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法论文-王凡华,马务迢,谭庆云,刘伟贤,孙恬

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法论文-王凡华,马务迢,谭庆云,刘伟贤,孙恬

导读:本文包含了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银耳干品,DNA提取,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品种鉴别

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凡华,马务迢,谭庆云,刘伟贤,孙恬[1](2015)在《银耳干品的DNA提取及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银耳子实体中因含有大量的多糖和蛋白质,严重干扰其基因组DNA的提取。本实验建立一种银耳干品(子实体)中DNA的提取方法,利用此法可直接以银耳干品为材料提取DNA,不需芽孢分离和菌丝培养步骤,而且DNA产量高、质量好,可用于随机扩增多态性(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RAPD)DNA分析。RAPD分析的结果显示,本实验所选取的银耳样品间存在DNA多态性。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当前食品分析检测中直接以银耳干品为材料进行DNA提取及品种鉴别等分析工作。(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5年04期)

施云燕,黄海飞,朱振洪[2](2014)在《贝母类药材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贝母类药材不同居群间遗传变异大小,为贝母的种质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浙江象山、浙江磐安、吉林通化、新疆伊犁四个不同居群贝母的基因组DNA进行随机扩增,利用NTsys2.10e软件计算遗传相似性,运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树状图。结果共筛选了70个随机引物,从中挑选出13条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引物,总共检测出152个位点,多态性位点96个,多态位点比率为63.2%,UPGMA聚类可以将不同来源的贝母很好地区分开来。结论不同居群间的贝母遗传差异与地域差异有明显关系,RAPD分子标记方法可以用来鉴定不同产地的贝母。(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期刊2014年04期)

胡素侠,杨立新,程龙强,蔡霞,张荣波[3](2014)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法在幽门螺杆菌鉴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法在在幽门螺杆菌(HP)菌株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65例HP感染的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获取胃窦、胃体部黏膜进行HP培养,提取及纯化HP DNA后进行PCR反应,并采用RAPD分析HP基因指纹图谱;以同一HP菌株验证RAPD可重复性;65例患者均进行6个月以上的HP治疗,治疗后4~6周评估HP治愈情况;对复发病例再次进行RAPD分析,观察RAPD指纹图谱变化。结果 65株菌株PAPD指纹图谱各不相同,但同一菌株传4代后,原代株与传代株进行PCR扩增,RADP指纹图谱完全一致。6例HP治疗后复发,3例RAPD指纹图谱与治疗前基本一致;3例产生不同RAPD指纹图谱。结论 RAPD分析法适用于HP基因多态性鉴定,是临床研究HP感染的实用方法,可用于HP复发和再感染鉴定。(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4年12期)

罗春玉,孙丽红,王洪全,孙庆芬,才建华[4](2014)在《新生儿感染光滑假丝酵母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技术对临床新生儿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的光滑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分析新生儿感染菌株的同源性,追踪其感染源与传播途径,从而为新生儿假丝酵母菌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15例新生儿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的菌株均经过法国科马嘉假丝酵母菌显色鉴定培养基和法国生物梅里埃API20CAUX酵母菌鉴定试剂盒进行鉴定、纯化,其后采用RAPD多态性分析,获得菌株的RAPD指纹图,应用NTSYS软件计算出相似系(SAB),并进行聚类分析,比较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 15株菌株中14株被鉴定为光滑假丝酵母菌,1株为白色假丝酵母菌,且鉴定分离的2~14号的光滑假丝酵母菌相似系数均≥0.8,表明菌株之间基因型相似度较高,具有基因同源性,而第一株菌株与其他13株之间的相似系数均<0.6,不具有基因同源性。结论本研究发现新生儿感染的13株光滑假丝酵母菌具有基因同源性,初步证实了试验分离的光滑假丝酵母菌在住院患儿间进行水平传播,提示了光滑假丝酵母菌易引起新生儿院内交叉感染,预防宜采取综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4年10期)

李军,彭昊,陶立,朱娟娟,陈泽祥[5](2011)在《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进行山羊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子多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山羊致病性大肠杆菌广西分离株的分子多态性,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方法(RAPD)对山羊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分型研究。从8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条能在10株大肠杆菌中具有较好多态性扩增的随机引物,4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8条DNA片段,10个菌株无共有带谱,显示出良好的扩增多态性。菌株Nx31与Nx32曾被认为是同一菌株的两次分离,但是在RAPD分析中,两株细菌的带谱存在明显的差别,表明RAPD比传统的血清学分型具有更高的分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11年12期)

孙桂芹,陈菁,王宗欣,俞洪[6](2010)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同源性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探讨绍兴地区散发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菌株间的同源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55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RAPD分型,使用NTSYS-2.10 e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经聚类分析,相似系数在0.70时,55株甲副可以分为6个类群,其中最多的一群内聚集的菌株数达40株;相似系数在0.90时,可以分为17个群,最多的一群内聚集的菌株数达13株;相似系数在1.00时,可以得到10个组群,每组内菌株之间的同源性最高。结论:利用RAPD技术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基因分型对于确定不同来源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间的同源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0年04期)

杨爱平,杨锦红,李方去,李向阳[7](2009)在《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基因分型同源性分析,以用于医院感染的追踪控制和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方法收集8个月内从医院分离的15株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提取DNA后进行RAPD分型,同时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5株全耐药菌株被分为6个RAPD型,其中ICU1I、CU2分别存在两株克隆株,从ICU1转入外科病区的患者,同源性与其完全相同,全敏感菌株与全耐药菌株的同源性差异性很明显。结论ICU存在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局部流行。(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09年24期)

孙桂芹,陈菁,王宗欣[8](2009)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同源性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探讨不同来源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间的亲缘关系。方法采用RAPD技术对临床分离的55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RAPD基因分型,根据marker计算不同扩增片段分子量的大小,使用NTSYSpc-2.10e软件对来源不同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菌株进行分析。结果相似系数在0.70时,55株菌可以分为6个类群,其中最多的一群内聚集的菌株数达40株;相似系数在0.90时,可以分为17群,最多的一群内聚集的菌株数达13株;相似系数在1.00时,可以得到10个组群,每组内菌株之间的同源性最高。结论分离的55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在遗传学上属于同源,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发生和积累微小的变异,因而使菌株呈现多样性。(本文来源于《浙江检验医学》期刊2009年04期)

孙桂芹,陈菁,王宗欣[9](2009)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同源性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探讨不同来源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间的亲缘关系。方法采用RAPD技术对临床分离的55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RAPD基因分型,根据marker计算不同扩增片段分子量的大小,使用NTSYSpc-2.10e软件对来源不同的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菌株进行分析。结果相似系数在0.70时,55株甲副可以分为6个类群,其中最多的一群内聚集的菌株数达40株;相似系数在0.90时,可以分为17个群,最多的一群内聚集的菌株数达13株;相似系数在1.00时,可以得到10个组群,每组内菌株之间的同源性最高。结论分离的55株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在遗传学上属于同源,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发生和积累微小的变异,因而使菌株呈现多样性。(本文来源于《2009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9-08-12)

付广林,马筱玲,耿先龙,张义永,高玉录[10](2009)在《MRSA在ICU分布情况调查与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同源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监测ICU医护人员、住院患者,及环境中MRSA的携带及分布情况,以提出针对性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本院ICU的20位医护人员、8例住院患者的手、咽和鼻前庭等部位,及ICU环境中的物体表面和空气同时进行采样,采用免疫富集-显色培养基分离MRSA,应用VITEK 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对MRSA进行随机引物扩增多态DNA检测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比较MRSA的耐药谱分型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基因分型之间的差异,判断医护人员、住院患者及环境中分离的MRSA的相关性。结果:共检出31株MRSA,20位医护人员11位检出15株MRSA,8位患者5位检出9株MRSA,分离于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重复分离株经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同源性分析均为同一克隆菌株。52份环境物体表面检出7株MRSA。根据随机扩增多态DNA聚类分析可以将检出的MRSA分为3个类型。结论:医护人员MRSA带菌率较高,部分医务人员、住院患者和环境中分离的MRSA有较高的同源性,ICU存在人与人和人与环境之间的MRSA传播。(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09年02期)

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贝母类药材不同居群间遗传变异大小,为贝母的种质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浙江象山、浙江磐安、吉林通化、新疆伊犁四个不同居群贝母的基因组DNA进行随机扩增,利用NTsys2.10e软件计算遗传相似性,运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树状图。结果共筛选了70个随机引物,从中挑选出13条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引物,总共检测出152个位点,多态性位点96个,多态位点比率为63.2%,UPGMA聚类可以将不同来源的贝母很好地区分开来。结论不同居群间的贝母遗传差异与地域差异有明显关系,RAPD分子标记方法可以用来鉴定不同产地的贝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法论文参考文献

[1].王凡华,马务迢,谭庆云,刘伟贤,孙恬.银耳干品的DNA提取及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J].食品科学.2015

[2].施云燕,黄海飞,朱振洪.贝母类药材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分析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4

[3].胡素侠,杨立新,程龙强,蔡霞,张荣波.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法在幽门螺杆菌鉴定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

[4].罗春玉,孙丽红,王洪全,孙庆芬,才建华.新生儿感染光滑假丝酵母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

[5].李军,彭昊,陶立,朱娟娟,陈泽祥.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进行山羊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子多态性分析[J].中国兽医杂志.2011

[6].孙桂芹,陈菁,王宗欣,俞洪.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同源性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

[7].杨爱平,杨锦红,李方去,李向阳.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

[8].孙桂芹,陈菁,王宗欣.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同源性分析中的应用[J].浙江检验医学.2009

[9].孙桂芹,陈菁,王宗欣.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同源性分析中的应用[C].2009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9

[10].付广林,马筱玲,耿先龙,张义永,高玉录.MRSA在ICU分布情况调查与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同源性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

标签:;  ;  ;  ;  

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法论文-王凡华,马务迢,谭庆云,刘伟贤,孙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