的成功起到了很大作用。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语言表达形式来彰显人物的形象、性格以及心理活动。其英译本是由珍妮·凯莉和茅国权合译,出版于美国,为这部小说赢得了世界名誉。《围城》中,叙事者采用了全知视角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婚姻的故事。这意味着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场景完全处于叙事者的掌控下。为了创造特定的叙事语境,提高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叙事者不得不转换视角、调整叙事干预和叙事流。在这种情况下,读者有时候需要辨别是谁在说话,谁在转述。叙事者通常直接或者间接地转述人物话语。因此,叙事者话语以及人物话语如何被转述就成了《围城》的一个典型特点。许多语言学家和语用学家对语言转述比较感兴趣。语言学家主要从语法、句法以及语义等层面来分析语言转述。语用学家倾向于分析其语用意义。然而,他们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日常会话以及新闻报道,这与小说中的转述话语是完全不同的。这些话语发生于真实的世界,而小说中的话语发生于虚拟世界。叙事学家则对叙事视角以及小说语言产生的叙事效果感兴趣。似乎较少的学者致力于小说中的话语转述及其形式的翻译。对于译者而言,识别叙事者话语以及人物话语的表达形式将会是一个巨大挑战。基于此,该研究以《围城》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试验性地构建了人物话语表达形式的关联翻译过程,分析了译者是如何解释源语中的人物话语的表达形式,又如何与目标读者取得最佳关联,以及译者在《围城》英译本中又采取了什么样的翻译方法。研究发现,小说中叙事者对人物话语的表达形式远远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话语表达形式。由于语言体系的差异,汉语中无时态,无主语以及从句意识薄弱的特点,这使得译者有时难以确认话语所指,当不能取得最佳关联时,此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则缺少了自信。译者为了确保尽可能地为目标读者创造足够的语境效果,考虑了目标读者的认知环境,采用直接翻译或间接翻译的方法适时做出形式和内容上的调整。形式与内容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译者在加工人物话语时,不仅在加工其形式也在加工其内容,在内容与形式的共同作用下,调动了译者的认知模式,发现叙事者的交际意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物话语形式论文参考文献
[1].邹屿藩.浅析《幸福蛋糕店》中人物话语的不同表达形式及其功能[J].青年文学家.2018
[2].刘丽.关联翻译论视角下《围城》英译本中人物话语表达形式的翻译研究[D].郑州大学.2017
[3].许兰娟.小说《绳》的人物话语形式及其效果[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
[4].李雅芳.从文体学角度看《骆驼祥子》中人物话语表达形式的翻译[D].山东财经大学.2012
[5].郑小倩.缄默者的声音——析《女喊溪的故事》中人物话语的表达形式[J].当代外国文学.2010
[6].马雁.小说人物话语与思想表达形式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
[7].申丹.有关小说中人物话语表达形式的几点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