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程时间论文-许达亮,罗建文

病程时间论文-许达亮,罗建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病程时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绞痛,室壁瘤

病程时间论文文献综述

许达亮,罗建文[1](2019)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绞痛病程时间对其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绞痛病程时间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根据心绞痛的病程长短将其分为长期组、近期组和短期组,对叁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长期组总心源性死亡率和远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高于短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长期心绞痛患者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后远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短期心绞痛患者。(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13期)

Joanne,Molly,Naomi,Pratt,Ravindranath,Tiruvoipati,Cameron,Green,Virginia,Plummer[2](2018)在《昼夜快速反应行动时间与患者病程预后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快速反应小组(Rapid Response Call)是针对加强对患者在早期病情变化进行及时早期诊治而成立的特别综合小组。到目前为止,针对探讨快速反应小组与患者病程预后关系的研究还很有限。目的:认证快速反应小组昼夜反应行动时间与患者病程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所有在2012年澳洲主要城市医院非重症病房需要过快速反应小组服务的成年住院患者的病例。快速反应小组工作诊治时间在18:00-07:59之间的时间段称为"夜班时间"。结果:在研究时段中共有892次快速反应小组反应行动发生。快速反应小组反应行动发生在夜班时间段产生较高的ICU入院率(19.4%VS 12.3%,P<0.001)。在夜班时间段入院并有快速反应小组参与诊治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有较高发生心肺骤停的可能性(OR=1.7,P<0.04),病死率也明显增高(35.5%VS 25.0%,P=0.014)。快速反应小组在调整混杂因素之后,夜班时间需要快速反应小组治疗的患者ICU入住率及住院病死率增加。结论:昼夜快速反应行动小组的反应时间与住院患者的病程发展、预后和死亡有显着关系。在夜班时间有快速反应小组参与诊治的患者有较差的病程预后。这一发现对工作人员和资源配备有很大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护理管理》期刊2018年01期)

文锐光,黄碧梅,刘新华,周传[3](2015)在《体质指数对肺炎儿童住院时间和总病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体质指数即肥胖及超体质量对肺炎儿童住院时间和总病程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6月在该院住院的70例2~9岁普通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年龄分为低年龄儿童组(2~5岁)和高年龄儿童组(6~9岁),将每组肥胖及超体质量肺炎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总病程及外周血细胞计数、免疫学等指标与正常体质量肺炎患儿分别进行对比。结果 2~9岁肥胖及超体质量普通肺炎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和总病程较正常体质量普通肺炎患儿均延长1~1.5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年龄组,肥胖、超体质量及正常体质量肺炎患儿外周血细胞计数、免疫学指标及反复肺炎病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年龄组,肥胖、超体质量及正常体质量肺炎患儿外周血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肥胖及超体质量肺炎患儿细胞免疫指标(CD4+T、CD4+T/CD8+T)及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均较正常体质量肺炎患儿明显下降(P<0.05),且肥胖及超体质量儿童更易患反复肺炎(P<0.05)。结论2~9岁肥胖及超体质量普通肺炎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和总病程较正常体质量普通肺炎患儿更长;在6~9岁年龄组可能与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有关,但在低年龄儿童组并未提示。(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5年06期)

纪东旭,尹建忠[4](2013)在《阿尔茨海默病病程中不同受累部位的时间空间特点:病理、影像及临床表现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病理改变如淀粉样蛋白沉积、神经纤维缠结及大量神经元的丢失等在各个脑区的出现是有时间和空间顺序的。在累及不同脑区时,该脑区的功能学及形态学均有每个时期的特征性表现,同时会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3年24期)

邓柏颖,何舟,钟婷,龙贵清,黄必德[5](2011)在《病程差异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发病时间与纳甲法开穴经络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求不同病程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发病时间与纳甲法开穴经络的关系;方法:采用病案回顾性研究,查阅并整理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病案室PU患者的病案资料,根据患者的病程进行分类,以PU患者的发病时间为对象进行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经络对应分布处理后进行统计分布分析。结果:南宁地区总的PU患者发病时间的纳甲法开穴经络分布以膀胱经(11.1%)、肾经(11.2%)及心经(11.1%)为分布高峰。病程在5年以下的PU患者均出现以肾经(25.7%)为高峰、6~10年病程的PU患者以胃经(12.2%)为高峰、而病程大于10年的PU患者以脾经及肺经(11.7%)为高峰。结论:南宁地区PU患者发病时间与纳甲法开穴经络的分布特点是以膀胱经、肾经及心经为高峰,按不同病程统计后,病程在5年以下的PU患者均出现以肾经为高峰,6~10年病程的PU患者以胃经为高峰,而病程大于10年的PU患者以脾经及肺经为高峰,因此认为PU患者病程的差异性影响了发病时间对应纳甲法开穴经脉的分布。(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1年09期)

贾如意,马圣庭,赵成军,虞化鹏,王涛[6](2008)在《梗死前心绞痛病程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远期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研究300例有梗死前心绞痛病史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梗死前心绞痛病程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性收集326例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患者临床资料。对上述病例随访,平均随访(31.05±14.26)月,共随访到300例,随访率92.02%。对300例患者根据梗死前心绞痛病程时间分组:长期心绞痛组(简称A组):AMI前AP病史≥30天,共151例;近期心绞痛组(简称B组);7天≤AMI前AP病史<30天,共33例;短期心绞痛组(简称C组):AMI前AP病史<7天,共116例。对3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远期预后(并发症及近、远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病例再入院(由于心脏原因)、再次心肌梗死、随访期间及总的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显着高于C组(P<0.01),B组与A、C组间上述各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随访期间,3组首次心梗后存活病例的累积死亡例数呈上升趋势,随访时间达3、4、5年时,A组与C组累积死亡率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3组病例AMI后累积生存率呈逐渐下降趋势,A、B组生存曲线分别在AMI后4、9个月下降较明显,C组生存曲线在6个月后缓慢下降,36个月时明显下降,以后下降均较平缓。首次心梗后未接受PCI治疗是初发ASTEMI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梗死前长期心绞痛患者ASTEMI后远期预后较差,表现为再入院率、再次心肌梗死率、随访期及总心源性死亡率显着高于短期心绞痛组。首次心梗后接受PCI治疗是ASTEMI患者累积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未接受PCI治疗患者的心源性死亡危险升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刊》期刊2008年08期)

马圣庭[7](2007)在《梗死前心绞痛病程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研究300例有梗死前心绞痛病史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梗死前心绞痛病程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明确心绞痛治疗时机对预防和改善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326例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患者临床资料,均为2001年1月-2006年1月在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对上述病例随访,平均随访31.05±14.26月,共随访到300例,随访率92.02%。对300例患者根据梗死前心绞痛病程时间分组:长期心绞痛组(简称A组):AMI前AP病史≥30天,共151例;近期心绞痛组(简称B组):7天≤AMI前AP病史<30天,共33例;短期心绞痛组(简称C组):AMI前AP病史<7天,共116例。对3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近、远期预后(并发症及近、远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所有数据应用SAS8.1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有显着性差异。结果①A组病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显着高于C组(P<0.01),C组病例吸烟比例显着高于A组(P<0.01),B组与A、C组间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病例年龄、性别及合并高脂血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A组病例大面积梗死、下、后壁和/或右室梗死及首次心梗后接受PCI治疗显着低于C组(P<0.01);B组与A、C组间上述各指标无显着差异;3组病例广泛前壁梗死、前壁+下壁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及应用溶栓药物无显着差异(P>0.05)。③A组病例CK、CK-MB、cTnT峰值显着小于B组、C组(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显着大于B、C组(P<0.05);B、C组间上述各指标无显着差异;3组病例血糖、血脂无显着差异(P>0.05)。④A组病例室壁瘤形成显着高于C组(P<0.01),而C组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Ⅱ°Ⅱ型以上AVB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则显着高于A组(P<0.01);B组与A、C组间上述各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3组病例间严重心律失常、频发室早、室速/室颤、房速/新发房颤、严重窦缓及首次心梗后住院期间死亡率无显着差异(P>0.05)。⑤3组中共有130例患者接受冠脉造影检查,A组行冠脉造影病例的单支病变发生率较C组显着减少(P<0.01),而3支病变、侧支循环发生率较C组显着增多(P<0.01),B组与A、C组间上述各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3组病例双支病变及合并左主干病变无显着差异(P>0.05)。⑥A组病例再入院(由于心脏原因)、再次心肌梗死、随访期间及总的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显着高于C组(P<0.01),B组与A、C组间上述各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⑦随访期间,3组首次心梗后存活病例的累积死亡例数呈上升趋势,随访时间达3、4、5年时,A组与C组累积死亡率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随访达4年与5年时A、C组累积死亡率无变化。B组与A、C组间累积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⑧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3组病例AMI后累积生存率呈逐渐下降趋势,A、B组生存曲线分别在AMI4、9个月后下降较明显,C组生存曲线在6个月后缓慢下降,36个月时明显下降,以后下降均较平缓。⑨COX回归分析:只有首次心梗后接受PCI治疗进入COX模型,首次心梗后未接受PCI治疗是初发ASTEMI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①长期心绞痛患者ASTEMI后梗死面积小于短期心绞痛组,左心功能优于短期心绞痛组。②长期心绞痛可促进侧支循环形成,且反映冠脉病变较重,侧支循环可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左室功能,但可能无明显远期保护,不能降低远期死亡率。③长期心绞痛患者ASTEMI后远期预后较差,表现为再入院率、再次心肌梗死率、随访期及总心源性死亡率显着高于短期心绞痛组。④首次心梗后接受PCI治疗是ASTEMI患者累积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未接受PCI治疗患者的心源性死亡危险升高。⑤对有长期心绞痛的ASTEMI患者,更应加强叁级预防,防止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及梗死后远期严重心脏事件。⑥近期心绞痛组与长期、短期心绞痛组间多数指标无显着差异,不排除与该组病例数少有关(仅33例)。(本文来源于《泰山医学院》期刊2007-05-01)

张长顺,程敏[8](2004)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程中不同时间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规律,评价脑血流动力学检查(cerebrovascularhemodynamicsanalysis,CVA)在急性脑梗死病情评判、预后分析以及临床治疗指导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符合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确诊标准、又缺乏限定并发症的住院患者25例,依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组,动态观察各组患者入院24h内,病程第7,14,28,90天时的脑血流动力学情况,并与患者的头颅CT和MRI等影像学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终点时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要脑血流动力学指数(cerebrovascularhemody-namicsindex,CVDI)异常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影像学梗死灶大小成正相关;入院24h内CVDI阳性率明显高于头颅CT和MRI(头颅CT和MRI阳性率为56%,CVDI阳性率为84%);CVDI改变与临床征象具有一定同步性;溶栓成功的患者CVDI短期内迅速改善;病程第90天时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严重减低的患者首次最低血流速度多<4.5cm/s。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CVA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及病况预测,并对病程与预后分析有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4年31期)

武阳丰,张林峰,谢高强,陈博文,肖峰[9](2004)在《SARS患者入院时间与病情、病程及病死率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发病后的入院时间与患者病情、病程以及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将2003年“北京市SARS临床病历资料数据库”的1291例资料完整、符合卫生部2003年5月3日诊断标准的SARS临床诊断病例,按照发病后至收入院治疗时间的长短分为1~3天、4~7天、8~14天和15天以后入院4组进行分析。结果 4组之间年龄、性别和基础病构成差异无显着性,职业构成差异有显着性。入院越早,医务人员所占比例越高。在入院当日上述4组患者具有胸闷、胸痛的比例分别为9.7%、16.5%、23.1%和24.0%(P<0.001),气短憋气分别为7.4%、13.7%、19.2%和22.0%(P<0.001),咳嗽为32.8%、44.8%、59.9%和48.0%(P<0.001),呼吸次数≥24次/min者所占比例依次为11.1%、15.5%、22.8%和25.5%(P<0.001),胸片异常率依次为80.3%、89.0%。92.3%和88.9%(P=0.002),平均异常肺野数依次为1.7、1.9、2.5和2.6(P<0.001),接受持续吸氧治疗者分别为33.6%、50.0%、53.7%和74.0%(P<0.001),接受激素治疗者分别为28.2%、35.9%。53.7%和62.0%(P<0.001)。有基础病者的年龄标化病死率为14.9%、11.7%、50.0%和33.9%(P<0.001),平均病程为30.3天、34.2天、42.9天和47.5天(P<0.001);无基础病者的年龄标化病死率为5.3?(本文来源于《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期刊2004年04期)

张利群[10](2003)在《原发性肝癌的B超病程观察及肿瘤倍增时间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采用回顾性调查及随访的方法 ,从 482例确诊为肝癌的患者中 ,统计出有详细临床资料的 ,未行有效抗癌治疗的 12例患者 ,进行肿瘤倍增时间分析 ,旨在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1.1.1 病例来源  1992年(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03年06期)

病程时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快速反应小组(Rapid Response Call)是针对加强对患者在早期病情变化进行及时早期诊治而成立的特别综合小组。到目前为止,针对探讨快速反应小组与患者病程预后关系的研究还很有限。目的:认证快速反应小组昼夜反应行动时间与患者病程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所有在2012年澳洲主要城市医院非重症病房需要过快速反应小组服务的成年住院患者的病例。快速反应小组工作诊治时间在18:00-07:59之间的时间段称为"夜班时间"。结果:在研究时段中共有892次快速反应小组反应行动发生。快速反应小组反应行动发生在夜班时间段产生较高的ICU入院率(19.4%VS 12.3%,P<0.001)。在夜班时间段入院并有快速反应小组参与诊治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有较高发生心肺骤停的可能性(OR=1.7,P<0.04),病死率也明显增高(35.5%VS 25.0%,P=0.014)。快速反应小组在调整混杂因素之后,夜班时间需要快速反应小组治疗的患者ICU入住率及住院病死率增加。结论:昼夜快速反应行动小组的反应时间与住院患者的病程发展、预后和死亡有显着关系。在夜班时间有快速反应小组参与诊治的患者有较差的病程预后。这一发现对工作人员和资源配备有很大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病程时间论文参考文献

[1].许达亮,罗建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绞痛病程时间对其预后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2].Joanne,Molly,Naomi,Pratt,Ravindranath,Tiruvoipati,Cameron,Green,Virginia,Plummer.昼夜快速反应行动时间与患者病程预后之间的关系[J].中国护理管理.2018

[3].文锐光,黄碧梅,刘新华,周传.体质指数对肺炎儿童住院时间和总病程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5

[4].纪东旭,尹建忠.阿尔茨海默病病程中不同受累部位的时间空间特点:病理、影像及临床表现相关性[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

[5].邓柏颖,何舟,钟婷,龙贵清,黄必德.病程差异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发病时间与纳甲法开穴经络的相关性[J].辽宁中医杂志.2011

[6].贾如意,马圣庭,赵成军,虞化鹏,王涛.梗死前心绞痛病程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远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08

[7].马圣庭.梗死前心绞痛病程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D].泰山医学院.2007

[8].张长顺,程敏.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程中不同时间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4

[9].武阳丰,张林峰,谢高强,陈博文,肖峰.SARS患者入院时间与病情、病程及病死率的关系[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

[10].张利群.原发性肝癌的B超病程观察及肿瘤倍增时间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03

标签:;  ;  ;  

病程时间论文-许达亮,罗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