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相位非线性补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维测量,相位测量轮廓术,相位补偿,gamma非线性效应
相位非线性补偿论文文献综述
樊敏,张启灿[1](2019)在《相移条纹非线性相位误差补偿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于数字光栅投影的叁维测量系统中,数字投影仪和相机的gamma非线性效应会给测量结果带入非线性误差。建立并分析了该非线性误差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利用该测量系统非线性误差的谐波系数进行相位误差补偿的方法。该方法向参考面投影两组初始差为π/N的相移条纹计算出非线性误差,利用非线性误差的分布规律,直接在误差分布的空域内计算出该测量系统的非线性谐波系数,然后用相位补偿迭代算法来求取物体的理想相位分布。模拟仿真以及对标准平面和面具模型的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提高相位测量精度,将实测实验中的误差标准偏差由0. 27 rad降为0. 036 rad。(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蔡文娟,曹益平,付光凯,王亚品,万莹莹[2](2019)在《一种非线性相位误差的全场补偿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相位误差的全场补偿方法,通过对参考面相位的多次测量,提高了参考面的解相精度,提取出一个逼近理想值的期望相位面,并用该期望相位面检测非线性相位误差。重构待测物体时,可直接用物体展开相位值在查找表中查找对应的非线性相位误差,并以此对物体的展开相位进行全场补偿。采用所提方法重构已知具体高度的平面,平均绝对误差的最大值从0.48 mm减小到0.06 mm,方均根误差的最大值从0.55 mm减小到0.07 mm。(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俊嘉,王金东,秦晓娟,赵峰,魏正军[3](2016)在《基于多测量算子组合的非线性主动相位补偿攻击》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密钥分发采用单光子作为信息载体,结合经典保密通信系统中的一次一密体制,可在理论上实现绝对安全的保密通信。采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对只选择一种算子的主动相位补偿攻击模型的量子误码率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到了量子误码率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对结合多种算子进行测量的攻击模型进行了理论模拟,结果显示,在选择不同算子进行攻击时,附加误码率随着比特比值(最终量子密钥中比特0和比特1的比值)的变化而变化,在比特比值接近1的情况下,窃听所引入的附加误码率也不同,这对基于经典交互过程的实际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6年07期)
任晓[4](2015)在《外差干涉仪非线性相位补偿方法及其实现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差激光干涉仪是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测量仪器,它能以简单的相位比较测量达到很高的准确度,而且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同时检测方便,所以它在精密测量技术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进入21世纪,随着微电子、微机电系统和超精密加工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亚微米到纳米精度的测量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纳米范围的测量,外差激光干涉仪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其本身固有的非线性误差使其难以实现纳米精度的测量。因此,外差干涉仪非线性补偿方法与技术的研究是当今一个重要的课题。本论文通过对椭圆偏振光在外差干涉仪光臂中产生混频现象以及相位比较原理的研究,明确地给出了线性相位移、非线性相位移和干涉仪非线性的定义以及干涉仪两个基本的测量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和定量测试研究了各种可能的光学原因对非线性相位移的影响。在研究外差干涉仪非线性相位移模型和基本测量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补偿的非线性消除方法。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证明和确切的描述。进而研究了非线性相位补偿系统的性能和相位补偿方法实现的关键技术,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对消除外差干涉仪一阶或高阶的非线性误差是有效的。用这种简单的检测方法,非线性误差容易地从内部消除。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有如下几个方面:1.从描述入射光的两个任意椭圆偏振光的公式入手,介绍了外差干涉仪的基本测量原理;通过对椭圆偏振光在干涉仪光臂中产生混频现象并导致非线性相位移的研究,确切地给出了线性相位移、非线性相位移和干涉仪非线性的定义;通过对非线性特征和相位比较原理的研究,给出了干涉仪两个基本的测量关系。2.通过理论分析和定量测试研究了各种可能的光学原因对非线性相位移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波片误差对非线性的影响,给出了“波片误差影响非线性的四点结论”;应用“双相位测量法”对不同的外差干涉仪非线性相位移进行了测试,并得出了外差干涉仪非线性的数量界限(非线性误差可达十几至二十个纳米左右)。3.在研究外差干涉仪非线性相位移模型和基本测量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补偿的非线性消除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证明和确切的描述。该方法的实质是依据相位差信号通过控制位于干涉仪光电接收器前面的偏振片按设定方向旋转相应角度,而实现对非线性相位移的补偿,最终达到消除干涉仪非线性误差的目的;从分析二向色性偏振片的特性入手,对非线性相位补偿方法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具有相位补偿的非线性相位移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偏振片旋转角度与补偿非线性相位移的规律与关系。4.通过对光路结构的分析,给出了干涉仪在理想状况和实际状况下,随着测量环境和测量进程的变化,干涉仪相位误差的分布。通过对干涉测量系统的分析研究,给出了系统输出与输入关系以及偏振片旋转的角速度与拍频的关系。通过对系统中主要光学元件特性的分析,给出了激光光源、普通分光镜、偏振分光镜、角锥棱镜、1/4波片和偏振片的选型。5.根据非线性相位补偿方法的基本原理,设计了试验系统的硬件框架和测控系统主程序的流程图。设计了电流环PWM伺服放大器和PID控制器。建立了偏振片伺服控制系统的模型并研究了基本特性。6.对非线性相位补偿方法进行了验证性的实验研究工作。设计了实验平台,分别给出了无相位补偿试验和有相位补偿试验的方法。给出了试验数据及处理的方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15-03-01)
吴炳雄[5](2014)在《高阶QAM光信号光纤传输非线性补偿及载波相位恢复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最近几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原有的通信网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带宽需求,因此很多学者们把注意力放到高阶QAM调制格式上。高阶QAM调制格式充分利用振幅和相位携带信息,使得传输容量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高阶QAM调制格式具有浓密的星座点,容易受到非线性和相位噪声的影响。为此,本文重点研究高阶QAM调制格式非线性补偿和载波相位恢复技术。本文先对光通信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介绍光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从光通信基本原理出发用公式推导出发射端光信号调制和接收端相干检测解调出光信号。描述了8QAM和16QAM这两种调制信号的生成以及信号的特点。对差分编解码技术做了具体的论述,利用仿真结果对比直接相位探测和差分解码技术的优缺点。本文对光纤链路中导致光信号损耗和畸变因素进行讨论,并相应给出补偿机制。在仿真链路中,采用反向传输算法对光纤非线性和色散进行补偿,针对不同链路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系统的最佳链路配置。同时论述不同算法参数对补偿结果的影响,得出最佳补偿效果的算法参数。本论文采用盲相位搜索算法对激光线宽造成的相位噪声进行恢复。研究不同激光线宽下,盲相位搜索算法恢复结果。计算接收机的线宽灵敏度。针对链路不同的OSNR值、线宽,对比采用盲相位搜索算法计算出的系统误码率,得出系统最佳的参数设置。为了在原有商用系统上增加传输容量,本论文提出了不同调制格式混合传输的思想。理论分析不同信道间隔、发射功率对混合传输系统的影响。研究了不同信道间隔、发射功率下,OOK-16QAM,QPSK-16QAM混合系统中16QAM信道的传输性能。对比OOK-16QAM,QPSK-16QAM混合系统的传输性能。得出了在相同条件下,QPSK-16QAM混合系统的传输性能优于OOK-16QAM混合系统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4-12-01)
毛志超[6](2014)在《相位估计光相干系统中的非线性反向传播式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宽带业务以及数据业务的飞速增长,人们对大量数据高速传输需求也愈来愈多,然而采用传统的强度调制/直接检测(IM/DD)光纤通信系统的技术即将达不到人们的要求,所以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容量已成为光通信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光相干通信恰好能够满足此要求,因此人们又再次开始研究光相干通信系统。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就不可避免其带来的色散损伤和非线性损伤,我们将采用数字反向传输补偿方案对光相干通信系统进行补偿。本文最初阐述了光相干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以及光相干通信系统的发展与现状。根据大量的色散损伤和非线性损伤补偿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得知这些补偿技术当中DBP技术前景广阔,确定本论文的研究方向并指出了本文所做的研究课题的意义。其次文章介绍了两种关键技术:载波相位估计技术和数字反向传输技术。文中介绍了这两种技术的理论知识,重点分析了反向传输方案中步长大小对该补偿方案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可知系统的误码率不是随着步长的增加而单调变化,在一定的信噪比的情况下总会存在一个步长使得系统的误码率最小。文中还提出了基于最优反向传输距离的反向传输补偿方案,并在反向传输系统中验证了此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文章先将反向传输、简化反向传输、载波相位估计、反向传输与载波相位估计联合和简化反向传输与载波相位估计联合这五种方案的性能进行比较,可以得知反向传输补偿方案可使系统的性能更好,但是简化的反向传输补偿方案性能与反向传输补偿方案的性能相近,它又可以减少计算量,故相对而言采用简化的反向传输补偿方案较好。然后文中又提出在光相干通信系统中采用最优传输距离的反向传输补偿方案,仿真结果显示在同一信噪比OSNR情况下,基于最优反向传输距离的反向传输补偿方案误码率最低。(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4-06-01)
王春莉[7](2014)在《投影条纹形貌测量中的非线性相位误差补偿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投影条纹法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是一种典型的光学形貌测量技术,其具有实时、全场、快速、非接触和无损测量等优点,投影条纹法不仅能测量连续物体的叁维形貌,与多频方法结合还能够测量不连续物体的叁维形貌测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投影条纹法的叁维形貌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提高精度不仅和测量设备有关,而且测量过程中的误差也不能忽视,投影条纹的误差主要是由于投影仪引起的非线性相位误差。本文在对非线性相位误差进行进一步研究之后,分别改进了LUT查表法的相位误差补偿方法和提出了相位误差补偿的反相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介绍了投影条纹形貌测量技术背景、发展趋势以及基本原理、投影条纹的非线性相位误差补偿方法、单频、多频条纹的去包裹技术以及高度和相位之间的转换关系。通过仿真分析非线性误差的多项式模型中各阶残余参数的影响,发现对于四步相移法而言非线性误差的频率是条纹频率的4倍。当周期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二阶残余和叁阶残余之比越接近1,非线性误差越小。当二阶残余和叁阶残余比值一定的情况下,非线性误差的振幅不随条纹周期改变。其次,改进了非线性相位误差补偿的LUT查表法。通过给出LUT查表法的补偿原理,执行了标定块的单频和多频的投影条纹的叁维形貌测量实验,改进的LUT方法明显补偿了非线性相位误差,证明了改进的LUT查表法的可靠性。最后,提出了非线性相位误差补偿的多频反相法,通过对相移法偏移相位n/4来改变非线性相位的符号,达到补偿非线性相位误差的目的。通过平面、台阶和球冠仿真模拟来分析非线性相位误差补偿原理的可行性,针对四步相移法而言,非线性相位误差频率是投影条纹频率的四倍。通过单频和多频投影条纹实验,验证了多频反相法对非线性相位误差补偿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高了被测物体的精度。(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4-06-01)
蔡威威,刘超梁,曹文华[8](2014)在《基于光学相位共轭的色散和非线性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分析了光学相位共轭补偿信道内色散和非线性的基本原理,讨论了若干基于光学相位共轭补偿色散和非线性的具体方案及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最后介绍了最近提出的一种简单有效的光学相位共轭结合脉冲预展宽的色散及非线性补偿方案。(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4年02期)
王春莉,雷振坤[9](2014)在《非线性相位误差补偿的反相条纹投影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理论分析伽马非线性引起相位误差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反相条纹投影形貌测量方法,能补偿条纹投影法中非线性误差的影响。若相机和投影仪存在二阶和叁阶伽马非线性残余,会造成四步相移法产生四倍频的非线性相位误差。通过预先引入偏移相位π/4到四步相移法中,使其对应的非线性相位误差发生变号,这样偏移前后的测量相位相加即可补偿非线性误差的影响。针对四步相移法,仿真模拟和实验结果显示出非线性相位误差的频率始终是条纹频率四倍,验证了反相条纹投影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与常规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14年04期)
吴兴宜[10](2014)在《基于RF-Pilot的相位噪声和光纤非线性补偿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业务速率与带宽需求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因此,骨干光纤网络在系统容量、传输能力等上面临新的挑战。融合了相干检测和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CO-OFDM系统具有频谱效率高、抗色散性能强等特点,在未来大容量、长距离、高速率的光纤通信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由于CO-OFDM对相位噪声非常敏感,因此光纤中交叉相位调制(XPM)和激光器相位噪声的影响成为制约其性能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因素。论文重点研究基于RFP算法的CO-OFDM系统XPM效应和相位噪声损伤补偿机理,并搭建CO-OFDM仿真系统验证所提出的优化方案,分析不同参数设置下的性能比较结果,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1)给出了RFP算法补偿XPM过程的参数优化方式,分析了Pilot信号形式、Pilot功率、传输链路色散分布等参数对CO-OFDM系统性能的影响。(2)提出了一种基于RFP算法补偿XPM效应的改进方案,通过优化RFP算法中Pilot在信号频谱内的相对位置,实现了XPM补偿效果的提升。仿真结果表明,在30GB/s CO-OFDM系统中设置最佳位置的Pilot信号,系统Q值可提高1-2dB。(3)分析比较了CO-OFDM系统中基于RFP算法的相位噪声性能补偿方案,完成了在16QAM调制的CO-OFDM系统中采用RFP算法补偿相位噪声的仿真与实现。(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4-01-02)
相位非线性补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相位误差的全场补偿方法,通过对参考面相位的多次测量,提高了参考面的解相精度,提取出一个逼近理想值的期望相位面,并用该期望相位面检测非线性相位误差。重构待测物体时,可直接用物体展开相位值在查找表中查找对应的非线性相位误差,并以此对物体的展开相位进行全场补偿。采用所提方法重构已知具体高度的平面,平均绝对误差的最大值从0.48 mm减小到0.06 mm,方均根误差的最大值从0.55 mm减小到0.07 m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位非线性补偿论文参考文献
[1].樊敏,张启灿.相移条纹非线性相位误差补偿方法[J].激光杂志.2019
[2].蔡文娟,曹益平,付光凯,王亚品,万莹莹.一种非线性相位误差的全场补偿方法[J].光学学报.2019
[3].陈俊嘉,王金东,秦晓娟,赵峰,魏正军.基于多测量算子组合的非线性主动相位补偿攻击[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6
[4].任晓.外差干涉仪非线性相位补偿方法及其实现技术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5
[5].吴炳雄.高阶QAM光信号光纤传输非线性补偿及载波相位恢复技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6].毛志超.相位估计光相干系统中的非线性反向传播式补偿[D].南京邮电大学.2014
[7].王春莉.投影条纹形貌测量中的非线性相位误差补偿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
[8].蔡威威,刘超梁,曹文华.基于光学相位共轭的色散和非线性补偿[J].光通信技术.2014
[9].王春莉,雷振坤.非线性相位误差补偿的反相条纹投影法[J].实验力学.2014
[10].吴兴宜.基于RF-Pilot的相位噪声和光纤非线性补偿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标签:叁维测量; 相位测量轮廓术; 相位补偿; gamma非线性效应;