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管反应器处理苯酚生产废水的研究

环管反应器处理苯酚生产废水的研究

一、环流反应器用于苯酚生产废水处理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孟潇[1](2021)在《间二氯苯生产及原料提纯工艺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间二氯苯是化工行业不可或缺的精细化工原材料,主要用于医药、农药、染料和颜料生产等化工领域,随着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医药领域中新药的推陈出新,导致间二氯苯的需求连年增加,产品供不应求,发展前景广阔。间二氯苯工业上一般以混合二硝基苯为主要原料,通过磺化方法提纯即可得到间二硝基苯,间二硝基苯经氯化反应得间二氯苯产品,此方法在原料提纯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水,严重污染环境,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用甲氧基化反应对原料进行提纯,提高了原料利用率。并选用环流式反应器进行了间二硝基苯光催化氯化反应制备间二氯苯的研究,对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各反应条件对混合二硝基苯甲氧基化提纯间二硝基苯工艺和间二硝基苯光催化氯化反应工艺的影响,选用实验室的方法探索出了较优的反应条件。原料提纯工艺的较优反应条件为:选用甲醇作为反应溶剂,邻、对二硝基苯和甲醇钠的摩尔比为1:1.05,混二硝基苯和甲醇的质量比为1:0.3,保持反应温度为76℃,控制滴加甲醇钠的时间为30min,搅拌回流反应时间为50min,搅拌速率为200r/min,对产物进行抽滤、洗涤、干燥后得到间二硝基苯产品。在此条件下对得到的产品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得到的目的产物(间二硝基苯)纯度高达99.9%,邻、对二硝基苯的转化率在99.8%以上。光催化氯化反应制备间二氯苯的反应条件为:光源为25W紫外灯,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时间9h,氯气流量控制在210ml/min,在该反应条件下制得间二氯苯粗产品,通过精馏装置对间二氯苯进行分离提纯,真空度为-0.097Mpa,回流比控制在12左右。经气相色谱分析,间二氯苯的收率为91.2%,精馏提纯后的纯度高达99.9%,满足间二氯苯的产品质量要求。

乔楠[2](2020)在《糖蜜及高浓度啤酒废水发酵产絮凝剂采收油脂酵母的效能与机理研究》文中认为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更多能源、更低碳排放”的压力。生物柴油是一种典型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微生物油脂是具有潜力的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而油脂酵母由于产油量高、生长速度快、易于培养等优点,成为微生物油脂的最佳生产者。大豆油精炼废水可以培养发酵丝孢酵母,生产微生物油脂。但微生物油脂属于酵母的胞内产物,只有对酵母进行采收,才能获得微生物油脂。产絮霉菌M2-1生产的絮凝剂无毒害、对环境不产生二次污染,能够对油脂酵母进行高效、绿色的采收。但利用产絮培养基发酵M2-1生产絮凝剂,需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等营养成分,絮凝剂的原料成本过高。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首先利用廉价原料糖蜜发酵M2-1生产絮凝剂,降低了原料成本,并利用絮凝剂分别采收了大豆油精炼废水和糖蜜发酵的油脂酵母;又利用高浓度啤酒废水发酵M2-1生产絮凝剂,进一步降低原料成本,并分别采收了大豆油精炼废水和高浓度啤酒废水发酵的油脂酵母;阐明了絮凝剂对油脂酵母的絮凝机理,并评估了絮凝剂对油脂酵母组分和微生物油脂的影响,为工程应用中低成本地生产微生物絮凝剂,高效采收油脂酵母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对糖蜜发酵M2-1生产絮凝剂采收油脂酵母进行了研究。在利用糖蜜发酵产絮的适宜条件下,M2-1糖蜜絮凝剂的产量达到4.8 g/L,比使用产絮培养基发酵M2-1时絮凝剂的产量3.9 g/L明显提高,且絮凝剂的原料成本降低57%。对M2-1糖蜜絮凝剂和产絮发酵液采收大豆油精炼废水中发酵丝孢酵母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酵母的采收率分别达到97%和99%。使用产絮发酵液采收酵母时,虽然磷酸钙对采收率有一定的贡献,减小了絮凝剂的用量,但延长了达到理想的絮凝效果所需的时间。此外,利用M2-1糖蜜产絮发酵液采收了在糖蜜培养基中积累了1.21 g/L油脂的发酵丝孢酵母,在适宜条件下,酵母的采收率达到98%。(2)对高浓度啤酒废水发酵M2-1生产絮凝剂采收油脂酵母进行了研究。先用生活污水对高浓度啤酒废水进行1:1稀释,再利用产油微生物刺孢小克银汉霉代谢消耗了废水中90%左右的乙醇和乙酸等抑制M2-1生长和产絮的成分,之后对M2-1进行发酵生产刺孢-M2-1联合絮凝剂,絮凝剂的原料成本进一步降低,絮凝剂的产量达到4.2 g/L,同时获得了刺孢小克银汉霉积累的0.75 g/L微生物油脂。在适宜条件下,刺孢-M2-1联合絮凝剂及产絮发酵液对大豆油精炼废水中发酵丝孢酵母的采收率分别达到93.9%和94.4%。此外,利用刺孢-M2-1联合产絮发酵液采收在高浓度啤酒废水中积累了1.52 g/L油脂的发酵丝孢酵母,酵母的采收率达到95.8%。(3)解析了絮凝剂絮凝油脂酵母的机理。M2-1糖蜜絮凝剂和刺孢-M2-1联合絮凝剂主要含有糖类及其衍生物,少量的蛋白质、核酸,同时还含有大量的灰分,前者单糖主要包括半乳糖醛酸和木糖等,而后者主要包括甘露糖和葡萄糖等,两种絮凝剂的组分差异,使得它们对油脂酵母的絮凝时间不同。两种絮凝剂中除了含有碳、氢、氧、氮和硫等元素外,还含有质量分数大于20%的磷和总质量分数大于20%的金属离子钾与钠,这使得絮凝剂中灰分含量较高。两种絮凝剂的主要官能团均包括-OH、-COOH和-PO43-基团等,其中-PO43-基团是以次级键的方式与糖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相连,强烈吸附Ca2+,增强絮凝剂的聚集能力和絮凝活性。M2-1糖蜜絮凝剂和刺孢-M2-1联合絮凝剂絮凝发酵丝孢酵母的机理主要为二价阳离架桥理论,在p H4-10的范围内,絮凝剂带负电,但絮凝剂中的主要官能团是Ca2+良好的吸附位点,可以通过Ca2+形成架桥,吸附带负电的发酵丝孢酵母,发生絮凝;同时,絮凝剂的三维立体网状结构,可以通过包络作用促进发酵丝孢酵母的絮凝。吸附动力学结果显示,刺孢-M2-1联合絮凝剂对发酵丝孢酵母的吸附速率较快,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反应,化学吸附是主要限速步骤;而吸附热力学结果显示,絮凝剂对油脂酵母的吸附同时符合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吸附等温方程,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在吸附过程中共同起作用。(4)评价了絮凝剂对油脂酵母组分及微生物油脂的影响。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糖蜜和高浓度啤酒废水,大豆油精炼废水培养的发酵丝孢酵母的脂质含量高,而糖类和蛋白质类物质少;絮凝剂对发酵丝孢酵母的组分基本不产生影响,但絮凝剂中较多的灰分使热失重后碳剩余量略有增加。絮凝剂对油脂产量和油脂含量几乎不产生影响,大豆油精炼废水培养的发酵丝孢酵母的油脂产量与含量在絮凝后略有增加,是因为絮凝剂采收油脂酵母的同时,也絮凝了废水中少量的废油脂。絮凝剂对微生物油脂的品质亦不产生影响,利用刺孢-M2-1联合絮凝剂采收大豆油精炼废水中的发酵丝孢酵母,获得的微生物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与油酸的含量之和占油脂脂肪酸总量的73.1%,该组成与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相似,可作为生物柴油的潜在原料。热解刺孢-M2-1联合絮凝剂采收的发酵丝孢酵母,得到的热解油中烷烃类物质的碳链变长,种类及占比增加,而含氧化合物的占比降低,同时固体热解产物也略有增加,使得热解油的品质和固体热解产物的附加值得以提升。本研究建立的利用糖蜜和高浓度啤酒废水生产絮凝剂采收油脂酵母的工艺,为工程应用中油脂酵母的低成本采收提供了思路,有利于推动食品工业废物、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郑帅[3](2020)在《F-SnO2/GAC粒子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粒子电极作为三维电极有别于二维电极的重要标志,历来都是三维电极法研究的热点。随着三维电极电催化氧化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关注的热点转向粒子电极材料方面的研究,高催化活性、良好的导电性、较强的吸附性、高稳定性粒子电极材料的研发是电催化氧化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以颗粒活性炭(GAC)为载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经F-掺杂改性的F-SnO2/GAC粒子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循环伏安曲线(CV)对粒子电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500℃煅烧2h,掺杂量为nF:nSn=1:10的F-SnO2/GAC粒子电极电催化活性最佳。本文继续研究了F-SnO2/GAC粒子电极对不同种偶氮类染料(阴离子染料:活性艳红X-3B;阳离子染料:罗丹明B)的降解效能,并优化了三维电极反应器的运行条件。实验表明,当反应体系的初始p H为3、槽电压为9V、电解质Na2SO4浓度为0.1mol/L、粒子电极添加量为30g时,三维电极反应器对偶氮类染料废水的降解效果最好。处理60min时,活性艳红X-3B和罗丹明B的脱色率分别达到了98.5%、96%,COD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8.7%、75.2%。本文进一步以天津某公司生产种衣剂过程中产生的实际废水为处理对象,验证填充有F-SnO2/GAC粒子的连续流三维电极反应器处理实际废水的可行性。实验分析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对种衣剂生产废水COD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续100min的电解实验中,当水力停留时间为10min时,连续流三维电极反应器获得了最佳的处理效果和最低的能耗。并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技术(ESR)揭示了三维电极体系主要是通过羟基自由基(·OH)的间接氧化来实现对污染物的去除。

孙自谦[4](2019)在《玉米深加工废水处理工艺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玉米深加工产品遍布食品、制药、化工等各个领域,在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中地位十分重要。同时该行业也是一个用水大户,往往伴随有大量的生产废水产生。作者所在团队以安徽某玉米深加工企业生产基地为研究对象,寻求一种高效经济的处理工艺集中处理该基地各、类生产废水。本文通过实验室小试来确定工艺的可行性和最佳运行参数,为项目实际运行提供参考。并对该工艺在实际项目中的调试及运行进行跟踪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在实验室使用UASB对玉米深加工废水进行厌氧小试,在经过启动及负荷提升后,UASB进入稳定运行阶段时,进水pH为5-6.2,水力停留时间为18h,进水的容积负荷为9-l0kgCOD/(m3·d),COD去除率维持在80%以上,出水COD浓度在1200mg/L以下。实验结果表明厌氧处理对于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实验室使用气升环流反应器(ALR)小试装置处理UASB出水,试验结果表明,控制曝气时溶解氧为2-4mg/L,水力停留时间为2d,此时反应器的进水COD浓度为800-1200mg/L,NH3-N浓度为300-340mg/L。试验的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NH3-N去除率可达90%以上。出水的COD浓度在200mg/L以下,NH3-N浓度在20mg/L以下。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使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铁(PAFC)三种化学药剂对气升环流反应器试验出水进行混凝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加药量下,三种混凝剂的除磷效果为PFS>PAFC>PAC。对PFS进行不同pH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FS在pH为6时,除磷效果最佳,达到92.2%。当pH在5.5-8.5之间,PFS对总磷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对PFS进行搅拌时间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搅拌时间大于6min后,去除率均在85%以上。当搅拌时间超过6min时,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双层气箱UASB(DUASB)+气升环流反应器(HTO)+混凝沉淀的工艺处理玉米深加工废水,最终运行结果表明,最终出水的COD<200mg/L、NH3-N<20mg/L、TN<50mg/L、TP<3mg/L、pH在7~8,各项指标均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管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的排放标准。该项目吨水处理费用为1.91元,该项目具备运行稳定、占地面积小的优点。

李唯璐[5](2019)在《US/UV强化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苯酚废水具有难降解、毒性大、危害程度深、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传统的物理法、生物法对其处理效果均不理想,因此需要寻找一种高效节能的处理方法。虽然传统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及工业废水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此法的H202利用率低,处理成本高、有机物的矿化率比较低、pH适用范围窄等不足,限制了 Fenton试剂法的发展与使用。本试验主要研究超声波(US)/紫外线(UV)对Fenton试剂法的强化,以及超声波(US)/紫外线(UV)强化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效果及工艺条件,为Fenton试剂法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以苯酚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试验。研究Fenton试剂法、超声波(US)强化Fenton试剂法、紫外线(UV)强化Fenton试剂法及超声波(US)/紫外线(UV)强化Fenton试剂法对苯酚废水的去除效果,探究超声波(US)、紫外线(UV)对Fenton试剂法的强化作用,并利用动态试验验证静态试验的处理效果。单独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的研究结果表明,当pH值为3,H2O2投加量为2.0Qth,FeSO4 7H2O投加量为500mg的条件下反应60min,苯酚及COD去除率为81.54%和 75.32%。在超声波(US)功率为140W,频率为40KHz的条件下,超声波(US)强化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COD去除率可达85.39%。与单独Fenton试剂法的处理效果相比,COD去除率高出后者约10%,H2O2的投加量从2.0Qth减少到1.5Qth,FeSO4·7H2O投加量从500mg 减少至 400mg。紫外线(UV)强化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的结果表明:pH值为3、H2O2投加量为2.0Qth,FeSO4 7H2O投加量为500mg,反应时间为60min时,COD去除率可达83.96%。紫外线(UV)强化Fenton试剂法的COD去除率比单独Fenton试剂法高出8.64%,H2O2投加量从2.0Qth减少到1.5Qth,FeSO4·7H2O投加量从500mg减少至400mg。超声波(US)/紫外线(UV)强化Fenton试剂法对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静态试验的苯酚去除率为95.01%,COD去除率为89.70%,动态试验的苯酚及COD去除率分别为93.61%和87.80%。试验条件为:超声波功率为140W,频率为40KHz,pH值为3,H202投加量为1.0Qth,FeSO4·7H2O投加量为300mg,反应时间为60min。超声波(US)/紫外线(UV)强化Fenton试剂法对苯酚废水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达到相同的处理效果时,其相对于其他强化方法,H2O2利用率更高、药剂投加量更少、处理成本更低。

廖伟[6](2019)在《硝基苯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研究》文中认为硝基苯是苯乙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化工原料,市场需求量大。本文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对硝基苯生产废水处理进行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价值,对水质接近的同类有机废水治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调查研究硝基苯生产废水的来源和水质特征,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废水进行分析,确定废水的主要成分。针对生产工艺的特点,本着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原则,采取废水分类处理的工艺技术路线。依照废水来源及水质的不同,采用预处理与生物处理相结合的处理方法,按照萃取—高级氧化—生化的流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处理工艺。通过实验室小试,确定了最优的工艺条件,了解和掌握了整个工艺的处理能力,可以为后续放大中试实验和实际应用处理该废水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研究了萃取法对硝基苯生产废水的处理。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生产废水中主要有机污染物为硝基苯类物质,具有高毒性,已被列入世界“环境优先控制有毒有机污染物”名单。废水中所含的硝基苯是生产过程的原料、中间体甚至是粗产品。有效合理地处理含硝基苯废水并回收原料,是综合利用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考察了初始pH值、稀释剂、相比、萃取时间、萃取剂等因素对萃取过程的影响。确定废水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采用煤油作为稀释剂,磷酸三丁酯作为萃取的萃取剂,设定萃取时间为30min,萃取剂的浓度为70%,萃取的相比(油水比)1:5,采用原水pH直接进行萃取操作,其中萃取级数选择两级。结果经萃取后废水的色度由10000降到2000左右,COD去除率达67.2%,经萃取后废水的生化性由0.13提高到0.23。废水表观颜色由棕红色变为浅棕黄色。另外还对反萃过程及萃取剂的再生进行研究,确定反萃过程的基本参数为:在最佳油水比为5:2,NaOH浓度为20%的时候反萃效果最好。并且选择的萃取剂性能良好,在实验中经过8次萃取,未出现降解失败现象,证明萃取剂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值得在工程中推广。本文对微电解和Fenton处理废水的工艺条件,进行实验研究。Fe/C比值为1.2,微电解反应时间为120min,进水pH值为3,H2O2投加量为4ml/L,Fenton反应时间为150min的条件下,对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COD去除率在60%左右。微电解-Fenton法,对含硝基苯类废水进行预处理,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其运行成本较低,操作简单。经微电解-Fenton预处理后,可生化性大大提高,由0.19提高到0.30,其出水水质,己经达到可被生化处理的水平。本文研究了臭氧催化法,处理硝基苯生产废水,经络合萃取后的浓酸水和经微电解-Fenton后的稀酸水。采用催化臭氧氧化对其进行预处理,进一步提高可生化性。本实验研究了,采用新型催化剂—活性炭负载纳米二氧化钛,提高臭氧的催化效率。实验表明,催化臭氧氧化相对于单独臭氧氧化,COD去除率提高了34%,证明了新型催化剂的明显催化作用。由于pH值是臭氧催化的重要控制参数,实验研究了初始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随着初始pH增加,COD的去除率逐渐增大,而且在溶液由酸性转为中性时,去除率的增加幅度,比由中性转为碱性时要小,碱性环境更有利于臭氧对有机物的降解。通过考察催化剂的吸附性探讨催化臭氧氧化的反应机理。催化臭氧氧化对COD的去除效率,明显高于催化剂的吸附。通过加入·OH捕获剂叔丁醇,推测了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叔丁醇的加入使催化臭氧化,对废水COD的去除率下降明显,并且影响较大,说明该催化反应过程遵循自由基反应机理。由催化剂表面羟基引发的催化臭氧化过程中羟基自由基的形成是主要原因。本文研究了生化反应的因素条件,对硝基苯生产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预处理后的废水BOD/COD均达到0.3以上,生化性良好。因此,本文采用新型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Bed Biofilm Reactor,MBBR)对硝基苯生产废水进行生物处理。采用提升COD负荷法,驯化出可适应硝基苯生产废水降解的活性污泥。当废水进水浓度在1000-1800mg/L时,COD去除率可达60%以上。经镜检发现,在活性污泥絮体中存在大量诸如漫游虫、盖纤虫和轮虫等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且十分活跃。采用了预挂膜方式,对反应器进行挂膜和启动。运行3天后,系统的COD去除率即达到稳定情况,在90%左右。另外本文考察了反应器的稳定情况及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对反应器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相关参数。当进水浓度在300mg/L-600mg/L变化时,反应器总体处理效果较稳定。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COD的去除效果逐渐增加。综合考虑处理效果和运行成本,水力停留时间选择在24小时。实验研究了MBBR生物反应器内的微生物分布情况,结果表明,MBBR反应器内的附着微生物,平均占微生物总量的64.5%,悬浮微生物平均占35.5%。反应期内的生物量呈现周期性变化,由此引起附着生物量和悬浮生物量的周期性变化,但对出水COD的影响较小。

左晶[7](2016)在《多导流筒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结构优化及流体力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环流反应器作为石油化工及水处理等领域的关键反应器,改善其气液分布效果及提升传质性能一直是众学者的研究热点。其中,低高径比环流反应器能够在处理量较大时有效地降低装液液位,从而减小能耗。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传统低高径比环流反应器进行研究,发现其内部流场存在的缺陷并对其进行结构改进。改进后的锯齿形导流筒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流体向导流筒壁面靠近的趋势,并增大环流反应器内的空间利用率。同时,流体的横向扰动随齿高及齿数的增加呈现先变强后变弱的趋势;与锯齿形导流筒结构相比,变径导流筒结构的效果更为突出,能够显着地提高循环液速,进而增强传质效果,对传统低高径比环流反应器及锯齿形导流筒环流反应器都有显着的改善;而锥形导流筒结构,尤其是两级锥形导流筒结构不仅兼具以上优点,还具有简单的结构型式,易于加工制造的优点;同轴多导流筒环流反应器通过添加多个导流筒实现了对环流反应器内流型的进一步规整,它不仅拥有更加规则的循环流动,还拥有较高的循环液速;最后,通过将群体平衡模型(PBM)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相结合研究了多段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及上述各新型反应器内的气泡行为。

杨高东,刘小鹃,吴平铿,周政,张志炳[8](2011)在《喷射环流反应器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描述了喷射反应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喷射反应器作为多相反应器在化学化工、生物化学、环境保护和其它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充分显示了喷射反应器的优异性能及其在多个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张强[9](2010)在《高效无硫阻聚剂生产废水无害化处理技术》文中认为4,6-二硝基邻仲丁基苯酚(DNBP)是被广泛使用的杀虫剂、除草剂和烯烃基芳族化合物的阻聚剂。在DNBP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毒性较大且难于降解的有机硝基酚类废水,不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而且抑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关于DNBP废水处理的研究还很少,本文采取萃取以及精馏的方法处理废水,并对DNBP生产废水处理进行小试,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整个工艺的处理能力,确定了工艺条件,对中试试验和工业化处理DNBP生产废水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研究了萃取法对DNBP生产废水的处理。利用萃取法,回收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一方面可以减少生产原料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移到有机相中,减少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降低废水的COD、色度。本文考察了萃取剂、稀释剂、萃取时间、相比(油水比)、初始pH值等对萃取过程的影响,确定了废水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利用磷酸三丁酯作为萃取剂,煤油为稀释剂,萃取剂的浓度为70%,萃取时间为30mmin,相比1:5,采用原水pH直接萃取,萃取级数选择两级。经萃取后废水的COD去除率达80%,色度由10000降到2000左右,废水颜色由棕红色变为浅棕黄色。本文还对萃取剂的再生及反萃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反萃过程的基本参数。NaOH浓度为20%,最佳油水比为3:1,此时反萃效果最好。再生萃取剂性能良好,经过8次萃取,依然能够证明有良好的抗疲劳强度。本文研究了电化学氧化法对DNBP生产废水的处理。在实验中研究了电解时间、电流密度、温度等影响废水电化学降解的主要因素,得出优化操作条件:电解时间7h,电流密度80mA/cm2,初始溶液pH值为1。稳定后COD去除率达到59.2%。DNBP废水在Ta/BDD电极电化学催化氧化过程中能有效降解,在降解过程中电流密度,电解时间对于硝基酚在电化学催化氧化中的降解有重要的影响,而温度影响相对较小。本文同时研究了精馏法处理DNBP生产废水。利用废水中有机物的沸点不同,分离回收有机物,降低水相中有机物含量,降低废水的COD、色度。通过常压精馏和减压精馏实验,确定了最佳的精馏处理废水的工艺条件。运用二次加碱精馏,首先常压下一次精馏,出水加碱调pH=7,再进行二次精馏,回流比R=1,加碱量2.6g/L,最后出水COD低于60mg/L,能够达到天津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2/356-2008。证明精馏法处理此类废水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用于含硝基苯酚废水的处理。

张伟[10](2008)在《ILAR-BAC组合工艺处理溴氨酸废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旨在建立一种有效处理溴氨酸(bromoamine acid,BAA)废水的新工艺,此工艺将采用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Internal Loop Airlift Reactor,ILAR)对溴氨酸废水进行脱色,然后采用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工艺对溴氨酸脱色产物进行深度处理。采用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处理溴氨酸废水,向反应器中直接投加颗粒活性炭和溴氨酸高效降解菌株,以SBR方式运行。实验结果表明,经1个月的启动期,反应器可达到稳定,当保持进水溴氨酸浓度为650 mg·L-1左右时,反应器稳定运行1个月,脱色时间为13 h,溴氨酸色度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0%以上和50%左右;固着于活性炭上的菌群对溴氨酸降解起主要作用,悬浮态菌被大量胞外聚合物包裹,沉降性好;稳定期反应器的运行条件优化如下:颗粒活性炭投配率为5%(体积比),进水pH无需调节,沉降时间为2 min,曝气量为0.72 L·min-1,温度为25~30℃,进水溴氨酸浓度波动对系统降解效果几乎无影响。当进水溴氨酸浓度大于200 mg·L-1时,其脱色产物继续曝气时极易发生自氧化而形成难以生物降解的黄色中间产物。针对上述溴氨酸废水生物处理后COD仍较高、产物极易发生自氧化的问题,采用另一系统对溴氨酸脱色产物进行深度处理尤为重要。实验结果表明BAC处理体系可有效抑制溴氨酸脱色产物的自氧化,并使其不断被生物降解;当BAC体系中无外加硫酸盐时,Br-和SO42-的浓度随着进水COD的降低而不同程度地增加。最终Br-和SO42-的释放率分别达到72.2%和66.9%,COD去除率为85.7%。本实验首次运用ILAR-BAC组合工艺实现了COD的高效去除,为实际溴氨酸废水的处理提供依据。

二、环流反应器用于苯酚生产废水处理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流反应器用于苯酚生产废水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间二氯苯生产及原料提纯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物料性质和用途
        1.1.1 间二氯苯的性质
        1.1.2 间二氯苯的用途
        1.1.3 间二硝基苯的性质
        1.1.4 间二硝基苯的用途
    1.2 间二氯苯的合成方法
        1.2.1 以间苯二胺或者间氯苯胺为原料的重氮化法
        1.2.2 以苯磺酰氯为原料的氯化法
        1.2.3 以1,3,5-三烷基苯为原料的氯化法
        1.2.4 苯硝化高温氯化法
        1.2.5 苯或氯苯定向氯化法
        1.2.6 异构化生产方法
    1.3 间二硝基苯提纯方法
        1.3.1 亚硫酸钠磺化法
        1.3.2 相转移催化法
    1.4 间二硝基苯光催化氯化反应
        1.4.1 光催化氯化反应机理介绍
        1.4.2 间二硝基苯催化氯化反应机理
        1.4.3 光催化氯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1.4.4 光催化氯化反应的应用
    1.5 课题提出背景及研究意义
        1.5.1 课题提出背景
        1.5.2 课题研究内容
        1.5.3 课题提出意义
2 间二硝基苯提纯工艺的研究
    2.1 引言
        2.1.1 反应过程机理阐述
        2.1.2 影响因素
    2.2 甲醇钠的制备
        2.2.1 实验所用试剂
        2.2.2 反应方程式
        2.2.3 实验步骤
        2.2.4 甲醇钠含量的测定
    2.3 间二硝基苯提纯实验
        2.3.1 实验方案
        2.3.2 实验所用试剂
        2.3.3 实验所用仪器及装置
        2.3.4 实验步骤
    2.4 分析方法
        2.4.1 反应生成物物性
        2.4.2 样品分析方法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1 常压下单因素实验
        2.5.2 产物分析结果
        2.5.3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2.5.4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2.5.5 溶剂加入量对反应的影响
        2.5.6 搅拌速率对反应的影响
        2.5.7 甲醇钠加入量对反应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3 间二氯苯生产工艺的研究
    3.1 引言
        3.1.1 反应过程介绍
        3.1.2 影响因素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方案
        3.2.2 实验所用试剂
        3.2.3 实验所用仪器
        3.2.4 实验所用装置
        3.2.5 实验操作步骤
    3.3 分析方法
        3.3.1 反应生成物物性
        3.3.2 样品分析方法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光照强度对反应的影响
        3.4.2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3.4.3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3.4.4 氯气流速对反应的影响
        3.4.5 实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糖蜜及高浓度啤酒废水发酵产絮凝剂采收油脂酵母的效能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产油微生物与油脂酵母研究现状
        1.2.1 产油微生物
        1.2.2 油脂酵母
    1.3 絮凝剂与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
        1.3.1 无机絮凝剂
        1.3.2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1.3.3 微生物絮凝剂
    1.4 糖蜜和啤酒生产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1.4.1 糖蜜作为廉价发酵基质
        1.4.2 啤酒生产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5.2 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2.1.1 实验所用菌株
        2.1.2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2.1.3 实验所用试剂
        2.1.4 实验所用培养基和废水
    2.2 油脂酵母采收实验
        2.2.1 发酵丝孢酵母的培养
        2.2.2 发酵M2-1 生产絮凝剂
        2.2.3 絮凝剂采收发酵丝孢酵母
    2.3 絮凝剂絮凝油脂酵母机理的分析方法
        2.3.1 絮凝剂组分及元素分析
        2.3.2 红外光谱分析
        2.3.3 Zeta电位分析
        2.3.4 吸附动力学分析
        2.3.5 吸附热力学分析
        2.3.6 扫描电镜分析
    2.4 絮凝剂对油脂酵母组分与微生物油脂影响的评价方法
        2.4.1 热重分析
        2.4.2 微生物油脂分析
        2.4.3 热解分析
第3章 糖蜜发酵M2-1 生产絮凝剂采收油脂酵母
    3.1 引言
    3.2 糖蜜发酵M2-1 生产絮凝剂
    3.3 M2-1 糖蜜絮凝剂采收大豆油精炼废水中油脂酵母
    3.4 M2-1 糖蜜产絮发酵液采收大豆油精炼废水中油脂酵母
    3.5 M2-1 糖蜜产絮发酵液采收糖蜜培养的油脂酵母
        3.5.1 糖蜜培养基培养发酵丝孢酵母
        3.5.2 采收糖蜜培养基培养的发酵丝孢酵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浓度啤酒废水发酵M2-1 生产絮凝剂采收油脂酵母
    4.1 引言
    4.2 高浓度啤酒废水发酵M2-1 生产絮凝剂
        4.2.1 废水浓度的影响
        4.2.2 营养元素的影响
    4.3 刺孢小克银汉霉与M2-1 联合生产絮凝剂
        4.3.1 刺孢小克银汉霉与M2-1 共培养
        4.3.2 刺孢小克银汉霉与M2-1 联合培养
        4.3.3 刺孢小克银汉霉对高浓度啤酒废水的脱毒作用
    4.4 刺孢-M2-1 联合絮凝剂采收大豆油精炼废水中油脂酵母
    4.5 刺孢-M2-1 联合产絮发酵液采收大豆油精炼废水中油脂酵母
    4.6 刺孢-M2-1 联合产絮发酵液采收高浓度啤酒废水中油脂酵母
        4.6.1 高浓度啤酒废水培养发酵丝孢酵母
        4.6.2 采收高浓度啤酒废水培养的发酵丝孢酵母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絮凝剂絮凝油脂酵母的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絮凝剂的组分分析
    5.3 絮凝剂的元素分析
    5.4 絮凝剂中-PO_4~(3-)基团的作用分析
    5.5 絮凝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5.6 絮凝剂与油脂酵母的Zeta电位分析
    5.7 絮凝剂对油脂酵母的吸附动力学分析
    5.8 絮凝剂对油脂酵母的吸附热力学分析
    5.9 絮凝剂与油脂酵母的扫描电镜分析
    5.10 本章小结
第6章 絮凝剂对油脂酵母组分及微生物油脂的影响评价
    6.1 引言
    6.2 絮凝前后油脂酵母的热重分析
    6.3 絮凝剂对微生物油脂的影响
        6.3.1 絮凝剂对油脂产量和油脂含量的影响
        6.3.2 絮凝剂对微生物油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6.4 絮凝剂对油脂酵母热解产物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F-SnO2/GAC粒子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难降解染料废水的分类和特点
    1.3 电化学氧化技术概述
        1.3.1 阳极氧化过程与机理
        1.3.2 阴极还原过程与机理
        1.3.3 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结构
    1.4 三维电极法概述
        1.4.1 三维电极法的特点
        1.4.2 三维电极法的分类
        1.4.3 复极性三维电极法的原理
    1.5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5.1 研究的内容
        1.5.2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药品与试剂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电极材料的选择
        2.3.1 电极极板材料的选择
        2.3.2 粒子电极材料的选择
    2.4 实验装置
    2.5 实验分析方法
第三章 粒子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的研究
    3.1 实验的原理
    3.2 粒子电极的制备
    3.3 粒子电极的表征与分析
        3.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3.3.2 X射线能谱(EDS)
        3.3.3 X射线衍射(XRD)
        3.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3.3.5 循环伏安曲线(CV)
    3.4 粒子电极的制备条件对电催化的影响
        3.4.1 F-掺杂量
        3.4.2 煅烧温度
        3.4.3 煅烧时间
    3.5 粒子电极稳定性的研究
    3.6 不同电催化体系处理能效对比
    3.7 小结
第四章 三维电极法对阴阳离子染料的降解研究
    4.1 标准曲线的绘制
        4.1.1 阴离子染料标准曲线的绘制
        4.1.2 阳离子染料标准曲线的绘制
    4.2 阴离子染料电催化降解的影响因素
        4.2.1 pH的影响
        4.2.2 槽电压的影响
        4.2.3 电解质投加量的影响
        4.2.4 粒子电极添加量的影响
        4.2.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4.3 阳离子染料电催化降解的影响因素
        4.3.1 pH的影响
        4.3.2 槽电压的影响
        4.3.3 电解质投加量的影响
        4.3.4 粒子电极添加量的影响
        4.3.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连续流三维电极反应器对种衣剂生产废水的处理研究
    5.1 种衣剂生产废水的来源和水质特点
    5.2 实验装置
    5.3 水力停留时间对种衣剂生产废水处理的影响
    5.4 电催化氧化机理的研究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4)玉米深加工废水处理工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玉米深加工行业概述
    1.2 课题背景
        1.2.1 依托企业背景
        1.2.2 依托企业的生产产品及工艺
        1.2.3 该生产基地生产废水来源及特点
    1.3 玉米深加工废水的主要处理工艺
        1.3.1 物理化学法
        1.3.2 生物处理法
    1.4 UASB厌氧反应器技术简介
        1.4.1 厌氧反应机理
        1.4.2 厌氧反应的影响因素
        1.4.3 UASB技术简介
    1.5 气升环流式反应器技术简介
        1.5.1 气升环流反应器的原理
        1.5.2 气升环流反应器的应用研究
    1.6 除磷工艺简介
        1.6.1 生物除磷
        1.6.2 化学混凝除磷
    1.7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7.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7.2 研究内容
        1.7.3 论文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试验的材料、装置及分析方法
    2.1 废水来源
    2.2 UASB试验装置及材料
        2.2.1 UASB实验装置
        2.2.2 试验接种污泥
    2.3 气升环流反应器试验装置及材料
        2.3.1 试验装置
        2.3.2 试验接种污泥
        2.3.3 试验废水
    2.4 化学除磷试验装置及材料
        2.4.1 试验仪器
        2.4.2 试验混凝药剂
        2.4.3 试验废水
    2.5 水质分析方法及药品
        2.5.1 水质的分析方法
        2.5.2 水质分析主要药品及仪器
第三章 UASB反应器厌氧小试试验研究
    3.1 试验目的
    3.2 试验结果与讨论
        3.2.1 污泥驯化期
        3.2.2 负荷提升期
        3.2.3 稳定运行期
        3.2.4 中温厌氧试验中的pH问题
        3.2.5 UASB试验中氨氮的变化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气升环流反应器好氧小试试验研究
    4.1 试验目的
    4.2 试验进水水质
    4.3 试验结果与讨论
        4.3.1 污泥适应期
        4.3.2 负荷提升阶段
        4.3.3 稳定运行阶段
        4.3.4 除磷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混凝除磷试验
    5.1 试验目的
    5.2 试验准备和内容
        5.2.1 试验废水及药剂
        5.2.2 试验内容
    5.3 试验结果与讨论
        5.3.1 不同混凝剂除磷效果的分析
        5.3.2 PFS混凝的影响因素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设计应用
    6.1 工程背景简介
    6.2 工艺选取
        6.2.1 工艺基本要求
        6.2.2 厌氧工艺的选择
        6.2.3 好氧工艺的选择
        6.2.4 除磷工艺的选择
    6.3 工艺流程
    6.4 主体构筑物设计
        6.4.1 调节罐
        6.4.2 高效DUASB反应器
        6.4.3 HTO好氧反应器
        6.4.4 二沉池
        6.4.5 三沉池
        6.4.6 污泥压滤系统
    6.5 污水处理系统的指标检测及检测点
        6.5.1 废水指标的检测方法
        6.5.2 废水处理系统的监测点分布
    6.6 系统的调试与运行
        6.6.1 厌氧系统的调试
        6.6.2 HTO的启动及数据分析
        6.6.3 混凝除磷系统的运行调试
        6.6.4 运行效果分析
        6.6.5 经济效益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图表附录
致谢
附录

(5)US/UV强化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来源
        1.1.2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3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苯酚废水的性质及常用的处理方法
        1.2.2 Fenton试剂法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2.3 Fenton试剂法的强化技术及研究现状
        1.2.4 强化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的研究现状
    1.3 Fenton试剂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存在问题分析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课题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试验装置与方法
    2.1 试验装置
        2.1.1 静态试验装置
        2.1.2 动态试验装置
    2.2 试验仪器和药品
        2.2.1 试验主要仪器
        2.2.2 试验主要药品
    2.3 试验废水水样
    2.4 试验与分析方法
        2.4.1 试验方法
        2.4.2 分析方法
3 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的试验研究
    3.1 H_2O_2理论投加量的计算
    3.2 单因素试验
        3.2.1 H_2O_2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2.2 FeSO_4·7H_2O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2.3 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2.4 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3 正交试验
    3.4 最佳条件下的处理效果
    3.5 本章小结
4 超声波(US)强化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的试验研究
    4.1 单独使用超声波(US)对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
    4.2 超声波(US)强化Fenton试剂法对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
    4.3 超声波(US)强化对Fenton试剂法药剂投加量影响的研究
        4.3.1 超声波(US)强化对Fenton试剂法H_2O_2投加量的影响
        4.3.2 超声波(US)强化对Fenton试剂法FeSO_4·7H_2O投加量的影响
    4.4 超声波(US)功率对苯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4.5 超声波(US)频率对苯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紫外线(UV)强化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的试验研究
    5.1 单独使用紫外线(UV)对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
    5.2 紫外线(UV)强化Fenton试剂法对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
    5.3 紫外线(UV)强化对Fenton试剂法药剂投加量影响的研究
        5.3.1 紫外线(UV)强化对Fenton试剂法H_2O_2投加量的影响
        5.3.2 紫外线(UV)强化对Fenton试剂法FeSO_4·7H_2O投加量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超声波(US)/紫外线(UV)强化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的试验研究
    6.1 超声波(US)/紫外线(UV)强化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的影响因素及去除效果
        6.1.1 H_2O_2投加量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6.1.2 FeSO_4·7H_2O投加量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6.1.3 pH值对苯酚废水去除效果的影响
        6.1.4 反应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6.1.5 初始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6.2 最优条件下的处理效果
    6.3 超声波(US)、紫外线(UV)和Fenton试剂法的协同效应研究
    6.4 超声波(US)/紫外线(UV)强化Fenton试剂法的动态试验对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
    6.5 药剂投加量比较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硝基苯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2 硝基苯生产废水的来源和特征
    1.3 硝基苯生产废水的治理方法现状
        1.3.1 物理法
        1.3.2 化学法
        1.3.3 生物法
    1.4 硝基苯生产废水工艺确定
        1.4.1 废水处理排放标准
        1.4.2 工艺流程的选择
        1.4.3 工艺流程的确定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创新
        1.5.1 研究内容
        1.5.2 本文特点及创新点
第二章 萃取法预处理的研究
    2.1 基本原理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2.1 实验用试剂及设备仪器
        2.2.2 实验操作方法
        2.2.3 分析方法
    2.3 萃取剂和稀释剂的选择
        2.3.1 萃取剂的选择
        2.3.2 稀释剂的选择
    2.4 操作条件对络合萃取过程的影响
        2.4.1 萃取时间的影响
        2.4.2 相比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2.4.3 pH值对络合萃取平衡的影响
        2.4.4 级数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2.4.5 可生化性分析
    2.5 反萃
        2.5.1 NaOH溶液加入量对反萃效果的影响
        2.5.2 萃取剂循环实验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电解法预处理的研究
    3.1 基本原理
        3.1.1 微电解作用原理
        3.1.2 Fenton试剂作用原理
        3.1.3 Fenton试剂与微电解法联合作用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3.2.1 试剂及分析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3 分析方法
    3.3 结果和讨论
        3.3.1 微电解法静态实验结果
        3.3.2 Fenton静态实验结果
        3.3.3 连续实验结果
        3.3.4 可生化性的分析
    3.4 反应机理的探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催化臭氧氧化法的研究
    4.1 基本原理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
        4.2.1 实验装置
        4.2.2 实验方法
        4.2.3 分析方法
    4.3 结果和讨论
        4.3.1 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4.3.2 pH值对其效果的影响
        4.3.3 臭氧投量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
        4.3.4 可生化性分析
    4.4 反应机理的探讨
        4.4.1 催化剂作用的考察
        4.4.2 叔丁醇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化处理实验研究
    5.1 基本原理
    5.2 MBBR的处理效果
        5.2.1 验材料和方法
        5.2.2 结果讨论
        5.2.3 MBBR处理效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7)多导流筒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结构优化及流体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环流反应器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1.2 环流反应器的分类
        1.2.1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1.2.2 喷射式环流反应器
        1.2.3 推进式环流反应器
    1.3 环流反应器的特性参数
        1.3.1 气含率
        1.3.2 循环液速
        1.3.3 传质特性
    1.4 环流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1.4.1 低高径比环流反应器的研究
        1.4.2 环流反应器的结构改进研究
    1.5 环流反应器的应用
        1.5.1 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
        1.5.2 湿法冶金领域的应用
        1.5.3 能源化工领域的应用
        1.5.4 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1.5.5 重油加氢领域的应用
第2章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流体流动的数学模型
    2.1 气液两相流动模型
    2.2 湍流模型
    2.3 相间动量传递
        2.3.1 曳力
        2.3.2 升力
        2.3.3 虚拟质量力
        2.3.4 壁面润滑力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导流筒结构对中心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影响研究
    3.1 传统中心气升式低高径比环流反应器的数值模拟
        3.1.1 模拟工况及边界条件的选择
        3.1.2 传统环流反应器基本流场分析
    3.2 锯齿形导流筒中心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数值模拟
        3.2.1 计算条件
        3.2.2 齿数对环流反应器流场的影响
        3.2.3 齿高对环流反应器流场的影响
        3.2.4 结构s7环流反应器分析
        3.2.5 锯齿形导流筒环流反应器的研究小结
    3.3 圆角结构对锯齿形导流筒环流反应器流场的影响
        3.3.1 模型建立及模拟工况
        3.3.2 流场分析
    3.4 锥形导流筒中心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数值模拟
        3.4.1 模型建立及模拟工况
        3.4.2 模拟结果分析
    3.5 两级锥形导流筒中心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数值模拟
        3.5.1 模型建立及模拟工况
        3.5.2 模拟结果分析
    3.6 变径导流筒中心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数值模拟
        3.6.1 模型建立及模拟工况
        3.6.2 锯齿形变径导流筒环流反应器流场分析
        3.6.3 变径导流筒环流反应器流场分析
        3.6.4 表观气速对锯齿形变径导流筒环流反应器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导流筒中心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多导流筒中心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4.1.1 环流反应器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4.1.2 模拟工况及边界条件的选择
        4.1.3 传统中心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基本流场分析
        4.1.4 低气速下同轴多导流筒中心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4.1.5 较高气速下同轴多导流筒中心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4.2 高低错落式多导流筒中心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4.2.1 环流反应器模型建立及模拟工况的选择
        4.2.2 高低错落式多导流筒环流反应器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群体平衡模型及气泡尺寸规律研究
    5.1 PBM简介
    5.2 PBM模型的求解
        5.2.1 求解方法
        5.2.2 Sauter气泡平均直径
    5.3 PBM-CFD耦合模型
    5.4 PBM模型的分类与选择
    5.5 多段环流反应器的PBM模拟
        5.5.1 多段环流反应器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5.5.2 计算条件
        5.5.3 模型验证
        5.5.4 多段环流反应器基本流场分析
        5.5.5 导流筒分段位置对流场及气泡粒径分布规律的影响
        5.5.6 导流筒分段位置对气含率及循环液速的影响
    5.6 不同型式环流反应器内气泡粒径分布特性
        5.6.1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5.6.2 模拟结果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符号说明
致谢
发表论文

(8)喷射环流反应器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化学化工领域
    1.1 加氢反应
    1.2 磺化反应
    1.3 氧化反应
    1.4 氯化/次氯化反应
    1.5 烷氧基/烷基化反应
    1.6 水合反应
    1.7 胺化反应
2 生物化学领域
3 环境保护领域
    3.1 工业废水处理
    3.2 废气处理
4 其它方面的应用
5 前景展望

(9)高效无硫阻聚剂生产废水无害化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2 生产废水的危害
    1.3 生产概况
    1.4 生产废水的特征和来源
    1.5 DNBP的生产工艺流程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 萃取法
        1.6.2 吸附法
        1.6.3 精馏法
        1.6.4 化学法
        1.6.5 生物法
    1.7 论文研究方法和内容
2 萃取法预处理工艺研究
    2.1 萃取基本原理
    2.2 原料与试剂
    2.3 分析方法和仪器
        2.3.1 分析方法
        2.3.2 主要仪器
    2.4 实验方法
    2.5 萃取剂的种类与选择
    2.6 稀释剂的选择原则
    2.7 实验结果与讨论
        2.7.1 萃取剂的选择
        2.7.2 稀释剂的选择
        2.7.3 萃取相比的选择
        2.7.4 萃取时间的确定
        2.7.5 pH对萃取的影响
        2.7.6 静置时间对萃取的影响
        2.7.7 级数对萃取的影响
    2.8 反萃取
        2.8.1 NaOH加入量对反萃效果的影响
        2.8.2 萃取剂再生循环使用
    2.9 连续萃取工艺
    2.10 萃取后生化处理
    2.11 萃取实验小结
3 电化学氧化法处理研究
    3.1 电化学氧化法概述
    3.2 电化学氧化法原理
    3.3 研究内容
    3.4 实验材料与仪器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1 硝基苯酚降解对比实验
        3.5.2 DNBP废水电解实验
    3.6 电化学氧化实验小结
4 精馏法处理研究
    4.1 精馏法的基本原理
    4.2 间歇精馏概述
        4.2.1 回流比对精馏的影响
        4.2.2 温度对精馏的影响
    4.3 精馏法处理废水实验
        4.3.1 实验方案
        4.3.2 实验仪器及材料
        4.3.3 实验方法
        4.3.4 常压精馏
        4.3.5 减压精馏
        4.3.6 加碱调pH在不同回流比下对精馏处理效果的影响
        4.3.7 二次加碱精馏实验
        4.3.8 加碱调pH对二次精馏效果的影响
        4.3.9 回流比对二次精馏效果的影响
        4.3.10 精馏釜残液的处理
        4.3.11 精馏法实验小结
5 结论
6 展望
7 参考文献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 致谢

(10)ILAR-BAC组合工艺处理溴氨酸废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溴氨酸染料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1.1.1 溴氨酸的物理化学处理
        1.1.2 溴氨酸的生物处理
        1.1.3 溴氨酸的生物降解机理
    1.2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研究现状
        1.2.1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特点
        1.2.2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应用现状
    1.3 生物活性炭工艺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3.1 生物活性炭工艺的特点
        1.3.2 生物活性炭工艺的应用现状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药品
        2.1.3 实验装置
        2.1.4 实验配水及菌种富集培养基
        2.1.5 菌种及污泥来源
        2.1.6 颗粒活性炭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内容及操作条件
        2.2.2 实验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3 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处理溴氨酸废水研究
    3.1 启动期系统对溴氨酸处理效果研究
        3.1.1 系统对溴氨酸的脱色
        3.1.2 系统对COD的去除
        3.1.3 系统中活性菌体的分布
    3.2 稳定期系统对溴氨酸处理效果研究
        3.2.1 系统对溴氨酸的脱色
        3.2.2 系统对COD的去除
        3.2.3 系统中菌体生长情况
    3.3 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运行条件优化
        3.3.1 活性炭投配率的影响
        3.3.2 进水pH的影响
        3.3.3 沉降时间的影响
        3.3.4 曝气量的影响
        3.3.5 温度的影响
        3.3.6 进水溴氨酸浓度的影响
    3.4 溴氨酸脱色产物特性
    3.5 本章小结
4 溴氨酸脱色产物深度处理研究
    4.1 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
        4.1.1 零价铁-好氧污泥工艺处理溴氨酸脱色产物研究
        4.1.2 厌氧-好氧污泥工艺处理溴氨酸脱色产物研究
    4.2 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溴氨酸脱色产物研究
        4.2.1 活性炭吸附特性
        4.2.2 BAC系统处理溴氨酸脱色产物效果
        4.2.3 BAC处理过程中反应时间的确定
        4.2.4 BAC处理过程中离子的释放情况
    4.3 ILAR-BAC处理溴氨酸废水研究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环流反应器用于苯酚生产废水处理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间二氯苯生产及原料提纯工艺的研究[D]. 刘孟潇.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2]糖蜜及高浓度啤酒废水发酵产絮凝剂采收油脂酵母的效能与机理研究[D]. 乔楠. 吉林大学, 2020(08)
  • [3]F-SnO2/GAC粒子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的研究[D]. 郑帅. 天津工业大学, 2020(02)
  • [4]玉米深加工废水处理工艺与应用研究[D]. 孙自谦. 苏州科技大学, 2019(01)
  • [5]US/UV强化Fenton试剂法处理苯酚废水的试验研究[D]. 李唯璐.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6]硝基苯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研究[D]. 廖伟. 南昌大学, 2019(04)
  • [7]多导流筒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结构优化及流体力学特性研究[D]. 左晶.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04)
  • [8]喷射环流反应器应用研究进展[J]. 杨高东,刘小鹃,吴平铿,周政,张志炳. 化工进展, 2011(09)
  • [9]高效无硫阻聚剂生产废水无害化处理技术[D]. 张强. 天津科技大学, 2010(04)
  • [10]ILAR-BAC组合工艺处理溴氨酸废水研究[D]. 张伟. 大连理工大学, 2008(05)

标签:;  ;  ;  ;  ;  

环管反应器处理苯酚生产废水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